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更换内容的标识标牌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92947发布日期:2022-02-12 13:31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更换内容的标识标牌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标识标牌,特别涉及一种便于更换内容的标识标牌。


背景技术:

2.标识牌是融合规划、建筑、空间、雕塑、逻辑、色彩、美学、材质组合于一体的产物,它既不是简单的文字,更不是所谓的牌子,它是与环境相融的独一无二的艺术作品。标牌是一种标示性的牌子,一般钉在门上表明街道名称或房子号码,或放于商店或酒店门口用作指示说明,或在旅游景区作为指示方向、宣传景区的作用。
3.传统的的标识牌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着标牌内容不便于更换的使用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更换内容的标识标牌,解决标牌内容不便于更换的使用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6.一种便于更换内容的标识标牌,包括标牌框和用于安装标牌框的标牌架,所述标牌框设置有若干个且均匀布置于标牌架中,所述标牌框一端的上方开设有凹槽一,所述凹槽一的开口端转动设置有四分之一齿齿轮,所述凹槽一内壁转动设置有转动装置,所述转动装置输入端与四分之一齿齿轮啮合,所述四分之一齿齿轮下端固定设置有盖板,所述标牌框内部滑动设置有c形槽,所述c形槽上表面固定设置有齿条,所述齿条与转动装置输出端啮合,所述c形槽下表面开设有限位槽一,所述限位槽一靠近c形槽开口端的一侧对应标牌框内壁开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槽一内滑动设置有螺栓,所述螺栓与限位孔螺纹配合,所述标牌框靠近限位孔的一端开设有凹槽二,所述凹槽二内壁开设有凹槽三,所述凹槽三内固定设置有锁扣装置,所述锁扣装置输出端与盖板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四分之一齿齿轮外侧包裹设置有用于遮挡四分之一齿齿轮的遮挡装置,所述遮挡装置与标牌框的一端上方固定连接。
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使用者对盖板施加拉力,向上转动,带动四分之一齿齿轮顺时针转动,当盖板侧面与遮挡装置接触,遮挡装置受盖板推力逐渐收缩,四分之一齿齿轮转动带动转动装置输入端顺时针转动,转动装置输出端带动齿条固定连接的c形槽在标牌框中向外滑动,通过螺栓和限位槽一的配合对c形槽进行限位,使得不会从标牌框中掉落,进行内容的更换,更换完毕,对盖板施加向下的推力,使得盖板向下旋转,带动四分之一齿齿轮逆时针旋转,带动转动装置逆时针旋转,使得齿条固定连接的c形槽在标牌框中向内滑动至复位,遮挡装置不在受盖板推力,受自身重力的影响向下张开进行遮挡,盖板转动至锁扣装置进行锁死。
8.作为优选,所述转动装置包括齿轮一和齿轮二,所述齿轮一固定于齿轮二一侧且齿轮一和齿轮二同心,所述齿轮一的直径小于齿轮二的直径,所述齿轮一与四分之一齿齿
轮啮合,所述齿轮二与凹槽一内壁转动配合且齿轮二与齿条啮合。
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四分之一齿齿轮顺时针转动带动齿轮一顺时针转动且带动与齿轮一同心的齿轮二顺时针在凹槽一中转动,齿轮二顺时针转动带动齿条固定连接的c形槽在标牌框中向外滑动,进行内容更换,更换完毕,四分之一齿齿轮逆时针旋转,装置复位。
10.作为优选,所述锁扣装置包括长方形块、三角形块、弹簧、滑块和拨块,所述弹簧和滑块布置于凹槽三中且弹簧位于滑块上方,所述弹簧两端分别与凹槽三内壁和滑块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拨块一端与滑块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凹槽二外侧壁对应凹槽三的位置开设有限位槽二,所述拨块位于限位槽二滑动配合,所述长方形块和三角形块滑动配合于凹槽二中且长方形块一端与三角形块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长方形块另一端与盖板下端固定连接。
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盖板向下旋转至凹槽二处,带动长方形块和三角形块在凹槽二中滑动,当三角形块斜面与拨块接触,长方形块和三角形块继续在凹槽二中滑动,使得三角形斜面逐渐滑过拨块,使得拨块在限位槽二中向上滑动带动滑块在凹槽三中向上滑动,弹簧受滑块推力向上收缩,当三角形斜面滑过拨块时,弹簧释放推动滑动在凹槽三中向下滑动,带动拨块在限位槽二中向下滑动至长方形块和三角形块连接处进行卡死,将盖板盖住,当需要更换内容时,推动在限位槽二中的拨块向上运动,带动滑块在凹槽三中向上滑动弹簧受力向上收缩,对盖板施加拉力带动长方形块和三角形块在凹槽二中向外滑出,撤去对拨块的推力,使得拨块、滑块和弹簧复位。
12.作为优选,所述遮挡装置包括遮挡布、c形连接杆一和c形连接杆二,所述c形连接杆一与标牌框的一端上方固定连接,所述c形连接杆一位于c形连接杆二上方,所述遮挡布位于c形连接杆一和c形连接杆二之间固定连接,所述c形连接杆一和c形连接杆二的开口端转动连接于四分之一齿齿轮的圆心处。
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c形连接杆二施加向上的推力,c形连接杆二绕四分之一齿齿轮圆心向上转动与c形连接杆一接触,带动遮挡布收缩折叠,停止对c形连接杆二施加推力,c形连接杆二受自身重力影响绕四分之一齿齿轮圆心向下转动,带动遮挡布张开形成遮挡状。
14.作为优选,所述限位槽二侧壁对称设置有用于阻挡杂物的毛刷。
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毛刷可以阻挡杂物进入滑槽二,避免对装置的影响。
16.作为优选,所述盖板中部固定设置有便于打开盖板的把手。
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把手方便使用者施力,有利于打开盖板。
18.作为优选,所述标牌架下端为便于插入地面的尖端状。
1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标牌框下端为尖端状便于标牌框插入地面到达稳定状。
附图说明
20.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实施例用于展示遮挡装置的位置示意图;
22.图3为实施例用于展示转动装置的剖视图;
23.图4为实施例用于展示锁扣装置的剖视图;
24.图5为实施例用于展示锁扣装置的截面图。
25.附图标记:1、标牌框;2、标牌架;3、凹槽一;4、四分之一齿齿轮;5、转动装置;6、盖
板;7、c形槽;8、齿条;9、限位槽一;10、限位孔;11、螺栓;12、凹槽二;13、凹槽三;14、锁扣装置;15、遮挡装置;16、齿轮一;17、齿轮二;18、长方形块;19、三角形块;20、弹簧;21、滑块;22、拨块;23、限位槽二;24、遮挡布;25、c形连接杆一;26、c形连接杆二;27、毛刷;28、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26.以下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该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同时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7.见图1至所示图5,一种便于更换内容的标识标牌,包括标牌框1和用于安装标牌框1的标牌架2,标牌架2下端为尖端状便于标牌框1插入地面到达稳定状,标牌框1设置有若干个且均匀布置于标牌架2中,标牌框1一端的上方开设有凹槽一3,凹槽一3的开口端转动设置有四分之一齿齿轮4,四分之一齿齿轮4下端固定设置有盖板6,盖板6中部固定设置有便于打开盖板6的把手28,把手28方便使用者施力,有利于打开盖板6向上转动。
28.使用时,使用者对盖板6中部的把手28施加拉力,带动四分之一齿齿轮4顺时针转动,四分之一齿齿轮4外侧包裹设置有用于遮挡四分之一齿齿轮4的遮挡装置15,遮挡装置15包括遮挡布24、c形连接杆一25和c形连接杆二26,c形连接杆一25与标牌框1的一端上方固定连接,c形连接杆一25位于c形连接杆二26上方,遮挡布24位于c形连接杆一25和c形连接杆二26之间固定连接,c形连接杆一25和c形连接杆二26的开口端转动连接于四分之一齿齿轮4的圆心处,盖板6对c形连接杆二26施加向上的推力,c形连接杆二26绕四分之一齿齿轮4圆心向上转动与c形连接杆一25接触,带动遮挡布24收缩折叠。
29.凹槽一3内壁转动设置有转动装置5,转动装置5包括齿轮一16和齿轮二17,齿轮一16固定于齿轮二17一侧且齿轮一16和齿轮二17同心,齿轮一16的直径小于齿轮二17的直径,齿轮一16与四分之一齿齿轮4啮合,齿轮二17与凹槽一3内壁转动配合且齿轮二17与齿条8啮合,四分之一齿齿轮4顺时针转动带动齿轮一16顺时针转动且带动与齿轮一16同心的齿轮二17顺时针在凹槽一3中转动,齿轮二17顺时针转动带动齿条8固定连接的c形槽7在标牌框1中向外滑动。
30.c形槽7下表面开设有限位槽一9,限位槽一9靠近c形槽7开口端的一侧对应标牌框1内壁开设有限位孔10,限位槽一9内滑动设置有螺栓11,螺栓11与限位孔10螺纹配合,c形槽7在标牌框1中向外滑动,通过螺栓11和限位槽一9的配合对c形槽7进行限位,使得不会从标牌框1中掉落,进行内容的更换。
31.更换完毕,对盖板6施加向下的推力,使得盖板6向下旋转,带动四分之一齿齿轮4逆时针旋转,带动装置逆时针旋转,使得齿条8固定连接的c形槽7在标牌框1中向内滑动至复位,停止对c形连接杆二26施加推力,c形连接杆二26受自身重力影响绕四分之一齿齿轮4圆心向下转动,带动遮挡布24张开形成遮挡状,标牌框1靠近限位孔10的一端开设有凹槽二12,凹槽二12内壁开设有凹槽三13,凹槽三13内固定设置有锁扣装置14。
32.锁扣装置14包括长方形块18、三角形块19、弹簧20、滑块21和拨块22,弹簧20和滑块21布置于凹槽三13中且弹簧20位于滑块21上方,弹簧20两端分别与凹槽三13内壁和滑块21顶端固定连接,拨块22一端与滑块21侧面固定连接,凹槽二12外侧壁对应凹槽三13的位
置开设有限位槽二23,限位槽二23侧壁对称设置有用于阻挡杂物的毛刷27,毛刷27可以阻挡杂物进入滑槽二,避免对装置的影响,拨块22位于限位槽二23滑动配合,长方形块18和三角形块19滑动配合于凹槽二12中且长方形块18一端与三角形块19一端固定连接,长方形块18另一端与盖板6下端固定连接,盖板6向下旋转至凹槽二12处,带动长方形块18和三角形块19在凹槽二12中滑动,当三角形块19斜面与拨块22接触,长方形块18和三角形块19继续在凹槽二12中滑动,使得三角形斜面逐渐滑过拨块22,使得拨块22在限位槽二23中向上滑动带动滑块21在凹槽三13中向上滑动,弹簧20受滑块21推力向上收缩,当三角形斜面滑过拨块22时,弹簧20释放推动滑动在凹槽三13中向下滑动,带动拨块22在限位槽二23中向下滑动至长方形块18和三角形块19连接处进行卡死,将盖板6盖住。
33.当需要更换内容时,推动在限位槽二23中的拨块22向上运动,带动滑块21在凹槽三13中向上滑动弹簧20受力向上收缩,对盖板6的把手28施加拉力带动长方形块18和三角形块19在凹槽二12中向外滑出,撤去对拨块22的推力,使得拨块22、滑块21和弹簧20复位,然后重复上述内容进行更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