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桡动脉介入手术训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21359发布日期:2021-09-11 01:16阅读:70来源:国知局
经桡动脉介入手术训练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训练器,尤其涉及一种经桡动脉介入手术训练器。


背景技术:

2.经桡动脉支架植入术是目前许多脑血管介入中心探索的重要方法,相比常规的经股动脉入路,明显减少了穿刺点并发症,桡动脉位置浅表、内径细,穿刺术后容易找准动脉破口压迫止血。经桡动脉入路介入治疗后需要外科手术干预的穿刺点出血并发症率低至0.06%,患者舒适度较高,无需严格卧床制动,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住院费用低。
3.然而,经桡动脉介入手术治疗对于临床医生的操作熟练程度要求很高,医生不仅要掌握介入常识,而且必须在临床工作中来提高其操作的熟练程度。这种情况对初学医生非常不利。首先许多脑血管病中心的经桡动脉介入术刚起步,穿刺技术欠熟练,穿刺耗时过多,其次各种不同的主动脉弓型影响了指引导管的超选,特别是
ⅱ‑ⅲ
型弓的操作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由于实践经验不足、熟练程度不高,往往由于医生的操作技术问题造成手术不成功或手术意外而给病人带来额外痛苦甚至延误病情。目前,令广大初学医生非常头痛的是还没有一种实用的经桡动脉的介入手术训练器,这种情况不利于我国神经介入治疗的广泛普及和快速发展。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的经桡动脉介入手术训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经桡动脉介入手术训练器,可以调节主动脉弓型。
5.针对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经桡动脉介入手术训练器,包括:
7.人体模型;
8.设于所述人体模型内的血管模型,包括:
9.主动脉系统模型,包括主动脉弓模型和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主动脉弓模型的头臂干模型,且所述头臂干模型与所述主动脉弓模型连通;和
10.桡动脉系统模型,包括与所述主动脉弓模型连通的桡动脉模型,所述桡动脉模型具有适于反复穿刺的穿刺点;以及
11.设于所述人体模型内的血液循环模型,用于使仿真血液在所述血管模型内循环流动;
12.其中,所述头臂干模型与所述主动脉弓模型的连接位置可调节,以形成不同的主动脉弓型。
13.进一步地,所述头臂干模型通过磁性连接、气体吸力连接、螺纹连接或卡扣连接的方式与所述主动脉弓模型连接。
14.进一步地,所述主动脉弓模型具有第一连接位置、第二连接位置和第三连接位置;
15.当所述头臂干模型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位置时,形成ⅰ型主动脉弓;当所述头臂干模型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位置时,形成ⅱ型主动脉弓;当所述头臂干模型连接于所述第三连接位置时,形成ⅲ型主动脉弓。
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位置、所述第二连接位置和所述第三连接位置分别设有适于连接的第一连接头,所述头臂干模型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头连接的第二连接头。
17.进一步地,所述桡动脉系统模型还包括与所述桡动脉模型连通的锁骨下动脉模型,所述锁骨下动脉模型设有用于调节其管径大小或流量大小的第一调节器;
18.所述桡动脉模型包括左桡动脉模型和/或右桡动脉模型,所述锁骨下动脉模型对应地包括左锁骨下动脉模型和/或右锁骨下动脉模型。
1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调节器为调节阀、调节圈、调节夹或调节绳。
20.进一步地,所述血液循环模型包括用于容纳仿真血液的液体槽和连接于所述液体槽和所述血管模型的加压泵,所述加压泵适于将仿真血液从所述液体槽中泵出和将仿真血液重新吸入所述液体槽中,以实现仿真血液在所述血管模型内循环流动。
21.进一步地,所述人体模型和所述血管模型为适于反复穿刺的透明硅胶材料。
22.进一步地,所述血管模型还包括颈部动脉系统模型,所述颈部动脉系统模型包括多个颈部动脉模型,其中至少一个颈部动脉模型设有用于调节其开口大小的第二调节器,以模拟血管狭窄程度;
23.所述颈部动脉模型包括左颈总动脉模型、左颈内动脉模型、左椎动脉模型、左大脑中动脉模型、右颈总动脉模型、右颈内动脉模型、右椎动脉模型、右大脑中动脉模型、基底动脉模型。
2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调节器为调节阀、调节圈、调节夹或调节绳。
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有:头臂干模型可拆卸连接于主动脉弓模型,并且,头臂干模型与主动脉弓模型的连接位置可调节,从而形成不同的主动脉弓型。通过调节主动脉弓型,可以满足训练者在同一个人体模型上对不同的主动脉弓型行神经介入训练的需求,可以降低训练成本,提高训练效益。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手术训练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头臂干模型与主动脉弓模型的连接形成ⅰ型主动脉弓;
2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头臂干模型与主动脉弓模型的连接示意图,其形成ⅱ型主动脉弓;
2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头臂干模型与主动脉弓模型的连接示意图,其形成ⅲ型主动脉弓。
29.附图标号:1、人体模型;2、血管模型;21、主动脉系统模型;211、主动脉弓模型;2111、第一连接头;212、升主动脉模型;213、降主动脉模型;214、头臂干模型;2141、第二连接头;22、桡动脉系统模型;221、左锁骨下动脉模型;222、右锁骨下动脉模型;223、左桡动脉模型;224、右桡动脉模型;23、颈部动脉系统模型;231、左颈总动脉模型;232、右颈总动脉模型;233、左颈内动脉模型;234、右颈内动脉模型;235、左椎动脉模型;236、右椎动脉模型;237、左大脑中动脉模型;238、右大脑中动脉模型;239、基底动脉模型;3、血液循环模型;31、
液体槽;32、加压泵;4、第一调节器;5、第二调节器。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便于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应注意的是,图中示出的特征不是必须按照比例绘制。此外,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1.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经桡动脉介入手术训练器,包括人体模型1、设于人体模型1内的血管模型2以及设于人体模型1内的血液循环模型3。
32.人体模型1和血管模型2可以用全真人体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和3d打印,符合人体解剖结构,以实现高度仿真效果。血液循环模型3用于使仿真血液在血管模型2内循环流动,实现对人体血液循环血流动力学的高度仿真。
33.人体模型1和血管模型2的制造材料都是适于反复穿刺的透明硅胶材料,可以采用现有的合适的透明硅胶材料。其中,采用透明材料可以方便训练者直观地从外部观察到人体模型1内的血管模型2。
34.血液循环模型3包括用于容纳仿真血液的液体槽31和连接于液体槽31和血管模型2的加压泵32,仿真血液与人体真实血液的颜色相同或相仿。加压泵32可以选择现有的心脏泵或者其他合适的泵。加压泵32适于将仿真血液从液体槽31中泵出和将仿真血液重新吸入液体槽31中,以实现仿真血液在血管模型2内循环流动。加压泵32还可以根据需要进一步调节液体压力。
35.血管模型2包括主动脉系统模型21、桡动脉系统模型22和颈部动脉系统模型23。
36.桡动脉系统模型22包括与主动脉弓模型211连通的桡动脉模型和与桡动脉模型连通的锁骨下动脉模型,桡动脉模型具有适于反复穿刺的穿刺点,由此可以进行经桡动脉介入手术的训练。桡动脉模型可以包括左桡动脉模型223和右桡动脉模型224中的一个或两个,即既可以进行经左桡动脉介入手术的训练,也可以进行经右桡动脉介入手术的训练,锁骨下动脉模型对应地可以包括左锁骨下动脉模型221和右锁骨下动脉模型222中的一个或两个。
37.锁骨下动脉模型设有用于调节其管径大小或流量大小的第一调节器4,从而调节流经桡动脉模型的仿真血液的流量大小,进而调节桡动脉的穿刺难易程度,以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在一些实施例中,桡动脉模型可以具有一定的弹性,其管径可以跟随仿真血液的流量的大小进行变化,例如当仿真血液的流量大时,桡动脉模型的管径可以被充盈得更大,当仿真血液的流量小时,桡动脉模型的管径可以相应地收缩。
38.第一调节器4可以是现有的任何适宜的调节装置,例如第一调节器4可以是调节阀、调节圈、调节夹或调节绳,只要能够实现仿真血液的流量的调节即可。第一调节器4的结构还可以类似一个现有的水龙头结构,以实现对流量的调节。
39.主动脉系统模型21包括主动脉弓模型211、与主动脉弓模型211连接并连通的升主动脉模型212、与主动脉弓模型211连接并连通的降主动脉模型213和可拆卸连接于主动脉弓模型211的头臂干(也称为无名动脉)模型214,且头臂干模型214与主动脉弓模型211连
通。主动脉弓模型211还分别与左颈总动脉模型231、左锁骨下动脉模型221连接并连通。头臂干模型214与主动脉弓模型211的连接位置可调节,以形成不同的主动脉弓型。
40.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主动脉弓型包括ⅰ型主动脉弓、ⅱ型主动脉弓和ⅲ型主动脉弓。其中,ⅰ型主动脉弓指主动脉弓顶切线到头臂干起始部的距离等于或小于头臂干的宽度,ⅱ型主动脉弓指主动脉弓顶切线到头臂干起始部的距离等于2倍头臂干的宽度,ⅲ型主动脉弓指主动脉弓顶切线到头臂干起始部的距离等于3倍或3倍以上头臂干的宽度。
41.主动脉弓模型211具有第一连接位置、第二连接位置和第三连接位置,基于不同的主动脉弓型的特点,第一连接位置高于第二连接位置,第二连接位置高于第三连接位置。如图1所示,当头臂干模型214连接于第一连接位置时,形成ⅰ型主动脉弓;如图2所示,当头臂干模型214连接于第二连接位置时,形成ⅱ型主动脉弓。如图3所示,当头臂干模型214连接于第三连接位置时,形成ⅲ型主动脉弓。
42.头臂干模型214可以通过磁性连接、气体吸力连接、螺纹连接或卡扣连接的方式与主动脉弓模型211连接。可以通过各种适宜的方式实现头臂干模型214和主动脉弓模型211之间的连接和拆卸,例如可以在头臂干模型214的连接处设置一个可以供训练者使用的操作手柄(未图示)。
43.为了实现更快速高效的连接,第一连接位置、第二连接位置和第三连接位置分别设有适于连接的第一连接头2111,头臂干模型214设有与第一连接头2111连接的第二连接头2141。第一连接头2111和第二连接头2141的结构被配置为适于通过磁性连接、气体吸力连接、螺纹连接或卡扣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
44.通过调节主动脉弓型,可以满足训练者在同一个人体模型1上对不同的主动脉弓型行神经介入训练的需求,可以降低训练成本,提高训练效益。
45.颈部动脉系统模型23包括多个颈部动脉模型,颈部动脉模型包括左颈总动脉模型231、左颈内动脉模型233、左椎动脉模型235、左大脑中动脉模型237、右颈总动脉模型232、右颈内动脉模型234、右椎动脉模型236、右大脑中动脉模型238和基底动脉模型239。颈部动脉系统模型23是仿造人体真实的颈部动脉结构进行设置的,左颈总动脉模型231、左颈内动脉模型233、左椎动脉模型235、左大脑中动脉模型237、右颈总动脉模型232、右颈内动脉模型234、右椎动脉模型236、右大脑中动脉模型238和基底动脉模型239的位置关系和连接关系与人体各个颈部动脉的位置关系和连接关系相同。
46.其中一个或多个颈部动脉模型设有用于调节其开口大小的第二调节器5,以模拟血管狭窄程度,以进行相应的介入治疗的训练。第二调节器5可以是现有的任何适宜的调节装置。例如第二调节器5可以是调节阀、调节圈、调节夹或调节绳,只要能够实现对颈部动脉模型的开口大小进行调节即可。根据需要,第二调节器5可以实现有级调节或无级调节。通过第二调节器5对血管开口大小进行调节,即可以模拟血管不同的狭窄程度,例如从轻度狭窄到重度狭窄都可以进行模拟,这样就可以针对不同的狭窄情况进行对应的介入治疗的训练。
47.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之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之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创作之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