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定额发票收纳整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13232发布日期:2022-12-28 01:41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定额发票收纳整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票据整理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定额发票收纳整理装置。


背景技术:

2.会计或者财务工作中,对于定额发票的整理是一件繁琐且不得不做的体力活,而且定额发票的面额有限,所以在一笔交易中会出现多张定额发票,且大概率还是连号的。定额发票的尺寸一般规格为175mm
×
70mm,为了方便整理和查账,一般会用固体搅拌将多张发票粘贴在一张a4纸或者账本上的粘贴页上,粘贴时,先用固体胶棒将第一张左端粘住,然后将第一张右端翻起,粘贴第二张,以此类推(如图1所示)。
3.现有技术中,一般是采用手动粘贴,手动方式时最多的是采用固体胶棒,逐一粘贴,如此,效率极慢,间隔不均匀,易出现褶皱,粘贴页薄厚分布不均、发票错位、歪斜,最终使得记账本整体出现错乱,效果不尽如人意,为后续的合计金额、稽核、装订、会计档案保管等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此处所述的固体胶棒特指办公常用的唇膏式固体胶,它是一类比较理想而美观的粘合剂,它是将热液注入模中,冷却后变成固体,装入唇膏式管中,形成固体粘合剂,外型像一只大号的唇膏和短粗的棍子,日常办公必不可少的一种粘贴工具。
4.现有技术中还有一些辅助工具,如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106626867b)公布了一种财务票据整平黏贴装置,该专利涉及到机械传动、热熔、散热、熔胶等多个机构,属于专用、专一、量大等情况才使用的,而且太过理论化,对于大多数会计来讲,并不适合日常办公或者工作,实用性方面有待验证。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定额发票收纳整理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财务会计工作中对于定额发票的粘贴时,易出现间隔分布不均,易出现褶皱,粘贴页整体分布不均,发票易错位、歪斜的问题,同时也解决现有的辅助粘贴工具并不适应实际办公需求的问题。
6.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矩形盒,矩形盒下端为开口状,矩形盒左侧板上有槽口,槽口上设置导向板,导向板右端倾斜向下;矩形盒腔内左端有涂胶机构,涂胶机构右侧有拉纸机构;所述的涂胶机构包括沿前后方向布置的长条板,长条板固定在矩形盒腔内左端下侧,长条板与导向板平行,长条板上有能转动的被动锥齿轮,长条板上侧有与其平行的摆杆,被动锥齿轮的中心轴上端与摆杆中心固定,摆杆端部上侧经扭簧铰接有第一圆筒,第一圆筒上端转动连接有与其同轴的第二圆筒,固体胶棒插装在第一圆筒与第二圆筒形成的空间内,第二圆筒外侧有棘轮,摆杆上侧有圆板,圆板与长条板经连接杆固定在一起,圆板边缘有与棘轮配合的棘爪,被动锥齿轮带动摆杆往复摆动且棘轮到达棘爪部位时,棘爪能使棘轮转动使得固体胶棒中的固体胶块向上移动,被动锥齿轮两侧均有一个与其配合的不完全齿轮,矩形盒上转动固定有前轮,前轮能带动两个不完全齿轮同时转动,实现被动锥齿轮
往复摆动;所述的拉纸机构包括两个叶轮,两个叶轮前后对称布置在矩形盒腔内,转轮转动连接在矩形盒侧板上,叶轮转动能使最下侧的发票向右移动,矩形盒上安装有辅轮,辅轮能带动叶轮反向转动;所述矩形盒腔内右端有多个沿前后方向布置的纵轴,纵轴两端经扭簧铰接在矩形盒侧板上,纵轴一侧有弧形板,纵轴在扭簧作用下向下能将发票向下压紧。
7.进一步地,所述的叶轮包括圆盘,圆盘四周固定有多个弹性片;叶轮转动中弹性片与最下侧的发票接触。
8.进一步地,所述的涂胶机构有两套,两套涂胶机构前后对称布置在长条板上。
9.进一步地,所述的辅轮上固定有主动齿轮,叶轮上固定有与其同轴的被动齿轮,辅轮转动方向与叶轮转向相反。
10.进一步地,所述的矩形盒腔内固定有与导向板平行的固定板,固定板左端与矩形盒上侧板固定,固定板右端与矩形盒右侧板固定,固定板下侧有与导向板平行的活动板,活动板与固定板之间经多个伸缩杆固定在一起,活动板下侧有多个沿前后方向安装的辊轴,活动板下端面上固定有多个与辊轴端部对应的小板,辊轴端部与小板转动连接,辊轴在多个伸缩杆的作用下向下压紧发票。
11.进一步地,所述的伸缩杆包括插杆,插杆与固定板垂直固定,插杆上端套装有空心筒,空心筒上端与固定板固定在一起,空心筒下端与活动板之间连接有压簧。
12.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圆筒、第二圆筒的侧壁上均贯穿有压紧螺钉。
13.进一步地,所述的固定板与矩形盒的上侧板、右侧板构成的三角空间,矩形盒上侧板上开设观察窗,观察窗上铰接盖子,胶棒能从观察窗上放入或拿出。
14.本发明结构巧妙,整机精巧,专门针对多张定额发票不易粘贴的问题,能够将多张定额发票按要求均匀的、顺直的粘贴在待粘贴部位,同时,充分利用现有办公胶棒,模拟人手进行涂抹与粘贴,粘贴后能保证多张发票可按次序粘在凭证上,方便快捷,不需要专门的加热或者热熔、散热等辅助设施,更不需要用电,实用性强,易于推广。
附图说明
15.图1为粘贴后数张定额发票的粘贴效果图。
16.图2为本发明主视剖视图。
17.图3为图2中a处局部放大图。
18.图4为图3中b-b剖视图。
19.图5为图3中c-c剖视图。
20.图6为图3中d-d剖视图。
21.图7为图1中e-e剖视图。
22.图8为图1中f-f剖视图。
23.图9为图3中g-g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出进一步详细说明。
25.由图1至图9给出,本发明包括矩形盒1,矩形盒1下端为开口状,矩形盒1左侧板上有槽口,槽口上设置导向板2,导向板2右端倾斜向下;矩形盒1腔内左端有涂胶机构,涂胶机构右侧有拉纸机构;所述的涂胶机构包括沿前后方向布置的长条板3,长条板3固定在矩形盒1腔内左端下侧,长条板3与导向板2平行,长条板3上有能转动的被动锥齿轮4,长条板3上侧有与其平行的摆杆5,被动锥齿轮4的中心轴上端与摆杆5中心固定,摆杆5端部上侧经扭簧铰接有第一圆筒6,第一圆筒6上端转动连接有与其同轴的第二圆筒7,固体胶棒插装在第一圆筒6与第二圆筒7形成的空间内,第二圆筒7外侧有棘轮8,摆杆5上侧有圆板9,圆板9与长条板3经连接杆10固定在一起,圆板9边缘有与棘轮8配合的棘爪11,被动锥齿轮4带动摆杆5往复摆动且棘轮8到达棘爪11部位时,棘爪11能使棘轮8转动使得固体胶棒中的固体胶块向上移动,被动锥齿轮4两侧均有一个与其配合的不完全齿轮12,矩形盒1上转动固定有前轮13,前轮13能带动两个不完全齿轮12同时转动,实现被动锥齿轮4往复摆动;所述的拉纸机构包括两个叶轮14,两个叶轮14前后对称布置在矩形盒1腔内,转轮转动连接在矩形盒1侧板上,叶轮14转动能使最下侧的发票向右移动,矩形盒1上安装有辅轮15,辅轮15能带动叶轮14反向转动;所述矩形盒1腔内右端有多个沿前后方向布置的纵轴16,纵轴16两端经扭簧铰接在矩形盒1侧板上,纵轴16一侧有弧形板17,纵轴16在扭簧作用下向下能将发票向下压紧。
26.为了实现叶轮14能带动最下方的发票向右移动,实现发票逐一被粘贴,所述的叶轮14包括圆盘18,圆盘18四周固定有多个弹性片19;叶轮14转动中弹性片19与最下侧的发票接触。
27.为了能确保粘贴效率和粘贴质量,保证发票被粘贴牢靠,防止发票后期脱落,所述的涂胶机构有两套,两套涂胶机构前后对称布置在长条板3上。
28.为了能确保叶轮14转动能带动发票向右牵拉纸张,所述的辅轮15上固定有主动齿轮20,叶轮14上固定有与其同轴的被动齿轮21,辅轮15转动方向与叶轮14转向相反。
29.为了能保证多张发票被压紧,也为了保证叶轮14与发票接触,同时也确保固体胶棒能对发票进行涂抹,所述的矩形盒1腔内固定有与导向板2平行的固定板22,固定板22左端与矩形盒1上侧板固定,固定板22右端与矩形盒1右侧板固定,固定板22下侧有与导向板2平行的活动板23,活动板23与固定板22之间经多个伸缩杆固定在一起,活动板23下侧有多个沿前后方向安装的辊轴24,活动板23下端面上固定有多个与辊轴24端部对应的小板25,辊轴24端部与小板25转动连接,辊轴24在多个伸缩杆的作用下向下压紧发票。
30.所述的伸缩杆包括插杆26,插杆26与固定板22垂直固定,插杆26上端套装有空心筒27,空心筒27上端与固定板22固定在一起,空心筒27下端与活动板23之间连接有压簧。
31.为了能使得胶棒内的固体胶块能够不断的向上移动,所述的第一圆筒6、第二圆筒7的侧壁上均贯穿有压紧螺钉。
32.为了能存储胶棒,方便使用及收纳,所述的固定板22与矩形盒1的上侧板、右侧板构成的三角空间,矩形盒1上侧板上开设观察窗,观察窗上铰接盖子,胶棒能从观察窗上放入或拿出。
33.为了保证涂胶均匀,当前轮13转动时,两个涂胶机构中的摆杆5的摆动方向保持相反。
34.值得注意的是,所有的转动副上均安装有轴承,如前轮13的中心轴与矩形盒1侧板之间安装有轴承、辅轮15的中心轴与矩形盒1侧板之间安装有轴承、第一圆筒6与第二圆筒7之间安装有圆锥滚子轴承;棘爪11经扭簧铰接在圆板9上。第一圆筒6下端的扭簧的弹力较大,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足以使得棘轮8与长条杆上的棘爪11接触,当然,也可以在第一圆筒6上端与摆杆5之间安装辅助拉簧,拉簧与扭簧共同作用能使得第一圆筒6在随着摆杆5前后摆动中保持与导向板2垂直。
35.本发明中的第一圆筒6、第二圆筒7在随着摆杆5前后摆动中发生相对转动,第一圆筒6在压紧螺钉作用下将唇膏式固体胶下端固定,第二圆筒7上端转动经压紧螺钉带动唇膏式固体胶棒上端转动,从而实现了固体胶棒上下的相对转动,进而实现固体胶棒内的胶块向外顶出,保证涂抹粘贴效果。
36.本发明中的处于同一个被动锥齿轮4两侧的不完全齿轮12,两个不完全齿轮12交替与被动锥齿轮4啮合,使得被动锥齿轮4能够带动摆杆5前后摆动。
37.使用前,先将第一圆筒6绕着铰接点向远离摆杆5的一侧转动90
°
,并将办公用的固体胶棒置于第一圆筒6、第二圆筒7中,然后固体胶棒下端被第一圆筒6上的压紧螺钉固定,固体胶棒上端被第二圆筒7上的压紧螺钉固定,拆下固体胶棒上的盖帽,此时固体胶棒内的胶块伸出量刚合适,放开第一圆筒6,第一圆筒6在铰接处的扭簧作用下恢复原状;使用时,将多张发票同时由矩形盒1左侧板上的槽口插入,然后由多个滚轴与涂胶机构之间倾斜向下穿过,最终从矩形盒1下端伸出,此时多个滚轴在伸缩杆的作用下将发票压向左下侧的涂胶机构、叶轮14,如图2所示,将本装置置于a4纸或者账本的粘贴栏处,纵轴16在扭簧作用下带动其上的弧形板17向下压住发票,使得最下方的发票与纸张贴合,推动矩形盒1向左移动,矩形盒1移动中前轮13与辅轮15同时转动,其中前轮13带动被动锥齿轮4两侧的不完全齿轮12同向转动,两个不完全齿轮12与被动锥齿轮4交替啮合,实现被动锥齿轮4经摆杆5带动唇膏式固体棒前后摆动,实现固体胶棒上端伸出的胶块涂抹在发票左端,与此同时,辅轮15经主动齿轮20带动被动齿轮21转动,被动齿轮21带动叶轮14转动,叶轮14转动时圆盘18上的弹性片19带动最下侧的发票向右移动,并结合最下侧的发票右端的摩擦力,实现最下侧发票向右移动,当发票的左端在经过叶轮14后,发票上的涂抹的胶层与a4纸接触,矩形盒1继续向左移动,其余发票也继续随着矩形盒1向左移动,当最下侧发票左端经过纵轴16下方时,纵轴16在扭簧作用下向下压发票,使得发票平整粘贴在a4纸上。
38.上述中,当最底层的发票与固体胶棒完全脱离且还未与a4纸接触时,胶棒就开始对第二张发票涂抹,同理,当第二张发票与胶棒脱离且还未与a4纸接触时,胶棒就开始对第三张发票涂抹,以此例推,最终实现如图1所示的粘贴效果。使用完成后,将固体胶棒上的盖子扣好,等待下一次使用。
39.胶棒前后往复移动中,胶块一直在消耗,为了保证涂抹质量,胶棒内的胶块能够逐渐被推出,具体的:螺母带动第一圆筒6、第二圆筒7前后移动时,当第二圆筒7上的棘轮8与圆板9上的棘爪11配合时,棘轮8转动一个角度,棘轮8带动第二圆筒7转动相同角度,与此同时,第一圆筒6并不转动,如此,实现了胶棒上部旋转而底部不转,实现胶块向上伸出。螺母每经历一个往复循环,胶块相应的向上移动相应的距离,实现胶块与最底层的发票接触。
40.在本发明中,采用常规的办公用品——固体胶棒,而不是胶水或者热熔胶,符合会计财务日常办公习惯,也有利于本发明的推广,操作简单,远离易于理解,容易使人接受。
41.本发明中的两个摆杆5的摆动方向保持相反,能够很好的避免胶块在发票上涂抹时造成的褶皱或者破损,往复移动的螺母能够模拟人的手部动作,两个运动方向相反的螺母能够保证发票端部能够有足量的胶层,能够保证发票粘贴牢靠。
42.本发明中发票被叶轮14以及右端的摩擦力,逐一向左摊铺、排列,最终实现按要求粘贴,其中对处于最底层的发票的牵拉力是由叶轮14以及纵轴16上的弧形板17共同完成的,其中纵轴16在扭簧作用下带动弧形板17向下压多张发票,最底层的发票与a4纸产生摩擦,结合叶轮14中圆盘18四周的弹性片19,使得最底层的发票逐一被牵拉、粘贴,最终实现多张发票能够均匀的、顺直的粘贴在待粘部位,厚度分布均匀。
43.本发明中矩形盒1的上、右侧板与固定板22之间形成空腔,空腔内可以充分利用,在其内放置或者存储多个固体胶棒,方便使用。
44.本发明在使用中,叶轮14的工作原理与打印机、点钞机等纸张薄片输送原理类似,尽可能的保证发票是按顺序逐一粘贴的,但是慢以避免的可能会出现两张发票同时被叶轮14拉扯下来,所以需要在使用完成后检查一下,对于两张发票同时拉下的情况,两张发票中的上层并没有被涂抹胶水,是自由状态的,此时就需要人为将其分拣出来,然后再次进行粘贴。从宏观上看,这种叶轮14长时间使用中并不能保证所有的发票均是一张一张粘贴的,也不能保证不出现多张一同出料的情况发生,只能尽可能的避免,所以在最后都需要进行检查一下,以免出现财务问题。
45.当然,本发明的使用方式灵活多变,例如,将本发明上下颠倒放置使用,本发明置于稳固、平整的桌面上不动,将a4纸按压在本装置上并向左抽动,发票依然能够逐一被粘贴在a4纸上。如此,对于两张同时被叶轮14牵拉的部分中,没有被涂胶的发票就会在重力作用下掉落,免去了人工检查的麻烦,简单直观的就可以知道是否出现漏粘情况。
46.本发明结构巧妙,整机精巧,专门针对多张定额发票不易粘贴的问题,能够将多张定额发票按要求均匀的、顺直的粘贴在待粘贴部位,同时,充分利用现有办公胶棒,模拟人手进行涂抹与粘贴,粘贴后能保证多张发票可按次序粘在凭证上,方便快捷,不需要专门的加热或者热熔、散热等辅助设施,更不需要用电,实用性强,易于推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