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方法和显示面板与流程

文档序号:33188461发布日期:2023-02-04 07:28阅读:51来源:国知局
驱动方法和显示面板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驱动方法和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2.目前,液晶显示器由于零辐射、低功耗、散热小、体积小、图像还原精确、字符显示锐利等优点,已成为显示领域的主流;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面板由阵列基板、彩膜基板、液晶层以及中间的支撑物组成;支撑物设置在两个基板之间,防止上下基板接触,同时与彩膜基板形成间隙,使液晶能够注入到显示器的上、下基板之间。
3.显示面板中常常出现各类与亮度相关的现象(包括但不限于团状、区域性亮度明显差异),此类现象的出现有多重原因,例如液晶因重力原因流向某一边导致液晶较多区域亮度下降的重力显示不均;也可能因为制程导致面内某一膜层厚度不均,导致膜厚的地方较暗,膜薄的地方较亮,造成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亮度不均,从而严重影响产品品质,导致经济效益收到严重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驱动方法和显示面板,改善显示区域亮度不均的问题。
5.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驱动方法,用于驱动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沿重力方向,所述第二显示区域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下,包括以下步骤:
6.将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划分为多个子显示区;
7.检测预设信号,若检测到预设信号,则控制显示面板进入显示调节模式;以及
8.检测各个子显示区的实际亮度,将各个子显示区的实际亮度与预设的目标亮度进行比较计算亮度差,基于亮度差调节各个子显示区的实际亮度至目标亮度。
9.可选的,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对应所述子显示区设置的光敏电阻,在检测各个子显示区的实际亮度,将各个子显示区的实际亮度与预设的目标亮度进行比较计算亮度差,基于亮度差调节各个子显示区的实际亮度至目标亮度的步骤包括:
10.所述光敏电阻根据光照强度生成感光电流,根据感光电流计算实际亮度,将各个子显示区的实际亮度与预设的目标亮度进行比较计算亮度差,基于亮度差调整数据驱动电压以使得各个子显示区的亮度恢复至目标亮度。
11.可选的,所述显示区还包括第三显示区域,沿重力方向,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第二显示区域和第三显示区域依次排布形成所述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的面积,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三显示区域的面积;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的面积为所述显示区的总面积的0.05-0.09倍。
12.可选的,在所述将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划分为多个子显示区的步骤中,每个子显示区的面积相同。
13.可选的,在所述将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划分为多个子显示区的步骤中,每个子显示
区的面积不相同,由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的两侧向中间排布的子显示区的面积依次减少。
14.可选的,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计时模块,所述计时模块对显示面板的使用时间进行计时,当计时的时长超过预设时长时,所述计时模块生成所述预设信号。
15.可选的,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控制显示调节模式开启的控制器,在所述检测预设信号,若检测到预设信号,则控制显示面板进入显示调节模式的步骤中,所述控制器响应与输入信号生成所述预设信号。
16.可选的,所述检测预设信号,若检测到预设信号,则控制显示面板进入显示调节模式的步骤中,所述预设信号包括开机信号、纯白画面驱动信号和纯黑画面驱动信号。
17.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使用上述任一所述的驱动方法进行驱动,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沿重力方向,所述第二显示区域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下,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包括多个子显示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预设信号检测模块、显示调节模块以及亮度调节模块;所述预设信号检测模块检测预设信号并根据预设信号生成第一控制信号;所述显示调节模块与所述预设信号检测模块连接;所述亮度调节模块与所述显示调节模块连接,控制子显示区的显示亮度;其中,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控制所述显示调节模块进入显示调节模式,所述显示调节模块检测各个所述子显示区的实际亮度,将各个所述子显示区的实际亮度与预设的目标亮度进行比较计算亮度差,所述亮度调节模块基于亮度差调节各个所述子显示区的实际亮度至目标亮度。
18.可选的,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在所述彩膜基板上对应所述子显示区设置有光敏电阻,由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的两侧向中间排布的所述子显示区对应的光敏电阻的电阻率依次减少。
19.本技术通过将容易产生显示不均现象的第二显示区域划分为多个子显示区,在检测到预设信号的情况下,开启显示调节模式,通过检测各个子显示区的实际亮度,将各个子显示区的实际亮度与预设的目标亮度进行比较计算亮度差,基于亮度差调节各个子显示区的实际亮度至目标亮度,从而改善易产生显示不均现象的第二显示区域的亮度不均问题,减少显示面板的整个显示区的亮度差异,提高显示画面的质量和显示品质。
附图说明
20.所包括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的理解,其构成了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例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与文字描述一起来阐释本技术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21.图1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驱动方法流程图;
22.图2是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驱动方法流程图;
23.图3是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24.图4是本技术的第四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显示区示意图;
25.图5是本技术的第四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截面示意图。
26.其中,100、显示面板;110、阵列基板;111、遮光层;120、彩膜基板;130、液晶层;140、光敏电阻;150、预设信号检测模块;160、显示调节模块;170、计时模块;180、控制器;
190、亮度调节模块;200、显示区;210、第一显示区域;220、第二显示区域;221、子显示区;230、第三区域;300、非显示区;400、源极驱动芯片。
具体实施方式
27.需要理解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公开的具体结构和功能细节,仅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是代表性的,但是本技术可以通过许多替换形式来具体实现,不应被解释成仅受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例。
2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除非另有说明,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包括”及其任何变形,意为不排他的包含,可能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单元、组件和/或其组合。
29.另外,“中心”、“横向”、“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相对位置关系描述的,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的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30.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或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1.下面参考附图和可选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详细说明。
32.如图1所示,作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驱动方法,所述驱动方法用于驱动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沿重力方向,所述第二显示区域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下,所述驱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3.s1:将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划分为多个子显示区;
34.s2:检测预设信号,若检测到预设信号,则控制显示面板进入显示调节模式;以及
35.s3:检测各个子显示区的实际亮度,将各个子显示区的实际亮度与预设的目标亮度进行比较计算亮度差,基于亮度差调节各个子显示区的实际亮度至目标亮度。
36.显示面板结构为两层玻璃(tft阵列基板、cf彩膜基板)使用框胶夹住中间的液晶材料;使用时背光源所发出的光从tft阵列基板开始,依次穿过液晶层和cf基板。基于此显示原理,在已经出现重力mura的屏幕上,到达cf基板的光强度已经出现明显差异;本技术将容易出现显示不均现象(如姆拉现象,mura)的区域划分为多个子显示区域,在接收到预设信号的时候,则进入显示调节模式,检测各个子显示区的实际亮度,将各个子显示区的实际亮度与预设的目标亮度进行比较计算亮度差,基于亮度差调节各个子显示区的实际亮度至目标亮度,利用不同区域的光强度不同并采集相应信息回传给数据驱动芯片,数据驱动芯片可对应不同区域调整液晶驱动电压,最终实现不同区域亮度的调节,从而改善易产生mura现象的第二显示区域的亮度不均问题,减少显示面板的整个显示区的亮度差异,提高显示画面的质量和显示品质。
37.在步骤s1中,每个子显示区的面积相同,即将第二显示区域划分为多个形状相同,面积相等的多个子显示区;当然每个子显示区的面积和形状也可以不相同,在重力mura现象比较严重的地方可以将子显示区划分得更小一点,实现更加细腻的调节,重力mura的严重程度一般是中间区域大于两侧的区域,下方的区域大于上方区域,故由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的两侧向中间排布的子显示区的面积依次减少。
38.一般的,第二显示区域如果进行分区设置的时候,可以将第二显示区域对应的屏幕分区采用6
×
9、8
×
15的区域进行分区,分区得到的子显示区越多,画面改善效果越好。
39.在步骤s2中,所述预设信号包括开机信号、纯白画面驱动信号和纯黑画面驱动信号;检测开机信号、纯白画面驱动信号和纯黑画面驱动信号,若检测到开机信号、纯白画面驱动信号和纯黑画面驱动信号,则控制显示面板进入显示调节模式;调节模式的开启,并不是在任意时刻调整,一般在开机的时候,纯白或纯黑画面进行调节,避免用户观看时调节带来画面延迟问题。
40.具体的,当显示面板开机的时候,由于本技术存在一定的缓存,用户无法马上观看到想观看的画面,故在此时间段生成预设信号,进入显示调节模式,在用户观看到想看的画面之前完成了调节,避免观看时再进行调节,可用户带来视角差异造成客诉;当然,在用户切换频道或者进行画面切换的时候生成预设信号进入显示调节模式来实现mura调节也是可以的。另外,预设信号可以是纯色画面进行显示时生成的,在纯白画面和纯黑画面进行显示时,由于数据处于两个临界值,作为最大的调节范围,可以使得mura调节时参考的亮度值更具有代表性,在该范围内调试得到的补偿更准确,适用范围更大。
41.另外,显示面板内可以设置一个计时模块,所述计时模块对显示面板的使用时间进行计时,当计时的时长超过预设时长时,所述计时模块生成所述预设信号,如图2所示,作为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所述驱动方法还包括步骤:
42.s12:对显示面板的使用时间进行计时,当计时的时长超过预设时长时,所述计时模块生成所述预设信号;
43.其中步骤s12在步骤s1步骤s2之间,显示调节模式需满足一定的使用时长后才会开启,平常是出于关闭的状态,避免因为其他因素导致的可恢复的亮度差异误触发显示调节模式,造成功耗损失;另外,在使用一定年限后,显示面板内的液晶受重力影响会聚集到显示面板的第二显示区域,产生显示不均,即mura现象,此时触发了显示调节模式后,可以改善第二显示区域内的mura现象,让客户感觉产品更加智能,能够实现自动修复显示问题,从而给观看者带来一种更好的观看体验,有利于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44.为了给用户提供更加便利的调节方式,以及给用户营造一种人与显示面板互动的场景,所述显示面板上还可以设置一个控制显示调节模式开启的控制器,提供说明书,并进行介绍,当用户看到显示面板的画面出现严重的亮度不均的问题时,可以按下开启显示调节模式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响应于输入信号从而生成预设信号,显示面板的内部检测到预设信号,则控制显示面板进入显示调节模式,改善亮度不均;减少显示面板的整个显示区的亮度差异,提高显示画面的质量和显示品质。
45.进一步的,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光敏电阻,每个光敏电阻对应一个子显示区设置,光敏电阻的数量小于等于所述子显示区的数量,在两者相等的情况下,每个子显示区均对应一个光敏电阻;两者不等的情况下,光敏电阻可以根据每个子显示区的亮度差异情况
选择设置,比如在亮度差异非常大的子显示区设置光敏电阻,而在亮度差异不明显的区域不设置光敏电阻,一般的,所述步骤s3包括:
46.s31:所述光敏电阻根据光照强度生成感光电流,根据感光电流计算实际亮度,将各个子显示区的实际亮度与预设的目标亮度进行比较计算亮度差,基于亮度差调整数据驱动电压以使得各个子显示区的亮度恢复至目标亮度。
47.通过光敏电阻与光照强度生成对应的感光电流,通过感光电流计算实际亮度,将各个子显示区的实际亮度与预设的目标亮度进行比较计算亮度差,基于亮度差调整数据驱动电压以使得各个子显示区的亮度恢复至目标亮度,有利用提高亮度调节的准确度,使得调节后的显示区域的亮度更加均匀细腻。
48.需要说明的是,本方案中涉及到的各步骤的限定,在不影响具体方案实施的前提下,并不认定为对步骤先后顺序做出限定,写在前面的步骤可以是在先执行的,也可以是在后执行的,甚至也可以是同时执行的,只要能实施本方案,都应当视为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49.作为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如图3所示,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100,使用上述任一所述的驱动方法进行驱动,所述显示面板100包括显示区200和非显示区300,所述显示区200包括第一显示区域210和第二显示区域220,沿重力方向,所述第二显示区域220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210下,所述第二显示区域220包括多个子显示区221;所述显示面板100包括预设信号检测模块150、显示调节模块160以及亮度调节模块190;所述预设信号检测模块150检测预设信号并根据预设信号生成第一控制信号;所述显示调节模块160与所述预设信号检测模块连接;所述亮度调节模块190与所述显示调节模块160连接,控制子显示区221的显示亮度;其中,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控制所述显示调节模块160进入显示调节模式,所述显示调节模块160检测各个所述子显示区的实际亮度,将各个所述子显示区的实际亮度与预设的目标亮度进行比较计算亮度差,所述亮度调节模块190基于亮度差调节各个所述子显示区的实际亮度至目标亮度,通常亮度调节模块190基于数据驱动芯片400给出的驱动数据来实现亮度的调节。
50.另外,显示面板内可以设置一个计时模块170,所述计时模块170对显示面板100的使用时间进行计时,当计时的时长超过预设时长时,所述计时模块生成所述预设信号,即显示调节模式需满足一定的使用时长后才会开启,平常是出于关闭的状态,避免因为其他因素导致的可恢复的亮度差异误触发显示调节模式,造成功耗损失;另外,在使用一定年限后,显示面板内的液晶受重力影响会聚集到显示面板的第二显示区域,产生mura现象,此时触发了显示调节模式后,可以改善第二显示区域内的mura现象,让客户感觉产品更加智能,能够实现自动修复显示问题,从而给观看者带来一种更好的观看体验,有利于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51.为了给用户提供更加便利的调节方式,以及给用户营造一种人与显示面板互动的场景,所述显示面板上还可以设置一个控制显示调节模式开启的控制器180,提供说明书,并进行介绍,当用户看到显示面板的画面出现严重的亮度不均的问题时,可以按下开启显示调节模式的控制器180,从而生成预设信号,显示面板的内部检测到预设信号,则控制显示面板进入显示调节模式,改善亮度不均;减少显示面板的整个显示区的亮度差异,提高显示画面的质量和显示品质。
52.作为本技术的第四实施例,参考图4和图5所示,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所述显示区200还包括第三显示区域230,沿重力方向,所述第一显示区域210,第二显示区域220和第三显示区域230依次排布形成所述显示区200,所述第一显示区域210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220的面积,所述第二显示区域220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三显示区域230的面积;所述第二显示区域220的面积为所述显示区的总面积的0.05-0.09倍。
53.一般的重力mura区域最为严重的地方主要分布在第二区域内220,而第二区域的位置是在第一区域和第三区域之间,且第二区域的面积相当于是显示区总面积的0.05-0.09倍之间,或者说重力mura主要集中在面板的下部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的位置;通过限定具体的mura区域,针对特定位置的mura区域安装光敏电阻140,进而通过所述光敏电阻基于光照强度生成感光电流,根据感光电流计算实际亮度,将各个子显示区的实际亮度与预设的目标亮度进行比较计算亮度差,基于亮度差调整数据驱动电压以使得各个子显示区的亮度恢复至目标亮度。
54.实现方式一:使用负性光敏材料(电阻大小与光照强度成反比)
55.例如出现重力mura时,在重力mura区域(不一定在屏幕下方,而与屏幕放置方向相关,因此本发明可对应所有屏幕亮度不均现象或mura)cf基板收到光照强度较弱,因此重力mura区域光敏电阻阻值较大,流经电阻的电流明显较其余区域变小,数据驱动芯片针对光敏电阻电流较小区域提高液晶驱动电压即可提升重力mura区域亮度(此处以常黑显示模式描述,常白显示模式为降低液晶驱动电压)。
56.实现方式二:使用正性光敏材料(电阻大小与光照强度成正比)
57.例如出现重力mura时,在重力mura区域cf基板收到光照强度较弱,因此重力mura区域光敏电阻阻值较小,流经电阻的电流明显较其余区域变大,数据驱动芯片针对光敏电阻电流较大区域提高液晶驱动电压即可提升重力mura区域亮度(此处以常黑显示模式描述,常白显示模式为降低液晶驱动电压)。
58.进一步的,所述显示面板100包括彩膜基板120和阵列基板110,在所述彩膜基板120上对应所述子显示区221设置有光敏电阻140,所述光敏电阻140对应所述阵列基板上的遮光层111设置,由所述第二显示区域220的两侧向中间排布的所述子显示区221对应的光敏电阻140的电阻率依次减少。在第二显示区域220中,中间的子显示区受影响较大,故设置电阻率较小,电流变化显著更精准的调节中间的子显示区的亮度,另外中间可以进行进一步细分,在中间靠近下方的子显示区221影响较大,故设计中间靠近下方的区域内设置电阻率较小。
59.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发明构思可以形成非常多的实施例,但是申请文件的篇幅有限,无法一一列出,因而,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上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各实施例或技术特征组合之后,将会增强原有的技术效果。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广泛用于各种显示面板,如tn(twisted nematic,扭曲向列型)显示面板、ips(in-plane switching,平面转换型)显示面板、va(vertical alignment,垂直配向型)显示面板、mva(multi-domain vertical alignment,多象限垂直配向型)显示面板,当然,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显示面板,如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均可适用上述方案。
60.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可选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
本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技术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