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992867发布日期:2022-08-03 02:37阅读:62来源:国知局
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2.目前,随着显示市场的不断发展,消费者对于显示屏的视觉效果要求越来越严苛,不仅对显示屏的外观设计要求多样化,而且对于屏占比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此出现的全面屏技术的趋势就是通过超窄边框甚至无边框的设计,追求大于等于90%的屏占比,在机身总面积不变的情况下,使得显示面积最大化,视觉效果更加惊艳。
3.其中,驱动芯片绑定在玻璃上(cog,chip on glass)是当前显示模组中用到较多的技术。但是将驱动芯片直接绑定在显示面板上会占用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且与之连接的扇形走线需要设置为折线形,越远离显示面板边框,扇形走线的直线长度越长,而直线部分空间没有被利用上,比较浪费空间,不利于显示面板的窄边框设计。
4.因此,如何提出一种显示装置使其能够尽可能多地减少扇形走线直线部分所占的空间来实现窄边框是现有面板厂家需要努力攻克的难关。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能够解决现有显示装置中扇形走线直线部分空间占据较大的技术问题。
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区和与所述显示区相邻设置的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包括扇形区以及与所述扇形区相邻设置的绑定区,所述绑定区设置有第一焊盘组,所述第一焊盘组上绑定有驱动芯片,且所述驱动芯片呈折线形;其中,
7.所述第一焊盘组包括驱动芯片输入焊盘以及驱动芯片输出焊盘,所述驱动芯片输出焊盘位于所述驱动芯片输入焊盘靠近所述显示区的一侧,且所述驱动芯片输入焊盘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呈折线形,所述驱动芯片输出焊盘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排列呈折线形,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显示区至所述绑定区的方向相互垂直。
8.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所述驱动芯片输入焊盘中包括至少两段依次连接的第一倾斜段,所述第一倾斜段由至少三个所述依次排列的驱动芯片输入焊盘组成,定义同一所述第一倾斜段中,第一个所述驱动芯片输入焊盘与最后一个所述驱动芯片输入焊盘的连线与所述第一方向所形成的夹角为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大于30度且小于80度;
9.所述驱动芯片输出焊盘中包括至少两段依次连接的第二倾斜段,所述第二倾斜段由至少三个所述依次排列的驱动芯片输出焊盘组成,定义同一所述第二倾斜段中,第一个所述驱动芯片输出焊盘与最后一个所述驱动芯片输出焊盘的连线与所述第一方向所形成的夹角为第二夹角,所述第二夹角大于30度且小于80度。
10.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所述驱动芯片输出焊盘包括第一驱动芯片输出焊盘以及第二驱动芯片输出焊盘,所述第一驱动芯片输出焊盘以及第二驱动芯片输出焊
盘均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排列呈折线形,且所述第一驱动芯片输出焊盘位于所述第二驱动芯片输出焊盘靠近所述显示区的一侧。
11.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所述第一驱动芯片输出焊盘以及第二驱动芯片输出焊盘错位设置。
12.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所述非显示区还设置有多个第二焊盘组,所述第二焊盘组上均绑定有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位于所述驱动芯片远离所述显示区的一侧。
13.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所述驱动芯片远离所述显示区的两边弯折成一凹槽,所述柔性电路板设于所述凹槽内。
14.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所述第二焊盘组包括柔性电路板焊盘,所述柔性电路板焊盘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排列呈折线形。
15.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所述驱动芯片输出焊盘的数量大于所述驱动芯片输入焊盘的数量。
16.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扇形走线,所述扇形走线位于所述驱动芯片输出焊盘靠近所述显示区的一侧。
17.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终端主体以及如以上所述的显示装置,所述终端主体与所述显示装置集成在一起。
18.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中,绑定区设置有多个第一焊盘组,第一焊盘组上均绑定有驱动芯片,且驱动芯片呈折线形;其中,第一焊盘组包括驱动芯片输入焊盘以及驱动芯片输出焊盘,驱动芯片输出焊盘位于驱动芯片输入焊盘靠近显示区的一侧,且驱动芯片输入焊盘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呈折线形,驱动芯片输出焊盘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呈折线形。其一,通过将连接扇形走线的驱动芯片输出焊盘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呈折线形,可以减少扇形走线的直线段长度,从而可以缩短驱动芯片以及扇形走线在第一方向上的整体长度;其二,通过使驱动芯片呈折线形,驱动芯片可以形成一个容纳柔性电路板的空间;从而增加扇形走线直线部分空间的利用率,进而可以降低显示装置的边框,有利于显示装置窄边框的实现。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25.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26.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五种实施方式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27.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五种实施方式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28.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五种实施方式的第三结构示意图。
29.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六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1.请参阅图1,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现有技术提供的显示装置中,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与显示区相邻设置的非显示区。非显示区包括绑定区,绑定区设置有多个第一焊盘组以及第二焊盘组,第一焊盘组上绑定有驱动芯片,第二焊盘组上绑定有柔性电路板,柔性电路板与驱动芯片呈矩形。
32.其中,第一焊盘组包括驱动芯片输入焊盘以及驱动芯片输出焊盘,驱动芯片输出焊盘位于驱动芯片输入焊盘靠近显示区的一侧,且驱动芯片输入焊盘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呈直线,驱动芯片输出焊盘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呈直线,第一方向与显示区至绑定区的方向相互垂直。
33.其中,非显示区还设有呈折线形的扇形走线。扇形走线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一段与第一方向垂直,且第二段呈倾斜状。且越远离显示面板边框,第一段的长度越长。
34.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扇形走线第一段的空间没有被利用上,从而导致显示面板的柔性电路板绑定所需的第二焊盘组以及驱动芯片绑定所需的第一焊盘组需要向下移动,从而不利于显示装置的窄边框设计。
35.请参阅图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0包括显示区10a和与显示区10a相邻设置的非显示区10b。非显示区10b包括扇形区10c以及与扇形区10c相邻设置的绑定区10d。
36.其中,绑定区10d设置有第一焊盘组101。第一焊盘组上绑定有驱动芯片102,驱动芯片102呈折线形。
37.其中,第一焊盘组101包括驱动芯片输入焊盘1011以及驱动芯片输出焊盘1012。驱动芯片输出焊盘1012位于驱动芯片输入焊盘1011靠近显示区10a的一侧,且驱动芯片输入焊盘1011沿第一方向x依次排列呈折线形,驱动芯片输出焊盘1012沿第一方向x依次排列呈折线形。第一方向x与显示区10a至绑定区10d的方向相互垂直。
38.需要说明的是,其一,由于驱动芯片输出焊盘1012沿第一方向x依次排列呈折线形,因此可以减少扇形走线的直线段长度,从而使扇形走线的直线段空间可以得到利用,进而可以缩短驱动芯片以及扇形走线在第一方向上的整体长度,有助于减少显示装置的边框,有助于显示装置窄边框的实现。
39.其二,由于驱动芯片输出焊盘1012沿第一方向x依次排列呈折线形、驱动芯片输入焊盘1011沿第一方向x依次排列呈折线形,从而使驱动芯片102可以呈折线形。从而驱动芯片102可以在远离显示区10a的一侧形成一个用于放置其他部件的空间,进而有助于减少显
示装置的边框,有助于显示装置窄边框的实现。
40.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显示区10a包括多条竖向延伸并横向排列的信号线。可选地,该信号线可以为数据线或者触控信号线中的一种或两种。
41.请参阅图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0中,显示装置10还包括扇形走线103。扇形走线103位于驱动芯片输出焊盘1012靠近显示区10a的一侧。
42.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扇形走线103呈折线形。扇形走线103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一段与第一方向垂直,且第二段呈倾斜状。由于驱动芯片输出焊盘1012呈折线形,因此,扇形走线103的第一段均不会太长,从而可以缩减扇形走线103的第一段所占的空间,进而可以缩短驱动芯片以及扇形走线在第一方向上的整体长度,有助于减少显示装置的边框,有助于显示装置窄边框的实现。
43.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扇形走线103是用于向显示面板面内输入数据信号,因此,扇形走线103的一端连接驱动芯片输出焊盘1012,扇形走线103的另一端连接位于显示区10a内的信号线。且扇形走线103、驱动芯片输出焊盘1012以及显示区10a内的信号线均为一一对应的关系。
44.请参阅图4,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0中,驱动芯片输入焊盘1011中包括至少两段依次连接的第一倾斜段,第一倾斜段由至少三个依次排列的驱动芯片输入焊盘1011组成。驱动芯片输出焊盘1012中包括至少两段依次连接的第二倾斜段,第二倾斜段由至少三个依次排列的驱动芯片输出焊盘1012组成。
45.其中,定义同一第一倾斜段中,第一个驱动芯片输入焊盘1011与最后一个驱动芯片输入焊盘1011的连线与第一方向所形成的夹角为第一夹角a1,第一夹角a1大于30度且小于80度。第一夹角a1为30度、40度、50度、60度、70度或80度。第一夹角a1的具体数值由显示装置10的具体使用需求所确定。
46.其中,定义同一第二倾斜段中,第一个驱动芯片输出焊盘1012与最后一个驱动芯片输出焊盘1012的连线与第一方向所形成的夹角为第二夹角a2,第二夹角a2大于30度且小于80度。第二夹角a2为30度、40度、50度、60度、70度或80度。第二夹角a2的具体数值由显示装置10的具体使用需求所确定。
47.其中,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夹角a1以及第二夹角a2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当第一夹角a1以及第二夹角a2过大时,会导致扇形走线103的第一段长度过长,扇形走线103的第一段空间被利用得少,从而不利于显示装置10窄边框的实现。另外,当第一夹角a1以及第二夹角a2过小时,会导致驱动芯片102在远离显示区10a一侧形成的空间沿第一方向x长度较小,从而不利于放置其他部件,进而不利于显示装置10窄边框的实现。因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0通过限定第一夹角a1以及第二夹角a2大于30度且小于80度,从而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扇形走线103的第一段空间,还便于在驱动芯片102在远离显示区10a一侧形成的空间放置其他部件,从而有利于显示装置10窄边框的实现。
48.请参阅图5,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的第一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0中,驱动芯片输出焊盘1012包括第一驱动芯片输出焊盘1012a以及第二驱动芯片输出焊盘1012b。第一驱动芯片输出焊盘1012a
以及第二驱动芯片输出焊盘1012b均沿第一方向x依次排列呈折线形,且第一驱动芯片输出焊盘1012a位于第二驱动芯片输出焊盘1012b靠近显示区10a的一侧。
49.其中,由于扇形走线103布线较为繁冗,即相邻扇形走线103的间距较小。而扇形走线103与驱动芯片输出焊盘1012为一一对应设置。因此,本技术实施例将驱动芯片输出焊盘1012分为两列设置,具体地,将驱动芯片输出焊盘1012分为第一驱动芯片输出焊盘1012a以及第二驱动芯片输出焊盘1012b,并使之分别设置为一列。
50.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驱动芯片输出焊盘1012分为两列设置,从而不仅有利于扇形走线103的布线连接设置,防止驱动芯片输出焊盘1012与扇形走线103连接处出现交叉走线的现象,而且还能够避免驱动芯片输出焊盘1012传递信号至扇形走线103时发生信号干扰的现象。
51.请参阅图6。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的第二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0中,第一驱动芯片输出焊盘1012a以及第二驱动芯片输出焊盘1012b错位设置。
52.其中,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驱动芯片输出焊盘1012a以及第二驱动芯片输出焊盘1012b均需要连接扇形走线103。因此,如果第一驱动芯片输出焊盘1012a以及第二驱动芯片输出焊盘1012b相对设置,会导致第一驱动芯片输出焊盘1012a与扇形走线103的连接处和第二驱动芯片输出焊盘1012b与扇形走线103的连接处发生交叉的现象,从而导致扇形走线103传递的信号被干扰。因此,本技术实施例将第一驱动芯片输出焊盘1012a以及第二驱动芯片输出焊盘1012b错位设置,可以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当然,驱动芯片输出焊盘1012还可以设置为多列,且多列驱动芯片输出焊盘1012均错位设置。同样地,驱动芯片输入焊盘1011也可以设置为多列,且多列驱动芯片输入焊盘1011均错位设置。
53.请参阅图7,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五种实施方式的第一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0中,非显示区10b还设置有多个第二焊盘组104,第二焊盘组104上均绑定有柔性电路板105,柔性电路板105位于驱动芯片102远离显示区10a的一侧。
54.其中,需要说明的是,驱动芯片102需要柔性电路板105提供信号,因此需要设置柔性电路板105。且柔性电路板105需要连接位于显示装置10左右边框的goa电路,因此,柔性电路板105需要位于驱动芯片102远离显示区10a的一侧。
55.另外,柔性电路板105远离显示区10a的一边与驱动芯片102远离显示区10a的一边相比,需要更远离显示区10a。从而柔性电路板105可以预留部分空间用于连接位于显示装置10左右边框的goa电路。
56.请参阅图8,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五种实施方式的第二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0中,驱动芯片102远离显示区10a的两边弯折成一凹槽106。柔性电路板105设于凹槽106内。
57.其中,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凹槽106的空间很大,足够容纳柔性电路板105。因此,将柔性电路板105设于凹槽106内,可以缩短驱动芯片102以及柔性电路板105在第一方向x上的距离,从而有利于显示装置10的窄边框实现。
58.请参阅图9,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五种实施方式的第三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0中,第二焊盘组104包括柔性电路板焊
盘107,柔性电路板焊盘107沿第一方向x依次排列呈折线形。
59.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因为柔性电路板焊盘107是需要与驱动芯片输入焊盘1011一一对应设置,而驱动芯片输入焊盘1011沿第一方向x依次排列呈折线形。因此将柔性电路板焊盘107沿第一方向x依次排列呈折线形,不仅可以缩短用于连接柔性电路板焊盘107以及驱动芯片输入焊盘1011的连接线的长度,从而有利于降低显示装置10的成本。
60.另外,将柔性电路板焊盘107沿第一方向x依次排列呈折线形,从而可以将柔性电路板105设置为折线形,从而不仅可以降低驱动芯片102以及柔性电路板105在第一方向x上的距离,还可以使柔性电路板105远离显示区10a的一侧形成一空间用于放置其他结构,进而有利于显示装置10窄边框的实现。
61.请参阅图10,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六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0中,驱动芯片输出焊盘1012的数量大于驱动芯片输入焊盘1011的数量。
62.其中,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扇形走线103的数量远远大于柔性电路板焊盘107的数量,因此,驱动芯片输出焊盘1012所需的数量远远大于驱动芯片输入焊盘1011所需的数量。因此,使驱动芯片输出焊盘1012的数量大于驱动芯片输入焊盘1011的数量,可以降低显示装置10的成本。
63.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绑定区设置有多个第一焊盘组,第一焊盘组上均绑定有驱动芯片,且驱动芯片呈折线形;其中,第一焊盘组包括驱动芯片输入焊盘以及驱动芯片输出焊盘,驱动芯片输出焊盘位于驱动芯片输入焊盘靠近显示区的一侧,且驱动芯片输入焊盘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呈折线形,驱动芯片输出焊盘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呈折线形。其一,通过将连接扇形走线的驱动芯片输出焊盘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呈折线形,可以减少扇形走线的直线段长度,从而可以缩短驱动芯片以及扇形走线在第一方向上的整体长度;其二,通过使驱动芯片呈折线形,驱动芯片可以形成一个容纳柔性电路板的空间;从而增加扇形走线直线部分空间的利用率,进而可以降低显示装置的边框,有利于显示装置窄边框的实现。
64.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其中,移动终端包括显示装置和终端主体,终端主体与显示面板集成在一起。上述实施例已经对显示装置进行了详细描述,因此,本技术实施例中,对显示装置不做过多赘述。
65.其中,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移动终端可以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移动电话、视频电话机、电子书阅读器、手提电脑、上网本、工作站、服务器、个人数字助理、便携式媒体播放器、mp3播放器、移动医疗机器、照相机、游戏机、数码相机、车载导航仪、电子广告牌、自动取款机、智能手环、智能手表、虚拟现实设备或可穿戴设备中的至少一个。
66.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中,绑定区设置有多个第一焊盘组,第一焊盘组上均绑定有驱动芯片,且驱动芯片呈折线形;其中,第一焊盘组包括驱动芯片输入焊盘以及驱动芯片输出焊盘,驱动芯片输出焊盘位于驱动芯片输入焊盘靠近显示区的一侧,且驱动芯片输入焊盘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呈折线形,驱动芯片输出焊盘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呈折线形。其一,通过将连接扇形走线的驱动芯片输出焊盘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呈折线形,可以减少扇形走线的直线段长度,从而可以缩短驱动芯片以及扇形走线在第一方向上的整体长度;其二,通过使驱动芯片呈折线形,驱动芯片可以形成一个容纳柔性电路板的空间;从而
增加扇形走线直线部分空间的利用率,进而可以降低显示装置的边框,有利于显示装置窄边框的实现。
67.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68.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