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CT及3D打印技术的颊针治疗教学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3711894发布日期:2023-04-01 00:14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CT及3D打印技术的颊针治疗教学方法与流程
一种基于ct及3d打印技术的颊针治疗教学方法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针灸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ct及3d打印技术的颊针治疗教学方法。


背景技术:

2.针灸是历史最为悠久使用最广泛的自然疗法之一,人们是把它归属于外治法。针灸与许多外用药物的治疗方法不同,它是一种无需任何药物介人,只是通过针刺与艾灸,便可激活人体自身潜能进行自我修复的方法。作为一种传统的有着两千多年历史沉淀的学科,它的发展是一个经过长期缓慢的过程才逐渐有所突破,颇为艰难。
3.因此,想要长期以来,国内针灸界一直都以“简便廉验”作为针灸的自身特色,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中国针灸走出国门与国际碰撞时,新环境提出的新要求是:安全、无痛、有效,这是针对所有疗法的基本要求,针灸也不例外。有效性可以说是医学的灵魂与生命,各种疗法都在竭尽全力地努力实现它。对于有效性这个目标主要分三步来实现:第一步标准化,通过穴位、处方、针具、手法等技术要素的规范标准,作为保障疗效稳定的基础。标准化既是技术规范也是一种新的研究方法,通过针灸的标准化模式可以使疗效的可重复达到一个更高的台阶,为实现医疗精准化提供了保障。第二步是精准化,它是目前医疗的最高目标和发展方向,中西医学由于基础不同所以建立精准化的基础和模式也不同,针灸精准化的核心是要建立一个成熟完整的临床纠偏体系,这个体系一旦成熟,精准化才可以落地生根。疗效确切、疗程缩短,这两条是衡量精准化的临床判断的硬性标准。第三是全科化,首先它是建立在与专科医生共同合作努力,将各科难以解决,而针灸有治疗潜力的病症逐一研究突破。
4.目前许多执业多年医师凭借着经验均可以准确的进行针灸,特别是颊针,但是在教学时,对面部进行颊针时,一般都是手摸穴位,由于有的患者面部脂肪较多或者肌肉群过大,很难准确找到穴位,降低治疗的效率,也不利于教学。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ct及3d打印技术的颊针治疗教学方法,既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也便于教学。
6.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ct及3d打印技术的颊针治疗教学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7.步骤一:进行扫描得到ct/mr数据,采集患者头部的ct/mr数据,患者卧于ct扫描床上,保持预定姿势,ct扫描床开始采集,获取ct/mr数据转换为三维数据集,通过三维数据集获得影像数据;
8.步骤二:进行3d打印,应用3d打印技术,将上述影像数据制作成头颅模型;
9.步骤三,对头颅模型进行分析,获得头颅模型上各个穴位,并在头颅模型上进行标记。
10.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中,所述3d打印的骨骼打印材料为磷酸钙、磷酸钙生物陶瓷、含磷酸钙的混合材料、聚乳酸、含有聚乳酸的混合物、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以及含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的混合物其中的一种或多种。
11.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中,所述步骤三中获得穴位包括承浆、水沟、兑端、迎香、口禾髎、承泣、四白、巨髎、地仓、大迎、颊车、下关、听宫、颧髎、天容、丝竹空。耳和髎、耳门、瞳子髎、听会、上关、颌厌、悬颅、悬厘、曲鬓。
12.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中,进行3d打印时,先构建头颅骨骼的三维数字模型,根据所述头颅骨骼的三维数字模型提取预设个数的子模型,对每个所述头颅骨骼的子模型进行孔洞修复,构建头颅模型的三维数字模型,所述头颅模型的三维数字模型用于制作实物模型,根据修复后的所述头颅骨骼的子模型和三维数字模型进行3d打印,得到最终的所述头颅模型。
13.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中,对头颅模型进行分析的过程为,摄像模块采集3d打印的头颅模型的图像,数据分析模块对图像进行穴位分析,数据分析模块确定图像上穴位并进行标记,获得标记过后的图像,图像中有标记的穴位,传输模块将标记过后的图像传输给标记模块,所述标记模块根据标记过后的图像将标记点镭射在头颅模型上形成各个穴位点。
14.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中,所述标记模块为镭射机,对头颅模型上进行标记时采用镭射标记,标记包括穴位位置和穴位名称,其中穴位位置为圆点,所述穴位名称位于圆点的下方。
15.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备如下技术效果:本发明通过扫描得到ct/mr数据便于更准确快速的寻找患者的穴位,相对于手摸穴位,这种方式更为简单高效和准确,进而方便医生进行针灸,通过3d打印获得头颅模型并在头颅模型上标记各个穴位,实现一人一模型,更便于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16.应当理解,前述构思以及在下面更加详细地描述的额外构思的所有组合只要在这样的构思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都可以被视为本公开的发明主题的一部分。
17.结合附图从下面的描述中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本发明教导的前述和其他方面、实施例和特征。本发明的其他附加方面例如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特征和/或有益效果将在下面的描述中显见,或通过根据本发明教导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实践中得知。
附图说明
18.附图不意在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在各个图中示出的每个相同或近似相同的组成部分可以用相同的标号表示。为了清晰起见,在每个图中,并非每个组成部分均被标记。现在,将通过例子并参考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各个方面的实施例,其中:
19.图1为本发明穴位示意图。
20.图2为本发明穴位图。
21.图3为本发明穴点图。
22.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示意图。
23.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示意图。
24.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示意图。
25.图7为本发明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了更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特举具体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说明如下。在本公开中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各方面,附图中示出了许多说明的实施例。本公开的实施例不必定义在包括本发明的所有方面。应当理解,上面介绍的多种构思和实施例,以及下面更加详细地描述的那些构思和实施方式可以以很多方式中任意一种来实施,这是因为本发明所公开的构思和实施例并不限于任何实施方式。另外,本发明公开的一些方面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与本发明公开的其他方面的任何适当组合来使用。
27.颊针即在脸颊上定穴位然后针灸的方法,颊针为什么选择头的面颊部来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气街的理论可以佐证。《灵枢
·
卫气》指出“胸气有街,腹气有街,头气有街,馒气有街”,说明了头、胸、腹、馒四个地方分别为经脉之气聚集循行的重要部位,气街具有上下分部、前后相连、贯通经络,紧邻脏腑的特点。《灵枢
·
动输》指出:“四街者,气之径路也。”气街是经气聚集运行的共同通路,气街如同经络系统的强化循环系统,整合诸经,加强人体经气的运行。《灵枢
·
卫气》进一步解释:“故气在头者,止之于脑。”头为脑府,脑为髓海,头气有街则是头面部经气与脑之间相互联系的通道。气街理论从经气运行的规律,为临床配穴分部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经脉气血流经头部的,汇聚至于脑,这样就把脑髓与经络系统的气血密切联系起来。《灵枢
·
邪气脏朦病形》认为:“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这也是颊针能够起到全身治疗作用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头部气街调节作用已经显示出了强大的功能,至今已经在头部发现至少5种以上的微针系统,如:方氏、汤氏、焦氏、林氏、朱氏。全身经络都缩影到面部、五官区域,同样也派生出许多微针系统,如面针、耳针、眼针、舌针、口针、鼻针等。
28.而且发明人也积累大量的实践经验,从医三十余年,在实践的过程,发明人提出了一种更高效的治疗及教学方法,结合现有先进的ct及3d打印技术,为更多人了解和使用颊针提供了思路。
29.基于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本实施例给出,如图7所示,一种基于ct及3d打印技术的颊针治疗教学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0.步骤一:进行扫描得到ct/mr数据,采集患者头部的ct/mr数据,患者卧于ct扫描床上,保持预定姿势,ct扫描床开始采集,获取ct/mr数据转换为三维数据集,通过三维数据集获得影像数据;
31.步骤二:进行3d打印,应用3d打印技术,将上述影像数据制作成头颅模型;所述3d打印的骨骼打印材料为磷酸钙、磷酸钙生物陶瓷、含磷酸钙的混合材料、聚乳酸、含有聚乳酸的混合物、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以及含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的混合物其中的一种或多种
32.步骤三,对头颅模型进行分析,获得头颅模型上各个穴位,并在头颅模型上进行标记,获得穴位包括承浆、水沟、兑端、迎香、口禾髎、承泣、四白、巨髎、地仓、大迎、颊车、下关、听宫、颧髎、天容、丝竹空。耳和髎、耳门、瞳子髎、听会、上关、颌厌、悬颅、悬厘、曲鬓。
33.本实施例中,进行3d打印时,先构建头颅骨骼的三维数字模型,根据所述头颅骨骼的三维数字模型提取预设个数的子模型,对每个所述头颅骨骼的子模型进行孔洞修复,构建头颅模型的三维数字模型,所述头颅模型的三维数字模型用于制作实物模型,根据修复后的所述头颅骨骼的子模型和三维数字模型进行3d打印,得到最终的所述头颅模型。
34.本实施例中,对头颅模型进行分析的过程为,摄像模块采集3d打印的头颅模型的图像,数据分析模块对图像进行穴位分析,数据分析模块确定图像上穴位并进行标记,获得标记过后的图像,图像中有标记的穴位,传输模块将标记过后的图像传输给标记模块,所述标记模块根据标记过后的图像将标记点镭射在头颅模型上形成各个穴位点。
35.其中,所述标记模块为镭射机,对头颅模型上进行标记时采用镭射标记,标记包括穴位位置和穴位名称,其中穴位位置为圆点,所述穴位名称位于圆点的下方。
36.对于穴位分析,如图1-2,如下:
37.1.承浆(任脉)
38.[定位]在面部,当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
[0039]
[解剖]在口轮匝肌和颏肌之间;有下唇动、静脉分支;布有面神经及颜神经分支。
[0040]
[主治]口眼偏斜,唇紧,面肿,齿痛,龈肿,流涎,口舌生疮,暴喑不言,消渴嗜饮,小便不禁,癫痫。
[0041]
[刺灸法]斜刺0.3-0.5寸;可灸。[附注]足阳明、任脉之会。
[0042]
2.水沟(督脉)
[0043]
[定位]在面部,当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
[0044]
[解剖]在口轮匝肌中;有上唇动、静脉;布有眶下神经支及面神经颊支。
[0045]
[主治]昏迷,晕厥,暑病,癫狂,痫证,急慢惊风,鼻塞,鼻衄,风水面肿,齿痛,牙关紧闭,黄疸,消渴,霍乱,瘟疫,脊背强痛,挫闪腰疼。
[0046]
[刺灸法]向上斜刺0.3-0.5寸,或用指甲按掐;不灸。
[0047]
3.兑端(督脉)
[0048]
[定位]在面部,当上唇的尖端,人中沟下端的皮肤与唇的移行部。
[0049]
[解剖]在口轮匝肌中;有上唇动、静脉;布有面神经颊支及眶下神经分支。
[0050]
[主治]昏迷,晕厥,癫狂,癔病,消渴嗜饮,口疮臭秽,齿痛,口噤,鼻塞。
[0051]
[刺灸法]斜刺0.2-0.3寸;不灸。
[0052]
4.迎香(手阳明大肠经)
[0053]
[定位]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间。
[0054]
[解剖]在上唇方肌中,深部为梨状孔的边缘;有面动、静脉及眶下动、静脉分支;布有面神经与眶下神经的吻合丛。
[0055]
[主治]鼻塞,鼽衄,口喝,面痒,胆道蛔虫症。
[0056]
[附注]手、足阳明经交会穴。《外台秘要》:不宜灸。
[0057]
5.口禾髎(手阳明大肠经)
[0058]
[定位]在上唇部,鼻孔外缘直下,平水沟穴。
[0059]
[解剖]在上颌骨犬齿窝部,上唇方肌止端,有面动、静脉的上唇支;布有面神经、三叉神经第二支下支与眶下神经的吻合丛。
[0060]
[主治]鼻塞,鼽衄,口喝,口噤。
[0061]
[刺灸法]直刺或斜刺0.3-0.5寸。
[0062]
6.承泣(足阳明胃经)
[0063]
[定位]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眼球与框下缘之间。
[0064]
[解剖]在眶下缘上方、眼轮匝肌中,深层眶内有眼球下直肌、下斜肌;有眶下动、静
脉分支,眼动、静脉的分支;布有眶下神经分支及动眼神经下支的肌支、面神经分支。
[0065]
[主治]目赤肿痛,流泪,夜盲,眼睑润动,口眼偏斜。
[0066]
[刺灸法]以左手拇指向上轻推眼球,紧靠眶缘缓慢直刺0.5-1.5寸,不
[0067]
宜提插,以防刺破血管引起血肿。
[0068]
[附注]足阳明经、阳跷、任脉交会穴。
[0069]
7.四白(足阳明胃经)
[0070]
[定位]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
[0071]
[解剖]在眶下孔处,当眼轮匝肌和上唇方肌之间;有面动、静脉分支,眶下动、静脉;有面神经分支,当眶下神经处。
[0072]
[主治]目赤痛痒,目翳,眼睑润动,口眼偏斜,头痛眩晕。
[0073]
[刺灸法]直刺或斜刺0.3-0.5寸,不可深刺。
[0074]
8.巨髎(足阳明胃经)
[0075]
[定位]在面部,瞳孔直下,平鼻翼下缘处,当鼻唇沟外侧。
[0076]
[解剖]浅层为上唇方肌,深层为犬齿肌;有面动、静脉及眶下动、静脉;布有面神经及眶下神经的分支。
[0077]
[主治]口眼偏斜,眼睑润动,鼻血,齿痛,唇颊肿。
[0078]
[刺灸法]斜刺或平刺0.3-0.5寸。
[0079]
[附注]足阳明胃经与阳跷脉交会穴。
[0080]
9.地仓(足阳明胃经)
[0081]
[定位]在面部,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
[0082]
[解剖]在口轮匝肌中,深层为颊肌,有面动、静脉:布有面神经和眶下神经分支,深层为颊肌神经的末支。
[0083]
[主治]口喝,流涎、眼睑润动。
[0084]
[刺灸法]斜刺或平刺0.5-0.8寸。
[0085]
[附注]手足阳明经、阳跷脉交会穴。
[0086]
10.大迎(足阳明胃经).
[0087]
[定位]在下颌角前方,咬肌附着部前缘,当面动脉搏动处。
[0088]
[解剖]在咬肌附着部前缘;前方有面动、静脉;布有面神经及颊神经。
[0089]
[主治]口喝,口噤,颊肿,齿痛。
[0090]
[刺灸法]避开动脉,斜刺或平刺0.3-0.5寸。
[0091]
11、颊车(足阳明胃经)
[0092]
[定位]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中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
[0093]
[解剖]在下颌角前方,有咬肌;有咬肌动、静脉;布有耳大神经、面神经及咬肌神经。
[0094]
[主治]口齿痛,颊肿,口噤不语。
[0095]
[刺灸法]直刺0.3-0.5寸,平刺0.5-1寸。
[0096]
12.下关(足阳明胃经)
[0097]
[定位]在面部耳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
[0098]
[解剖]当颧弓下缘,皮下有腮腺,为咬肌起始部;有面横动、静脉,最深层为上颌
动、静脉;正当面神经颧眶支及耳颞神经分支,最深层为下颌神经。
[0099]
[主治]耳聋,耳鸣,聤耳,齿痛,口噤,口眼偏斜。
[0100]
[刺灸法]直刺0.5-1寸。
[0101]
[附注]足阳明、足少阳经交会穴。
[0102]
13.听宫(手太阳小肠经)
[0103]
[定位]在面部,耳屏前,下颌骨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0104]
[解剖]有颞浅动、静脉的耳前支;布有面神经及三叉神经的第三支的耳颞神经。
[0105]
[主治]耳鸣,耳聋,聤耳,齿痛,癫痫。
[0106]
[刺灸法]张口,直刺1~1.5寸。
[0107]
[附注]手、足少阳与手太阳经交会穴。
[0108]
14.颧谬(手太阳小肠经)。
[0109]
[定位]在面部,当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
[0110]
[解剖]在颧骨下颌突的后下缘稍后,咬肌的起始部,有面横动、静分支;布有面神经及眶下神经。
[0111]
[主治]口眼斜,眼睑润动,齿痛,颊肿。
[0112]
[刺灸法]直刺0.3-0.5寸,斜刺或平刺0.5-1寸。
[0113]
[附注]

手少阳、太阳经交会穴;2《类经图翼》:禁灸。
[0114]
15.天容(手太阳小肠经)
[0115]
[定位]在颈外侧部,当下颌角的后方,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凹陷中。
[0116]
[解剖]在下颌角后方,胸锁乳突肌停止部前缘;
[0117]
[主治]耳鸣,耳聋,咽喉肿痛,颈项强痛。
[0118]
[刺灸法]直刺0.5-1寸。
[0119]
16.丝竹空(手少阳三焦经)
[0120]
[定位]在面部,当眉梢凹陷处。
[0121]
[解剖]有眼轮匝肌;颞浅动、静脉额支;布有面部神经颧眶支及耳颞神经分支。
[0122]
[主治]头痛,目眩,目赤痛,眼睑跳动,齿痛,癫痫。
[0123]
[刺灸法]平刺0.5-1寸。不宜灸。
[0124]
17.耳和谬(手少阳三焦经)
[0125]
[定位]在头侧部,当鬓发后缘,平耳郭根之前方,颞浅动脉的后缘。
[0126]
[解剖]有颞肌和颞浅动、静脉;布有耳颞神经分支,面神经颞支。
[0127]
[主治]头重痛,耳鸣,牙关拘急,额肿,鼻准肿痛,口渴。
[0128]
[刺灸法]斜刺0.3-0.5寸;可灸。
[0129]
[附注]手、足少阳,手太阳的交会穴。
[0130]
18.耳门(手少阳三焦经)
[0131]
[定位]在面部,当耳屏上切迹的前方,下颌骨突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0132]
[解剖]有颞浅动静脉耳前支;布有耳颞神经、面神经分支。
[0133]
[主治]耳聋,耳鸣,聤耳,齿痛,颈痛,唇吻强。
[0134]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0135]
19.瞳子髎(足少阳胆经)
[0136]
[定位]在面部,目外旁,当框外侧缘处。
[0137]
[解剖]有眼轮匝肌,深层为颞肌;当颧眶动、静脉分布处;布有颧面神经和颧颞神经、面神经的额颞支。
[0138]
[主治]头痛,目赤,目痛,怕光羞明,迎风流泪,远视不明,内障,目翳。
[0139]
[刺灸法]向后刺或斜刺0.3-0.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0140]
[附注]手太阳,手、足少阳之会。
[0141]
20.听会(足少阳胆经)
[0142]
[定位]在面部,当耳屏间切迹的前方,下颌骨竣突的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0143]
[解剖]有颞浅动脉耳前支,深部为颈外动脉及面后静脉;布有耳大神经,皮下为面神经。
[0144]
[主治]耳鸣,耳聋,流脓,齿痛,下颌脱臼,口眼偏斜,面痛,头痛。
[0145]
[刺灸法]直刺0.5寸;可灸。
[0146]
21.上关(足少阳胆经)
[0147]
[定位]在耳前,下关直下,当颧弓的上缘凹陷处。
[0148]
[解剖]在颞肌中;有颧眶动、静脉;布有面神经的颧框支及三叉神经小分支。
[0149]
[主治]头痛,耳鸣,耳聋,聤耳,口眼偏斜,面痛,齿痛,惊病。
[0150]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0151]
[附注]手少阳、足阳明之会。
[0152]
22.颔厌(足少阳胆经)
[0153]
[定位]在头部鬓发上,当头维与曲鬓弧形连线的上1/4与下3/4交点处。
[0154]
[解剖]在颞肌中;有颞浅动、静脉额支;布有耳颞神经颞支。
[0155]
[主治]头痛,眩晕,目外雌痛,齿痛,耳鸣,惊痫。
[0156]
[刺灸法]直刺0.3-0.4寸;可灸。
[0157]
[附注]手少阳、足阳明之会。
[0158]
23.悬颅(足少阳胆经)
[0159]
[定位]在头部鬓发上,当头维与曲鬓弧形连线的中点处。
[0160]
[解剖]在颞肌中;有颞浅动、静脉额支;布有耳颞神经颞支。
[0161]
[主治]偏头痛,面肿,目外眦痛,齿痛。
[0162]
[刺灸法]向后平刺0.5-0.8寸;可灸。
[0163]
24.悬厘(足少阳胆经)
[0164]
[定位]在头部鬓发上,当头维与曲鬓弧形连线的上3/4与下1/4交点处。
[0165]
[解剖]在颞肌中;有颞浅动、静脉额支;布有耳颞神经颞支。
[0166]
[主治]偏头痛,面肿,目外眦痛,耳鸣,上齿。
[0167]
[刺灸法]向后平刺0.5-0.8寸;可灸。
[0168]
[附注]手、足少阳,阳明之会。
[0169]
25.曲鬓(足少阳胆经)
[0170]
[定位]在头部,当耳前鬓角发际后缘的垂线与耳尖水平线交点处。
[0171]
[解剖]在颞肌中;有颞浅动、静脉额支;布有耳颞神经颞支。
[0172]
[主治]偏头痛,颊肿,牙关紧闭,呕吐,齿痛。
[0173]
[刺灸法]向后平刺0.5-0.8寸;可灸。
[0174]
[附注]足太阳、少阳之会。
[0175]
此外如图3所示,还有一些面颊的穴点,不做赘述,图4-6为发明人实施的例子,有众多外籍人士体验。
[0176]
本发明通过扫描得到ct/mr数据便于更准确快速的寻找患者的穴位,相对于手摸穴位,这种方式更为简单高效和准确,进而方便医生进行针灸,通过3d打印获得头颅模型并在头颅模型上标记各个穴位,实现一人一模型,更便于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0177]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