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腹腔镜手术操作的培训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32893549发布日期:2023-01-12 23:47阅读:28来源:国知局
一种腹腔镜手术操作的培训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医学培训技术领域,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腹腔镜手术操作的培训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2.腹腔镜手术是利用腹腔镜技术进行操作的微创手术方式,相对于传统开放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康复快等优点。然而,现阶段的继续教育方法中,腹腔镜规范化教学相对薄弱,部分年轻医生在手术实践中手法不规范,增加了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不能充分发挥腹腔镜手术微创优势。因此,制定腹腔镜手术规范标准,规范化腹腔镜教学培训,是解决质量和安全问题的关键。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腹腔镜手术操作的培训方法及系统。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4.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腹腔镜手术操作的培训方法,包括:
5.步骤一:在进行初始培训或下一阶段培训前,按照考核方法对学员实际操作能力进行测试;
6.步骤二:在掌握学员既有操作基础和明确手法缺陷后,针对不同基础分层进行模块培训总目标和阶段课时目标制定;
7.步骤三:按照课时目标和问题缺陷,对学员进行精准示教,规范校正手法错误,学员遵循正确操作方法强化练习;
8.步骤四:当前课时结束的同时,按照考核标准对学员进行实际操作能力进行测试,进一步细化评估学员能力,动态掌握学习进度完成情况,顺接下一课时培训;
9.步骤五:以课时为单位,周期性循环前4个学习步骤,最终完成模块培训总目标,实质性提高学员腹腔镜下操作水平和协调能力。
10.进一步地,步骤一中,辅助课时目标制定和针对性示教。
11.进一步地,步骤二中,在保证总培训时间为32h的基础上,灵活调整每个模块训练时间,个体化设计每位学员课时分配。
12.进一步地,腹腔镜操作训练时使用模拟器;所述模拟器包括教学终端机、摄像头、模拟机箱和可升降台车;通过摄像头实时显示在教学终端机的显示屏上。
13.进一步地,所述模拟器内部设置有多个用于训练的多个教学模块。
14.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腹腔镜手术操作的培训系统,包括:
15.基础能力分析模块,用于在进行初始培训或下一阶段培训前,按照考核方法对学员实际操作能力进行测试;
16.目标指定模块,用于在掌握学员既有操作基础和明确手法缺陷后,针对不同基础分层进行模块培训总目标和阶段课时目标制定;
17.操作示范模块,用于按照课时目标和问题缺陷,对学员进行精准示教,规范校正手法错误,学员遵循正确操作方法强化练习;
18.提高程度评估模块,用于当前课时结束的同时,按照考核标准对学员进行实际操作能力进行测试,进一步细化评估学员能力,动态掌握学习进度完成情况,顺接下一课时培训。
19.操作水平和协调能力提升模块,用于以课时为单位,周期性循环前4个学习步骤,最终完成模块培训总目标,实质性提高学员腹腔镜下操作水平和协调能力。
20.进一步地,所述基础能力分析模块还用于辅助课时目标制定和针对性示教。
21.进一步地,所述目标指定模块还用于在保证总培训时间为32h的基础上,灵活调整每个模块训练时间,个体化设计每位学员课时分配。
22.进一步地,还包括模拟器,所述模拟器用于腹腔镜操作训练时使用;所述模拟器包括教学终端机、摄像头、模拟机箱和可升降台车;通过摄像头实时显示在教学终端机的显示屏上。
23.进一步地,所述模拟器内部设置有多个用于训练的多个教学模块。
2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25.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腹腔镜手术操作的培训方法及系统,根据学员的具体问题,有目标性地重点强化薄弱环节,可避免学员在其优势环节消耗培训课时。同时,以课时为单位,动态评价教学效果,进一步针对性强化训练,进而缩短了学习曲线,整体提高了学习效率。在基线水平相当的情况下,该方法能够提升学员的操作水平和协调能力,与传统模式下腹腔镜教学成果相对比,能够更好更高效的提高学员的操作技能水平,具备一定的优效性和科学性。
附图说明
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7.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腹腔镜手术操作的培训方法的示意图;
28.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腹腔镜手术操作的培训系统的模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30.实施例一
3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腹腔镜手术操作的培训方法,参见图1,包括:
32.步骤一:在进行初始培训或下一阶段培训前,按照考核方法对学员实际操作能力进行测试;
33.步骤二:在掌握学员既有操作基础和明确手法缺陷后,针对不同基础分层进行模块培训总目标和阶段课时目标制定;
34.步骤三:按照课时目标和问题缺陷,对学员进行精准示教,规范校正手法错误,学员遵循正确操作方法强化练习;
35.步骤四:当前课时结束的同时,按照考核标准对学员进行实际操作能力进行测试,进一步细化评估学员能力,动态掌握学习进度完成情况,顺接下一课时培训;
36.步骤五:以课时为单位,周期性循环前4个学习步骤,最终完成模块培训总目标,实质性提高学员腹腔镜下操作水平和协调能力。
37.进一步地,步骤一中,辅助课时目标制定和针对性示教。
38.进一步地,步骤二中,在保证总培训时间为32h的基础上,灵活调整每个模块训练时间,个体化设计每位学员课时分配。
39.进一步地,腹腔镜操作训练时使用模拟器;所述模拟器包括教学终端机、摄像头、模拟机箱和可升降台车;通过摄像头实时显示在教学终端机的显示屏上。
40.进一步地,所述模拟器内部设置有多个用于训练的多个教学模块。
41.本实施例中,教学组学员均接受腹腔镜基础操作模块中的精准夹豆、梅花桩夹豆、套圈定位和缝合打结等4个教学模块的培训,具体培训方法如下:
42.1.精准夹豆:为手眼协调训练项目,告知学员训练意义是提升手眼协调能力、空间距离感和三维立体感。嘱学员手持腹腔镜分离钳,将钳尖弯头朝下进行精准夹取,从广口盘中依次夹取同一色系小号练习豆,定向移动并将其放入窄口瓶中,每次只夹取1粒练习豆,往复重复夹取。夹取过程中,尽量避免豆子掉落或分离钳碰撞广口盘和窄口瓶。
43.考核方法:定向夹取放置20个种选定颜色的练习豆,计算完成时间,夹取错误颜色的练习豆或中途掉落不计入成绩。
44.2.梅花桩夹豆:为定向训练项目,告知学员训练意义是提升空间定位能力,嘱学员手持分离钳,将钳尖弯头朝上夹取大号练习豆并依一定顺序放置于高低不平的梅花桩桩顶之上,放置顺序建议从第一行起,从左至右、自上而下依次放置。梅花桩散落分布、高低不平的设计旨在训练空间感的精准定位,以及右手的稳定性操作。夹取过程中,尽量避免豆子掉落或分离钳碰已放置好的练习豆。
45.考核方法:将指定10个梅花桩上的空虚位置依次全部填满大号练习豆,计算完成时间,碰撞滑落后须重新夹取并放置新的练习。
46.3.套圈定位:为双手协调及定向适应训练模块,告知学员训练意义是提升双手协调能力。以右手套圈为例,嘱学员左手持分离钳将空心彩圈从广口盘中夹起,在盘子外上空将空心彩圈传递至右手所持分离钳后,右手持分离钳将空心彩圈套至圆柱上,每根圆柱套满5个彩圈后方可套下一根圆柱。本项目重点训练套圈双手交接的角度以及对圆柱的精准定位,是双手协调工作能力培养的经典模块。
47.考核方法:双手配合将远离广口盘的3根圆柱依次套满套满5个彩圈,计算完成时间,同时夹取多个彩圈或传递中途彩圈掉落,不计入成绩。
48.4.缝合打结:为双手协调及定向训练模块,告知学员训练意义是提升手术实践的基本能力。(1)拾针、调针训练。左手弯分离钳夹针,右手持针器夹线练习针的旋转,旋转至合适位置,持针器夹持针体1/2至2/3处,保持持针器与针体垂直;(2)进针、出针训练。左手弯分离钳夹取固定组织,右手持针器沿针的弧度垂直组织进针,出针时,左手弯分离钳夹持针体固定组织,右手持针器稍向后移位翻腕送针。需注意进、出针时需按照针的弧度翻腕,
以减少对组织的损伤;(3)打结训练。以持针器打结法为例,左手弯分离钳持线,右手持针器进行绕线打结,先绕两圈为一个外科结,后为两个单结,注意双手协调及拉线方向。
49.考核方法:缝3针,每针打一个外科结,后接两个方结,计算完成时间,出现滑结则考核不合格。
50.本实施例中,该模式名称是由贯穿教学培训全程5个环节的英文首字母缩写而来,5个环节分别是:分析(analysis)、目标(aim)、实践(accomplishment)、评价(appraise)和进步(advance);具体如下:
51.1.基础能力分析(analysis):在进行初始培训或下一阶段培训前,按照考核方法对学员实际操作能力进行测试。辅助课时目标制定和针对性示教。
52.2.目标制定(aim):在掌握学员既有操作基础和明确手法缺陷后,针对不同基础分层进行模块培训总目标和阶段课时目标制定,在保证总培训时间为32h的基础上,灵活调整每个模块训练时间,个体化设计每位学员课时分配。
53.3.操作示范和学员练习(accomplishment):按照课时目标和问题缺陷,对学员进行精准示教,规范校正手法错误,学员遵循正确操作方法强化练习。
54.4.提高程度评估(appraise):当前课时结束的同时,按照考核标准对学员进行实际操作能力进行测试,进一步细化评估学员能力,动态掌握学习进度完成情况,顺接下一课时培训。
55.5.操作水平和协调能力提高(advance):以课时为单位,周期性循环前4个学习步骤,最终完成模块培训总目标,实质性提高学员腹腔镜下操作水平和协调能力。
56.实施例二
57.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腹腔镜手术操作的培训系统,参见图2,包括:
58.基础能力分析模块100,用于在进行初始培训或下一阶段培训前,按照考核方法对学员实际操作能力进行测试;
59.目标指定模块200,用于在掌握学员既有操作基础和明确手法缺陷后,针对不同基础分层进行模块培训总目标和阶段课时目标制定;
60.操作示范模块300,用于按照课时目标和问题缺陷,对学员进行精准示教,规范校正手法错误,学员遵循正确操作方法强化练习;
61.提高程度评估模块400,用于当前课时结束的同时,按照考核标准对学员进行实际操作能力进行测试,进一步细化评估学员能力,动态掌握学习进度完成情况,顺接下一课时培训。
62.操作水平和协调能力提升模块500,用于以课时为单位,周期性循环前4个学习步骤,最终完成模块培训总目标,实质性提高学员腹腔镜下操作水平和协调能力。
63.进一步地,所述基础能力分析模块还用于辅助课时目标制定和针对性示教。
64.进一步地,所述目标指定模块还用于在保证总培训时间为32h的基础上,灵活调整每个模块训练时间,个体化设计每位学员课时分配。
65.进一步地,还包括模拟器,所述模拟器用于腹腔镜操作训练时使用;所述模拟器包括教学终端机、摄像头、模拟机箱和可升降台车;通过摄像头实时显示在教学终端机的显示屏上。
66.进一步地,所述模拟器内部设置有多个用于训练的多个教学模块。
67.本实施例中,教学组学员均接受腹腔镜基础操作模块中的精准夹豆、梅花桩夹豆、套圈定位和缝合打结等4个教学模块的培训,具体培训方法如下:
68.1.精准夹豆:为手眼协调训练项目,告知学员训练意义是提升手眼协调能力、空间距离感和三维立体感。嘱学员手持腹腔镜分离钳,将钳尖弯头朝下进行精准夹取,从广口盘中依次夹取同一色系小号练习豆,定向移动并将其放入窄口瓶中,每次只夹取1粒练习豆,往复重复夹取。夹取过程中,尽量避免豆子掉落或分离钳碰撞广口盘和窄口瓶。
69.考核方法:定向夹取放置20个种选定颜色的练习豆,计算完成时间,夹取错误颜色的练习豆或中途掉落不计入成绩。
70.2.梅花桩夹豆:为定向训练项目,告知学员训练意义是提升空间定位能力,嘱学员手持分离钳,将钳尖弯头朝上夹取大号练习豆并依一定顺序放置于高低不平的梅花桩桩顶之上,放置顺序建议从第一行起,从左至右、自上而下依次放置。梅花桩散落分布、高低不平的设计旨在训练空间感的精准定位,以及右手的稳定性操作。夹取过程中,尽量避免豆子掉落或分离钳碰已放置好的练习豆。
71.考核方法:将指定10个梅花桩上的空虚位置依次全部填满大号练习豆,计算完成时间,碰撞滑落后须重新夹取并放置新的练习。
72.3.套圈定位:为双手协调及定向适应训练模块,告知学员训练意义是提升双手协调能力。以右手套圈为例,嘱学员左手持分离钳将空心彩圈从广口盘中夹起,在盘子外上空将空心彩圈传递至右手所持分离钳后,右手持分离钳将空心彩圈套至圆柱上,每根圆柱套满5个彩圈后方可套下一根圆柱。本项目重点训练套圈双手交接的角度以及对圆柱的精准定位,是双手协调工作能力培养的经典模块。
73.考核方法:双手配合将远离广口盘的3根圆柱依次套满套满5个彩圈,计算完成时间,同时夹取多个彩圈或传递中途彩圈掉落,不计入成绩。
74.4.缝合打结:为双手协调及定向训练模块,告知学员训练意义是提升手术实践的基本能力。(1)拾针、调针训练。左手弯分离钳夹针,右手持针器夹线练习针的旋转,旋转至合适位置,持针器夹持针体1/2至2/3处,保持持针器与针体垂直;(2)进针、出针训练。左手弯分离钳夹取固定组织,右手持针器沿针的弧度垂直组织进针,出针时,左手弯分离钳夹持针体固定组织,右手持针器稍向后移位翻腕送针。需注意进、出针时需按照针的弧度翻腕,以减少对组织的损伤;(3)打结训练。以持针器打结法为例,左手弯分离钳持线,右手持针器进行绕线打结,先绕两圈为一个外科结,后为两个单结,注意双手协调及拉线方向。
75.考核方法:缝3针,每针打一个外科结,后接两个方结,计算完成时间,出现滑结则考核不合格。
76.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77.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腹腔镜手术操作的培训方法及系统,根据学员的具体问题,有目标性地重点强化薄弱环节,可避免学员在其优势环节消耗培训课时。同时,以课时为单位,动态评价教学效果,进一步针对性强化训练,进而缩短了学习曲线,整体提高了学习效率。在基线水平相当的情况下,该方法能够提升学员的操作水平和协调能力,与传统模式下腹腔镜教学成果相对比,能够更好更高效的提高学员的操作技能水平,具备一定的优效性和科学性。
78.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
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