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模组、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25300347发布日期:2021-06-04 12:58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显示模组、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显示模组、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移动电子产品技术的发展,许多显示面板厂商以窄边框、高屏占比为卖点吸引消费者,而显示模组的边框宽度则直接关系到此类电子产品边框的大小。
3.为缩小显示模组的边框宽度,相关技术中在显示面板下边框区域的衬底基板上绑定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并在将驱动芯片集成到柔性电路板后,弯折该柔性电路板至显示面板的背面,以节省显示模组下边框的空间。但是,由于弯折后的柔性电路板需要进一步通过fpc连接器连接至主板,而fpc连接器是与主板插合在一起的,因此对显示设备、特别是可穿戴设备中显示模组的拆卸及更换造成了极大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易于对显示模组及主板进行分离,使显示产品中显示模组的拆卸更加方便。
5.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包括:
6.显示面板,包括出光面和背光面;
7.盖板,位于所述出光面一侧;
8.主板,位于所述显示面板远离所述盖板的一侧;
9.沿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所述盖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位于所述盖板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第二表面包括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且所述第一引脚与所述第二引脚电性连接;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绑定区,所述绑定区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导电部,其中,所述第一引脚与所述主板连接,所述第二引脚与所述第一导电部连接。
10.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包括:
11.提供盖板,并在所述盖板的一侧表面制作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其中,所述第一引脚与所述第二引脚电性连接;
12.提供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绑定区,所述绑定区包括多个第一导电部,使所述第二引脚与所述第一导电部连接;
13.提供主板,并使所述第一引脚与所述主板连接;
14.组装所述盖板、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主板。
15.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模组。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显示模组、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17.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模组、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位于
显示面板出光面一侧的盖板以及位于显示面板背光面一侧的主板;其中,沿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盖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且第二表面位于盖板朝向显示面板的一侧。本申请中,由于第二表面上设置有电性连接的第一引脚及第二引脚,通过使第一引脚与主板连接、并使第二引脚与显示面板绑定区中的第一导电部连接,实现了显示面板与主板的连接,因而无需再引入fpc连接器,解决了fpc连接器插合在主板上所导致的显示面板与主板不易分离的问题,进而便于对显示产品中的显示模组进行拆卸或更换。
18.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必不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19.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20.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21.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的一种俯视结构示意图;
22.图2所示为图1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的一种bb’截面图;
23.图3所示为图2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的一种局部示意图;
24.图4所示为图2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的另一种局部示意图;
25.图5所示为图2实施例所提供的的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在盖板上的分布示意图;
26.图6所示为图2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的另一种局部示意图;
27.图7所示为图1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的另一种bb’截面图;
28.图8所示为图7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的一种局部示意图;
29.图9所示为图7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的一种局部示意图;
30.图10所示为图1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的另一种bb’截面图;
31.图11所示为图10实施例中区域c1的一种局部示意图;
32.图12所示为图1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的另一种bb’截面图;
33.图13所示为图12实施例中区域c2的一种局部示意图;
34.图1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凹槽结构在盖板上的一种分布示意图;
35.图15所示为图1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的另一种bb’截面图;
36.图16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的一种流程示意图;
37.图17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8.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39.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40.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41.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42.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43.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的一种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图1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的一种bb’截面图,图3所示为图2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的一种局部示意图,图4所示为图2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的另一种局部示意图。请结合图1

4,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模组100,包括:
44.显示面板10,包括出光面和背光面;
45.盖板20,位于出光面一侧;
46.主板30,位于显示面板10远离盖板20的一侧;
47.沿垂直于显示面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盖板2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201和第二表面202,第二表面202位于盖板20朝向显示面板10的一侧,第二表面202包括第一引脚p1和第二引脚p2,且第一引脚p1与第二引脚p2电性连接;显示面板10包括绑定区40,绑定区40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导电部401,其中,第一引脚p1与主板30连接,第二引脚p2与第一导电部401连接。
48.具体而言,本申请提供的显示模组100包括显示面板10、盖板20和主板30,显示面板10包括出光面和背光面,盖板20位于显示面板10的出光面一侧、主板30位于显示面板10的背光面一侧;其中,显示面板10的出光面是指显示面板10与盖板20相接触的表面,由出光面出射的光线将射向盖板20。
49.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为液晶显示面板或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当显示面板10为液晶显示面板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101和第二基板102,第一基板101与第二基板102之间设置有液晶层103,液晶层103内的液晶分子(图中未示出)可以在第一基板101与第二基板102之间电场的作用下发生偏转并形成液晶光阀,允许或阻止背光源的光线透过。如图2所示,第二基板102覆盖第一基板101的部分区域,形成显示面板10的双层基板区a1,第一基板101的至少一端伸出第二基板102的覆盖区域,形成显示面板10的单层基板区a2。显示面板10包括显示区aa和至少部分包围显示区aa的非显示区na,显然,显示区aa位于上述双层基板区a1,单层基板区a2位于上述非显示区na,且单层基板区a2中设有绑定区40。
50.可选地,显示面板10还可以为有机发光显示面板(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eld)。此时,显示面板10包括衬底基板、薄膜晶体管阵列层、发光层和封装层,其中,薄膜晶体管阵列层位于衬底基板的一侧表面,发光层位于薄膜晶体管阵列层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封装层则位于发光层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显示面板10还包括显示区和至少部分围绕显示区的非显示区,非显示区中设有绑定区,且该绑定区由衬底基板延伸形成。也就是说,在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中,绑定区也同样位于单层基板区。当然,衬底基板可以为玻璃基板,或是由聚酰亚胺制作而成的柔性基板。
51.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绑定区40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导电部401,沿垂直于显示面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盖板2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201和第二表面202,第二表面202位于盖板20朝向显示面板10的一侧,第二表面202上还设置有电性连接的第一引脚p1和第二引脚p2。应当理解,相关技术中实现显示功能所需的驱动元件通常集成于显示面板上,而本
申请则将驱动元件设置在显示模组100的主板30上,通过第一引脚p1与主板30上的导电部301连接、第二引脚p2与第一导电部401连接,实现了显示面板10与主板30的电连接,因而无需再引入fpc连接器,解决了fpc连接器插合在主板30上所导致的显示面板10与主板30不易分离的问题,进而便于对显示产品中的显示模组100进行拆卸或更换。此外,本申请通过采用上述设计方式,无需在显示面板10的绑定区40绑定柔性电路板,从而避免相关技术中弯折柔性电路板时对单层基板区造成拉扯,有利于保证显示面板10的良率,提升产品可靠性。
52.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引脚p1与第二引脚p2电性连接是指二者之间存在直接或间接的电接触,只要能实现第一引脚p1与第二引脚p2之间的电信号导通,则属于第一引脚p1与第二引脚p2电性连接;例如,请参见图3,第一引脚p1和第二引脚p2分别为同一引脚的两端,或者又如图4所示,第一引脚p1和第二引脚p2可通过导电介质连接。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显示面板10、盖板20和主板30在显示模组100中不是实质分离、而是固定连接的,图2将显示面板10、盖板20和主板30三者分开绘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本实施例进行说明。
53.另外,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或椭圆形,以便制作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而在本申请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也可以为其他形状,如常规的矩形显示面板或异形显示面板,进而用于制作手机、平板电脑等产品,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54.可选地,请继续参见图4,第一引脚p1与第二引脚p2通过金属走线l连接。
55.本实施例中,可在玻璃盖板20的第二表面202沉积金属并刻蚀形成金属走线l,使第一引脚p1通过金属走线l与第二引脚p2电连接,进而使主板30提供的驱动信号依次经第一引脚p1、第二引脚p2和第一导电部401后被显示面板10中的信号线所接收。显然,通过在盖板20上设置电性连接的第一引脚p1及第二引脚p2,实现了显示面板10与主板30的电连接,能够解决fpc连接器插合在主板30上所导致的显示面板10与主板30不易分离的问题;同时,由于金属走线l的制作工艺相对成熟,采用上述设计方式也有利于节约制作成本、简化显示模组100的结构,从而保证产品良率。
56.此外,在本申请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引脚p1和第二引脚l2还可以通过其他导电介质连接,如异方性导电胶膜。图5所示为图2实施例所提供的的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在盖板上的分布示意图。如图5所示,当第一引脚p1和第二引脚p2的数量均为多个时,第一引脚p1与第二引脚p2可通过导电介质如金属走线l一一对应连接。
57.图6所示为图2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的另一种局部示意图。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主板30包括第一驱动芯片31,第一驱动芯片31与第一引脚p1连接。
58.具体而言,显示模组100还包括第一驱动芯片31,第一驱动芯片31压接在主板30上,由于第一驱动芯片31与主板30电性连接,而主板30又通过导电部301与盖板20的第一引脚p1电性连接,因此主板30上的第一驱动芯片31能够与显示面板10实现电连接,显示面板10得以接收第一驱动芯片31输出的驱动控制信号并进行显示;其中,用于固定驱动芯片的主板30可设置为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本实施例通过将第一驱动芯片31设置在主板30上,能够在显示面板10中省去第一驱动芯片31的位置,有利于使该显示模组100实现窄边框设计。
59.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驱动芯片31仅为示意,并不代表第一引脚p1与第一驱动芯片31的实际连接关系。
60.请继续参见图3、图4和图6,本实施例中,第二引脚p2通过异方性导电胶膜21与第一导电部401连接。
61.应当理解,异方性导电胶膜21(anisotropic conductive film,acf)是由半固化树脂内封设有复数个球形导电粒子、或是将复数个球形导电粒子混合强力胶而成,具有在竖直方向导电而水平方向不导电的特性。本实施例中,可将异方性导电胶膜21布设于待接合的元件之间,也就是第二引脚p2与第一导电部401之间,然后通过加热、加压使异方性导电胶膜21受到温度和压力的作用将第二引脚p2和第一导电部401连接在一起,并使接合后的第二引脚p2和第一导电部401在垂直于显示面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实现导电;同时异方性导电胶膜21也具有胶合固定的作用,可以实现第二引脚p2与第一导电部401之间稳定可靠的连接固定。
62.可选地,第一引脚p1也可以通过异方性导电胶膜21与主板30上的导电部301连接。
63.图7所示为图1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的另一种bb’截面图,图8和图9所示为图7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的一种局部示意图。如图7

8所示,第二表面202还包括第三引脚p3和第四引脚p4;第三引脚p3与第一引脚p1电性连接,第四引脚p4与第二引脚p2电性连接;显示模组100包括柔性电路板50,柔性电路板50包括第二驱动芯片(图中未示出)、第二导电部501和第三导电部502;其中,第二导电部501与第三引脚p3连接,第三导电部502与第四引脚p4连接,且第二导电部501与第三导电部502电性连接;第二驱动芯片通过第二导电部501和/或第三导电部502绑定于柔性电路板50。
64.图7与图2的区别之处在于:图7所示的显示模组100中还包括柔性电路板50。具体而言,请结合图7

8,显示模组100还包括位于显示面板10和主板30之间的柔性电路板50,第二驱动芯片通过第二导电部501和/或第三导电部502绑定于柔性电路板50。可选地,第二导电部501为第二驱动芯片的信号输入端,第三导电部502为第二驱动芯片的信号输出端,或者第二驱动芯片的输入、输出共用一个第二导电部501/第三导电部502。沿垂直于显示面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盖板2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201和第二表面202,第二表面202位于盖板20朝向显示面板10的一侧,且第二表面202上设有第一引脚p1、第二引脚p2、第三引脚p3和第四引脚p4。由于第一引脚p1通过导电部301与主板30电连接、第三引脚p3与第一引脚p1电连接、第二导电部501与第三引脚p3电连接、第三导电部502与第四引脚p4电连接、第四引脚p4与第二引脚p2电连接,因而实现了主板30到显示面板10的通路。可见,此种设计方式无需在显示模组100中引入fpc连接器,进而解决了fpc连接器插合在主板30上所导致的显示面板10与主板30不易分离的问题,便于对显示模组100进行拆卸及更换。
65.本实施例中,第一引脚p1与第三引脚p3电性连接是指二者之间存在直接或间接的电接触。可选地,如图8所示,第一引脚p1与第三引脚p3分别为同一引脚的两端;或者,如图9所示,第一引脚p1与第三引脚p3通过导电介质连接,如金属走线l、异方性导电胶膜等,所选的导电介质只要确保二者之间能够传输电信号即可,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此外,第二引脚p2和第四引脚p4可采用与第一引脚p1和第三引脚p3相同的连接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66.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引脚p1、第二引脚p2、第三引脚p3、第四引脚p4和导电部301、第一导电部401、第二导电部501、第三导电部502可以均由相同材料制作而成,本申请之所以进行不同的命名仅仅是为了便于区分和说明。
67.相关技术中,柔性电路板绑定于显示面板的绑定区后,还需要弯折至显示面板远
离盖板的一侧,由于绑定区为单层基板区,因此弯折柔性电路板时可能会导致单层基板被拉扯而受到损伤,为了增加单层基板的支撑强度,通常会在绑定柔性电路板后涂覆硅酮胶并贴附缓冲泡棉。然而,此种设计方式不仅增加了产品的工艺风险,且对于单层基板区的强度提升并不明显。有鉴于此,本实施例将绑定有第二驱动芯片的柔性电路板50设置于显示面板10及主板30之间,一方面可以在显示面板10中省去第二驱动芯片的位置,有利于使该显示模组100实现窄边框设计,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弯折柔性电路板50时对单层基板区a2造成拉扯,后续不用再涂覆硅酮胶或贴附泡棉,保证了产品良率。
68.图10所示为图1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的另一种bb’截面图,图11所示为图10实施例中区域c1的一种局部示意图。请参见图10和图11,显示模组100还包括中框60,中框60与盖板20形成容置空间,显示面板10及主板30位于容置空间内;中框60包括第一子表面61,第一子表面61包括第一螺纹a,盖板20包括第三表面203,第三表面203包括第二螺纹b,盖板20与中框60通过第一螺纹a与第二螺纹b固定连接;其中,第三表面203垂直于显示面板10所在的平面,第一子表面61与第三表面203接触。
69.本实施例中,显示模组100还包括中框60,且中框60与盖板20可形成一容置空间,显示面板10和主板30位于该容置空间内。进一步地,盖板20包括与显示面板10所在平面垂直的第三表面203,中框60与第三表面203相接触的表面为第一子表面61,其中,第一子表面61包括第一螺纹a,盖板20与中框60相接触的表面即第三表面203相应设置有第二螺纹b,组装显示模组100时,只需通过第一螺纹a和第二螺纹b将二者固定连接即可。显然,对于具有圆形或椭圆形显示面板10的产品,此种设计方式可以使盖板20与中框60的组装和拆卸更为简易,从而有利于提高显示模组100的量产效能。
70.图12所示为图1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的另一种bb’截面图,图13所示为图12实施例中区域c2的一种局部示意图。如图12

12所示,显示模组100还包括中框60,中框60与盖板20形成容置空间,显示面板10及主板30位于容置空间内;显示模组100还包括卡扣结构70,卡扣结构70包括凸起结构71和凹槽结构72;中框60包括第二子表面62,第二子表面62包括凸起结构71,盖板20的第二表面202包括凹槽结构72,其中,第二子表面62与第二表面202接触,盖板20与中框60通过凸起结构71及凹槽结构72卡合。
71.本实施例中,沿垂直于显示面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中框60的正投影位于盖板20的正投影之内,显示模组100的盖板20可通过卡扣结构70与中框60固定连接。具体地,如图11所示,中框60与盖板20的第二表面202相接触的表面为第二子表面62,卡扣结构70包括凸起结构71和凹槽结构72,其中,第二子表面62包括凸起结构71,第二表面202包括凹槽结构72,可选地,凸起结构71的高度与凹槽结构72的深度相等,进而在组装显示模组100时,中框60上的凸起结构71与盖板20上的凹槽结构72对应卡合即可。此种设计方式不仅能够使盖板20和中框60的组装、拆卸更为简易,从而提高显示模组100的量产效能,同时也可适用于具有不同形状的显示面板10的显示模组100,具备良好的兼容性。
72.当然,在本申请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凸起结构71也可以设置于盖板20的第二表面202、凹槽结构72相应设置于中框60的第二子表面62,只要凸起结构71与凹槽结构72能够对应卡合、紧密连接,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73.本实施例中,卡扣结构70的数量为偶数,且卡扣结构70关于显示面板10对称分布。
74.具体而言,显示模组100中卡扣结构70的数量为偶数,例如可设置为4个、6个或8
个。图1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凹槽结构在盖板上的一种分布示意图。如图14所示,仍以圆形显示面板10为例,显示面板10的对称轴为通过圆心o的任意一条直线,偶数个卡扣结构70包含偶数个凸起结构71和偶数个凹槽结构72,可选地,盖板20包括偶数个凹槽结构72,凹槽结构72关于上述对称轴对称,中框60上的偶数个凸起结构71则与凹槽结构72一一对应设置。应当理解,若将卡扣结构70集中设置在对称轴的一侧,那么对称轴另一侧的盖板20和中框60无法被固定接,盖板20与中框60存在脱离的风险,因此本实施例采用对称设置卡扣的结构的方式,不仅能够使盖板20和中框60的组装、拆卸更为便捷,也可以使盖板20的各个部位均与中框60紧密固定,从而进一步提升产品良率。
75.图15所示为图1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的另一种bb’截面图。可选地,如图15所示,盖板20的第二表面202包括凸起部80,凸起部朝向主板30的一侧凸起;其中,凸起部80包括第一凸起部81和第二凸起部82;沿垂直于显示面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第一凸起部81的高度大于第二凸起部82的高度,第二凸起部82的正投影与绑定区40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76.本实施例中,盖板20包括凸起部80,凸起部80位于第二表面202且朝向主板30一侧凸起。具体地,凸起部80包括第一凸起部81和第二凸起部82,其中,第一凸起部81位于第二凸起部82远离显示区的一侧,也就是说,当显示面板100为圆形时,第一凸起部81位于第二凸起部82的外围。沿垂直于显示面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第一凸起部81的高度大于第二凸起部82的高度,二者形成一台阶状结构。应当理解,第二凸起部82的正投影与绑定区40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是指:第二凸起部82的正投影仅覆盖部分绑定区40的正投影,或者第二凸起部82的正投影与绑定区40的正投影完全重合。
77.可选地,当第二凸起部82的正投影与绑定区40的正投影重合,且第一凸起部81与第二凸起部82的高度差等于第一基板102的厚度时,既能够保证单侧基板处的强度,也有利于减小盖板20的厚度,并进一步减小显示模组100的厚度,从而满足产品的轻薄化需求。
78.可见,本申请通过设置第二凸起部82的正投影与绑定区40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且第二凸起部82靠近显示面板10一侧的表面与绑定区40直接接触,能够在不增加工艺制程的情况下提高单侧基板处的强度,进而保证产品的可靠性。
79.请继续参见图15,沿垂直于显示面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第一引脚p1的正投影位于第一凸起部81的正投影内。
80.本实施例中,第一凸起部81朝向主板30一侧凸起,且第一凸起部81中靠近主板30一侧的表面与主板30直接接触,由于第一引脚p1的正投影位于第一凸起部81的正投影内,因而可使第一引脚p1与主板30以压接的方式实现电连接。具体地,采用压接工艺实现不同导电部件之间的电连接时,会在导电部件之间设置导电胶,因此本实施例可在第一引脚p1与主板30预设位置之间设置导电胶,再通过压力使得第一引脚p1与主板30粘接固定,此种设计方式工艺简单,有利于降低制作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81.进一步地,沿垂直于显示面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第二引脚p2的正投影位于第二凸起部82的正投影内,如此可使第二引脚p2通过异方性导电胶膜与第一导电部401电性连接,并进一步使第一引脚p1与主板30连接、第二引脚p2与第一导电部401连接,从而实现了显示面板10与主板30的电连接。
82.图16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的一种流程示意图。请结
合图1

4、15,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模组100的制作方法,包括:
83.步骤s1、提供盖板20,并在盖板20的一侧表面制作第一引脚p1和第二引脚p2;其中,第一引脚p1与第二引脚p2电性连接;
84.步骤s2、提供显示面板10,显示面板10包括绑定区40,绑定区40包括多个第一导电部401,使第二引脚p2与第一导电部401连接;
85.步骤s3、提供主板30,并使第一引脚p1与主板30连接;
86.步骤s4、组装盖板20、显示面板10和主板30。
87.具体而言,在制作本申请提供的显示模组100时,首先在盖板20的一侧表面制作电性连接的第一引脚p1及第二引脚p2,其中,第一引脚p1和第二引脚p2可分别为一个引脚的两端,也可以通过导电介质实现二者的电连接,可选地,导电介质为金属走线或异方性导电胶膜。步骤s2中,显示面板10例如可以为液晶显示面板10,此时,显示面板1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101和第二基板102,第一基板101与第二基板102之间设置有液晶层103(图中未示出)。如图所示,第一基板101的部分区域位于第二基板102的覆盖区域内,形成显示面板10的双层基板区a1,第一基板101的至少一端伸出第二基板102的覆盖区域,形成显示面板10的单层基板区a2,且单层基板区a2中设有绑定区40,绑定区40包括多个第一导电部401,使盖板20上的第二引脚p2与第一导电部401连接。
88.当然,显示面板10也可以为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显示面板10包括衬底基板、薄膜晶体管阵列层、发光层和封装层,其中,薄膜晶体管阵列层位于衬底基板的一侧表面,发光层位于薄膜晶体管阵列层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封装层则位于发光层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显示面板10还包括显示区和至少部分围绕显示区的非显示区,非显示区中设有绑定区,且该绑定区可由衬底基板延伸形成。也就是说,在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中,绑定区也同样位于单层基板区。当然,衬底基板可以为玻璃基板,或是由聚酰亚胺制作而成的柔性基板。
89.进一步地,在步骤s3和步骤s4中,使盖板20上的第一引脚p1与主板30连接,并组装盖板20、显示面板10和主板30。应当理解,显示模组100的主板30上通常布局有显示面板10实现显示功能所需的电路及驱动元件,在采用上述方法制作获得的显示模组100中,通过设置第一引脚p1与主板30连接、第二引脚p2与第一导电部401连接,实现了显示面板10与主板30的电连接,因而无需再引入fpc连接器,解决了fpc连接器插合在主板30上所导致的显示模组100与主板30不易分离的问题,进而便于对显示产品中的显示模组100进行拆卸或更换。
90.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显示模组100。图17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1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200,包括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100。图17实施例仅以智能手表为例,对显示装置200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200,可以是手机、电脑、电视、车载显示装置等其他具有显示功能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200,本发明对此不作具体限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200,具有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的有益效果,具体可以参考上述各实施例对于显示模组100的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91.通过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发明提供的显示模组、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92.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模组、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位于显示面板出光面一侧的盖板以及位于显示面板背光面一侧的主板;其中,沿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盖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且第二表面位于盖板朝向显示面板的一侧。本申请中,由于第二表面上设置有电性连接的第一引脚及第二引脚,通过使第一引脚与主板连接、并使第二引脚与显示面板绑定区中的第一导电部连接,实现了显示面板与主板的连接,因而无需再引入fpc连接器,解决了fpc连接器插合在主板上所导致的显示面板与主板不易分离的问题,进而便于对显示产品中的显示模组进行拆卸或更换。
93.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