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27443发布日期:2021-06-18 20:17阅读:85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属于电子产品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发光件是电子设备中重要的结构件之一,当电子设备有未处理的事项时,它可起到提醒用户的作用。但随着全面屏的不断发展,显示屏的屏占比越来越高,导致显示屏占据了原本边框的位置,从而没有位置放置发光件,但用户对发光件的需求仍然是存在的,因此现在亟待寻求一种新的电子设备结构。技术实现要素: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本体、及与所述本体周缘弯折连接的侧壁;显示屏,所述显示屏装设于所述侧壁上,且所述显示屏与所述壳体围设形成装设空间;以及发光件,所述发光件设于所述装设空间内,所述发光件设于所述显示屏的一侧,且所述发光件相较于所述显示屏靠近所述本体。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通过使所述发光件设于所述装设空间内,所述发光件设于所述显示屏的一侧,且所述发光件相较于所述显示屏靠近所述本体。也可以理解为,使发光件设于显示屏的下方,发光件发出的光线通过显示屏射出电子设备外。这样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将发光件设于边框下侧的方案来说,即使是全面屏的电子设备仍然有空间来设置发光件,从而当电子设备有未处理的事项时起到提醒用户的作用,使电子设备即可满足全面屏的需求,又可满足发光件的需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说明。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的俯视图。图2为图1中沿a-a方向的截面图。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发光件工作时电子设备的俯视图。图4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的截面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的俯视图。图6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的电子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电子设备-1,壳体-10,本体-11,侧壁-12,装设空间-13,显示屏-20,通知栏区-200,图像区-210,第一端-21,第二端-22,第三端-23,第四端-24,发光层-25,薄膜晶体管层-26,薄膜晶体管-260,第一空隙-261,第一发光部-271,第二发光部-272,发光件-30,遮挡层-40,遮挡部-410,第二空隙-411,处理器-50。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技术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在介绍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之前,再详细介绍下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发光件是电子设备中重要的结构件之一。其中,发光件是指灯光在处理器的控制之下完成由亮到暗的逐渐变化,感觉好像是人在呼吸,其广泛应用于手机之上,并成为各大品牌新款手机的卖点之一,起到一个通知提醒的作用。例如当手机在使用时,若手机里面有未处理的消息,比如说未接来电,未查收的短信等等,为了通知用户存在应用程序的未处理的消息,该手机会开启发光件。可选地,发光件包括但不限于呼吸灯、闪光灯等。本申请后文皆以发光件为呼吸灯进行示意。但随着电子设备的不断发展,目前正朝着全面屏的方形不断发展,也可以理解为显示屏的屏占比越来越高,整个电子设备的正面均是显示屏,非显示屏的结构件例如边框越来越少,甚至没有。但现有技术中发光件是放在边框下方的,并使发光件发出的光线通过边框射出。但目前由于全面屏的缘故,导致没有位置来设置发光件。但是用户对发光件的需求仍然是存在的,因此现在亟待寻求一种新的电子设备结构。有的人采用将显示屏中的部分像素来充当发光件。即当电子设备接收到未处理的消息时,使显示屏中大部分像素正常显示第一色彩,但是小部分的像素显示第二色彩从而来充当发光件起到提醒用户的作用。但是这样的话,虽然不用设置发光件,但是每次需要提醒时需要显示屏中所有的像素都工作才能使小部分的像素来充当发光件,提高了电子设备的功耗,降低了电子设备的使用寿命。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电子设备。请一并参考图1-图3,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的俯视图。图2为图1中沿a-a方向的截面图。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发光件工作时电子设备的俯视图。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1,具体包括壳体10,显示屏20,以及发光件30。所述壳体10包括本体11、及与所述本体11周缘弯折连接的侧壁12。所述显示屏20装设于所述侧壁12上,且所述显示屏20与所述壳体10围设形成装设空间13。所述发光件30设于所述装设空间13内,所述发光件30设于所述显示屏20的一侧,且所述发光件30相较于所述显示屏20靠近所述本体11。本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设备1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个人计算机(personalcomputer,pc)、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assistant,pda)、便携式媒体播放器(portablemediaplayer,pmp)、导航装置、可穿戴设备、智能手环、计步器等移动终端,以及诸如数字tv、台式计算机等固定终端。可选地,本申请后文以电子设备1为手机进行示意说明。本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设备1包括壳体10,其中壳体10是电子设备1的基础部件之一。本实施方式的壳体10可以理解为外壳,起到为内部结构件提供装设基础以及保护的作用。其中壳体10包括本体11与侧壁12。本体11与侧壁12上均可设置结构件,且侧壁12还用于装设显示屏20。本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设备1还包括显示屏20,显示屏20主要用于起到显示图像的作用。显示屏20可装设在侧壁12上,并且所述显示屏20与所述壳体10围设形成密闭的装设空间13,从而为电子设备1的其他结构件,例如发光件30、摄像头、主板、处理器50、电池等部件预留出装设的空间。可选地,显示屏20可包括液晶显示屏20(liquidcrystaldisplay,lcd)、或者,有机电激光显示屏20(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本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设备1还包括发光件30,从上述内容可知,在相关技术中发光件30通常设于边框(即侧壁12)下方,或者,利用部分像素来充当发光件30。但由于全面屏的缘故导致没有位置设置发光件30,或者利用部分像素来充当发光件30会提高功耗。因此,本申请通过使所述发光件30设于所述装设空间13内,所述发光件30设于所述显示屏20的一侧,且所述发光件30相较于所述显示屏20靠近所述本体11。也可以理解为,使发光件30设于显示屏20的下方,发光件30发出的光线通过显示屏20射出电子设备1外。这样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将发光件30设于边框下侧的方案来说,即使是全面屏的电子设备1仍然有空间来设置发光件30,从而当电子设备1有未处理的事项时起到提醒用户的作用,使电子设备1即可满足全面屏的需求,又可满足发光件30的需求。还可相对将部分像素替代成发光件30方案来说,降低功耗,提高了电子设备1的使用寿命。可选地,如上文内容所述,发光件30包括但不限于呼吸灯、闪光灯等。本申请后文皆以发光件30为呼吸灯进行示意。请一并参考图4,图4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的截面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屏2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21与第二端22,所述显示屏20具有相连接的图像区210与通知栏区200,所述通知栏区200相较于所述图像区210靠近所述第一端21,且所述发光件30在所述显示屏20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通知栏区200内。显示屏20的作用是显示图像,但在具体使用使,显示屏20通常具有图像区210与通知栏区200,虽然都是现实图像,但图像区210一般显示用户日常所看到的图像,而通知区一般显示一些电子设备1的特征标识,例如网络类型,信号强度,未处理事项信息等。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使发光件30在所述显示屏20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通知栏区200内,从而使发光件30发出的光也在通知栏区200内,进而使用户更易察觉到发光件30发出的光线。请一并参考图5,图5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的俯视图。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光件30的中心到所述第一端21的垂直距离小于所述第一端21与所述第二端22之间的垂直距离的0.1倍。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使发光件30靠近第一端21的垂直距离(如图5中的l1所示)小于所述第一端21与所述第二端22之间的垂直距离(如图5中的l2所示)的0.1倍,也可以理解为,使发光件30更靠近第一端21。其中第一端21可以理解为电子设备1的上端或者下端,使发光件30使用时不影响用户观看图像区210的内容,并且使用户更易看到发光件30发出的光线从而起到提醒的作用。可选地,所述通知栏区200相较于所述图像区210靠近所述第一端21,且所述发光件30在所述显示屏20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通知栏区200内。因此,此时第一端21可以理解为电子设备1的上端,用户在使用电子设备1时会更易察觉到设于上端的发光件30发出的光线。请再次参考图5,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屏20还具有相对设置且连接所述第一端21与所述第二端22的第三端23与第四端24,所述发光件30的中心到所述第三端23的垂直距离(如图5的l3所示)、以及所述发光件30的中心到所述第四端24的垂直距离(如图5的l4所示)中的至少一种大于所述第三端23与所述第四端24之间的垂直距离(如图5的l5所示)的0.1倍。上述内容介绍了发光件30与显示屏20上下端的位置关系,本实施方式继续介绍发光件30与左右端的位置关系。其中如图3所示第三端23可以理解为显示屏20的左端,第四端24可以理解为显示屏20的右端。发光件30的中心到左端的垂直距离;或者,发光件30的中心到右端的垂直具体;或者,发光件30的中心到左端和右端的垂直距离,大于所述第三端23与所述第四端24之间的垂直距离的0.1倍。换句话说,发光件30并不是靠近左端和/或右端,而是远离左端和/或右端,距离左端和/或右端有一定的距离,从而进一步使用户更易察觉到设于上端的发光件30发出的光线。可选地,所述发光件30的中心到所述第四端24的垂直距离中的至少一种为所述第三端23与所述第四端24之间的垂直距离的0.5倍。请再次参考图5,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屏20还具有相对设置且连接所述第一端21与所述第二端22的第三端23与第四端24,所述发光件30的径向尺寸小于所述第三端23与所述第四端24之间的垂直距离的0.1倍。上述内容介绍了发光件30与显示屏20上下左右各种的位置关系,本实施方式继续介绍发光件30的大小。本实施方式发光件30的径向尺寸(如图5中的r所示)小于所述第三端23与所述第四端24之间的垂直距离的0.1倍。即发光件30尺寸不能过大,这样既可起到提醒用户的作用,还可美化电子设备1的外观,防止发光件30的径向尺寸过大而使用户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发光件30上。可选地,发光件30的形状为圆形,因此发光件30的径向尺寸即为发光件30的直径。请一并参考图6,图6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屏20包括层叠设置的发光层25与薄膜晶体管层26,所述薄膜晶体管层26相较于所述发光层25靠近所述本体11,所述电子设备1还包括遮挡层40,所述遮挡层40设于所述薄膜晶体管层26背离所述发光层25的一侧,所述发光件30设于所述遮挡层40背离所述薄膜晶体管层26的一侧。显示屏20通常包括发光层25与薄膜晶体管层26。其中发光层25主要用于发出光线,而薄膜晶体管层26通常用于控制发光层25何时发出光线,哪部分发光层25发出光线,发出什么颜色的光线,以及发出的光线的亮度等条件。当显示屏20为lcd时,显示屏20通常还包括背光薄膜,背光模组通常还包括背光模组。本实施方式在此基础上额外增设了遮挡层40。其中,所述遮挡层40设于所述薄膜晶体管层26背离所述发光层25的一侧,所述发光件30设于所述遮挡层40背离所述薄膜晶体管层26的一侧。也可以理解为遮挡层40是设于发光件30与薄膜晶体管层26之间。遮挡层40的作用是防止发光件30发出的光线照射到薄膜晶体管层26上,这样首先可防止发光件30的光线长时间照射到薄膜晶体管层26上,影响薄膜晶体管层26的特性,造成残影问题。其次,还可防止当发光件30的光线长时间照射到薄膜晶体管层26上后使薄膜晶体管层26短路,出现漏电现象,从而使发光件30对应的区域的发光层25的显示亮度和色彩发生改变,影响显示屏20的显示性能。可选地,遮挡层40的材质包括铝、铁、镁等金属或金属合金。请一并参考图7,图7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薄膜晶体管层26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薄膜晶体管260,所述遮挡层40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遮挡部410,且每个所述遮挡部410正对应每个所述薄膜晶体管260设置;所述发光件30对应所述遮挡部410之间的间隙设置。具体地,本实施方式的所述薄膜晶体管层26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薄膜晶体管260,所述遮挡层40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遮挡部410,且每个所述遮挡部410正对应每个所述薄膜晶体管260设置。这样可有效防止发光件30发出的光线照射到薄膜晶体管层26。并且,本实施方式还可使所述发光件30对应所述遮挡部410之间的间隙设置。换句话说,相邻的两个薄膜晶体管260之间设有第一空隙261,相邻的两个遮挡部410之间设有第二空隙411,第一空隙261连通第二空隙411,且发光件30对应第二空隙411,这样发光件30发出的光线便可从第二空隙411与第一空隙261射向发光层25,进而射出发光层25以便用户观察到。上述内容介绍了电子设备1的机械结构,接下来本申请将继续介绍当电子设备1有未处理信息时,对发光件30的控制方法。请一并参考图8,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的电子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屏20具有熄屏状态与亮屏状态,所述电子设备1还包括设于所述装设空间13内的处理器50,所述处理器50电连接所述显示屏20与所述发光件30,当所述显示屏20处于所述熄屏状态,且当所述处理器50获取到预设消息时,所述处理器50控制所述发光件30发光。其中,预设消息可以如上述所述的未读消息提醒信息、电量过低提醒信息、日程/计划/任务开始提醒信息、前后摄/mic调用提醒信息、警报提醒信息等。从上述内容可知,发光件30的作用是当电子设备1有未处理的信息时,发光件30发光以便用户观察到从而起到提醒用户的作用。例如,发光件30常用的功能是充电提醒、信息提醒等,比如手机点亮低于20%时,发光件30亮起显示黄色发光件30,代表手机缺点提醒充电;当手机有未接电话/未读信息时发光件30闪烁绿灯;前置摄像头被调用时闪烁,防止软件随意调用被偷拍等等。或者还可以使用在息屏状态未读消息提醒、电量过低提醒、日程/计划/任务开始提醒、前后摄/mic调用提醒、警报提醒等应用场景。但由于本申请将发光件30的位置从现有技术的边框处移至了显示屏20的下方,因此相应地,控制发光件30发光的方法也会进行相应地改变。具体地,本申请提供了三种具体的控制方法。在第一种控制方法中,所述显示屏20具有熄屏状态与亮屏状态。其中,亮屏状态指的是显示屏20工作具有亮度并形成图像以供用户观看。熄屏状态指的是显示屏20不具有亮度,例如显示屏20未工作,其颜色为黑色且没有图像。因此当显示屏20处于熄屏状态,且所述处理器50获取预设消息时,处理器50可控制发光件30发光。此时由于显示屏20为熄屏状态,显示屏20的颜色为黑色,因此发光件30只要一发光便容易被用户观察到从而起到提醒的作用。请再次参考图8-图9,图9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屏20包括发光层25,所述发光层25包括第一发光部271、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发光部271周缘的第二发光部272,所述发光件30正对应所述第一发光部271设置;所述电子设备1还包括设于所述装设空间13内的处理器50,所述处理器50电连接所述显示屏20与所述发光件30,当所述处理器50获取到预设消息时,所述处理器50控制所述第一发光部271不发光,且所述处理器50控制所述发光件30发光。在第二种控制方法中,可使显示屏20局部不发光呈熄屏状态,而剩余的部分正常显示图像。当所述处理器50获取预设消息时即使正对应发光件30的第一发光部271不发光,不对应发光件30的第二发光部272发光。也可以理解为,使正对应发光件30的第一发光部271为熄屏状态,不对应发光件30的第二发光部272为亮屏状态。这样当有预设消息时,不对应发光件30的第二发光部272可正常显示图像,而对应发光件30的第一发光部271不发光,从而使发光件30发出的光线被用户观察到从而起到提醒的功能。本实施方式提供的方法不会影响用户的正常使用。请再次参考图8,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子设备1还包括设于所述装设空间13内的处理器50,所述处理器50电连接所述显示屏20与所述发光件30,当所述处理器50获取到预设消息时,所述处理器50控制所述显示屏20与所述发光件30均发光,且所述显示屏20与所述发光件30发出的光线的色差大于预设值。在第三种控制方法中,可使显示屏20全部正常发光,即显示屏20全部均处于亮屏状态,随后当所述处理器50获取预设消息时,所述处理器50控制所述显示屏20与所述发光件30均发光,即显示屏20也正常发光,发光件30也正常发光。但所述显示屏20与所述发光件30发出的光线的色差大于预设值,这样发光件30颜色与显示屏20颜色便可保证一定的差异性搭配,保证发光件30提醒被很好的识别到。可选地,当发光件30对应的显示屏20区域显示屏20显示颜色,发光件30颜色叠加上会影响到显示及发光件30的颜色。因此在使用场景中尽量限定发光件30对应区域的显示屏20呈现深色或浅色,而发光件30发出的颜色相对应地呈现深色或浅色,从而不会和显示颜色混合。可选地,当所述处理器50获取预设消息时,处理器50获取发光件30对应的显示屏20发出的第一颜色,并根据第一颜色控制发光件30发出第二颜色的光,并使第一颜色与第二颜色的色差大于预设值,从而进一步保证了正常显示,又保证了提醒用户的功能。以上对本申请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与说明,以上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当前第1页12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