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真前臂穴位感应教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11878发布日期:2022-01-08 02:32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仿真前臂穴位感应教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教具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仿真前臂穴位感应教具。


背景技术:

2.中医按摩的历史悠久,现有临床中经常采用按摩的手段为患者进行治疗。目前在教学中存在的困难主要为学习人员无法精准的对穴位进行有效的刺激,如穴位不准确力道过低等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无法有效的了解每个学员对穴道位置及力度刺激的准确数据。不利于教学工作的有效展开。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仿真前臂穴位感应教具。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5.仿真前臂穴位感应教具,包括人体手部模型、按压感应区域和揉搓感应区域,所述人体手部模型根据穴位或穴位群对应设置所述按压感应区域和所述揉搓感应区域,所述人体手部模型上依次设有压力传感层和接触层,所述压力传感层内设有压力传感元件,所述压力传感元件按照所述按压感应区域和所述揉搓感应区域进行排布,所述压力传感元件通过连接线和信号发射装置电路连接。
6.所述按压感应区域内设置有单一的所述压力传感元件。
7.所述揉搓感应区域内均匀排布设有复数所述压力传感元件。
8.所述按压感应区域对应手部穴道位置进行设置包括肾经按压区域、肺经按压区域、心经按压区域、肝经按压区域、脾经按压区域、胃经按压区域、二扇门按压区域和二人上马穴按压区域。
9.所述揉搓感应区域对应手部穴道位置进行设置包括内劳宫揉搓感应区域、板门揉搓感应区域、小肠经揉搓感应区域和天河水揉搓区域。
10.所述仿真前臂穴位感应教具还包括收纳装置,所述收纳装置包括壳体、供电装置和盖板,所述壳体内设有供电装置,所述供电装置在所述壳体上设有供电口,所述壳体内侧形成放置空腔用于放置所述人体手部模型,所述放置空腔的开口处设有所述盖板用于封闭所述放置空腔实现收纳。
11.所述放置空腔内设有保护层,所述保护层内设有放置凹槽。
12.所述放置凹槽与所述人体手部模型形状相匹配。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方案采用手部教具的方式采集学员对手部穴道按摩的数据,通过可视化的数据可以直观检测到学员具体操作的情况,便于教学工作的展开。人体手部模型通过设置在压力传感层内的压力传感元件进行数据采集,根据穴道按摩的方法采用了按压感应区域和揉搓感应区域相结合的方式,按压感应区域用于单一穴位,揉搓感应区域用于需要对其进行揉搓的穴位群,可以更具针对性的监测学员的按摩手段与力道。本方案同时包括收纳装置,不但可以有效的保护人体手部模型避免器损伤,还可以为其进
行供电。可以应对不同环境的教学工作,适合使用。
附图说明
14.图1是人体手部模型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图;
16.图3是手内侧感应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17.图4是手外侧感应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18.图5是收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9.图6是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为人体手部模型,2为压力传感层,3为接触层,4为压力传感元件,5为连接线,6为肾经按压区域,7为肺经按压区域,8为心经按压区域,9为肝经按压区域,10为脾经按压区域,11为胃经按压区域,12为二扇门按压区域,13为二人上马穴按压区域,14为内劳宫揉搓感应区域,15为板门揉搓感应区域,16为小肠经揉搓感应区域,17为天河水揉搓区域,18为收纳装置,19为壳体,20为供电装置,21为盖板,22为供电口,23为放置空腔,24为保护层,25为放置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22.实施例一
23.仿真前臂穴位感应教具,包括人体手部模型1、按压感应区域和揉搓感应区域,人体手部模型1根据穴位或穴位群对应设置按压感应区域和揉搓感应区域,人体手部模型1上依次设有压力传感层2和接触层3,压力传感层2内设有压力传感元件4,压力传感元件4按照按压感应区域和揉搓感应区域进行排布,压力传感元件4通过连接线5和信号发射装置电路连接。
24.按压感应区域内设置有单一的压力传感元件4。
25.揉搓感应区域内均匀排布设有复数压力传感元件4。
26.按压感应区域对应手部穴道位置进行设置包括肾经按压区域6、肺经按压区域7、心经按压区域8、肝经按压区域9、脾经按压区域10、胃经按压区域11、二扇门按压区域12和二人上马穴按压区域13。
27.揉搓感应区域对应手部穴道位置进行设置包括内劳宫揉搓感应区域14、板门揉搓感应区域15、小肠经揉搓感应区域16和天河水揉搓区域17。
28.仿真前臂穴位感应教具还包括收纳装置18,收纳装置18包括壳体19、供电装置20和盖板21,壳体19内设有供电装置20,供电装置20在壳体19上设有供电口22,壳体19内侧形成放置空腔23用于放置人体手部模型1,放置空腔23的开口处设有盖板21用于封闭放置空腔23实现收纳。
29.放置空腔23内设有保护层24,保护层24内设有放置凹槽25。
30.放置凹槽25与人体手部模型1形状相匹配。
31.本方案的工作原理如下,如图1-2所示,采用人体手部模型1模拟人类手臂,通过让学员对相应的部分进行按摩采集数据,通过可视化数据让教师指导学员进行学习。人体手
部模型1外侧依次设有压力传感层2和接触层3,压力传感层2采用弹性材质,压力传感层2内设置有压力传感元件4用于采集压力信号,压力传感元件4通过连接线5将信号传输至信号发射装置上,信号发射装置可采用有线、无线或二者结合的方式便于使用。优选的,压力传感层2采用硅胶或弹性塑胶等材质制作,可以更好的采集压力数据,并可拟真现实肌肉更加适合学员进行学习,接触层3采用防水材质,避免内部元件受到侵蚀,可有效延长装置使用寿命。
32.进一步,为采集不同穴位对应的按摩手法的数据将压力传感元件4设置区域区分为按压感应区域和揉搓感应区域可以更好的采集压力数据。
33.如图3所示,其中按压感应区域包括肾经按压区域6、肺经按压区域7、心经按压区域8、肝经按压区域9、脾经按压区域10、胃经按压区域11、二扇门按压区域12和二人上马穴按压区域13。肾经按压区域6在小指指肚处,肺经按压区域7在无名指指肚处,心经按压区域8在中指指肚处,肝经按压区域9在食指指肚处,脾经按压区域10在拇指指肚处,胃经按压区域11在拇指内侧第二节的区域上,二扇门按压区域12位于手背部小指与无名指的中手骨处,二人上马穴按压区域13位于手背部中指中手骨两侧的区域上。
34.如图4所示,其中揉搓感应区域包括内劳宫揉搓感应区域14、板门揉搓感应区域15、小肠经揉搓感应区域16和天河水揉搓区域17,内劳宫揉搓感应区域14位于手心处区域,板门揉搓感应区域15位于手掌下侧的弧形区域,小肠经揉搓感应区域16位于小指外侧面区域,天河水揉搓区域17位于小臂内侧区域。
35.进一步,如图5-6所示,为便于收纳并更好的适应环境,还设有收纳装置18与人体手部模型1进行配套使用,收纳装置18内设有供电装置20通过供电口22可对人体手部模型1上的压力传感元件4进行供电,供电装置20采用充放电蓄电池。同时壳体19内形成放置空腔23,放置空腔23内设置有保护层24用于防震、防磕碰等情况,避免装置损坏。为进一步增加固定效果保护层24内设有放置凹槽25,对人体手部模型1进行限位增加保护效果,盖板21通过滑道的方式进行开合,便于操作。
36.为了易于说明,实施例中使用了诸如“上”、“下”、“左”、“右”等空间相对术语,用于说明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应该理解的是,除了图中示出的方位之外,空间术语意在于包括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图中的装置被倒置,被叙述为位于其他元件或特征“下”的元件将定位在其他元件或特征“上”。因此,示例性术语“下”可以包含上和下方位两者。装置可以以其他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位于其他方位),这里所用的空间相对说明可相应地解释。
37.而且,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与另一个具有相同 名称的部件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部件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38.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