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070401发布日期:2023-08-09 12:52阅读:27来源:国知局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但不限于显示,特别涉及一种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1、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oled)和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dot light emitting diodes,简称qled)为主动发光显示器件,具有自发光、广视角、高对比度、低耗电、极高反应速度、轻薄、可弯曲和成本低等优点。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以oled或qled为发光器件、由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简称tft)进行信号控制的柔性显示装置(flexible display)已成为目前显示领域的主流产品。


技术实现思路

1、以下是对本文详细描述的主题的概述。本概述并非是为了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2、第一方面,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显示基板,包括:显示区域和非显示区域,所述显示基板包括:基底以及设置在所述基底上的电路结构层,所述电路结构层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区域,且阵列排布的多个像素驱动电路以及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域的发光驱动电路,扫描驱动电路和控制驱动电路;至少一个像素驱动电路包括:写入晶体管、复位晶体管、补偿晶体管和发光控制晶体管,所述扫描驱动电路设置为向所述复位晶体管和/或所述补偿晶体管提供驱动信号,所述控制驱动电路设置为向所述写入晶体管提供驱动信号,所述发光驱动电路设置为向所述发光控制晶体管提供驱动信号;

3、所述扫描驱动电路包括:多条第一输出信号线;至少一条第一输出信号线在基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控制驱动电路、所述扫描驱动电路和所述发光驱动电路中的至少一个电路在基底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4、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扫描驱动电路包括多个扫描晶体管和多个扫描电容,所述控制驱动电路包括多个控制晶体管和多个控制电容,所述发光驱动电路包括多个发光控制晶体管和多个发光电容,所述至少一条第一输出信号线在基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控制驱动电路中的至少一个控制晶体管和/或至少一个控制电容在基底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和/或,所述至少一条第一输出信号线在基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发光驱动电路中的至少一个发光控制晶体管和/或至少一个发光电容在基底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和/或,所述至少一条第一输出信号线在基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扫描驱动电路中的至少一个扫描晶体管和/或至少一个扫描电容在基底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5、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像素驱动电路包括:数据信号端、复位信号端、控制信号端、扫描信号端和发光信号端;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n条数据信号线、m条复位信号线、m条控制信号线、m条发光信号线和m条扫描信号线;

6、写入晶体管分别与控制信号端和数据信号端电连接,复位晶体管与复位信号端电连接,补偿晶体管与扫描信号端电连接,发光控制晶体管与发光信号端电连接;

7、所述数据信号线沿第一方向延伸,且n条数据信号线沿第二方向排布,m条复位信号线、m条控制信号线。m条发光信号线和m条扫描信号线沿第二方向延伸,且沿第一方向排布;

8、对于第s行第t列像素驱动电路,复位信号端与第s条复位信号线电连接,控制信号端与第s条控制信号线电连接,发光信号端与第s条发光信号线连接,扫描信号端与第s条扫描信号线电连接,数据信号端与第t条数据信号线电连接,1≤s≤m,1≤t≤n。

9、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扫描驱动电路还包括:多条第二输出信号线;

10、至少一条第二输出信号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或者等于0度,且小于或者等于第一角度,所述第一角度为45度至60度;

11、所述第一输出信号线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或者等于0度,且小于或者等于第一角度;

12、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扫描驱动电路和所述控制驱动电路的排布方向。

13、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光驱动电路包括:m1个级联的发光移位寄存器,至少一级发光移位寄存器与k1条发光信号线电连接,所述扫描驱动电路包括:m2个级联的扫描移位寄存器,至少一级扫描移位寄存器分别与k2条复位信号线和/或k2条扫描信号线电连接,m2=p×m1+s,p=k1/k2,s、p、k1、k2均为大于或者等于1的正整数;所述至少一级扫描移位寄存器包括:多个扫描晶体管和多个扫描电容;

14、第一级扫描移位寄存器至第m2-s级扫描移位寄存器均包括第一输出信号线,第s+1级扫描移位寄存器至第m2级扫描移位寄存器均包括第二输出信号线;所述至少一个扫描移位寄存器包括:多个扫描晶体管和多个扫描电容;

15、第a级扫描移位寄存器的第一输出信号线分别与第(a-1)×k2+1条复位信号线至第a×k2条复位信号线电连接,1≤a≤m2-s;

16、第b级扫描移位寄存器的第二输出信号线分别与第(b-s-1)×k2+1条扫描信号线至第(b-s)×k2条扫描信号线电连接,s+1≤b≤m2。

17、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位于同一扫描移位寄存器的第一输出信号线与第二输出信号线电连接。

18、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光驱动电路包括:m1个级联的发光移位寄存器,至少一级发光移位寄存器与k1条发光信号线电连接,所述控制驱动电路包括:m3个级联的控制移位寄存器,至少一级控制移位寄存器与k3条控制信号线电连接,m3=q×m1,q=k1/k3,q和k3均为大于或者等于1的正整数;所述至少一级控制移位寄存器包括:多个控制晶体管和多个控制电容;

19、第c级发光移位寄存器分别与第(c-1)×k3+1条控制信号线至第c×k3条发光信号线电连接,1≤c≤m3。

20、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光驱动电路包括:m1个级联的发光移位寄存器,至少一级发光移位寄存器与k1条发光信号线电连接,所述扫描驱动电路包括:m2个级联的扫描移位寄存器,至少一级扫描移位寄存器分别与k2条复位信号线和/或k2条扫描信号线电连接,所述控制驱动电路包括:m3个级联的控制移位寄存器,至少一级控制移位寄存器与k3条控制信号线电连接,m2=p×m1+s,m3=q×m1,p=k1/k2,q=k1/k3,s、p、q、k1、k2和k3均为大于或者等于1的正整数,

21、当至少一条第一输出信号线在基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控制驱动电路在基底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时,

22、第x级扫描移位寄存器的第一输出信号线在基底上的正投影与第一级控制移位寄存器至第l×x级控制移位寄存器的至少一个控制晶体管和/或至少一个控制电容在基底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l=k2/k3,1≤x≤s;

23、第y级扫描移位寄存器的第一输出信号线在基底上的正投影与第y-s级控制移位寄存器至第l×y级控制移位寄存器的至少一个控制晶体管和/或至少一个控制电容在基底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叠,s+1≤y≤m2-s。

24、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光驱动电路包括:m1个级联的发光移位寄存器,至少一级发光移位寄存器与k1条发光信号线电连接,所述扫描驱动电路包括:m2个级联的扫描移位寄存器,至少一级扫描移位寄存器分别与k2条复位信号线和/或k2条扫描信号线电连接,所述控制驱动电路包括:m3个级联的控制移位寄存器,至少一级控制移位寄存器与k3条控制信号线电连接,m2=p×m1+s,m3=q×m1,p=k1/k2,q=k1/k3,s、p、q、k1、k2和k3均为大于或者等于1的正整数,

25、当至少一条第一输出信号线在基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控制驱动电路在基底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时,

26、第一级扫描移位寄存器至第s级扫描移位寄存器的第一输出信号线与所述控制驱动电路在基底上的正投影不重叠;

27、第k级扫描移位寄存器的第一输出信号线在基底上的正投影与第k-s级控制移位寄存器至第l×k级控制移位寄存器的至少一个控制晶体管和/或至少一个控制电容在基底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叠,s+1≤k≤m2-s。

28、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光驱动电路包括:m1个级联的发光移位寄存器,所述至少一个发光移位寄存器包括:多个发光控制晶体管和多个发光电容,至少一级发光移位寄存器与k1条发光信号线电连接,其中,m=m1×k1,k1为大于或者等于1的正整数;所述至少一个发光移位寄存器包括:多个发光控制晶体管和多个发光电容;

29、第d级发光移位寄存器分别与第(d-1)×k1+1条发光信号线至第d×k1条发光信号线电连接,1≤d≤m1。

30、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s+1级扫描移位寄存器至第m2级扫描移位寄存器位于第一级发光移位寄存器至第m1级发光移位寄存器和第一级控制移位寄存器至第m3级控制移位寄存器之间。

31、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至少一条第一输出信号线在基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控制驱动电路、所述扫描驱动电路和所述发光驱动电路中的两个电路在基底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时,

32、第x级扫描移位寄存器的第一输出信号线在基底上的正投影与第一级控制移位寄存器至第l×x级控制移位寄存器的至少一个控制晶体管和/或至少一个控制电容,和/或第s+1级扫描移位寄存器至第x+s级扫描移位寄存器的至少一个扫描晶体管和/或至少一个扫描电容在基底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1≤x≤s+1;

33、第k级扫描移位寄存器的第一输出信号线在基底上的正投影与第k-s级发光移位寄存器至第h×k级发光移位寄存器的至少一个发光控制晶体管和/或至少一个发光电容在基底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叠,h=k2/k1,s+2≤k≤m2-s。

34、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显示区域的边界包括:至少一个弧形边界;

35、至少部分扫描移位寄存器沿所述弧形边界排布;

36、至少部分发光移位寄存器沿所述弧形边界排布;

37、至少部分控制移位寄存器沿所述弧形边界排布。

38、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发光初始信号线、第一发光时钟信号线至第三发光时钟信号线、第一高电平电源线、第一低电平电源线、扫描初始信号线、第一扫描时钟信号线、第三扫描时钟信号线、第二高电平电源线、第二低电平电源线、控制初始信号线、第一控制时钟信号线、第二控制时钟信号线、第三高电平电源线和第三低电平电源线;

39、所述电路结构层包括:依次叠设在所述基底上的第一绝缘层、有源层、第二绝缘层、第一导电层、第三绝缘层、第二导电层、第四绝缘层、第三导电层、第五绝缘层、第四导电层、第六绝缘层、第五导电层和平坦层;

40、所述第一导电层包括:多个发光控制晶体管的控制极、多个发光电容的第一极板、多个扫描晶体管的控制极、多个扫描电容的第一极板、多个控制晶体管的控制极以及多个控制电容的第一极板;

41、所述第二导电层包括:多个发光电容的第二极板、多个扫描电容的第二极板以及多个控制电容的第二极板;

42、所述第三导电层包括:第十连接电极,所述第十连接电极复用为第二输出信号线;

43、所述第四导电层包括:第一低电平电源线、第二扫描时钟信号线、多个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一极和第二极、多个扫描晶体管的第一极和第二极以及多个控制晶体管的第一极和第二极;所述多个扫描晶体管中包括输出晶体管,所述第十连接电极与输出晶体管的第二极电连接;

44、所述第五导电层包括:发光初始信号线、第一发光时钟信号线至第三发光时钟信号线、扫描初始信号线、第一扫描时钟信号线、第三扫描时钟信号线、控制初始信号线、第一控制时钟信号线、第二控制时钟信号线、第一高电平电源线至第三高电平电源线、第二低电平电源线以及第三低电平电源线。

45、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路结构层还包括:第六导电层,所述第六导电层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层靠近所述基底的一侧;

46、所述第一输出信号线位于所述第六导电层;

47、所述第一输出信号线与所述输出晶体管的第二极电连接。

48、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五导电层还包括:第十二连接电极,所述第十二连接电极与所述输出晶体管的第二极电连接。

49、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第七导电层,所述第七导电层位于所述平坦层远离基底的一侧;

50、所述第一输出信号线位于所述第七导电层,且所述第七导电层为透明导电层;

51、所述第一输出信号线与所述第十二连接电极电连接。

52、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位于所述电路结构层远离所述基底一侧的发光结构层,所述发光结构层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区域,且阵列排布的发光元件,所述发光元件包括:第一电极、有机发光层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位于所述有机发光层靠近所述基底的一侧;

53、所述第七导电层还包括:第一电极。

54、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写入晶体管和所述发光控制晶体管为p型晶体管,所述复位晶体管和所述补偿晶体管为n型金属氧化物晶体管。

55、第二方面,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显示基板。

56、在阅读并理解了附图和详细描述后,可以明白其他方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