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感应的心肺复苏模拟人电磁动脉模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78252发布日期:2022-04-02 07:50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感应的心肺复苏模拟人电磁动脉模拟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动脉模拟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感应的心肺复苏模拟人电磁动脉模拟装置。


背景技术:

2.心肺复苏法,既是专业的急救医学,也是现代救护的核心内容,是最重要的急救知识技能,它是在生命垂危时采取的行之有效的急救措施。在日常生活中,健康人由于心脏骤停,而必须采取气道放开、胸外按压、人工口鼻呼吸、体外除颤等抢救过程,使病人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救护。在抢救过程中气道是否放开、胸外按压位置、按压强度是否正确、人工呼吸吹入潮气量是否足够、规范动作是否正确、人工呼吸吹入潮气量是否足够、规范动作是否正确等,是抢救病人是否成功的关键。心肺复苏、就是针对骤停式心跳和呼吸采取的“救命技术”。学习的心肺复苏,即是基础生命技术,因此是每一个人必须要掌握的心肺复苏技术。在现有的可感应的心肺复苏模拟人电磁动脉模拟装置中有以下几点弊端:1、现有的可感应的心肺复苏模拟人电磁动脉模拟装置中模拟心肺复苏的组件使用效果不好,尤其是采用胸外按压的方式进行心肺复苏时,按压反馈效果不好,影响操作者练习胸外按压;2、现有的可感应的心肺复苏模拟人电磁动脉模拟装置在采用人工呼吸潮气量检测反馈效果不明显,不利于使用;3、现有的可感应的心肺复苏模拟人电磁动脉模拟装置中大多没有设置模拟瞳孔机构和模拟颈动脉机构,导致整个模拟人不够真实,无法让练习人员体验到真实的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感应的心肺复苏模拟人电磁动脉模拟装置,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5.一种可感应的心肺复苏模拟人电磁动脉模拟装置,包括模拟人和控制终端,所述模拟人和控制终端电性连接,所述模拟人包括模拟躯干,所述模拟躯干前端中部固定安装有两个左右对称的模拟胸,所述模拟躯干下端固定安装有模拟下肢,所述模拟躯干左端上部和右端上部均固定安装有模拟上肢,所述模拟躯干上端中部固定安装有模拟颈部,所述模拟颈部外表面左部固定安装有模拟颈动脉机构,所述模拟颈部上端固定安装有模拟头,所述模拟头前端下部固定安装有模拟嘴巴,所述模拟头前端中部固定安装有模拟鼻子,所述模拟头前端上部固定安装有两个左右对称的模拟眼睛,两个所述模拟眼睛内部均设置有模拟瞳孔机构,所述控制终端前端上部设置有条形指示灯,所述控制终端上端前部设置有控制区。
6.优选的,所述模拟躯干上端开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下槽壁固定安装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后槽壁固定安装有模拟肺,所述模拟肺内腔后壁固定安装有气压检测器和分控制器,所述第一安装槽前壁等距离固定安装有四个导向杆,四个所述导
向杆外表面共同滑动套接有压板,所述压板前端固定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前端与第一安装槽前槽壁固定连接。
7.优选的,所述模拟头下端开有第三安装槽,所述第三安装槽前槽壁从上到下依次开有鼻部槽和口部槽,所述鼻部槽与模拟鼻子相通,所述口部槽与模拟嘴巴相通,所述模拟颈部上端开有上下贯通的第四安装槽。
8.优选的,所述模拟颈动脉机构包括保护罩和马达,所述保护罩右端和马达右端均与模拟颈部外表面左部固定连接,所述马达输出端固定安装有凸轮。
9.优选的,所述模拟瞳孔机构包括半球形弧片和电动推杆,所述半球形弧片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半球形弧片之间共同转动连接有安装杆,所述安装杆上端和下端均与模拟眼睛内腔固定连接,所述电动推杆位于模拟头内部,且电动推杆位于模拟眼睛正后方,所述电动推杆输出端固定安装有y形杆,所述y形杆两个前端分别与两个半球形弧片后端弧面滑动连接。
10.优选的,所述模拟肺上端固定安装有主气管,所述主气管外表面前部从下到上依次固定安装有口部气管和鼻部气管,所述口部气管前端固定安装有收集罩,所述收集罩前端与口部槽前槽壁固定连接。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2.1、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感应的心肺复苏模拟人电磁动脉模拟装置通过设置模拟胸、模拟躯干、模拟肺、导向杆、压板和弹簧共同配合实现练习胸外按压式心肺复苏,使用时,练习员首先将模拟躯干平放在地面上,然后双手交错叠加按压右侧的模拟胸,模拟胸受力向下挤压弹簧,弹簧向下按压压板,压板向下按压模拟肺,模拟肺收缩,此时,练习员随着弹簧的反作用力向上移动双手,模拟肺恢复正常产生负压并通过口部气管和鼻部气管吸入空气,设置在模拟肺内部的气压检测器检测吸入的气体量,并将数值传输至分控制器,分控制器将数据传输至控制终端,完成整个胸外按压式心肺复苏流程,通过设置弹簧提供按压时的反馈感,便于练习员更好的掌握按压频率,通过设置导向杆使得压板只能垂直移动,保持了压板与模拟肺的最大接触面积,保证模拟肺的气体吸入量数值的精准度;
13.2、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感应的心肺复苏模拟人电磁动脉模拟装置通过设置模拟嘴巴、口部气管、主气管和模拟肺共同配合实现练习人工呼吸式心肺复苏,使用时,练习员首先捏紧模拟鼻子,在向模拟嘴巴中渡气,气体通过口部气管和主气管进入模拟肺,在模拟肺内部的气压检测器检测模拟肺吸入的气体量,气压检测器将数值传输至分控制器,分控制器通过无线数据传输模式将数据传输至控制终端,通过设置条形指示灯显示结果,即当潮气量过小时,条形指示灯亮黄色,当潮气量合适时,条形指示灯亮绿色,当潮气量过大时,条形指示灯亮红色,便于练习员掌握正确的人工呼吸方式;
14.3、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感应的心肺复苏模拟人电磁动脉模拟装置通过设置模拟颈动脉机构模拟颈动脉反应,通过设置模拟瞳孔机构模拟瞳孔反应,通过马达输出端带动凸轮转动,通过凸轮间歇性碰撞保护罩,实现颈动脉跳动的感觉,通过电动推杆输出端带动y形杆伸长,y形杆带动两个半球形弧片扩张,实现瞳孔散大的感觉,马达和电动推杆均由控制区控制,便于开启和关闭。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感应的心肺复苏模拟人电磁动脉模拟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感应的心肺复苏模拟人电磁动脉模拟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感应的心肺复苏模拟人电磁动脉模拟装置的模拟人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感应的心肺复苏模拟人电磁动脉模拟装置的模拟劲动脉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感应的心肺复苏模拟人电磁动脉模拟装置的模拟瞳孔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感应的心肺复苏模拟人电磁动脉模拟装置的模拟肺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模拟人;2、控制终端;3、模拟躯干;4、模拟胸;5、模拟下肢;6、模拟上肢;7、模拟颈部;8、模拟颈动脉机构;9、模拟头;10、模拟嘴巴;11、模拟鼻子;12、模拟眼睛;13、模拟瞳孔机构;14、条形指示灯;15、控制区;21、第一安装槽;22、模拟肺;23、气压检测器;24、分控制器;25、导向杆;26、压板;27、弹簧;28、第二安装槽;31、第三安装槽;32、鼻部槽;33、口部槽;34、第四安装槽;41、保护罩;42、马达;43、凸轮;51、半球形弧片;52、电动推杆;53、y形杆;54、安装杆;61、主气管;62、口部气管;63、收集罩;64、鼻部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2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5.如图1-6所示,一种可感应的心肺复苏模拟人电磁动脉模拟装置,包括模拟人1和控制终端2,模拟人1和控制终端2电性连接,模拟人1包括模拟躯干3,模拟躯干3前端中部固定安装有两个左右对称的模拟胸4,模拟躯干3下端固定安装有模拟下肢5,模拟躯干3左端上部和右端上部均固定安装有模拟上肢6,模拟躯干3上端中部固定安装有模拟颈部7,模拟颈部7外表面左部固定安装有模拟颈动脉机构8,模拟颈部7上端固定安装有模拟头9,模拟头9前端下部固定安装有模拟嘴巴10,模拟头9前端中部固定安装有模拟鼻子11,模拟头9前
端上部固定安装有两个左右对称的模拟眼睛12,两个模拟眼睛12内部均设置有模拟瞳孔机构13,控制终端2前端上部设置有条形指示灯14,控制终端2上端前部设置有控制区15。
26.模拟躯干3上端开有第二安装槽28,第二安装槽28下槽壁固定安装有第一安装槽21,第一安装槽21后槽壁固定安装有模拟肺22,模拟肺22内腔后壁固定安装有气压检测器23和分控制器24,第一安装槽21前壁等距离固定安装有四个导向杆25,四个导向杆25外表面共同滑动套接有压板26,压板26前端固定安装有弹簧27,弹簧27前端与第一安装槽21前槽壁固定连接,压板26为硬性橡胶材质,模拟肺22为气囊。
27.模拟头9下端开有第三安装槽31,第三安装槽31前槽壁从上到下依次开有鼻部槽32和口部槽33,鼻部槽32与模拟鼻子11相通,口部槽33与模拟嘴巴10相通,模拟颈部7上端开有上下贯通的第四安装槽34,模拟鼻子11为硅胶材质可以进行按捏。
28.模拟颈动脉机构8包括保护罩41和马达42,保护罩41右端和马达42右端均与模拟颈部7外表面左部固定连接,马达42输出端固定安装有凸轮43,凸轮43转动时间歇性碰撞保护罩41,保护罩41外侧表面为弹性材质。
29.模拟瞳孔机构13包括半球形弧片51和电动推杆52,半球形弧片51设置有两个,两个半球形弧片51之间共同转动连接有安装杆54,安装杆54上端和下端均与模拟眼睛12内腔固定连接,电动推杆52位于模拟头9内部,且电动推杆52位于模拟眼睛12正后方,电动推杆52输出端固定安装有y形杆53,y形杆53两个前端分别与两个半球形弧片51后端弧面滑动连接,两个半球形弧片51模拟人的瞳孔,通过两个半球形弧片51的开合模拟瞳孔散大。
30.模拟肺22上端固定安装有主气管61,主气管61外表面前部从下到上依次固定安装有口部气管62和鼻部气管64,口部气管62前端固定安装有收集罩63,收集罩63前端与口部槽33前槽壁固定连接,收集罩63完全与模拟嘴巴10相通,避免采用人工呼吸方式时的潮气的损耗。
31.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可感应的心肺复苏模拟人电磁动脉模拟装置,通过设置模拟胸4、模拟躯干3、模拟肺22、导向杆25、压板26和弹簧27共同配合实现练习胸外按压式心肺复苏,使用时,练习员首先将模拟躯干3平放在地面上,然后双手交错叠加按压右侧的模拟胸4,模拟胸4受力向下挤压弹簧27,弹簧27向下按压压板26,压板26向下按压模拟肺22,模拟肺22收缩,此时,练习员随着弹簧27的反作用力向上移动双手,模拟肺22恢复正常产生负压并通过口部气管62和鼻部气管64吸入空气,设置在模拟肺22内部的气压检测器23检测吸入的气体量,并将数值传输至分控制器24,分控制器24将数据传输至控制终端2,完成整个胸外按压式心肺复苏流程,通过设置弹簧27提供按压时的反馈感,便于练习员更好的掌握按压频率,通过设置导向杆25使得压板26只能垂直移动,保持了压板26与模拟肺22的最大接触面积,保证模拟肺22的气体吸入量数值的精准度,通过设置模拟嘴巴10、口部气管62、主气管61和模拟肺22共同配合实现练习人工呼吸式心肺复苏,使用时,练习员首先捏紧模拟鼻子11,在向模拟嘴巴10中渡气,气体通过口部气管62和主气管61进入模拟肺22,在模拟肺22内部的气压检测器23检测模拟肺22吸入的气体量,气压检测器23将数值传输至分控制器24,分控制器24通过无线数据传输模式将数据传输至控制终端2,通过设置条形指示灯14显示结果,即当潮气量过小时,条形指示灯14亮黄色,当潮气量合适时,条形指示灯14亮绿色,当潮气量过大时,条形指示灯14亮红色,便于练习员掌握正确的人工呼吸方式,通过设置模拟颈动脉机构8模拟颈动脉反应,通过设置模拟瞳孔机构13模拟瞳孔反
应,通过马达42输出端带动凸轮43转动,通过凸轮43间歇性碰撞保护罩41,实现颈动脉跳动的感觉,通过电动推杆52输出端带动y形杆53伸长,y形杆53带动两个半球形弧片51扩张,实现瞳孔散大的感觉,马达42和电动推杆52均由控制区15控制,便于开启和关闭。
32.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