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水流模拟的溺水救援实训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756708发布日期:2022-02-08 02:31阅读:7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水流模拟的溺水救援实训舱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溺水救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水流模拟的溺水救援实训舱。


背景技术:

2.淹溺又称溺水,是人淹没于水或其他液体介质中并受到伤害的状况,水充满呼吸道和肺泡引起缺氧窒息;吸收到血液循环的水引起血液渗透压改变、电解质紊乱和组织损害;最后造成呼吸停止和心脏停搏而死亡。
3.溺水的多发地区多为江、河、胡泊等地区,往往会有较强的水流,但是目前救援人员在训练时,为了防止在训练过程中发生意外,大多是在泳池内进行自救或救援训练,由于泳池内的水流较为平静,导致在救援过程中无法模拟出在水流湍急的水域进行救援的场景,使得现实中在水流湍急的水域进行救援时,救援人员可能会无法适应湍急的水流,可能会导致救援失败。
4.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具有水流模拟的溺水救援实训舱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具有水流模拟的溺水救援实训舱。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具有水流模拟的溺水救援实训舱,包括模拟舱,所述模拟舱的顶部开设有模拟救援槽,所述模拟舱内开设有蓄水腔,所述模拟救援槽内侧壁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溢水管,且所述溢水管的另一端与蓄水腔固定连接,所述模拟舱的内部开设有增压腔,所述蓄水腔与增压腔之间通过连通管连通,所述连通管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单向阀所述模拟舱内开设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位于蓄水腔与增压腔之间,所述安装腔内固定安装有增压机,所述增压机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增压管,所述增压管远离增压机的一端与增压腔固定连接,所述增压腔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排水管,且所述排水管的另一端与模拟救援槽固定连接。
8.优选地,所述模拟救援槽的内侧壁远离溢水管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分流板,且所述分流板的一侧等间距开设有多个出水孔,所述分流板与排水管固定连接。
9.优选地,所述模拟舱顶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一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一侧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内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转动端固定安装有收线辊,所述收线辊的外侧设置有安全绳。
10.优选地,所述模拟舱顶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扶梯,且所述扶梯的另一端位于模拟救援槽内。
11.优选地,所述增压管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电磁阀,且所述电磁阀与增压机电性连接。
12.优选地,所述扶梯的材质为不锈钢,且所述扶梯的外侧粘接有防滑垫。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向增压腔内进行增压,使增压腔内的水通过排水管向模拟救援槽内灌入,由于对增压腔内的水进行了增压,使得水在通过排水管排入模拟救援槽内时,会在模拟救援槽内产生水流,从而模拟江、河、胡泊等地的水流,以便于救援人员适应在水流湍急的水域进行救援作业。
15.2、本实用新型中,由于模拟舱顶部的一侧安装有固定杆,固定杆顶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安装板,安装板内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并且驱动电机的转动端固定安装有收线辊,并且收线辊的外侧缠绕有安全绳,使得救援人员在进行模拟救援时可将安全绳与自身固定,可保证救援人员在进行模拟救援时的生命安全。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具有水流模拟的溺水救援实训舱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具有水流模拟的溺水救援实训舱的侧剖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具有水流模拟的溺水救援实训舱中分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模拟舱;2、模拟救援槽;3、蓄水腔;4、溢水管;5、增压腔;6、连通管;7、单向阀;8、安装腔;9、增压机;10、增压管;11、排水管;12、分流板;13、出水孔;14、电磁阀;15、固定杆;16、安装板;17、固定槽;18、驱动电机;19、收线辊;20、安全绳;21、扶梯。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2.参照图1-3,一种具有水流模拟的溺水救援实训舱,包括模拟舱1,模拟舱1的顶部开设有模拟救援槽2,模拟舱1内开设有蓄水腔3,模拟救援槽2内侧壁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溢水管4,且溢水管4的另一端与蓄水腔3固定连接,模拟舱1的内部开设有增压腔5,蓄水腔3与增压腔5之间通过连通管6连通,连通管6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单向阀7,模拟舱1内开设有安装腔8,安装腔8位于蓄水腔3与增压腔5之间,安装腔8内固定安装有增压机9,增压机9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增压管10,增压管10远离增压机9的一端与增压腔5固定连接,增压腔5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排水管11,且排水管11的另一端与模拟救援槽2固定连接,在进行模拟救援训练时,操作人员先将增压机9启动,使增压机9会源源不断向增压腔5内进行增压,由于增压腔5内压力增高,使得增压腔5内的碎会通过排水管11排入模拟救援槽2内,使模拟救援槽2内原有的水产生水流,以模拟江、河、湖泊等水流湍急的水域,由于增压腔5内的水陪挤压至模拟救援槽2内,使得增压腔5内水位较低,由于蓄水腔3内水位高于增压腔5,使得蓄水腔3内储存的水会通过连通管6流入增压腔5内,由于连通管6的外侧安装有单向阀7,使得增压腔5内气压较高时增压腔5内的高压也不会通过连通管6流入蓄水腔3内,在蓄水腔3和增压腔5内
的水源源不断的向模拟救援槽2内排放时,模拟救援槽2内的水位会不断升高,使得模拟救援槽2内的水可通过溢水管4回流至蓄水腔3内,以便于再次增压使用。
23.其中,模拟救援槽2的内侧壁远离溢水管4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分流板12,且分流板12的一侧等间距开设有多个出水孔13,分流板12与排水管11固定连接,由于分流板12的一侧开设有多个出水孔13,使得排水管11内被增压的水流可通过分流板12一侧开设的多个出水孔13排出,使模拟救援槽2内模拟水流的效果更好。
24.其中,模拟舱1顶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杆15,固定杆15一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安装板16,安装板16的一侧开设有固定槽17,固定槽17内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18,驱动电机18的型号采用y80m1-6,驱动电机18的转动端固定安装有收线辊19,收线辊19的外侧设置有安全绳20,在救援模拟训练之间,救援人员可先将安全绳20捆绑在自己身上,在由操作人员启动驱动电机18,使驱动电机18的转动端带动收线辊19转动,并使收线辊19上设置的安全绳20下降,在救援人员训练发生意外时,操作人员可启动驱动电机18,使驱动电机18的转动反转,从而使收线辊19将安全绳20收起,并将救援人员从模拟救援槽2内拉出。
25.其中,模拟舱1顶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扶梯21,且扶梯21的另一端位于模拟救援槽2内,通过扶梯21的安装,使得救援人员在结束救援训练时,可通过扶梯21爬出模拟救援槽2内。
26.其中,增压管10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电磁阀14,且电磁阀14与增压机9电性连接,通过电磁阀14的安装,使得增压机9未启动时电磁阀14处于闭合状态,以防止增压腔5内的水受模拟救援槽2内水压的影响灌入增压机9内。
27.其中,扶梯21的材质为不锈钢,且扶梯21的外侧粘接有防滑垫,由于扶梯21的材质为不锈钢,使得长时间浸泡在模拟救援槽2内水中的扶梯21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并且扶梯21的外侧粘接有防滑垫,使得救援人员在通过扶梯21出入模拟救援槽2内使不易打滑。
28.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中,在进行模拟救援训练时,操作人员先将增压机9启动,使增压机9会源源不断向增压腔5内进行增压,由于增压腔5内压力增高,使得增压腔5内的碎会通过排水管11排入模拟救援槽2内,使模拟救援槽2内原有的水产生水流,以模拟江、河、湖泊等水流湍急的水域,由于增压腔5内的水陪挤压至模拟救援槽2内,使得增压腔5内水位较低,由于蓄水腔3内水位高于增压腔5,使得蓄水腔3内储存的水会通过连通管6流入增压腔5内,由于连通管6的外侧安装有单向阀7,使得增压腔5内气压较高时增压腔5内的高压也不会通过连通管6流入蓄水腔3内,在蓄水腔3和增压腔5内的水源源不断的向模拟救援槽2内排放时,模拟救援槽2内的水位会不断升高,使得模拟救援槽2内的水可通过溢水管4回流至蓄水腔3内,以便于再次增压使用。
2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