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土岩断层模拟装置

文档序号:32135219发布日期:2022-11-09 14:06阅读:8858来源:国知局
一种土岩断层模拟装置

1.本技术属于土岩断层模拟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土岩断层模拟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我国科技和工程建设事业的发展,地震(土岩)断层模拟装置逐步在科学研究和校园教学中得到应用。在实际情况中,土岩断层具有多个方向,比如左右方向、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甚至还有更加复杂的组合情况,而现有的土岩断层模拟装置能够模拟的断层方向较为单一,现有的土岩断层模拟装置包括左、右土岩块,通过左、右土岩块在某个方向单独地进行相对移动模拟出对应方向的土岩断层,而无法呈现更为复杂的断层,导致现有的土岩断层模拟装置的断层模拟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土岩断层模拟装置,以解决现有的土岩断层模拟装置的断层模拟效果较差的问题。
4.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土岩断层模拟装置,包括:
5.底座;
6.支臂,可移动地安装于所述底座,并沿前后方向移动;
7.第一箱体,可移动地安装于所述支臂,并沿左右方向移动;所述第一箱体设有第一容纳腔;
8.第二箱体,设置于所述第一箱体的一侧,并安装于所述底座;所述第二箱体设有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容纳腔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并沿左右方向连通所述第一容纳腔,使得所述第二容纳腔和所述第一容纳腔之间形成第一土岩空间,所述第一土岩空间用于存储第一土岩;
9.处于所述第一土岩空间的第一土岩随着所述第一箱体相对于所述第二箱体的移动而形成断层。
10.可选的,所述第一箱体和所述支臂之间设有第一缸体和第一直线导轨,所述第一缸体和所述第一直线导轨均呈左右方向布置,所述第一直线导轨的固定端连接于所述支臂,移动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箱体的底部;所述第一缸体的固定连接于所述支臂,输出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箱体的侧壁。
11.可选的,所述底座设有移动槽,所述移动槽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支臂的下侧壁设有移动部,所述移动部插接于所述移动槽,并能够沿前后方向移动;
12.所述支臂连接有第二缸体,所述第二缸体的固定端连接于所述底座,输出端连接于所述支臂,并带动所述支臂和处于所述支臂上的所述第一箱体沿前后方向移动。
13.可选的,所述移动槽为圆弧槽,所述移动槽的开口向上延伸;所述移动为圆弧部,所述圆弧部插接于所述圆弧槽,并能够相对于所述圆弧槽上下移动。
14.可选的,所述底座连接有第三缸体,所述第三缸体设置于所述支臂的底部;
15.所述第三缸体呈竖直布置,所述第三缸体的固定端连接于所述底座,所述第三缸体的输出端抵接所述支臂的底部,并带动所述支臂相对于所述底座上下移动,使得所述第一箱体相对于所述第二箱体上下移动。
16.可选的,所述土岩断层模拟装置还设有第三箱体,所述第三箱体和第二箱体处于所述支臂的左端和右端;所述第三箱体设有第三容纳腔,所述第三容纳腔用于容纳第二土岩。
17.可选的,所述土岩断层模拟装置还设有第四箱体,所述第四箱体设置于所述底座,并设置于所述第三箱体的一侧,所述第四箱体设有第四容纳腔,所述第四容纳腔沿左右方向连通所述第三容纳腔,并与所述第三容纳腔之间形成第二土岩空间,所述第二土岩空间用于存储第二土岩。
18.可选的,所述第二容纳腔在左右方向的开口出凸设有第二圆弧板,所述第二圆弧板沿前后方向弧形延伸;所述第一容纳腔在左右方向的开口出凸设有第一圆弧板,所述第一圆弧板与所述第二圆弧板圆弧对接,并具有活动间隙。
19.可选的,所述第二圆弧板朝向所述第一箱体弧形延伸,所述第二圆弧板的圆弧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圆弧板的圆弧长度。
20.可选的,所述第二箱体可移动地安装于所述底座,并在随着所述第一箱体的移动而相对于所述底座移动,所述第二箱体相对于所述底座沿着前后方向移动。
2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土岩断层模拟装置,支臂可移动地安装于底座,并沿前后方向移动;第一箱体可移动地安装于支臂,并沿左右方向移动;第一箱体设有第一容纳腔;第二箱体设置于第一箱体的一侧,并安装于底座;第二箱体设有第二容纳腔,第二容纳腔设置于第一容纳腔,并沿左右方向连通第一容纳腔,使得第二容纳腔和第一容纳腔之间形成第一土岩空间,第一土岩空间用于存储第一土岩,此时,第一箱体可移动地安装于支臂,并沿左右方向移动,以便于第一箱体相对于第二箱体在左右方向的移动,处于第一土岩空间的第一土岩随着第一箱体相对于第二箱体的左右移动而形成左右方向断层;第一箱体随着支臂相对于底座的前后移动而相对于第二箱体的前后移动,处于第一土岩空间的第一土岩随着第一箱体相对于第二箱体的前后移动而形成前后方向断层;第一箱体随着支臂相对于底座的上下移动而相对于第二箱体的上下移动,处于第一土岩空间的第一土岩随着第一箱体相对于第二箱体的上下移动而形成上下方向断层,以便于基于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的相对活动形成第一土岩的左右方向断层、前后方向断层和上下方向断层,以便于在土岩断层模拟装置中能够模拟出第一土岩的左右方向断层、前后方向断层和上下方向断层,提高了土岩断层模拟装置的断层模拟效果,并且集成多个方向断层的模拟。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3.为了更完整地理解本技术及其有益效果,下面将结合附图来进行说明。其中,在下面的描述中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相同部分。
2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土岩断层模拟装置的立体图。
25.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土岩断层模拟装置的俯视图。
26.图3为图2中a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土岩断层模拟装置,以解决现有的土岩断层模拟装置的断层模拟效果较差的问题。
29.参考图1至图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土岩断层模拟装置,土岩断层模拟装置包括底座10、支臂20、第一箱体30和第二箱体40,底座10作为土岩断层模拟装置的支撑部件,支撑支臂20、第一箱体30和第二箱体40。
30.支臂20可移动地安装于底座10,并沿前后方向移动,其中,底座10设有移动槽11,移动槽11沿前后方向延伸。
31.可选的,移动槽11为圆弧槽,移动槽11的开口向上延伸。
32.支臂20的下侧壁设有移动部21,移动部21插接于移动槽11,并能够沿前后方向移动,此时,移动部21为圆弧部,圆弧部插接于圆弧槽,并能够沿着圆弧槽的前后延伸方向进行移动,且能够相对于圆弧槽摆动。
33.由于,移动槽11为圆弧槽,移动部21为圆弧部,圆弧部的外周面和圆弧槽的内周面弧形连接,并且能够相对弧形运动,以便于移动部21相对于移动槽11摆动,从而实现了支臂20相对于底座10的上下方向移动,进而实现了支臂20相对于底座10的前后方向移动和上下方向移动。
34.由于第一箱体30安装于支臂20,并随着支臂20的移动而移动,从而实现了第一箱体30相对于底座10的前后方向移动和上下方向移动。
35.另外,第一箱体30可移动地安装于支臂20,并沿左右方向移动,此时,第一箱体30和支臂20之间设有第一缸体51和第一直线导轨52。
36.第一缸体51和第一直线导轨52均呈左右方向布置,第一直线导轨52的固定端连接于支臂20,移动端连接于第一箱体30的底部;第一缸体51的固定连接于支臂20,输出端连接于第一箱体30的侧壁,此时,通过第一直线导轨52实现第一箱体30相对于支臂20在左右方向的导轨式移动,第一缸体51的输出端连接于第一箱体30的侧壁,并作为第一箱体30在左右方向的移动动力源,带动第一箱体30在水平方向的移动。
37.第一箱体30设有第一容纳腔31,第一容纳腔31用于容纳第一土岩。可选的,第一容纳腔31在左右方向设有开口,第一容纳腔31在左右方向的开口出凸设有第一圆弧板32。
38.第二箱体40设置于第一箱体30的一侧,并安装于底座10;第二箱体40设有第二容纳腔41,第二容纳腔41设置于第一容纳腔31,并沿左右方向连通第一容纳腔31,使得第二容纳腔41和第一容纳腔31之间形成第一土岩空间,第一土岩空间用于存储第一土岩,处于第一土岩空间的第一土岩随着第一箱体30相对于第二箱体40的移动而形成断层。
39.第二容纳腔41在左右方向的开口出凸设有第二圆弧板42,第二圆弧板42沿前后方
向弧形延伸;第一圆弧板32与第二圆弧板42圆弧对接,并具有活动间隙。
40.可选的,第二圆弧板42朝向第一箱体30弧形延伸,第二圆弧板42的圆弧长度大于第一圆弧板32的圆弧长度。
41.此时,第一箱体30可移动地安装于支臂20,并沿左右方向移动,以便于第一箱体30相对于第二箱体40在左右方向的移动,处于第一土岩空间的第一土岩随着第一箱体30相对于第二箱体40的左右移动而形成左右方向断层;第一箱体30随着支臂20相对于底座10的前后移动而相对于第二箱体40的前后移动,处于第一土岩空间的第一土岩随着第一箱体30相对于第二箱体40的前后移动而形成前后方向断层;第一箱体30随着支臂20相对于底座10的上下移动而相对于第二箱体40的上下移动,处于第一土岩空间的第一土岩随着第一箱体30相对于第二箱体40的上下移动而形成上下方向断层,以便于基于第一箱体30和第二箱体40的相对活动形成第一土岩的左右方向断层、前后方向断层和上下方向断层,以便于在土岩断层模拟装置中能够模拟出第一土岩的左右方向断层、前后方向断层和上下方向断层,提高了土岩断层模拟装置的断层模拟效果,并且集成多个方向断层的模拟。
42.具体的,支臂20连接有第二缸体53,第二缸体53的固定端连接于底座10,输出端连接于支臂20,并带动支臂20和处于支臂20上的第一箱体30沿前后方向移动,其中,第二缸体53作为支臂20在前后移动的动力源,并带动支臂20在前后方向移动,第一箱体30随着支臂20的前后移动而进行前后移动。
43.因此,第一箱体30在支臂20和第二缸体53的带动下实现前后移动,在第一缸体51和第一直线导轨52的带动下实现左右移动,使得第一箱体30相对于第二箱体40进行前后移动和左右移动,并且在第一箱体30和第二箱体40之间的移动过程中,处于第一土岩空间的第一土岩随着第一箱体30和第二箱体40之间的移动形成对应的左右方向断层或者前后方向断层,以便于在土岩断层模拟装置中能够模拟出第一土岩的左右方向断层或者前后方向断层,提高了土岩断层模拟装置的断层模拟效果,并且集成多个方向断层的模拟。
44.另外,底座10连接有第三缸体54,第三缸体54设置于支臂20的底部;第三缸体54呈竖直布置,第三缸体54的固定端连接于底座10,第三缸体54的输出端抵接支臂20的底部,并带动支臂20相对于底座10上下移动,使得第一箱体30相对于第二箱体40上下移动,此时,通过第三缸体54对支臂20的带动实现支臂20相对于底座10的上下移动,以便于处于支臂20的第一箱体30相对于底座10或者第二箱体40的上下移动,从而实现了第一土岩的上下方向断层。因此,土岩断层模拟装置能够模拟出第一土岩的左右方向断层、前后方向断层和上下方向断层。
45.为了实现第一土岩的上下方向断层,移动部21插接于移动槽11,并能够沿前后方向移动,此时,移动部21为圆弧部,圆弧部插接于圆弧槽,并能够相对于圆弧槽摆动,此时,利用支臂20相对于底座10的杠杆原理实现上下方向移动。
46.另外,土岩断层模拟装置还设有第三箱体60,第三箱体60和第二箱体40处于支臂20的左端和右端;第三箱体60设有第三容纳腔61,第三容纳腔61用于容纳第二土岩,此时,第三箱体60和第二箱体40处于支臂20的左端和右端,并且利用支臂20相对于底座10的杠杆原理,通过对处于第三容纳腔61的第二土岩的增加或减少调整支臂20的摆动状态,并且减轻了第三缸体54的工作压力,降低了第三缸体54的负载量,降低了第三缸体54的成本。
47.另外,土岩断层模拟装置还设有第四箱体70,第四箱体70设置于底座10,并设置于
第三箱体60的一侧,第四箱体70设有第四容纳腔71,第四容纳腔71沿左右方向连通第三容纳腔61,并与第三容纳腔61之间形成第二土岩空间,第二土岩空间用于存储第二土岩。
48.此时,通过支臂20相对于底座10的杠杆原理体现了第一箱体30相对于第二箱体40的上下方向断层和第三箱体60相对于第四箱体70的上下方向断层的对照性对比,并且让操作者能够在同一土岩断层模拟装置中体现出上下方向断层的对照性对比,提高了土岩断层模拟装置的断层模拟效果。
49.另外,第二箱体40可移动地安装于底座10,并在随着第一箱体30的移动而相对于底座10移动,第二箱体40相对于底座10沿着前后方向移动,此时,第二箱体40作为从动箱体,并且通过第二直线导轨54连接于底座10,第二直线导轨54呈前后方向布置。
5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土岩断层模拟装置,支臂20可移动地安装于底座10,并沿前后方向移动;第一箱体30可移动地安装于支臂20,并沿左右方向移动;第一箱体30设有第一容纳腔31;第二箱体40设置于第一箱体30的一侧,并安装于底座10;第二箱体40设有第二容纳腔41,第二容纳腔41设置于第一容纳腔31,并沿左右方向连通第一容纳腔31,使得第二容纳腔41和第一容纳腔31之间形成第一土岩空间,第一土岩空间用于存储第一土岩,此时,第一箱体30可移动地安装于支臂20,并沿左右方向移动,以便于第一箱体30相对于第二箱体40在左右方向的移动,处于第一土岩空间的第一土岩随着第一箱体30相对于第二箱体40的左右移动而形成左右方向断层;第一箱体30随着支臂20相对于底座10的前后移动而相对于第二箱体40的前后移动,处于第一土岩空间的第一土岩随着第一箱体30相对于第二箱体40的前后移动而形成前后方向断层;第一箱体30随着支臂20相对于底座10的上下移动而相对于第二箱体40的上下移动,处于第一土岩空间的第一土岩随着第一箱体30相对于第二箱体40的上下移动而形成上下方向断层,以便于基于第一箱体30和第二箱体40的相对活动形成第一土岩的左右方向断层、前后方向断层和上下方向断层,以便于在土岩断层模拟装置中能够模拟出第一土岩的左右方向断层、前后方向断层和上下方向断层,提高了土岩断层模拟装置的断层模拟效果,并且集成多个方向断层的模拟。
51.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5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特征。
53.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