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蛙类毁脑毁髓练习教具

文档序号:30097555发布日期:2022-05-18 11:23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一种蛙类毁脑毁髓练习教具

1.本发明涉及生物学教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蛙类毁脑毁髓练习教具。


背景技术:

2.在生物学、药学和医学领域,经常要对两栖纲无尾目的蛙类进行各种实验操作。具体来说,包括对活体青蛙、蟾蜍进行毁脑和/或毁髓操作。
3.现有技术中,上述操作完全使用活体蛙类,毁脑和毁髓实验的技术难度大,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重复练习才能掌握技术要领。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体现在:1.活体蛙类售价高昂,使学校付出巨大的实验成本。而往往受成本限制,通常采用数名学生操作一只活体蛙类的操作模式,无法保证每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操作、练习机会,无法保证学习效果;2.学生在宿舍中不具备饲养、保存活体蛙类的条件,无法随时随地练习毁脑和毁髓操作,无法准确掌握其操作要领;3.一些学校不具备活体蛙类的实验条件,学生只能通过观看视频或者照片了解毁脑和毁髓操作及其操作后的动物生理反应,导致教学效果差;4.使用活体蛙类练习毁脑和毁髓操作,必然造成大量的动物死亡,不符合动物伦理学的要求;5.学生在使用活体蟾蜍进行实验时,可能引起蟾蜍喷射毒液,造成一定的实验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开发出一种蛙类毁脑毁髓练习教具。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蛙类毁脑毁髓练习教具,其特征是,包括头部组件1、中部组件17和尾部组件14;所述的头部组件1包括头部本体23、头部上盖2、头部下盖98和头部连接耳18;所述的头部本体23、头部上盖2和头部下盖98之间分别螺栓连接;所述的中部组件17具有中部连接耳21;所述的尾部组件14包括尾部本体26和尾部上盖16,二者螺栓连接;所述的头部连接耳18与所述的中部连接耳21铰接;卷簧2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的头部连接耳18和中部连接耳21连接;定位卡片19设置在所述的中部连接耳21上;所述的中部组件17与所述的尾部组件14固定连接;前大肢7的一端与所述的头部本体23铰接,另一端与前小肢5铰接;前肢锁定机构22固定设置在所述的头部本体23上,用于锁定所述的前大肢7和前小肢5;所述的中部组件17内开设中部腔管59;所述的中部腔管59内具有凸起部60;后大肢9的一端与所述的尾部本体26铰接,另一端与后小肢11铰接;后肢锁定机构25固定设置在所述的尾部本体26上,用于锁定所述的后大肢9和后小肢11。
5.进一步地,所述的前肢锁定机构22包括头部腔管36、开口卡片34、卡片座32、滑轴座30、软绳29、大滑轮28、软绳导套39、软绳座47、弹簧座38、导套52、锁定杆49和连杆45;所述的开口卡片34的封闭端通过螺栓42与所述的卡片座32连接,其开口端套设在所述的头部腔管36上;所述的滑轴座30固定设置在所述的头部本体23的上腔壁;滑轴31穿过滑轴座30上开设的滑轴孔和卡片座32,所述的卡片座32能沿所述的滑轴座30水平运动;所述的头部本体23上开设滑轮孔27;所述的大滑轮28设置在所述的头部本体23的上腔壁,其经过所述的滑轮孔27贯通所述的头部本体23的上下两个腔体;所述的软绳29一端与所述的卡片座32
固定连接,另一端绕经所述的大滑轮28至所述的头部本体23的下腔体;所述的软绳导套39固定设置在所述的头部本体23的下腔壁;所述的软绳29穿过所述的软绳导套39,并与所述的软绳座47固定连接;所述的弹簧座38与所述的头部本体23的下腔壁固定连接;弹簧37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的软绳座47和弹簧座38连接;所述的导套52与所述的头部本体23的下腔壁固定连接;所述的锁定杆49穿过所述的导套52,其上设置卡块53;弹簧48套设在所述的导套52和卡块53之间的锁定杆49上;所述的连杆45通过转轴46与所述的头部本体23的下腔壁铰接,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的软绳座47和锁定杆49铰接;所述的头部腔管36固定设置在所述的头部本体23的上腔体内;所述的开口卡片34上设置凹形定位部40,所述的凹形定位部40的右侧开设卡孔41;所述的头部腔管36上分别设置与所述的凹形定位部40和卡孔41配合的定位凹环43和卡点35;解锁纽44穿过所述的头部腔管36;所述的开口卡片34能卡在所述的解锁纽44上;所述的卡片座32上开设前肢复位孔33。
6.进一步地,所述的前大肢7包括前大肢本体8和前大肢下盖51,二者螺栓连接;所述的前大肢本体8与所述的头部本体23的下腔壁铰接;所述的前大肢本体8侧部设置锁定块50;杆帽54与锁定杆57固定连接;导套56与所述的前大肢本体8固定连接;所述的前小肢5包括前小肢本体6和前小肢下盖61,二者螺栓连接;所述的前小肢本体6与所述的前大肢本体8铰接,其侧部设置锁定块58;所述的杆帽54穿过所述的前大肢本体8,并置于所述的锁定块50中间;所述的锁定杆57穿过所述的导套56;弹簧55套设在所述的导套56和杆帽54之间的锁定杆57上;当所述的杆帽54受到所述的锁定杆49的挤压时,能使所述的锁定杆57插入所述的锁定块58之间;所述的前小肢本体6上设置前小肢捏杆3。
7.进一步地,所述的后肢锁定机构25包括卡块锁定装置76、滑片座73、滑片77、滑片推动装置88和锁定杆总成89;所述的卡块锁定装置76包括本体78、卡条79和卡销80;所述的卡条79与所述的本体78铰接;弹簧8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的本体78和卡条79连接;所述的卡销80固定设置在所述的本体78上;所述的卡条79上开设后肢复位孔15;所述的滑片77插入所述的滑片座73内开设的槽,其上部固定连接第一卡块74和第二卡块75,其下部固定连接第一推块90和第二推块91;所述的滑片77上开设导向孔86;导向销87设置在所述的导向孔86内;所述的滑片推动装置88固定设置在所述的滑片座73内,并置于所述的滑片77下方,包括推杆70、外壳95、滑仓94、推角92、小滑轮93;所述的滑仓94设置在所述的外壳95内;所述的推角92与所述的滑仓94铰接;所述的小滑轮93与所述的外壳95铰接;弹簧96设置在所述的滑仓94与所述的外壳95之间;弹簧97设置在所述的推角92与所述的滑仓94的内壁之间;推杆70穿过所述的外壳95,并与所述的滑仓94固定连接;推杆套71套设在所述的推杆70上;所述的锁定杆总成89包括导套82和锁定杆85;所述的锁定杆85上设置弹簧卡块84;弹簧83套设在所述的导套82和弹簧卡块84之间的锁定杆85上;所述的推杆套71、滑片座73、卡块锁定装置76、导套82分别与所述的尾部本体26固定连接;弹簧7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的推杆套71和滑片77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的后大肢9包括后大肢本体63和后大肢上盖10,二者螺栓连接;所述的后大肢本体63与所述的尾部本体26铰接;所述的后大肢本体63的侧部设置锁定块69;杆帽67与锁定杆65固定连接;导套64与所述的后大肢本体63固定连接;所述的后小肢11包括后小肢本体68和后小肢上盖12,二者螺栓连接;所述的后小肢本体68与所述的后大肢本体63铰接,其侧部开设锁定孔62;所述的杆帽67穿过所述的后大肢本体63,并置于所述的锁
定块69中间;所述的锁定杆65穿过所述的导套64;弹簧66套设在所述的导套64和杆帽67之间的锁定杆65上;当所述的杆帽67受到所述的锁定杆85的挤压时,能使所述的锁定杆65插入所述的锁定孔62内;所述的后小肢上盖12上设置后小肢捏杆13。
9.进一步地,所述的头部本体23的侧部开设盲孔106。
10.进一步地,所述的头部上盖2、前大肢本体8和前小肢本体6上分别设置相对应的复位指示线107。
11.进一步地,所述的尾部上盖16、后大肢上盖10和后小肢上盖12上分别设置相对应的复位指示线108。
12.进一步地,所述的头部上盖2上开设与前肢复位孔33配合的通孔;所述的尾部上盖16上开设与后肢复位孔15配合的通孔。
13.进一步地,本发明还包括弹射装置24;所述的弹射装置24包括弹射杆100和壳体102;所述的弹射杆100插入所述的壳体102内,其底部设置弹簧105,其上设置限位块101;所述的弹射杆100上开设凹环103,所述的凹环103开设在所述的限位块101的下方;弹射按片4插入所述的壳体102开设的槽内,并能卡入所述的凹环103内;弹簧104设置在所述的弹射按片4和壳体102之间;所述的壳体102与所述的头部本体23固定连接;所述的头部上盖2上开设与所述的弹射杆100配合的通孔。
14.本发明的有益之处体现在:1.本发明使用全机械结构代替活体蛙类,可重复使用,大幅降低了实验成本,保证每名学生都得到充分的练习机会,保证了学习效果;2.全机械结构无需电源,学生随时随地都可反复练习毁脑和毁髓操作,待充分掌握操作要领后,再使用活体动物进行实验,能大幅提高毁脑和毁髓操作的一步成功率,尤其是在使用珍惜蛙类实验时,能有效避免珍惜蛙类的不必要死亡;3.教师可以使用本发明对学生进行教学,展示毁脑和毁髓操作及其操作后的动物生理反应,感受直观,教学效果好;4.避免了不必要的动物死亡,符合动物伦理学的规定;5.通过使用本发明进行反复练习,学生能有效降低使用活体蟾蜍实验时,蟾蜍喷射毒液的风险,提高了实验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发明一种蛙类毁脑毁髓练习教具的结构俯视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中的头部组件、中部组件和尾部组件位置关系的左视示意图;图3是图1中的头部组件和中部组件的连接耳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一种蛙类毁脑毁髓练习教具的结构俯视示意图(头部上盖和尾部上盖已移除);图5是本发明中的前肢锁定机构上半部分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6是头部上盖、头部本体和头部下盖以及前肢锁定机构(局部)的结构左视示意图;图7是前肢锁定机构的滑轴座和开口卡片的左视分解示意图;图8是滑轴座和开口卡片的连接关系主视示意图;图9是前肢锁定机构的开口卡片和头部腔管的左视分解示意图;图10是头部腔管的左视示意图;图11是头部腔管的正剖视示意图;
图12是图10中的头部腔管沿a-a线剖开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开口卡片卡入头部腔管时的结构主视示意图;图14是开口卡片卡入头部腔管时的结构俯视示意图;图15是本发明中的前肢锁定机构下半部分的结构仰视示意图;图16是本发明中的前大肢和前小肢处于锁定状态时的结构仰视示意图(前大肢下盖和前小肢下盖已移除);图17是前大肢和前小肢的结构左视示意图;图18是本发明中的中部组件的正剖视示意图;图19是本发明中的后肢锁定机构的俯视放大示意图;图20是后肢锁定机构的结构左视示意图;图21是后肢锁定机构的局部剖视示意图;图22是后肢锁定机构中的滑片推动装置的剖视示意图;图23是后肢锁定机构中的滑片座、滑片和滑片推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4是本发明中的后大肢和后小肢处于锁定状态时的结构俯视示意图(后大肢上盖和后小肢上盖已移除);图25是后大肢和后小肢的结构左视示意图;图26是本发明中的弹射装置处于压缩状态的结构正剖视示意图;图27是弹射装置处于弹起状态的结构正剖视示意图;图28是弹射装置的结构俯视示意图;图29是本发明中的头部组件、中部组件和尾部组件在使用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0是本发明处于使用状态时的头部组件的结构主视示意图;图31是本发明处于使用状态时的中部组件的结构主视示意图;图32是本发明中的探针插入头部腔管时的状态左视示意图;图33是探针插入头部腔管时搅动的状态俯视示意图;图34是探针插入头部腔管时搅动后使解锁纽推开一部分开口卡片时的状态示意图;图35是前肢锁定机构上半部分处于解锁状态的结构俯视示意图;图36是前肢锁定机构下半部分处于解锁状态的结构仰视示意图;图37是本发明中的前大肢和前小肢处于解锁状态的仰视放大示意图(后大肢上盖和后小肢上盖已移除);图38是前大肢和前小肢相对自由转动时的状态仰视示意图;图39是本发明中的探针插入中部腔管时的状态左视示意图;图40是探针插入中部腔管时的状态俯视示意图;图41是滑片推动装置的推角弹起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2是滑片推动装置的推角推动第一推块时的状态示意图;图43是滑片向导向销运动时的状态俯视示意图;图44是滑片受弹簧拉力向回运动时的状态俯视示意图;图45是第一卡块受卡条限制时的状态俯视示意图;图46是滑片推动装置的推角处于压缩状态的示意图;
图47是滑片推动装置的推角推动第二推块时的状态示意图;图48是后大肢和后小肢处于解锁状态时的结构俯视示意图;图49是后大肢和后小肢相对转动时的状态俯视示意图;图50是探针插入中部腔管时受到凸起部阻碍的状态俯视示意图;图51是本发明中的复位指示线的位置示意图;图中:1头部组件;2头部上盖;3前小肢捏杆;4弹射按片;5前小肢;6前小肢本体;7前大肢;8前大肢本体;9后大肢;10后大肢上盖;11后小肢;12后小肢上盖;13后小肢捏杆;14尾部组件;15后肢复位孔;16尾部上盖;17中部组件;18头部连接耳;19定位卡片;20卷簧;21中部连接耳;22前肢锁定机构;23头部本体;24弹射装置;25后肢锁定机构;26尾部本体;27滑轮孔;28大滑轮;29软绳;30滑轴座;31滑轴;32卡片座;33前肢复位孔;34开口卡片;35卡点;36头部腔管;37弹簧;38弹簧座;39软绳导套;40凹形定位部;41卡孔;42螺栓;43定位凹环;44解锁纽;45连杆;46转轴;47软绳座;48弹簧;49锁定杆;50锁定块;51前大肢下盖;52导套;53卡块;54杆帽;55弹簧;56导套;57锁定杆;58锁定块;59中部腔管;60凸起部;61前小肢下盖;62锁定孔;63后大肢本体;64导套;65锁定杆;66弹簧;67杆帽;68后小肢本体;69锁定块;70推杆;71推杆套;72弹簧;73滑片座;74第一卡块;75第二卡块;76卡块锁定装置;77滑片;78本体;79卡条;80卡销;81弹簧;82导套;83弹簧;84弹簧卡块;85锁定杆;86导向孔;87导向销;88滑片推动装置;89锁定杆总成;90第一推块;91第二推块;92推角;93小滑轮;94滑仓;95外壳;96弹簧;97弹簧;98头部下盖;99探针;100弹射杆;101限位块;102壳体;103凹环;104弹簧;105弹簧;106盲孔;107复位指示线;108复位指示线。
具体实施方式
16.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17.如图1至图4、图18和图30所示,本发明的一种蛙类毁脑毁髓练习教具,包括头部组件1、中部组件17和尾部组件14;所述的头部组件1包括头部本体23、头部上盖2、头部下盖98和头部连接耳18;所述的头部本体23、头部上盖2和头部下盖98之间分别螺栓连接;所述的中部组件17包括中部连接耳21;所述的尾部组件14包括尾部本体26和尾部上盖16,二者螺栓连接;所述的头部连接耳18与所述的中部连接耳21铰接;卷簧2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的头部连接耳18和中部连接耳21连接;定位卡片19设置在所述的中部连接耳21上;所述的中部组件与所述的尾部组件14固定连接;前大肢7的一端与所述的头部本体23铰接,另一端与前小肢5铰接;前肢锁定机构22与所述的头部本体23固定连接,用于锁定前大肢7和前小肢5;所述的中部组件17内开设中部腔管59;所述的中部腔管59内设置凸起部60;后大肢9的一端与尾部本体26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的后小肢11铰接;后肢锁定机构25与所述的尾部本体26固定连接,用于锁定后大肢9和后小肢11。
18.进一步地,如图5至图15所示,所述的前肢锁定机构22包括头部腔管36、开口卡片34、卡片座32、滑轴座30、软绳29、大滑轮28、软绳导套39、软绳座47、弹簧座38、导套52、锁定杆49和连杆45;所述的开口卡片34的封闭端通过螺栓42与所述的卡片座32连接,其开口端套设在所述的头部腔管36上;所述的滑轴座30固定设置在所述的头部本体23的上腔壁;滑轴31穿过滑轴座30上开设的滑轴孔和卡片座32,所述的卡片座32能沿所述的滑轴座30水平
运动;所述的头部本体23上开设滑轮孔27;所述的大滑轮28设置在所述的头部本体23的上腔壁,其经过所述的滑轮孔27贯通所述的头部本体23的上下两个腔体;所述的软绳29一端与所述的卡片座32固定连接,另一端绕经所述的大滑轮28至所述的头部本体23的下腔体;所述的软绳导套39固定设置在所述的头部本体23的下腔壁;所述的软绳29穿过所述的软绳导套39,并与所述的软绳座47固定连接;所述的弹簧座38与所述的头部本体23的下腔壁固定连接;弹簧37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的软绳座47和弹簧座38连接;所述的导套52与所述的头部本体23的下腔壁固定连接;所述的锁定杆49穿过所述的导套52,其上设置卡块53;弹簧48套设在所述的导套52和卡块53之间的锁定杆49上;所述的连杆45通过转轴46与所述的头部本体23的下腔壁铰接,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的软绳座47和锁定杆49铰接;所述的头部腔管36固定设置在所述的头部本体23的上腔体内;所述的开口卡片34上设置凹形定位部40,所述的凹形定位部40的右侧开设卡孔41;所述的头部腔管36上分别设置与所述的凹形定位部40和卡孔41配合的定位凹环43和卡点35;解锁纽44穿过所述的头部腔管36;所述的开口卡片34能卡在所述的解锁纽44上;所述的卡片座32上开设前肢复位孔33。
19.进一步地,如图16和图17所示,所述的前大肢7包括前大肢本体8和前大肢下盖51,二者螺栓连接;所述的前大肢本体8与所述的头部本体23的下腔壁铰接;所述的前大肢本体8侧部设置锁定块50;杆帽54与锁定杆57固定连接;导套56与所述的前大肢本体8固定连接;所述的前小肢5包括前小肢本体6和前小肢下盖61,二者螺栓连接;所述的前小肢本体6与所述的前大肢本体8铰接,其侧部设置锁定块58;所述的杆帽54穿过所述的前大肢本体8,并置于所述的锁定块50中间;所述的锁定杆57穿过所述的导套56;弹簧55套设在所述的导套56和杆帽54之间的锁定杆57上;当所述的杆帽54受到所述的锁定杆49的挤压时,能使所述的锁定杆57插入所述的锁定块58之间;所述的前小肢本体6上设置前小肢捏杆3。
20.进一步地,如图19至图23所示,所述的后肢锁定机构25包括卡块锁定装置76、滑片座73、滑片77、滑片推动装置88和锁定杆总成89;所述的卡块锁定装置76包括本体78、卡条79和卡销80;所述的卡条79与所述的本体78铰接;弹簧8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的本体78和卡条79连接;所述的卡销80固定设置在所述的本体78上;所述的卡条79上开设后肢复位孔15;所述的滑片77插入所述的滑片座73内开设的槽,其上部固定连接第一卡块74和第二卡块75,其下部固定连接第一推块90和第二推块91;所述的滑片77上开设导向孔86;导向销87设置在所述的导向孔86内;所述的滑片推动装置88固定设置在所述的滑片座73内,并置于所述的滑片77下方,包括推杆70、外壳95、滑仓94、推角92、小滑轮93;所述的滑仓94设置在所述的外壳95内;所述的推角92与所述的滑仓94铰接;所述的小滑轮93与所述的外壳95铰接;弹簧96设置在所述的滑仓94与所述的外壳95之间;弹簧97设置在所述的推角92与所述的滑仓94的内壁之间;推杆70穿过所述的外壳95,并与所述的滑仓94固定连接;推杆套71套设在所述的推杆70上;所述的锁定杆总成89包括导套82和锁定杆85;所述的锁定杆85上设置弹簧卡块84;弹簧83套设在所述的导套82和弹簧卡块84之间的锁定杆85上;所述的推杆套71、滑片座73、卡块锁定装置76、导套82分别与所述的尾部本体26固定连接;弹簧7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的推杆套71和滑片77连接。
21.进一步地,如图24和图25所示,所述的后大肢9包括后大肢本体63和后大肢上盖10,二者螺栓连接;所述的后大肢本体63与所述的尾部本体26铰接;所述的后大肢本体63的侧部设置锁定块69;杆帽67与锁定杆65固定连接;导套64与所述的后大肢本体63固定连接;
所述的后小肢11包括后小肢本体68和后小肢上盖12,二者螺栓连接;所述的后小肢本体68与所述的后大肢本体63铰接,其侧部开设锁定孔62;所述的杆帽67穿过所述的后大肢本体63,并置于所述的锁定块69中间;所述的锁定杆65穿过所述的导套64;弹簧66套设在所述的导套64和杆帽67之间的锁定杆65上;当所述的杆帽67受到所述的锁定杆85的挤压时,能使所述的锁定杆65插入所述的锁定孔62内;所述的后小肢上盖12上设置后小肢捏杆13。
22.进一步地,如图30所示,所述的头部本体23的侧部开设盲孔106。
23.进一步地,如图51所示,所述的头部上盖2、前大肢本体8和前小肢本体6上分别设置相对应的复位指示线107。
24.进一步地,如图51所示,所述的尾部上盖16、后大肢上盖10和后小肢上盖12上分别设置相对应的复位指示线108。
25.进一步地,如图51所示,所述的头部上盖2上开设与前肢复位孔33配合的通孔;所述的尾部上盖16上开设与后肢复位孔15配合的通孔。
26.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6至图28所示,本发明还包括弹射装置24;所述的弹射装置24包括弹射杆100和壳体102;所述的弹射杆100插入所述的壳体102内,其底部设置弹簧105,其上设置限位块101;所述的弹射杆100上开设凹环103,所述的凹环103开设在所述的限位块101的下方;弹射按片4插入所述的壳体102开设的槽内,并能卡入所述的凹环103内;弹簧104设置在所述的弹射按片4和壳体102之间;所述的壳体102与所述的头部本体23固定连接;所述的头部上盖2上开设与所述的弹射杆100配合的通孔。
27.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的一种蛙类毁脑毁髓练习教具处于初始状态时,头部组件1和中部组件17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定位卡片19设置在中部连接耳21上,并卡在头部连接耳18上,作用是使头部组件1和中部组件17保持同一水平面上。中部组件17受压时,由于定位卡片19的存在,中部组件17只能相对于头部组件1向顺时针方向转动。卷簧20的作用是当中部组件17受到的压力消失时,使中部组件17回弹至初始状态。
28.如图4所示,本发明处于初始状态时,前肢锁定机构22锁定前大肢7和前小肢5,使用者手捏前小肢捏杆3时,前大肢7与头部组件1之间、前大肢7与前小肢5之间均不能相对转动;后肢锁定机构25锁定后大肢9和后小肢11,使用者手捏后小肢捏杆13时,后大肢9与尾部组件14之间、后大肢9与后小肢11之间均不能相对转动,这种状态模拟蛙类的脑髓和脊髓完好时,前、后肢肌肉处于紧张状态,故前、后肢均不易在外力支配下运动。
29.如图5至图17所示,前肢锁定机构22的锁定原理是:开口卡片34开设卡孔41,头部腔管36外壁上设有与卡孔41配合的卡点35,开口卡片34卡在头部腔管36上,开口卡片34与卡片座32螺栓连接,软绳29一端与所述的卡片座3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软绳座47固定连接,软绳座47与连杆45铰接,卡片座32拉住软绳29,软绳29拉住连杆45的一端,连杆45的另一端推压锁定杆49,锁定杆49插入锁定块50中间以锁定前大肢7,与此同时,锁定杆49按压锁定块50中间的杆帽54,杆帽54带动锁定杆57插入前小肢本体6上的锁定块58之间以锁定前小肢5。
30.如图18所示,中部腔管59相当于蛙类的椎管,凸起部60相当于椎管内壁的凸起部分。
31.如图24所示,后肢锁定机构25的锁定原理是:弹簧72拉住滑片77,滑片77的斜面迫使锁定杆85插入锁定块69中间以锁定后大肢9,与此同时,锁定杆85按压锁定块69中间的杆
帽67,杆帽67带动锁定杆65插入后小肢本体68的锁定孔62内以锁定后小肢。
32.毁脑操作的过程如下:如图29所示,开始毁脑操作之前,使用者先按压中部组件17,使其相对于头部组件1顺时针转动70至90度。如图30所示,此时,头部腔管36暴露在使用者面前。
33.头部腔管36相当于蛙类的枕骨大孔,通向脑部。但实际练习时,头部腔管36和其周围的盲孔106需要同时被不透明的材料(例如硅胶或纸片)遮挡,目的是练习寻找头部腔管36的入口位置,当探针插入盲孔106时,无法进入头部腔管36内,相当于未找到正确的枕骨大孔位置,探针无法通向大脑完成毁脑操作。不透明的材料可以粘贴在头部腔管36的孔周围,以便反复练习后更换。
34.如图32和图33所示,探针99找到头部腔管36的入口后,插入至其根部,开始搅动,以模拟搅动毁脑。
35.如图34所示,探针99进入头部腔管36内搅动过程中,使解锁纽44相对于头部腔管36向外运动而挑起开口卡片34。图34仅示出头部腔管36内上方的开口卡片34被挑起的状态。如图14、图15和图34所示,弹簧37通过软绳29始终对开口卡片34施加拉力,当开口卡片34的某一边被解锁纽44挑起,开口卡片34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形变,但是由于另外三边仍然被头部腔管36外壁凸起的卡点35卡住,所以开口卡片34不足以脱离头部腔管36。仅当探针99在头部腔管36内持续搅动,使所有的解锁纽44均挑起开口卡片34时,开口卡片34才能脱离其在头部腔管36的卡和位置。如图35和图36所示,当开口卡片34脱离其在头部腔管36的卡和位置后,在弹簧37的拉力作用下,卡片座32沿滑轴座30向滑轮28方向运动,卡片座32对软绳29的限制不复存在,软绳29绕经滑轮28,向弹簧37方向运动。
36.开口卡片34不与头部腔管36完全分离,以便于复位。
37.如图36所示,软绳座47受到弹簧37的拉力向弹簧37方向运动,软绳座47带动连杆45转动,连杆45的另一端提起锁定杆49,锁定杆49从锁定块50中间拔出,前大肢7完成解锁,与此同时,如图37所示,由于锁定杆49对杆帽54的压力消失,杆帽54在弹簧55的弹力作用下提起锁定杆57,使其从锁定块58中拔出,前小肢5完成解锁。如图38所示,前大肢7可以相对于头部组件1转动,前小肢5可以相对于前大肢7转动。相当于探针插入活体蛙类的枕骨大孔并搅动毁脑过程中,对控制前肢的神经造成部分损伤,导致前肢肌肉紧张部分消除,此处用前肢肌肉紧张完全消除表示毁脑成功。
38.毁髓操作的过程如下:如图39所示,使用者按压中部组件17,使其相对于头部组件1顺时针转动70至90度之后,如图31所示,中部腔管59暴露在使用者面前;如图39和图40所示,使用者以探针99插入中部腔管59内,使探针99沿中部腔管59向推杆70方向运动,使用者以探针99向推杆70发出第一次推动,如图41所示,推杆70推动滑仓94,使其向弹簧96方向运动,推角92逐渐不受小滑轮93的限制,而弹簧97使推角92逐渐弹起,推角92接触到上方的第一推块90;如图42所示,弹起的推角92在推杆70的继续推动下,推动第一推块90,进而使滑片77向导向销87方向运动;如图43所示,滑片77上固定的第一卡块74拨转卡条79;如图44所示,第一卡块74拨过卡条79后,弹簧96不再能被压缩,所以推杆70的运动行程也结束。使用者收回探针99,此时,第一卡块74所连接的滑片77在弹簧72的拉力作用下向回运动,如图45所示,第一卡块74也向回运动,带动卡条79向回旋转,但卡销80限制了卡条79的继续旋转,卡条79卡住第一卡块74,使其不能继续向回运动,此时虽然卡片77已经向导向销87运动了
一段距离,卡片77的斜面也减少了对锁定杆85的一部分限制,弹簧83使锁定杆85回弹一定的距离,但是锁定杆85仍然未完全从锁定块69之中拔出,后肢仍然处于锁定状态,不能转动;随着使用者收回探针99,如图46所示,弹簧96迫使滑仓94向推杆70方向运动,小滑轮93挤压推角92,使推角92处于被压缩的状态。随后,使用者以探针99向推杆70发出第二次推动,如图47所示,依上述原理,推角92继续推动第二推块91,使滑片77在滑片座73内继续向导向销87运动,如图48所示,与探针99第一次推动推杆70的原理相同,第二卡块75被卡条79限制,此时,滑片77向导向销87运动的距离足以使锁定杆85在弹簧83的弹力作用下完全从锁定块69中拔出,与此同时,杆帽67在弹簧66的弹力作用下带动锁定杆65沿导套64向斜下方运动,锁定杆65从锁定孔62中拔出,如图49所示,后大肢9和后小肢11被解锁,使用者可以手捏后小肢捏杆13,使后大肢9相对于尾部组件14转动、后小肢11相对于后大肢9转动,表示毁髓成功。
39.如图51所示,中部腔管59内的凸起部60相当于蛙类椎管内壁的凸起部分,毁髓操作的技术难点在于:活体蛙类的椎管内壁具有9个凸起部分,阻碍探针沿椎管内壁一直刺探到椎管的根部,操作不熟练的学生使用的探针通常会刺到凸起部分而无法刺探到椎管的根部,致使毁髓操作不彻底,残留的脊髓神经仍然会使下肢处于肌肉紧张状态,本发明的结构旨在要求探针完成两次对处于中部腔管59根部的推杆70的最大限度推动,方能解锁下肢,确保了经过充分练习的学生能掌握完全毁髓操作的要领。
40.本发明的复位过程如下:如图51所示,头部上盖2、前大肢本体8和前小肢本体6上分别设置相对应的复位指示线107;尾部上盖16、后大肢上盖10和后小肢上盖12上分别设置相对应的复位指示线108;复位操作之前,需要将上述对应的指示线对齐,对齐的指示线表示相应的锁定杆和锁定块或锁定孔处于正确的位置。
41.头部上盖2上开设与前肢复位孔33配合的通孔,前肢锁定机构22复位时,以尖锐物插入前肢复位孔33,并向尾部组件方向用力拖动,卡片座32带动开口卡片34回到初始状态的锁定位置,开口卡片34上的凹形定位部40卡入头部腔管36上的定位凹环43,同时卡孔41也卡在卡点35上;如图9所示,开口卡片34的开口端向外翘起,以便于卡在解锁纽44上。开口卡片34卡回头部腔管36的过程中,卡片座32拉动软绳29,软绳29拉动软绳座47,软绳座47提起连杆45的一端,连杆45的另一端迫使锁定杆49插入锁定块50中间,同时杆帽54带动锁定杆57插入锁定块58内,前肢锁定机构22完成复位,前大肢7和前小肢5被锁定。
42.后肢锁定机构25复位时,以尖锐物插入后肢复位孔15,沿尾部上盖16上开设的弧形孔顺时针方向拖转卡条79,卡条79对第二卡块75的限制消除,滑片77在弹簧72的弹力作用下向推杆70方向运动,滑片77的斜面迫使锁定杆85向斜上方运动,锁定杆85插入锁定块69中间,同时杆帽67使锁定杆65插入锁定孔62内,后肢锁定机构25完成复位,后大肢9和后小肢11被锁定。
43.本发明采用的滑片推动装置88的推角92在小滑轮93的挤压下,通常处于压缩状态,当后大肢9和后小肢11被解锁后,推角92并不限制第一推块90或第二推块91,即推角92并不限制滑片77的回弹,与齿条、卡片配合的结构相比,复位操作仅需在尾部上盖16外以尖锐物拨转卡条79,使其对滑片77的限制消失即可完成复位,无需拆开尾部上盖。
44.弹射装置24相当于蟾蜍的毒液腺,正常情况下,弹射杆100处于被压缩的状态,上盖2上看不到弹射杆100;当使用者用力按压弹射按片4时,弹射按片4拔离凹环103,弹射杆
100在弹簧105的弹力作用下弹起,穿过头部上盖2上开设的通孔,并能被使用者看到,相当于在毁脑毁髓的操作过程中,使用者大力挤压了毒液腺而造成蟾蜍喷射毒液,按照要求,可以认为是毁脑毁髓操作失败。限位块101使弹射杆不脱离壳体102,弹射装置24复位只需要使用者按压弹射杆100,当其上的凹环103运动到与弹射按片4重合位置时,弹簧104将弹射按片4重新卡入凹环103内。
45.本发明中的头部腔管,在实施例中,采用方管配合4个解锁纽,开口卡片为方形4开口。头部腔管也可以使用圆管或六边形管,相应地,解锁纽可以使用4个或更多,开口卡片与头部腔管的形状配合即可,其开口数与解锁纽的数量对应即可。
46.本发明使用的弹簧为金属材质,软绳为尼龙绳或软钢丝绳,其他的各部件可以采用金属或者塑料材质。金属部件可以采用浇铸或cnc加工;塑料部件可以采用3d打印。金属部件之间的固定连接可以采用焊接;塑料部件之间的固定连接可以采用胶粘。
47.本发明使用的解锁纽44采用对锁结构,可以采用螺纹连接,也可以采用卡扣连接,对锁结构及其连接方式是公知常识。
48.本发明的整体尺寸可以较大,以便于授课教师操作演示;若出于仿真练习的目的,本发明的整体和部件尺寸可以参照活体蛙类的大小制作。
49.出于美观和仿真的目的,本发明的头部组件、中部组件、尾部组件和前、后肢外可以套设仿蛙类皮肤质感的硅胶套。
50.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