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和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63751发布日期:2022-02-19 13:54阅读:75来源:国知局
显示面板和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设备层出不穷,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娱乐带来了极大便利。目前,电子设备不断向着大屏化方向发展,为提高电子设备的屏占比,真正实现全面屏,屏下摄像头技术备受关注。
3.一般,电子设备的显示屏分为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其中,第二显示区位于屏下摄像头放置区域。第二显示区的发光器件通常设置在摄像头的视觉区域,会导致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的显示亮度不均一,降低了电子设备的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设备,可以确保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的亮度均一性,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5.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6.第一显示区,包括多个第一像素单元,
7.第二显示区,与所述第一显示区相邻设置,所述第二显示区包括多个第二像素单元,其中,所述第二像素单元的负载小于所述第一像素单元的负载;
8.第一驱动电路,分别与各所述第一像素单元连接,用于采用脉冲宽度调制调光模式驱动各所述第一像素单元发光;
9.第二驱动电路,分别与各所述第二像素单元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显示面板的目标亮度采用所述脉冲宽度调制调光模式和直流调光模式中的一种驱动各所述第二像素单元发光。
10.一种显示设备,包括:感光器件和前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感光器件与所述第一显示区对应设置。
11.上述显示面板和显示设备,包括第一显示区、第二显示区、第一驱动电路和第二驱动电路。其中,第一驱动电路可采用脉冲宽度调制调光模式驱动第一显示区的各所述第一像素单元发光;第一驱动电路可根据所述显示面板的目标亮度采用所述脉冲宽度调制调光模式或直流调光模式驱动第二显示区的各所述第二像素单元发光,因此,可以实现对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的分区发光亮度的调节。例如,第一驱动电路可以采用脉冲宽度调制调光模式对第一显示区的各第一像素单元进行发光亮度的调节,其驱动电流大,可以提升第一显示区的亮度,可以避免出现第一显示区的亮度偏低,或第二显示区的亮度偏高的情况发生,可消除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的亮度差,以使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的亮度均一,另外,第二驱动电路可以采用适用于当前显示面板的目标亮度的脉冲宽度调制调光模式或直流调光模式,可以提高对第二显示区中各第二像素单元的调光灵活性,以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质量,还可以起到护眼的作用。
附图说明
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传统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传统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3.图1为一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一实施例的第一显示区的走线分布示意图;
15.图3为一实施例的像素单元的电路示意图;
16.图4为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驱动电路的分布示意图;
17.图5为一实施例的像素驱动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18.图6为一实施例的第一显示区的第一驱动电路的分布示意图;
19.图7为又一实施例的第一显示区的第一驱动电路的分布示意图;
20.图8为一实施例的第二显示区的第二驱动电路的分布示意图;
21.图9为一实施例的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的驱动时序图;
22.图10为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第一驱动电路、第二驱动电路的分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实施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首选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实施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实施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24.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实施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实施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5.可以理解,本技术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可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第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区分。举例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一驱动电路称为第二驱动电路,且类似地,可将第二驱动电路称为第一驱动电路。第一驱动电路和第二驱动电路两者都是驱动电路,但其不是同一驱动电路。
26.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设备,显示设备可以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游戏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设备、笔记本、桌面计算设备、可穿戴设备等。为方便理解,下面以显示设备为手机进行举例说明。如图1和图 4所示,显示设备10包括显示面板100,显示面板100的显示区包括邻接的第一显示区101和第二显示区10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区101的形状可以是圆形、矩形、椭圆形、多边形、不规则异形等,本发明对此
不作限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区101可以位于显示区的任一区域,例如,第一显示区101可以位于显示区的中间区域,也可以位于显示区的左侧靠近边缘的区域,也可以位于显示区的右侧靠近边缘的区域。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对第一显示区101域的位置不做进一步的限定。
28.请继续参考图1,显示设备10内设有感光器件103,其中,感光器件103 至少部分与第一显示区101对应设置。感光器件103通过接收光线实现基于光学参数的测试和控制。示例性的,感光器件103设置在第一显示区101的下方,感光器件103用于透过显示面板100的第一显示区101发射和/或接收光信号。也即,第一显示区101是位于感光器件103上方的区域,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上方是指由显示设备的背壳指向显示屏的方向,下方是指由显示屏指向背壳的方向。其中,感光器件103可以为摄像头,感光器件103还可以为环境光传感器、光学距离传感器(例如,红外传感器、激光传感器、接近传感器、距离传感器,光学距离传感器)、结构光模组、飞行时间测距(time offlight, tof)镜头模组、光学指纹传感器等。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多种感光器件103 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而不用于具体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为了便于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以感光器件103为摄像头为例进行说明。
29.如图2所示,显示面板的第一显示区101包括多个第一像素单元(图未示),第二显示区102包括多个第二像素单元(图未示)。其中,多个第一像素单元和多个第二像素单元称阵列排布,该阵列具有行方向和列方向,其中,可以将行方向作为显示面板的第一方向,可以将列方向作为显示面板的第二方向。各第一像素单元、第二像素单元均可包括发光器件以及与该发光器件连接并用于驱动发光器件发光的像素驱动电路。发光器件可以是但不限于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 diode,oled)、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diodes,qled)和微米级发光二极管(micro led)等。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各实施例均以发光器件为有机发光二极管为例进行说明。其中,各发光器件可为不同颜色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如红色oled、绿色oled和蓝色oled等,不同颜色的发光器件的像素驱动电路可以相同,但不同颜色的发光器件的发光层材料不同,从而实现不同颜色的显示,使得显示设备实现全彩显示。
30.在应用中,当显示设备是具有显示面板和屏下摄像头的设备时,第一显示区是位于摄像头上方的区域。为了便于说明,如图3所示,可以将位于第一显示区中的发光器件称之为第一发光器件110a,并将驱动第一发光器件110a的像素驱动电路称之为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20a。相应的,将位于第二显示区中的发光器件称之为第二发光器件,并将驱动第二发光器件的像素驱动电路称之为第二像素驱动电路。
31.请继续参考图2,为了使得第一显示区101和第二显示区102的像素密度 (pixels per inch,ppi)相同,例如,400ppi,一般会将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20a 设置在第一显示区101的外围。其中,将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20a设置区域称之为过渡区104或外置区,位于过渡区104的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20a可通过金属走线l与第一发光器件110a电连接。具体的,金属走线l可以是透明金属线,例如,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金属线、氧化铝锌(alumina zinc, azo)金属线等。
32.由于不同第一发光器件110a的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20a在显示面板内所处的位置不同,会导致第一发光器件110a的金属走线l的长度不同,进而金属走线l上产生的rc负载(rc loading)也即不同,例如,第一显示区101内rc 负载从外向内逐渐变大,导致第一显示
41.式中,i
oled
为发光器件的电流,k为系数。由公式可知,电源电压vdd及数据信号data的电压v
data
对发光器件的电流起决定性作用。在直流调光模式的过程中,可保持电源电压vdd不变,通过调节数据信号data的电压v
data
即可调节发光器件的电流,从而实现亮度调节。在扫描各行的像素单元时,数据信号 data需要根据每一像素单元需要的亮度进行电压幅值的变化。示例性的,如果要调高亮度,则减小数据信号data的电压v
data
;如果要调低亮度,则增大数据信号data的电压v
data

42.具体的,显示面板可预先构建并存储目标亮度与预设调光模式的对应关系。示例性的,当目标亮度为l1时,则可对应采用pwm调光模式对第二显示区102 的各像素单元进行调光,当目标亮度为l2时,则可对应采用直流调光模式对第二显示区102的各像素单元进行调光。
4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101、第二显示区102、第一驱动电路130和第二驱动电路140。其中,第一驱动电路130可采用pwm调光模式驱动第一显示区101的各所述第一像素单元发光;第二驱动电路140可根据所述显示面板的目标亮度采用所述pwm调光模式和直流调光模式中的一种驱动第二显示区102的各所述第二像素单元发光,因此,可以实现对第一显示区101和第二显示区102的分区亮度调节,另外,第一驱动电路130可以采用pwm调光模式对第一显示区101的各第一像素单元进行调光,其驱动电流大,可以提升第一显示区101的亮度;第二驱动电路140可以采用适用于当前显示面板的目标亮度的pwm调光模式或直流调光模式,可以提高对第二显示区102中各第二像素单元的调光灵活性,也可消除主副屏的亮度差,又可保证第二显示区102的护眼效果。
4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目标亮度小于第一阈值,所述第二驱动电路 140采用所述pwm调光模式驱动所述第二显示区102的各像素单元发光;当所述目标亮度大于第二阈值,所述第二驱动电路140采用直流调光模式驱动所述第二显示区102的各像素单元发光,其中,所述第一阈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阈值。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对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的大小不做进一步的限定,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来设定。
45.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针对第一显示区101,第一驱动电路130均可采用pwm 调光模式对各像素单元进行调光,针对第二显示区102,第二驱动电路140,可根据目标亮度才pwm调光模式或dc调光模式中的一种来对各第二像素单元进行调光。示例性的,如表1所示,针对第二显示区102,若目标亮度为高亮度则使用dc调光模式,若目标亮度为低亮度,则使用pwm调光模式。
46.表1为不同第一显示区、第二显示区中不同目标亮度对应的调光模式
47.目标亮度500nit100nit10nit2nit第一显示区pwm3pwm4pwm5pwm2第二显示区dc1dc2pwm1pwm2
4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分区对应存储有目标亮度与调光模式的调光参数的对应关系。示例性的,针对第一显示区101,可以预先存储目标亮度与调光参数pwm3的映射关系。若目标亮度为100nit,则第一驱动电路130输出发光控制信号em为pwm4的信号。针对第二显示区102,可以预先存储目标亮度分别与调光参数pwm3、调光参数v
data
的映射关系,若目标亮度为100nit,则第二驱动电路140输出发光控制信号em,并同时调整调光参数v
data
,以对应与dc2调光模。
49.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驱动电路130和第二驱动电路140分别来对第一显示区101和第二显示区102的各像素单元进行调光,具体的,第一驱动电路130使用驱动能力强的pwm调光模式进行全亮度调光,驱动电流大,提升了第一显示区101的亮度,第二驱动电路140可在目标亮度为高亮度时,采用dc调光模式进行调光,可以启动护眼效果,同时还可以避免出现滚屏的缺陷,可以进一步提高显示质量。在目标亮度为低亮度时,采用pwm调光模式进行调光,可以避免因晶体管的特性差异较大而产生的显示面板的行方向亮度不均匀现象的发生,另外,通过采用第一驱动电路130和第二驱动电路140分别对第一显示区101和第二显示区102进行调光,可以消除第一显示区101第二显示区102整体上的亮度差异,以使第一显示区101的亮度与第二显示区102 的亮度保持一致,进而可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50.请继续参考图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非显示区naa 的显示驱动单元150。该显示驱动单元150可以为显示驱动芯片(display driveric,ddic)。具体的,该显示驱动单元150板被配置有第一组驱动端和第二组驱动端(图中未示出)。其中,第一组驱动端可用于输出第一组驱动信号。具体的,第一组驱动端均可包括第一扫描触发信号端、第一发光触发信号端。第一组驱动信号可包括由第一扫描触发信号端输出的第一扫描触发信号以及由第一发光触发信号端输出的第一发光触发信号。进一步的,第一组驱动信号还可以包括多个第一时钟端输出的多个第一时钟信号。相应的,第二组驱动端可用于输出第二组驱动信号。其中,第二组驱动信号可包括由第二扫描触发信号端输出的第二扫描触发信号以及由第二发光触发信号端输出的第二发光触发信号。进一步的,第二组驱动信号还可包括由多个第二时钟端输出的多个第二时钟信号。
51.具体的,第一驱动电路130与显示驱动单元150的第一组驱动端连接,可根据第一组驱动端输出的第一组驱动信号驱动与第一驱动电路130连接的各第一像素单元发光。相应的,第二驱动电路140与显示驱动单元150的第二组驱动端连接,可根据第二组驱动端输出的第二组驱动信号驱动与第二驱动电路140 连接的各第二像素单元发光。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图4中未示出显示驱动单元 150分别与第一驱动电路130、第二驱动电路140的连接关系,但不表示显示驱动单元150没有分别与第一驱动电路130、第二驱动电路140连接。
5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扫描触发信号与第二扫描触发信号相同,第一发光触发信号与第二发光触发信号不同。也即,第一驱动电路130和第二驱动电路140可共用一套扫描触发信号,但是第一驱动电路130和第二驱动的发光触发信号彼此独立,不共用,以实现对第一显示区101和第二显示区102的分立式驱动发光。
5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扫描触发信号与第二扫描触发信号不同,第一发光触发信号与第二发光触发信号不同。也即,第一驱动电路130和第二驱动电路140的扫描触发信号、发光触发信号均彼此独立,不共用,以实现对第一显示区101和第二显示区102的分立式驱动发光。
54.如图6和图7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显示区101的多个第二像素单元被划分为第一像素块101a和第二像素块101b。第一像素块101a和第二像素块101b沿显示面板的第一方向排布,且呈轴对称设置,该对称轴的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同,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一方向理解为行方向,将第二方向理解为列方向。
55.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像素块101a的多条第一栅极线111 和多条第一发光控制线112,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像素块101b的多条第二栅极线113和多条第二发光控制线114。具体的,第一栅极线111与第一像素块101a 中的同一像素行的各第一像素单元连接;第二栅极线113与第二像素块101b中的同一像素行的各第一像素单元连接。第一发光控制线112与第一像素块101a 中至少一像素行的各第一像素单元连接;第二发光控制线114与第二像素块101b 中至少一像素行的各第一像素单元连接。
56.其中,所述第一驱动电路可以理解为阵列基板栅极驱动(gate driver onarray,goa)电路,也可以称之为goa电路。所述第一驱动电路130包括多个级联的第一栅极驱动单元131、多个级联的第二栅极驱动单元132、多个级联的第一发光控制单元133、多个级联的第二发光控制单元134。其中,第一驱动电路130中的每个栅极驱动单元均包括第一栅输入端、第一栅输出端,其中,第一栅输出端用于输出第一扫描信号。第一驱动电路130中的每个发光控制单元均包括第一发光输入端、第一发光输出端,第一发光输出端用于输出第一发光控制信号。
57.第一级第一栅极驱动单元131的第一栅输入端与第一扫描触发信号端电连接,每相邻两级第一栅极驱动单元131中,下一级第一栅极驱动单元131的第一栅输入端与上一级第一栅极驱动单元131的第一栅输出端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栅极驱动单元131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扫描触发信号采用单边驱动方式对第一栅极线111进行驱动。也即,每一级第一栅极驱动单元131的第一栅输出端对应与一个第一栅极线111连接,以根据第一描述触发信号向与之连接的第一栅极线111发送第一扫描信号scan(n),以实现对第一栅极线111的单行单边驱动。
58.第一级第二栅极驱动单元132的第一栅输入端与第一扫描触发信号端电连接,每相邻两级第二栅极驱动单元132中,下一级第二栅极驱动单元132的第一栅输入端与上一级第二栅极驱动单元132的第一栅输出端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二栅极驱动单元13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扫描触发信号采用单边驱动方式对第二栅极线113进行驱动。也即,每一级第二栅极驱动单元132的第一栅输出端对应与一个第二栅极线113连接,以根据第一描述触发信号向与之连接的第二栅极线113发送第一扫描信号scan(n),以实现对第二栅极线113的单行单边驱动。
59.第一级第一发光控制单元133的第一发光输入端与第一发光触发信号端电连接,每相邻两级第一发光控制单元133中,下一级第一发光控制单元133的第一发光输入端与上一级第一发光控制单元133的第一发光输出端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栅极驱动单元131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扫描触发信号采用单边驱动方式对第一栅极线111进行驱动。也即,每一级第一发光控制单元133的第一发光输出端对应与一个第一发光控制线112连接,以根据第一发光触发信号向与之连接的第一发光控制线112发送第一发光控制信号,以实现对第一发光控制线112的单边驱动。
60.第一级第二发光控制单元134的第一发光输入端与第一发光触发信号端电连接,每相邻两级第二发光控制单元134中,下一级第二发光控制单元134的第一发光输入端与上一级第二发光控制单元134的第一发光输出端电连接。其中,每一级第二发光控制单元134的第一发光输出端对应与一个第二发光控制线114连接,以根据第一发光触发信号向与之连接的第二发光控制线114发送第一发光控制信号,以实现对第一发光控制线112的单边驱
动。
61.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由于第一显示区101的第一像素单元的数量较少,第一驱动电路130可以采用单边驱动的方式对各栅极线和发光控制线的驱动,可以满足驱动要求,另外,还可以避免在第一显示区101设置用于连接第一栅极驱动单元131、第二栅极驱动单元132的栅极连接线,可以降低第一显示区101 的边框宽度,进而可以提高第一显示区101的屏占比。
6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第一发光控制线112与第一像素块101a中相邻两行的各第一像素单元连接,第二发光控制线114与第二像素块101b中至相邻两行的各第一像素单元连接时,其第一驱动电路130可以采用双行单边驱动方式对第一发光控制线112进行驱动,以及采用双行单边驱动方式对第二发光控制线114进行驱动。由于第一显示区101的第一像素单元的数量较少,通过双行单边驱动方式,可以满足其驱动要求,并且可以提供驱动效率。
6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位于同一行的第一栅极驱动单元131和第二栅极驱动单元132的第一栅输出端也可以是彼此连通的,也即,位于同一行的第一栅极线111和第二栅极线113连接。因此,位于同一行的第一栅极线111和第二栅极线113可由第一栅极驱动单元131和第二栅极驱动单元132共同驱动,以实现对第一栅极线111、第二栅极线113的双边驱动。相应的,位于同一行的第一发光控制单元133和第二发光控制单元134的第一发光输出端也可以是彼此连通的,也即,位于同一行的第一发光控制线112和第二发光控制线114连接,以实现对第一发光控制线112、第二发光控制线114的双边驱动。
64.如图8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显示区包括第一子显示区102a 和第二子显示区102b,其中,所述第一子显示区102a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101 的至少一侧,且所述第一子显示区102a、第一显示区101沿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一方向排布。也就是说,位于第一显示区101的至少一个第一像素单元和位于第一子显示区102a的至少一个第二像素单元排布在第一方向上位于在同一直线。可选的,第一子显示区102a还可以位于第一显示区101的两侧,或,第一子显示区102a还可以围绕第一显示区101设置。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对第一子显示区102a的具体区域不做限定。
65.具体的,第二驱动电路可包括第一子驱动电路和第二子驱动电路。其中,第一子驱动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二组驱动端、所述第一子显示区102a的各所述第二像素单元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组驱动信号驱动所述第一子显示区102a 的各所述第二像素单元发光。第二子驱动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二组驱动端、所述第二子显示区102b的各所述第二像素单元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组驱动信号驱动所述第二子显示区102b的各所述第二像素单元发光。需要说明是,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子驱动电路和第二子驱动电路接收的第二组驱动信号相同。
66.具体的,第一子驱动电路和第二子驱动电路的驱动方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示例性的,第一子驱动电路可以以单边驱动方式驱动设置在第一子显示区 102a的各驱动线(例如,栅极线、发光控制线),第二子驱动电路可以以双边驱动方式驱动设置在第二子显示区102b的各驱动线(例如,栅极线、发光控制线)。
67.请继续参考图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显示区102a的多个第二像素单元被划分为第三像素块1021和第四像素块1022。其中,所述第三像素块1021、第一像素块
101a、第二像素块101b、第四像素块1022沿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一方向(也即,行方向)排列。具体的,第三像素块1021和第四像素块 1022可对称分布在第一显示区101的两侧。其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三像素块1021的多条第三栅极线115和多条第三发光控制线116,以及设置在所述第四像素块1022的多条第四栅极线117和多条第四发光控制线 118。具体的,第三栅极线115与第三像素块1021中的同一像素行的各第二像素单元连接;第四栅极线117与第四像素块1022中的同一像素行的各第二像素单元连接。第三发光控制线116与第三像素块1021中至少一像素行的各第二像素单元连接;第四发光控制线118与第四像素块1022中至少一像素行的各第二像素单元连接。
68.所述第一子驱动电路包括多个级联的第三栅极驱动单元141、多个级联的第四栅极驱动单元142、多个级联的第三发光控制单元143、多个级联的第四发光控制单元144。其中,第一子驱动电路中的每个栅极驱动单元均包括第二栅输入端、第二栅输出端,其中,第二栅输出端用于输出第二扫描信号。第一子驱动电路中的每个发光控制单元均包括第二发光输入端、第二发光输出端,第二发光输出端用于输出第二发光控制信号。
69.第一级第三栅极驱动单元141的第二栅输入端与第二扫描触发信号端电连接,每相邻两级第一栅极驱动单元131中,下一级第三栅极驱动单元141的第二栅输入端与上一级第三栅极驱动单元141的第二栅输出端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三栅极驱动单元141可根据所述第二扫描触发信号采用单边驱动方式对第三栅极线115进行驱动。
70.第一级第四栅极驱动单元142的第二栅输入端与第二扫描触发信号端电连接,每相邻两级第四栅极驱动单元142中,下一级第四栅极驱动单元142的第二栅输入端与上一级第四栅极驱动单元142的第二栅输出端电连接。其中,所述第四栅极驱动单元142可根据所述第二扫描触发信号采用单边驱动方式对第四栅极线117进行驱动。
71.第一级第三发光控制单元143的第二发光输入端与第二发光触发信号端电连接,每相邻两级第三发光控制单元143中,下一级第三发光控制单元143的第二发光输入端与上一级第三发光控制单元143的第二发光输出端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三栅极驱动单元141可根据所述第二扫描触发信号采用单边驱动方式对第三栅极线115进行驱动。
72.第一级第四发光控制单元144的第二发光输入端与第二发光触发信号端电连接,每相邻两级第四发光控制单元144中,下一级第四发光控制单元144的第二发光输入端与上一级第四发光控制单元144的第二发光输出端电连接。其中,所述第四栅极驱动单元142可根据所述第二扫描触发信号采用单边驱动方式对第四栅极线117进行驱动。
73.具体的,当第三发光控制线116与第二像素块101b中相邻两行的各第二像素单元连接;第四发光控制线118与第二像素块101b中至相邻两行的各第二像素单元连接时,其第一子驱动电路可以采用双行单边驱动方式对第三发光控制线116进行驱动,以及采用双行单边驱动方式对第四发光控制线118进行驱动。
7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位于同一行的第三栅极驱动单元141和第四栅极驱动单元142的第二栅输出端也可以是彼此连通的,也即,位于同一行的第三栅极线115和第四栅极线117连接。因此,位于同一行的第三栅极线115和第四栅极线117可由第三栅极驱动单元141和第四栅极驱动单元142共同驱动,以实现对第三栅极线115和第四栅极线117的双边驱动。相应的,位于同一行的第三发光控制单元143和第四发光控制单元144的第二发光输出端也可以是彼此连通的,也即,位于同一行的第三发光控制线116和第四发光控制线118连
接,以实现对第三发光控制线116和第四发光控制线118的双边驱动。
75.请继续参考图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子显示区102b的多条第五栅极线1191和多条第五发光控制线1192。其中,第五栅极线1191与第二子显示区102b中的同一像素行的各第二像素单元连接;第五发光控制线1192与第二子显示区102b中至少一像素行的各第二像素单元连接。
76.具体的,所述第二子驱动电路包括多个级联的第五栅极驱动单元145、多个级联的第五发光控制单元146。其中,第五栅极驱动单元145对称分布第二子显示区102b的两侧,第五发光控制单元146也对称分布在第二子显示区102b 的两侧。具体的,第一级第五栅极驱动单元145的第二栅输入端与第二扫描触发信号端电连接,每相邻两级第五栅极驱动单元145中,下一级第五栅极驱动单元145的第二栅输入端与上一级第五栅极驱动单元145的第二栅输出端电连接。其中,第五栅极线1191与位于同一行的两个第五栅极驱动单元145是连通的,因此,第二子驱动电路可采用双边驱动方式对所述第五发光控制线1192进行驱动。
77.可选的,当第五发光控制线1192与第二子显示区102b中相邻两行的各第二像素单元连接时,其第二子驱动电路可以采用双行双边驱动方式对第五发光控制线1192进行驱动,提高了第二像素单元个数较多的第二子显示区102b的栅极驱动能力和发光控制驱动能力,提高了第二子显示区102b的响应速度以及均一性。
78.如图9所示,为了便于说明,以如图5所示的像素驱动电路驱动第一显示区的第a行的第一像素单元和第一子显示区的第二行的第二像素单元为例,阐述其实现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相同的亮度(例如,100nit)的工作原理。其中,输入至第一显示区的第一扫描信号可用scan(a)表示,输入至第一显示区的第二扫描信号可用scan(b)表示;输入至第二显示区的第一扫描信号可用scan(1) 表示,输入至第二显示区的第二扫描信号可用scan(2)表示。
79.在t1时刻的复位阶段,输入至栅极复位晶体管t4的第一扫描信号scan(a)、 scan(1)同时拉低,栅极复位晶体管t4导通,进而使得第一像素驱动电路和第二像素驱动电路中的栅极晶体管进行复位。
80.在t2时刻的充电阶段,输入至数据写入晶体管t2的第二扫描信号scan(b)、 scan(2)同时拉低,数据写入晶体管t2导通,可对第一像素驱动电路和第二像素驱动电路的数据写入晶体管t2进行充电。其中,可以将第一像素驱动电路的第一数据信号data和第二像素驱动电路中的第二数据信号data设置为不同,进而可以实现第一显示区101和第二显示区102下区显示相同的亮度。具体的,数据信号data的数据电压vdata与发光控制信号的占空比有关。
81.在t3时刻的发光阶段,第一驱动电路130可采用pwm调光模式,对应输出对应目标亮度为100nit的第一发光控制信号em(a)对第一显示区的各第一像素单元调光,其中第一发光控制信号em(a)为pwm信号;第二驱动电路 140可采用dc调光模式对应输出第二发光控制信号em(1)对第二显示区102 的各第二像素单元调光,并使将第二数据信号的数据电压vdata调节至对应目标亮度为100nit的电压。
82.如图10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非显示区naa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区域151、第二区域152、第三区域153和第四区域154。其中,第一区域151、第三区域153平行设置,第二区域152、第四区域154平行设置,且第二区域 152分别与第一区域151、第三区域153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驱动电路130设置于靠近所述第一显示区101的所述第一区域151。也即,若第一显示区101靠近显示面板的上边框,则第一区域151可以理解为位于显示区aa上侧的区域,若第一显示区101靠近显示面板的右边框,则第一区域151可以理解为位于显示区aa右侧的区域,若第一显示区101靠近显示面板的左边框,则第一区域 151可以理解为位于显示区aa左侧的区域,若第一显示区101靠近显示面板的下边框,则第一区域151可以理解为位于显示区aa下侧的区域。
83.为了便于说明,以第一显示区101靠近显示面板的上边框,显示区aa为矩形区域为例进行说明。其中,非显示区naa包括分别位于显示区aa上侧、下侧、左侧、右侧的第一区域151、第三区域153、第四区域154和第二区域152。其中,第一驱动电路130可设置在第一区域151,所述第二驱动电路140对称分布于所述第二区域152和第四区域154。具体的,第一子驱动电路对称设置在第二区域152、第四区域154。示例性的,第三栅极驱动单元141、第三发光控制单元143设置在第四区域154,第四栅极驱动单元142、第四发光控制单元144 设置在第二区域152。第二子驱动电路也对称设置在第二区域152、第四区域154。示例性的,第五栅极驱动单元145对称分布在第二区域152、第四区域154,第五发光控制单元146也对称分布在第二区域152、第四区域154。
84.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将第一驱动电路130设置于靠近所述第一显示区101 的所述第一区域151,可以节省第一驱动电路130中栅极线、发光控制线的走线距离,也可以简化显示面板的整体电路复杂性,还可以缩减左右边框,以实现窄边框的显示面板。
85.请继续参考图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电路130中的第一栅极驱动单元131、第二栅极驱动单元132位于靠近所述第一显示区101设置的所述第一区域151;所述第一驱动电路130中的第一发光控制单元133、第二发光控制单元134对称分布于所述第二区域152和第四区域154。具体的,第一发光控制单元133可设置于第四区域154,第二发光控制单元134可设置于第二区域152,其中,第一发光控制单元133、第二发光控制单元134关于第一显示区 101对称设置,也可以节省第一驱动电路130中栅极线、发光控制线的走线距离,也可以简化显示面板的整体电路复杂性,还可以缩减左右边框,以实现窄边框的显示面板。
86.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第一驱动电路130、第二驱动电路140位于非显示区的位置不限于上述举例说明,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做适应性调整。另外,位于第一显示区101和第二显示区102的各驱动线(例如,栅极线、发光控制线)的走线方式也可以根据第一驱动电路130、第二驱动电路140所在位置进行调整。
87.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88.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实施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实施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实施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