无尘黑板擦

文档序号:28171669发布日期:2021-12-24 23:46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无尘黑板擦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尘黑板擦,具体的说是一种可吸收擦黑板过程中产生的粉笔灰尘的无尘黑板擦。


背景技术:

2.现在大多数学校在教师教学过程中以使用粉笔为主,因此在擦黑板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笔灰,危害老师和前排学生的身体健康。目前市面上还没有解决上述问题的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无尘黑板擦,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加工方便、体积小、重量轻、使用方便的显著特点。
4.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底座四周有吸尘口,下面是毛刷,底座上面是隔板组成的气流通道,气流通道的右边是侧盖,上面是叶片泵,叶片泵的进气口与气流通道之间有吸灰海绵,叶片泵的上面是小带轮,左边是传动轴,传动轴上有直齿轮和大带轮,大带轮与小带轮通过皮带相连,传动轴的左边有马达和usb可充电池,马达的轴上有冠状齿轮,马达后面有开关。
5.上述技术方案中:气流通道由四个隔板组成的s形通道,为延长气流通道,使粉笔灰沉降在隔板上而设置,所述吸尘口布置在底座四周,为完全吸入粉笔灰而设置。
6.用小型叶片泵产生吸尘气流,在使用黑板擦时,毛刷刷下来的粉笔灰被底座上的吸尘口吸入到黑板擦内部的盒子里。盒子内有四个隔板,下方隔板间距小上方隔板间距大,使气体流动空间由小变大。气体流速变慢,粉笔灰在重力的作用下沉降到盒子里的隔板上。打开侧盖即可倒掉盒子内粉笔灰。采用市面上的普通可充电池为黑板擦提供动力,互换性良好,且体积小,结构紧凑。所述毛刷可使粉笔灰及时被吸入到盒子里,不会堆积在毛刷上。
7.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势效果:黑板擦的零件加工制造简单,造价低,互换性良好,采用毛刷可以使粉笔灰及时被吸收,可防止在黑板擦表面堆积。体积小、重量轻、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9.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10.图2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11.图中:1、毛刷; 2、吸尘口;3、隔板; 4、侧盖;5、吸灰海绵;6、叶片泵;7、小带轮;8、皮带;9、大带轮;10、传动轴;11、直齿轮;12、冠状齿轮;13、马达;14、usb可充电池;15、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12.图1图2所示:底座四周有吸尘口2,下面是毛刷1,底座上面是隔板3组成的气流通
道,气流通道的右边是侧盖4,上面是叶片泵6,叶片泵6的进气口与气流通道之间有吸灰海绵5,叶片泵6的上面是小带轮7,左边是传动轴10,传动轴上有直齿轮11和大带轮9,大带轮9与小带轮7通过皮带8相连,传动轴10的左边有马达13和usb可充电池14,马达的轴上有冠状齿轮12,马达13后面有开关15。气流通道由四个隔板3组成的s形通道,为延长气流通道,使粉笔灰沉降在隔板上而设置,吸尘口2布置在底座四周,为完全吸入粉笔灰而设置。
13.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打开电源开关15后,马达13通过冠状齿轮12与直齿轮11啮合将动力传递给大带轮9,大带轮9通过皮带8将动力传给小带轮7,小带轮7带动叶片泵6主轴转动,叶片泵抽出气流通道内的空气,使气流通道内产生气流,与气流通道相连的吸尘口2吸入带有粉笔灰的空气;粉笔灰进入气流通道后,由于上方气流通道比下方气流通道大,气流从狭窄空间流入宽阔空间,流速变慢,由于重力作用粉笔灰在隔板3上沉降;在气流通道出口处有一块吸灰海绵5可将气流中残余的粉笔灰完全吸收;使用完黑板擦后打开侧盖4即可将盒子中收集的粉笔灰倒入垃圾桶中;由此实现擦黑板过程中的无尘化。


技术特征:
1.一种无尘黑板擦,其特征在于:底座四周有吸尘口(2),下面是毛刷(1),底座上面是隔板(3)组成的气流通道,气流通道的右边是侧盖(4),上面是叶片泵(6),叶片泵(6)的进气口与气流通道之间有吸灰海绵(5),叶片泵(6)的上面是小带轮(7),左边是传动轴(10),传动轴上有直齿轮(11)和大带轮(9),大带轮(9)与小带轮(7)通过皮带(8)相连,传动轴(10)的左边有马达(13)和usb可充电池(14),马达的轴上有冠状齿轮(12),马达(13)后面有开关(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尘黑板擦,其特征在于:气流通道由四个隔板(3)组成的s形通道,为延长气流通道,使粉笔灰沉降在隔板上而设置,所述吸尘口(2)布置在底座四周,为完全吸入粉笔灰而设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尘黑板擦,可吸收擦黑板过程中产生的粉笔灰尘。用小型叶片泵产生吸尘气流,在使用黑板擦时,毛刷刷下来的粉笔灰被底座上的吸尘口吸入到黑板擦内部的盒子里;盒子内有四个隔板,下方隔板间距小上方隔板间距大,使气体流动空间由小变大,气体流速变慢,粉笔灰在重力的作用下沉降到盒子里的隔板上;打开侧盖即可倒掉盒子内粉笔灰;采用市面上的普通可充电池为黑板擦提供动力,互换性良好,结构紧凑。结构紧凑。结构紧凑。


技术研发人员:雷芳 毛海涛 马旨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0.12.09
技术公布日:2021/12/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