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020215发布日期:2021-10-24 04:44阅读:71来源:国知局
一种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消费者对显示效果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使得显示设备驱动芯片的性能不断提升。
3.与此同时,厂家对显示设备的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当前,厂家已将显示设备可靠性测试的环境标准提高到温度85℃,85%湿度或温度60℃,90%湿度,测试结果表明,现有驱动芯片的全铝合金补强散热方案,虽然具有导热性强,散热快的优点,但缺点是铝合金散热片导热不均匀,会造成驱动芯片侧热点集中,使驱动芯片温度过高。同时高温也会增加驱动芯片内部漏电流,使温度持续上升,影响显示设备可靠性。
4.改进散热方案,提高散热能力,增加显示设备可靠性已成为厂家的迫切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旨在改进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散热问题,提供了一种采用新型散热结构的显示装置。
6.解决本发明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模组、支撑板、散热组件;其中,
7.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与所述显示面板绑定连接的柔性线路板,所述柔性线路板设置有驱动芯片;
8.支撑板,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背离显示面的一侧;
9.散热组件,包括互相固定的第一子散热组件和第二子散热组件;所述第一子散热组件和所述第二子散热组件均设置在支撑板背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其中所述第一子散热组件材料的导热系数大于所述第二子散热组件材料的导热系数;当所述柔性线路板翻折至所述显示面板背离显示面的一侧时,所述驱动芯片能够与所述第一子散热组件相接触。
10.可选地,所述第一子散热组件和所述第二子散热组件并排设置,且二者均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
11.可选地,所述第一子散热组件和所述第二子散热组件均通过第一粘结层与所述支撑板相固定。
12.可选地,所述第二子散热组件上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一子散热组件固定在所述凹槽内;所述第二子散热组件与所述支撑板相固定。
13.可选地,所述第一子散热组件与所述第二子散热组件铆接或者通过第二粘结层固定在一起。
14.可选地,所述第二子散热组件与所述支撑板通过第一粘结层固定。
15.可选地,所述第一子散热组件的材料包括铜,所述第二子散热组件的材料包括铝合金。
16.可选地,所述支撑板的材料包括钛合金或铝合金。
17.可选地,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柔性oled面板。
18.可选地,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偏光片,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背离支撑板一侧;第三粘结层,形成在所述偏光片背离显示面板一侧;盖板,设置在所述第三粘结层背离偏光片一侧;背膜,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支撑板之间。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柔性显示面板的平面示意图;
20.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柔性显示面板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展开示意图;
23.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俯视图;
24.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的散热效果对比图;
25.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6.其中附图标记为:0、像素单元;1、驱动芯片;2、散热组件;201、第一子散热组件;202、第二子散热组件;3、支撑板;4、背膜;5、显示模组;501、显示面板;502、柔性电路版;6、偏光片;7、导电光学胶涂层;8、盖板;5021、覆晶薄膜转接板;5022、印刷电路板;5021a、开口;5021b、内凹部;q1、显示区;q2、周边区;q3、第一绑定区;gal、焊盘区;vd、数据线;。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28.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一”或者“该”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29.本公开实施例中出现的粘结层,泛指具有粘合作用的涂层,并非指某种单一物质,例如,粘结层包括但不限于导电光学胶涂层。粘结层的具体材料的选择以实际使用中的需要为准。
30.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可应用在包括但不限于手机、电视、电脑、电子广告显示屏等显示设备中,本公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包括但不限于柔性oled(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简称oled)显示装置。本公开实施例以应用柔性oled的显示装置为例进行说明。通常显示装置包括显示模组等元件。通常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偏光片、盖板等结构。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柔性显示面板的平面示意图;如
图1所示,显示面板501包括衬底基板,以及形成在衬底基板上多个像素单元0,每个像素单元0中均设置有一个像素驱动电路和一个oled器件。该像素驱动电路可以包括7t1c(即七个晶体管和一个电容)结构,例如包括驱动晶体管、数据写入晶体管、存储电容、阈值补偿晶体管、第一复位晶体管、第二复位晶体管、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以及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柔性显示面板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参照图2,数据写入晶体管t4源极的与驱动晶体管t3的源极电连接,数据写入晶体管t4的漏极被配置为与数据线vd电连接以接收数据信号,数据写入晶体管t4的栅极被配置为与第一扫描信号线ga1电连接以接收扫描信号;存储电容cst的第一极板cc1与第一电源电压端vdd电连接,存储电容cst的第二极板cc2与驱动晶体管t3的栅极电连接;阈值补偿晶体管t2的源极与驱动晶体管t3的漏极电连接,阈值补偿晶体管t2的漏极与驱动晶体管t3的栅极电连接,阈值补偿晶体管t2的栅极被配置为与第二扫描信号线ga2电连接以接收补偿控制信号;第一复位晶体管t1的源极被配置为与第一复位电源端vinit1电连接以接收第一复位信号,第一复位晶体管t1的漏极与驱动晶体管t3的栅极电连接,第一复位晶体管t1的栅极被配置为与第一复位控制信号线rst1电连接以接收第一子复位控制信号;第二复位晶体管t7的源极被配置为与第一复位电源端vinit1电连接以接收第一复位信号,第二复位晶体管t7的漏极与发光器件d的第一电极d1电连接,第二复位晶体管t7的栅极被配置为与第二复位控制信号线rst2电连接以接收第二子复位控制信号;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t5的源极与第一电源电压端vdd电连接,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t5的漏极与驱动晶体管t3的源极电连接,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t5的栅极被配置为与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线em1电连接以接收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6的源极与驱动晶体管t3的漏极电连接,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6的漏极与发光器件d的第一电极d1电连接,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6的栅极被配置为与第二发光控制信号线em2电连接以接收第二发光控制信号;发光器件d的第二电极d3与第二电源电压端vss电连接。
31.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图;如图3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模组5、支撑板3、散热组件2。其中,显示模组5包括显示面板501和柔性电路板502,显示面板501与柔性线路板502绑定连接。支撑板3位于显示面板501背离出光面的一侧,用以支撑显示面板501。散热组件2包括第一子散热组件201和第二子散热组件202,第一子散热组件201与第二子散热组件202并排设置于支撑板3背离显示面板501的一侧。其中,第一子散热组件201的散热系数高于第二子散热组件202的散热系数。柔性线路板0上设置有驱动芯片1,当柔性线路板502翻折至支撑板3背离显示面板501的一侧时,柔性线路板502上的驱动芯片1能够与第一子散热组件201接触。以此种结构设计该显示装置,既能发挥柔性oled显示装置轻薄、形状可设计性强的优点,减小装置体积,又能提高整体结构稳定性,有效保护显示面板501,使其不易受到损坏,提升了应用该显示装置的产品的可靠性。
32.由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包括散热组件2,且散热组件2包括第一子散热组件201和第二子散热组件202,第一子散热组件201材料具有良好导热性,且第一子散热组件201的散热系数大于第二子散热组件202的散热系数,柔性线路板502翻折至支撑板3背离显示面板501的一侧时,柔性线路板502上的驱动芯片1能够与第一子散热组件201接触,因此第一子散热组件201可以对柔性线路板502上的驱动芯片1所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
33.在一些示例中,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柔性线路板502包括覆晶薄膜转接板5021和印刷电路板5022,其中,驱动芯片1设置在覆晶薄膜转接板5021上,覆晶薄膜转接板5021与显
示面板501绑定连接,印刷电路板5022与覆晶薄膜转接板5021绑定连接。具体的,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展开示意图;如图4所示,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区q1、环绕显示区的周边区q2、第一绑定区q3,第一绑定区q3位于周边区q2远离显示区q1的一侧。例如,如图4所示,第一绑定区q3位于显示区q1的其中一侧上,焊盘区gal包括多个连接焊盘(或称接触垫),每个接触垫被配置为电连接从显示区q1或外围区延伸出来的信号线。接触垫可以是暴露在第一绑定区q3表面的,即不被任何层覆盖,这样便于电连接覆晶薄膜转接板5021,以电连接到印刷电路板5022。印刷电路板5022与外部控制器电连接,被配置为传输来自外部控制器的信号或电力。例如,连接焊盘与数据连接线(数据连接线与显示区q1中的数据线vd电连接)电连接。连接焊盘与各个信号线电连接,这样能实现信号线与柔性线路电路板之间相互通信。对于连接焊盘的个数和布置方式此处不做具体限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当对显示模组进行组装时,需要将覆晶薄膜转接板5021和印刷电路板5022翻折至显示面板的背侧,图5为本本公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俯视图;如图5所示,进一步的,根据显示装置的尺寸,驱动芯片1的数量可以为1个也可以为多个,例如:驱动芯片1的数量为两个。在本公开实施例中以驱动芯片1的数量为两个为例,如图4所示,两个驱动芯片1之间,覆晶薄膜转接板5021上形成开口5021a,同时在覆晶薄膜转接板5021的两侧也分别形成有内凹部5021b,通过在覆晶薄膜转接板5021上设置开口5021a和内凹部5021b,给显示模组5背离显示面的一侧的元件预留空间。在一些示例中,覆晶薄膜转接板5021以其上开口的中心线为对称轴,呈轴对称结构。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实施例的覆晶薄膜转接板5021上设置开口5021a和内凹部5021b并不构成对本公开实施例保护范围的限制,覆晶薄膜转接板5021上也可以不设置开口5021a和内凹部5021b。
34.在一个示例中,第一子散热组件201和第二子散热组件202并排固定连接且二者均是通过粘结层固定在支撑板3背离显示面板501一侧。例如:第一子散热组件201和第二子散热组件202的通过胶固定连接在一起,也可以通过铆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固定连接在一起的第一子散热组件201和第二子散热组件202之后可以通过粘结层固定在支撑板3背离显示面板501一侧。
35.在一个示例中,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图;如图5所示,第二子散热组件202设置有凹槽,第一子散热组件201设置在凹槽内,第二子散热组件202通过粘结层与支撑板3相固定。例如:第一子散热组件201可以通过铆接的方式与第二子散热组件202相固定,也可以在凹槽内形成粘结层,将第一子散热组件201和第二子散热组件202固定连接,此时仅需将第二子散热组件202通过粘结层固定在支撑板3背离显示面板501一侧。
36.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子散热组件201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铜,之所以选用铜材料是因为铜材料具有成本低、散热系数高、易加工、散热快的优点。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的散热效果对比图;如图7所示,当驱动芯片1正常工作时,第一子散热组件201能够迅速将驱动芯片1产生的热量导出,且相较于现有全铝合金散热方案,第一散热组件201导热速度更快且热量分布更均匀,第一子散热组件201与驱动芯片1接触一侧的热量散布面积更大,不易造成驱动芯片1出现一侧热量过于集中的现象。
37.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子散热组件201的材料可以选用金刚石,金刚石具有极佳的导热性能,且可以通过人工合成的方式降低成本,简化加工流程,具有较大发展潜力。
38.当然,第一子散热组件201的材料还可以选用硅胶,硅胶具有导热能力强和耐压绝
缘的优点。
39.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子散热组件201的材料可以选用铜、金刚石、硅胶,但铜材料、金刚石材料、硅胶材料并不构成对本公开实施例保护范围的限制,只要是导热性达到散热要求的任何材料均可。
40.在一些示例中,第二子散热组件202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铝合金,之所以选用铝合金材料是因为铝合金材料具有成本低、易加工、质量轻、结实耐用且具有一定导热性的优点。
41.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子散热组件202的材料可以选用铝合金,但铝合金材料并不构成对本公开实施例保护范围的限制,只要是导热性达到散热要求且硬度达到支撑要求的任何材料均可。
42.在一些示例中,支撑板3可以通过粘结层与背膜4背离显示面板501一侧相固定,这种固定方式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结合面平整的优点,且背膜4与显示面板501相固定,因此支撑板3能够为显示面板501提供支撑。
43.在一些示例中,支撑板3可以通过螺接的方式与显示面板501相固定,这种固定方式具有牢固、成本低的优点。支撑板3和显示面板501的固定方式不构成对本实施例保护范围的限制,只要固定方式符合实际需要即可。
44.在一些示例中,支撑板3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钛合金,之所以选用钛合金材料是因为钛合金材料具有易加工、质量轻、强度高、耐蚀性好的优点。
45.在一些示例中,支撑板3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铝合金,之所以选用铝合金是因为铝合金材料具有易加工、成本低、质量轻、结实耐用且具有一定导热性的优点。
46.当然,支撑板3的材料还可以选用陶瓷,之所以选用陶瓷材料是因为陶瓷材料具有坚固、耐腐蚀、易获得、不遮蔽信号的优点。
47.支撑板3的材料可以选用钛合金、铝合金、陶瓷,但钛合金、铝合金、陶瓷材料并不构成对本实施例保护范围的限制,只要是硬度达到支撑要求的任何材料均可。
48.在一个示例中,如图3所示,显示装置包括设置在显示面板501显示面一侧的偏光片6、设置在偏光片6背离显示面板501一侧的导电光学胶涂层7、设置在导电光学胶7背离显示面板501一侧的盖板8。通常偏光片6是将显示面板501发出的光转变为偏振光的光学膜材。偏光片6是由多层膜复合而成的光学部品,其包括pva(poly vinyl alcohol,聚乙烯醇)层、tac(tri

acetate cellulose,三醋酸纤维素)层、psa(pressure sensitive adhere,压敏胶)层、离型膜、保护膜和补偿膜。
49.在一些示例中,盖板8包括第一玻璃层、夹胶层和第二玻璃层,第一玻璃层通过夹胶层与第二玻璃层黏合固定。夹胶层在受到冲击时会发生形变,使盖板8具有抗冲击性,且不易破碎。即使第一玻璃层、第二玻璃层破碎,由于夹胶层将第一玻璃层和第二玻璃层黏合固定,所以破碎后产生的碎玻璃不会夹胶层,发生飞溅,因此提高了显示装置的安全性。
50.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