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基板的驱动方法、显示基板及电子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36995447发布日期:2024-02-09 12:36阅读:10来源:国知局
显示基板的驱动方法、显示基板及电子设备与流程

本技术涉及显示,尤其涉及一种显示基板的驱动方法、显示基板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1、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因具有自发光、对比度高、能耗低、视角广、响应速度快、使用温度范围广等特点,越来越受到用户的重视,而成为当下显示产品追求采用的热点。

2、目前,oled显示屏的驱动方式主要为有源驱动。也即,oled显示屏利用像素电路驱动oled发光,并利用像素电路中的驱动晶体管来控制oled的发光亮度。然而,在oled显示屏长时间显示同一画面或驱动晶体管长时间处于同一偏压状态下,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会发生漂移,且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不能及时回复正常,这样就会影响oled的发光亮度,导致oled显示屏显示异常。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基板的驱动方法、显示基板及电子设备,用于提高oled的发光亮度的稳定性,改善显示效果。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基板的驱动方法。显示基板包括多个像素电路,各像素电路包括驱动晶体管,及与该驱动晶体管电连接的控制模块。在一帧的显示阶段,该驱动方法包括复位阶段、阈值调节阶段和数据写入及补偿阶段,阈值调节阶段在数据写入及补偿阶段之前。在复位阶段,控制模块在第一复位信号的控制下,将第一初始信号写入至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在阈值调节阶段,控制模块在第一栅信号的控制下,将第一数据信号写入至驱动晶体管的源极,以使驱动晶体管的栅源电压的绝对值大于参考栅源电压的绝对值;栅源电压为驱动晶体管的栅极与源极之间的电压差值。在数据写入及补偿阶段,控制模块在第一栅信号和第二栅信号的控制下,接收第二数据信号,并将经补偿后的第二数据信号写入至驱动晶体管的栅极。

4、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基板的驱动方法,通过在数据写入及补偿阶段之前,设置阈值调节阶段,并在该阈值调节阶段向驱动晶体管的源极写入第一数据信号,可以利用在复位阶段写入至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的第一初始信号和该第一数据信号,增大驱动晶体管的栅源电压的绝对值,便于利用该驱动晶体管的栅源电压快速拉回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使得驱动晶体管的实际阈值电压接近或等于驱动晶体管的理论阈值电压。这样在数据写入及补偿阶段,接收第二数据信号、并将经补偿后的第二数据信号写入至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后,便可以生成较为准确的驱动信号。在发光器件所呈现的亮度(或灰阶)发生变化时,便可以驱动发光器件呈现出较为准确的亮度(或灰阶),进而使得发光器件在第一帧呈现的亮度(或灰阶)基本达到与第二帧相同的亮度(或灰阶),既可以提高发光器件的发光亮度的稳定性,又可以改善拖影现象,提高显示效果。

5、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多个像素电路呈阵列状排布。同一列像素电路中,第i-n个像素电路所接收的第二数据信号,复用为第i个像素电路所写入的第一数据信号;i>n,且i和n均为正整数。这样设置,不仅可以无需额外生成第一数据信号,还可以使得位于同一列的多个像素电路共用同一条数据线,有利于降低生成数据信号的难度,减少数据线的数量,简化显示基板和电子设备的结构。

6、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多个像素电路呈阵列状排布。第i行像素电路的复位阶段的起始时刻,与第i-m行像素电路的复位阶段的起始时刻,相同;i>m,且i和m均为正整数。这样可以将第i行像素电路的复位阶段的执行时间与其他阶段的执行时间错开,确保在阈值调节阶段驱动晶体管的栅源电压能够保持为vinit1-vdata1,避免影响该栅源电压的稳定性,进而避免影响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的回复。

7、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阈值调节阶段在复位阶段的时间范围内。这样像素电路中的控制模块可以在同一时间段内,同步执行两个阶段,并完成第一初始信号和第一数据信号的写入,有利于减少像素电路的一帧的显示阶段的时长,提高显示基板的刷新频率。

8、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栅信号的工作电平在阈值调节阶段的时长,小于或等于,第一复位信号的工作电平的时长。这样可以避免因阈值调节阶段的设置增长复位阶段的执行时间,进而可以避免增加一帧的显示阶段的时长,避免影响显示基板的刷新频率。

9、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阈值调节阶段在复位阶段和数据写入及补偿阶段之间。这样可以使得不同类型的电信号,分别在不同的时间段内跳变为工作电平,且不同电信号的工作电平的时间之间无重叠,使得像素电路在一个时间段内仅执行一个工作阶段,有利于降低像素电路的工作难度,提高像素电路中各位置处的电信号的准确性。

10、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控制模块包括开关晶体管和补偿晶体管,开关晶体管的第二极与驱动晶体管的源极电连接,补偿晶体管的第一极与驱动晶体管的漏极电连接,补偿晶体管的第二极与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在阈值调节阶段,开关晶体管在第一栅信号的控制下开启,第一数据信号经开关晶体管写入至驱动晶体管的源极。在数据写入及补偿阶段,开关晶体管在第一栅信号的控制下开启,补偿晶体管在第二栅信号的控制下开启,第二数据信号依次经开关晶体管、驱动晶体管和补偿晶体管写入至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其中,开关晶体管在阈值调节阶段的关断时刻,早于补偿晶体管在数据写入及补偿阶段的开启时刻。这样可以确保在开关晶体管将第一数据信号写入至驱动晶体管的源极时,补偿晶体管不会导通,进而避免在驱动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之间形成压差,影响驱动晶体管的源极的电压,避免影响在阈值调节阶段,驱动晶体管的栅源电压对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的回复。

11、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数据写入及补偿阶段,开关晶体管和补偿晶体管的开启时刻相同,或,开关晶体管的开启时刻晚于补偿晶体管的开启时刻。

12、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显示基板还包括多个发光器件,像素电路与发光器件电连接。驱动方法还包括发光阶段;在发光阶段,控制模块在使能信号的控制下,驱动发光器件发光。其中,阈值调节阶段在复位阶段之前,且在上一帧显示阶段的发光阶段之后。这样可以使得不同类型的电信号,分别在不同的时间段内跳变为工作电平,且不同电信号的工作电平的时间之间无重叠,使得像素电路在一个时间段内仅执行一个工作阶段,有利于降低像素电路的工作难度,提高像素电路中各位置处的电信号的准确性。

13、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基板,该显示基板包括多个像素电路。像素电路包括:驱动晶体管,及与驱动晶体管电连接的控制模块。控制模块被配置为,在复位阶段,在第一复位信号的控制下,将第一初始信号传输至驱动晶体管的栅极。控制模块还被配置为,在阈值调节阶段,在第一栅信号的控制下,将第一数据信号传输至驱动晶体管的源极,以使驱动晶体管的栅源电压的绝对值大于参考栅源电压的绝对值;栅源电压为驱动晶体管的栅极与源极之间的电压差值。控制模块还被配置为,在数据写入及补偿阶段,在第一栅信号和第二栅信号的控制下,接收第二数据信号,并将经补偿后的第二数据信号写入至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其中,阈值调节阶段在数据写入及补偿阶段之前。

14、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基板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第一方面中不同设计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15、在第二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像素电路包括ltpo型像素电路。这样既可以使得像素电路具有较强的驱动能力,又可以使得上述像素电路具有较小的漏电流、较低的功耗。

16、在第二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显示基板还包括:第一栅线、第二栅线、数据线、第一复位信号线、第二复位信号线、使能信号线、第一初始信号线、第二初始信号线及第一电源信号线。控制模块包括:第一复位晶体管、开关晶体管、补偿晶体管、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第二复位晶体管和存储电容器。第一复位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一复位信号线电连接,第一复位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一初始信号线电连接,第一复位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第一节点电连接。开关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一栅线电连接,开关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数据线电连接,开关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第二节点电连接。驱动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一节点电连接,驱动晶体管的源极与第二节点电连接,驱动晶体管的漏极与第三节点电连接。补偿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二栅线电连接,补偿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三节点电连接,补偿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第一节点电连接。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的栅极与使能信号线电连接,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一电源信号线电连接,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第二节点电连接。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栅极与使能信号线电连接,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三节点电连接,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第四节点电连接。第二复位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二复位信号线电连接,第二复位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二初始信号线电连接,第二复位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第四节点电连接。存储电容器的第一极与第一电源信号线电连接,存储电容器的第二极与第一节点电连接。通过将开关晶体管的栅极、补偿晶体管的栅极和第一复位晶体管的栅极连接不同的信号线,能够对开关晶体管、补偿晶体管和第一复位晶体管的开启时段进行单独控制,确保在一帧的显示阶段,开关晶体管和第一复位晶体管能够在补偿晶体管之前开启,进而能够确保在数据写入及补偿阶段之前,完成对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的回复。

17、在第二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复位晶体管和补偿晶体管均为半导体氧化物薄膜晶体管,开关晶体管、驱动晶体管、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和第二复位晶体管均为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或,驱动晶体管、第一复位晶体管、开关晶体管、补偿晶体管、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和第二复位晶体管均为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

18、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如第二方面中任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显示基板。

19、第三方面中任一种设计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第二方面中不同设计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