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面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85342发布日期:2022-10-22 00:12阅读:3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面屏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屏技术领域,尤指一种双面屏。


背景技术:

2.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显示屏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能满足人们的更多使用需求,随之产生了双面屏,以便于正反两面均显示。
3.现有的双面屏,是由两独立的单面屏的背面相互贴靠叠加组成,每个单面屏具有自己独立的转接控制板,所述转接控制板上设有立式的信号座,所述单面屏设有立式的配合信号座,所述配合信号座与信号座之间垂直对插,使得现有的双面屏厚度相对较厚,整体结构笨重,组装不便。
4.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设计人针对上述双面屏所存在的缺失及不便,乃积极研究改良试做,终开发设计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轻便及便于组装的双面屏。
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列技术方案。
7.一种双面屏,包括:控制系统、转接控制板、第一发光模组及第二发光模组,所述第一发光模组的发光面为双面屏的正面,所述第二发光模组的发光面为双面屏的背面,所述控制系统设置于转接控制板上,所述第一发光模组及第二发光模组均与转接控制板通信连接,所述控制系统控制第一发光模组及第二发光模组发光,所述转接控制板的正面设置有横卧的第一信号座,所述转接控制板的背面设置有横卧的第二信号座,所述第一发光模组设置有横卧的第一配合信号座,所述第二发光模组设置有横卧的第二配合信号座,所述第一配合信号座侧向插接第一信号座,实现所述第一配合信号座与第一信号座通信连接,所述第二配合信号座侧向插接第二信号座,实现所述第二配合信号座与第二信号座通信连接。
8.所述第一发光模组包括第一线路板及设置于第一线路板上的第一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二发光模组包括第二线路板及设置于第二线路板上的第二发光二极管。
9.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为多排均匀间隔分布,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为多排均匀间隔分布。
10.所述第一线路板于相邻的两排第一发光二极管之间设置有第一镂空段,所述第二线路板于相邻的两排第二发光二极管之间设置有第二镂空段。
11.所述转接控制板的数量为二,设于所述第一发光模组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发光模组及第二发光模组设于转接控制板之间。
12.一种双面屏,还包括有至少一给第一发光模组及第二发光模组供电的开关电源,所述开关电源电性连接控制系统,所述转接控制板分别设于第一发光模组的左侧及右侧,所述开关电源设于第一发光模组的上侧和/或下侧。
13.所述第一发光模组的左侧设置有一左边框及一左盖板,所述第一发光模组的右侧设置有一右边框及一右盖板,所述第一发光模组的上侧设置有一上边框及一上盖板,所述第一发光模组的下侧设置有一下边框及一下盖板,所述左边框与左盖板可拆地固设形成左容腔,所述右边框与右盖板可拆地固设形成右容腔,所述上边框与上盖板可拆地固设形成上容腔,所述下边框与下盖板可拆地固设形成下容腔,所述第一发光模组及第二发光模组可拆地固设于左容腔、右容腔、上容腔及下容腔之间,所述转接控制板分别设于左容腔及右容腔内,所述开关电源容设于上容腔和/或下容腔,所述左盖板、右盖板、上盖板及下盖板两两之间相邻的端部可拆地固定在一起,所述左边框、右边框、上边框及下边框两两之间相邻的端部可拆地固定在一起。
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第一发光模组的发光面为双面屏的正面、所述第二发光模组的发光面为双面屏的背面及所述第一发光模组及第二发光模组均与转接控制板通信连接的结构设计,使得第一发光模组及第二发光模组共用转接控制板,整体形成可以正面显示及背面显示的双面屏,取代了现有的双面屏由两独立的单面屏的背面相互贴靠叠加组成,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轻便,且组装变得方便。
15.此外,本实用新型通过于转接控制板的正面设置横卧的第一信号座、于转接控制板的背面设置横卧的第二信号座、所述第一发光模组设置有横卧的第一配合信号座、所述第二发光模组设置有横卧的第二配合信号座、所述第一配合信号座侧向插接第一信号座及所述第二配合信号座侧向插接第二信号座的结构设计,使得第一配合信号座的厚度、第一信号座的厚度、第二信号座的厚度及第二配合信号座的厚度减小,且让第一配合信号座与第一信号座通信连接后的厚度减小及让第二配合信号座与第二信号座通信连接后的后端减小,从而实现让本实用新型厚度变薄。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正面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背面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
19.图4为图3的a处局部放大图。
20.【符号说明】
21.控制系统1
22.第一发光模组2
23.第一配合信号座21第一线路板22第一发光二极管23
24.第一镂空段221
25.第二发光模组3
26.第二配合信号座31第二线路板32第二发光二极管33
27.第二镂空段321
28.转接控制板4
29.第一信号座41第二信号座42
30.开关电源5
31.左边框61左盖板62左容腔63
32.右边框71右盖板72右容腔73
33.上边框81上盖板82上容腔83
34.下边框91下盖板92下容腔93。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36.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双面屏,包括:控制系统1、转接控制板4、第一发光模组2及第二发光模组3,所述第一发光模组2的发光面为双面屏的正面,所述第二发光模组3的发光面为双面屏的背面,所述控制系统1设置于转接控制板4上,所述第一发光模组2及第二发光模组3均与转接控制板4通信连接,所述控制系统1控制第一发光模组2及第二发光模组3发光;于图1及图2中,以所述第一发光模组2的数量为二,且上下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发光模组3的数量为二,且上下间隔设置为例进行显示说明,但并不以此为限,所述第一发光模组2的数量及第二发光模组3的数量还可以是其它数量,其中,所述控制系统1可以为多个。
37.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第一发光模组2的发光面为双面屏的正面、所述第二发光模组3的发光面为双面屏的背面及所述第一发光模组2及第二发光模组3均与转接控制板4通信连接的结构设计,使得第一发光模组2及第二发光模组3共用转接控制板4,整体形成可以正面显示及背面显示的双面屏,取代了现有的双面屏由两独立的单面屏的背面相互贴靠叠加组成,本实用新型的厚度较薄,外形美观,整体结构轻便,且组装变得方便。
38.再者,所述转接控制板4的正面可以设置有横卧的第一信号座41,所述转接控制板4的背面可以设置有横卧的第二信号座42,所述第一发光模组2可以设置有横卧的第一配合信号座21,所述第二发光模组3可以设置有横卧的第二配合信号座31,所述第一配合信号座21侧向插接第一信号座41,实现所述第一配合信号座21与第一信号座41通信连接,所述第二配合信号座31侧向插接第二信号座42,实现所述第二配合信号座31与第二信号座42通信连接;所以,本实用新型通过于转接控制板4的正面设置横卧的第一信号座41、于转接控制板4的背面设置横卧的第二信号座42、所述第一发光模组2设置有横卧的第一配合信号座21、所述第二发光模组3设置有横卧的第二配合信号座31、所述第一配合信号座21侧向插接第一信号座41及所述第二配合信号座31侧向插接第二信号座42的结构设计,使得第一配合信号座31的厚度、第一信号座41的厚度、第二信号座42的厚度及第二配合信号座31的厚度减小,且让第一配合信号座21与第一信号座41通信连接后的厚度减小及让第二配合信号座31与第二信号座42通信连接后的后端减小,从而实现让本实用新型厚度变薄。
39.接着,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结构及让本实用新型整体体积更小,所述第一发光模组2可以包括第一线路板22及设置于第一线路板22上的第一发光二极管23,所述第二发光模组3可以包括第二线路板32及设置于第二线路板32上的第二发光二极管33。
40.进一步,为了便于显示,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23可以为多排均匀间隔分布,形成灯带样式,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33可以为多排均匀间隔分布,形成灯带样式。
41.另外,为了不影响采光,让结构更轻便,所述第一线路板22于相邻的两排第一发光二极管23之间可以设置有第一镂空段221,所述第二线路板32于相邻的两排第二发光二极管33之间可以设置有第二镂空段321;但并不以此为限,所述第一镂空段221及第二镂空段
321也可以均不设置,所述第一线路板22及第二线路板32可以均为一整片并无镂空段的pcb板。
42.于实施例中,所述转接控制板4的数量为二,设于所述第一发光模组2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发光模组2及第二发光模组3设于转接控制板4之间。
43.为了提升本实用新型的使用便利性及进一步减小本实用新型的厚度,本实用新型的双面屏,还可以包括有至少一给第一发光模组2及第二发光模组3供电的开关电源5,所述开关电源5电性连接控制系统1,所述转接控制板4分别设于第一发光模组2的左侧及右侧,所述开关电源5设于第一发光模组2的上侧和/或下侧。
44.进一步,为了便于安装,所述第一发光模组2的左侧设置有一左边框61及一左盖板62,所述第一发光模组2的右侧设置有一右边框71及一右盖板72,所述第一发光模组2的上侧设置有一上边框81及一上盖板82,所述第一发光模组2的下侧设置有一下边框91及一下盖板92,所述左边框61与左盖板62可拆地固设形成左容腔63,所述右边框71与右盖板72可拆地固设形成右容腔73,所述上边框81与上盖板82可拆地固设形成上容腔83,所述下边框91与下盖板92可拆地固设形成下容腔93,所述第一发光模组2及第二发光模组3可拆地固设于左容腔63、右容腔73、上容腔83及下容腔93之间,所述转接控制板4分别设于左容腔63及右容腔73内,所述开关电源5容设于上容腔83和/或下容腔93,所述左盖板62、右盖板72、上盖板82及下盖板92两两之间相邻的端部可拆地固定在一起,所述左边框61、右边框71、上边框81及下边框91两两之间相邻的端部可拆地固定在一起;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开关电源5的数量为八,所述上容腔83及下容腔93内均设有四个开关电源5,但并不以此为限。
45.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但凡依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所做的变化或修饰,皆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