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AR技术的灭火教学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23349发布日期:2022-09-06 20:04阅读: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AR技术的灭火教学系统的制作方法
一种基于ar技术的灭火教学系统
技术领域
1.本技术涉及ar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ar技术的灭火教学系统。


背景技术:

2.进行灭火训练能够提高参训人员的消防意识,使大家认识火灾的危害,懂得预防火灾的基本措施和扑救火灾的基本方法,从而使大家在火灾意外发生时能够迅速采取正确的灭火措施,以减少火灾带来的危害。
3.传统的灭火训练受限于在特定环境下进行演示操作,且火源、灭火器等对环境又是一种威胁和污染,因此传统的灭火训练在挑选场地和保护环境方面有较高的门槛。
4.目前也有模拟仿真灭火系统,主要应用于消防体验馆、社区安全体验中心、学校等场所,模拟仿真灭火系统主要由模拟火源、模拟灭火筒两种设备组成。体验者拿起模拟灭火器,拔掉插销,对准模拟火源上的火苗根部,按下手柄,能实现模拟灭火,整个体验过程操作简单。但是目前大部分模拟仿真灭火系统进行模拟灭火训练的场景并不真实,并且体验者往往无法真正掌握灭火过程中的技能和知识点。


技术实现要素:

5.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ar技术的灭火教学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模拟仿真灭火系统的训练场景不真实和学习效果差的问题。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基于ar技术的灭火教学系统,包括模拟火源、模拟灭火设备和ar眼镜,所述模拟火源与ar眼镜无线通信连接;
8.所述模拟火源包括箱体上盖和与所述箱体上盖连接的箱体本体,所述箱体本体内设置有第一电路板和壳体,所述壳体的后部设置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的下方设置有鼓风机,所述出风口的上方设置有布帘;所述壳体的前部倾斜设置有发光阵列;所述壳体的后表面设置有光敏阵列传感器,所述光敏阵列传感器位于布帘的下方、出风口的上方,所述光敏阵列传感器上设置有多个光敏传感器;所述发光阵列包括多个效果灯,所述多个效果灯的灯光照射在布帘上;所述箱体本体的前表面设置有多普勒雷达;所述第一电路板上设置有第一mcu处理器和第一无线通信模块;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与第一mcu处理器双向通信连接,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用于建立与ar眼镜的无线通信连接;所述鼓风机的控制信号输入端与第一mcu处理器的相应控制信号输出端电性连接,用于在工作时吹动布帘使得布帘摆动;每个效果灯的控制信号输入端均与第一mcu处理器的相应控制信号输出端电性连接,每个光敏传感器的数据输出端均与第一mcu处理器的相应数据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多普勒雷达的数据输出端与第一mcu处理器的相应数据输入端电性连接;
9.所述模拟灭火设备包括灭火设备本体,所述灭火设备本体内设置有第二电路板,所述灭火设备本体的喷头处设置有照射灯,所述灭火设备本体上设置有照射灯触发开关;所述第二电路板上设置有第二mcu处理器和电池管理模块;所述电池管理模块与第二mcu处
理器双向通信连接,所述照射灯触发开关的输出端与第二mcu处理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照射灯的控制信号输入端与第二mcu处理器的相应控制信号输出端电性连接;
10.所述ar眼镜包括ar眼镜本体,所述ar眼镜本体内设置有第三电路板,所述ar眼镜本体还连接有按键遥控器,所述第三电路板上设置有第三mcu处理器和第二无线通信模块;所述按键遥控器的输出端与第三mcu处理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与第三mcu处理器双向通信连接,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用于建立与模拟火源的无线通信连接。
11.可选地,所述模拟火源的壳体一侧设置有触摸显示屏,所述触摸显示屏与第一mcu处理器双向通信连接。
12.进一步可选地,所述模拟火源的壳体一侧还设置有第一扬声器,所述第一电路板上还设置有第一语音输出模块,所述第一扬声器的控制信号输入端经过第一语音输出模块与所述第一mcu处理器的相应控制信号输出端电性连接。
13.可选地,所述灭火设备本体上还设置有第二扬声器,所述第二电路板上还设置有第二语音输出模块,所述第二扬声器的控制信号输入端经过第二语音输出模块与所述第二mcu处理器的相应控制信号输出端电性连接。
14.可选地,所述发光阵列包括十三列等距设置的发光子阵列,每列发光子阵列均包括三个等距排列的效果灯;所述光敏阵列传感器上设置有七个等距排列的光敏传感器,其中一个光敏传感器与一列发光子阵列相对应,其余六个光敏传感器分别与两列发光子阵列相对应。
15.进一步可选地,所述效果灯均为led灯,每列发光子阵列均包括一个黄色led灯和两个红色led灯。
16.可选地,所述布帘通过固定轴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后部,所述箱体上盖的后端与所述箱体本体的后端通过铰接方式连接。
17.可选地,所述模拟灭火设备为模拟灭火器,所述模拟灭火器包括灭火器本体,所述照射灯设置在灭火器本体的喷头处,所述照射灯触发开关设置在灭火器本体的压把处。
18.可选地,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和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均为wifi射频模块。
19.进一步可选地,所述模拟火源还包括按键与射频遥控器,所述按键与射频遥控器通过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与第一mcu处理器无线通信连接。
20.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1.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的基于ar技术的灭火教学系统架构,由模拟火源、模拟灭火设备和ar眼镜组成;模拟火源上的发光阵列、鼓风机、布帘相互配合能产生模拟火焰的效果,通过将灭火设备上的照射灯在模拟火焰上进行扫射能够模拟灭火行为,从而帮助体验者体验学习灭火操作;相比现有的模拟仿真灭火系统,本技术所提供的灭火教学系统,增加了ar眼镜的设置;通过现有的成熟的ar技术,体验者在进行灭火训练时通过佩戴该ar眼镜,能够看到所处环境同样在起火的画面,因此模拟灭火的训练场景更加逼真,能够增强体验者的体验。
22.2、体验者在通过该灭火教学系统进行灭火训练时,模拟火源具有测距功能,体验者需要在安全距离范围内进行灭火;该ar灭火实训互动教学系统重视灭火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使得灭火训练的学习效果更好。
23.3、该基于ar技术的灭火教学系统相比传统的灭火训练,不受场地限制且环保高效,可完整、准确训练初级灭火技能及安全注意事项;该基于ar技术的灭火教学系统对灭火训练场地要求低、组织简单、环保、安全并可重复使用。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直观地说明现有技术以及本技术,下面给出几个示例性的附图。应当理解,附图中所示的具体形状、构造,通常不应视为实现本技术时的限定条件;例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本技术揭示的技术构思和示例性的附图,有能力对某些模块(部件)的增/减/归属划分、具体形状、位置关系、连接方式、尺寸比例关系等容易作出常规的调整或进一步的优化。
2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ar技术的灭火教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模拟火源的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模拟火源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8.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模拟火源的电路结构模块框图;
29.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模拟火源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0.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模拟火源的第一mcu处理器的电路原理图;
31.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模拟火源的发光阵列的电路原理图;
32.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模拟火源的光敏阵列传感器的电路原理图;
33.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模拟火源的触摸显示屏的电路原理图;
34.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模拟火源的开关按键和计数复位按键的电路原理图;
35.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模拟火源的第一语音输出模块和第一扬声器的电路原理图;
36.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模拟火源的鼓风机、多普勒雷达和按键与射频遥控器的电路原理图;
37.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模拟灭火器的结构示意图;
38.图1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模拟灭火设备的电路结构模块框图;
39.图1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模拟灭火设备的第二mcu处理器的电路原理图;
40.图1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模拟灭火设备的第二语音输出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41.图1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模拟灭火设备的电池管理模块和照射灯的电路原理图;
42.图18为本技术实施例中ar眼镜的结构示意图;
43.图19为本技术实施例中ar眼镜的电路结构模块框图。
44.附图标记说明:
45.1、模拟火源;101、箱体上盖;102、箱体本体;103、第一电路板;1031、第一mcu处理器;1032、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033、第一语音输出模块;104、壳体;105、出风口;106、鼓风机;107、布帘;108、发光阵列;109、光敏阵列传感器;110、多普勒雷达;111、触摸显示屏;112、第一扬声器;113、按键与射频遥控器;114、音量调节旋钮;115、开关按键;116、启动按键;117、计数复位按键;
46.2、模拟灭火设备;201、灭火设备本体;202、第二电路板;2021、第二mcu处理器;2022、电池管理模块;2023、第二语音输出模块;203、照射灯;204、照射灯触发开关;205、第
二扬声器;
47.3、ar眼镜;301、ar眼镜本体;302、第三电路板;3021、第三mcu处理器;3022、第二无线通信模块;303、按键遥控器。
具体实施方式
48.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
4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本技术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旨在区别指代的对象,而不具有技术内涵方面的特别意义(例如,不应理解为对重要程度或次序等的强调)。“包括”、“包含”、“具有”等表述方式,同时还意味着“不限于”(某些模块、部件、材料、步骤等)。
50.本技术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通常是为了便于对照附图直观理解,而并非对实际产品中位置关系的绝对限定。在未脱离本技术揭示的技术构思的情况下,这些相对位置关系的改变,当亦视为本技术表述的范畴。
51.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基于ar技术的灭火教学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模拟火源1、模拟灭火设备2和ar眼镜3;其中,模拟火源1与ar眼镜3之间无线通信连接。
52.具体来说,如图2所示,模拟火源1包括箱体上盖101和与箱体上盖101连接的箱体本体102,箱体本体102内设置有第一电路板103(由于在箱体本体102内部,从外无法看到,因此图中未标出)和壳体104,壳体104的后部设置有出风口105,出风口105的下方设置有鼓风机106(由于在箱体本体102内部,从外无法看到,因此图中未标出),出风口105的上方设置有布帘107;壳体104的前部倾斜设置有发光阵列108;如图3模拟火源1的另一个视角的示意图所示,壳体104的后表面设置有光敏阵列传感器109,光敏阵列传感器109位于布帘107的下方、出风口105的上方,光敏阵列传感器109上设置有多个光敏传感器;发光阵列108包括多个效果灯,由于发光阵列108是倾斜设置的,所有效果灯的灯光能够照射在布帘107上,从而当效果灯亮起并且鼓风机106工作吹动布帘107摆动时,能够模拟出火焰的效果;箱体本体102的前表面设置有一个多普勒雷达110。
53.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第一电路板103上设置有第一mcu处理器1031和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032,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032与第一mcu处理器1031双向通信连接,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032用于建立与ar眼镜3之间的无线通信连接;鼓风机106的控制信号输入端与第一mcu处理器1031的相应控制信号输出端电性连接,用于在工作时吹动布帘107使得布帘107摆动;每个效果灯的控制信号输入端均与第一mcu处理器1031的相应控制信号输出端电性连接,每个光敏传感器的数据输出端均与第一mcu处理器1031的相应数据输入端电性连接,每个光敏传感器用来检测是否照射有来自模拟灭火设备2的光束,并将检测结果发送给第一mcu处理器1031;多普勒雷达110的数据输出端与第一mcu处理器1031的相应数据输入端电性连接,用于检测该基于ar技术的灭火教学系统的体验者与模拟火源1之间距离,并将检测到的距离发送给第一mcu处理器1031,进一步第一mcu处理器1031会判断该距离是否满足预设的安全距离。
54.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4所示,模拟火源1的壳体104的一侧设置有触摸显示屏111,触摸显示屏111与第一mcu处理器1031双向通信连接。灭火教学系统的使用者通过触摸显示屏111能够对上述的预设的安全距离进行设置,并且触摸显示屏111上也会显示所设置的安
全距离的信息。具体可以设置和显示的参数并不仅限于安全距离,还可以有其他需要设置和显示的参数。另外,触摸显示屏111还可以用于显示累计灭火次数等信息,当然可以显示的信息并不仅限于灭火次数。
55.另外,为了使得模拟火源1对火源的模拟效果更加逼真,如图2和图4所示,模拟火源1的壳体104一侧还设置有第一扬声器112,第一扬声器112可以设置在触摸显示屏111的前方。与之相应的,第一电路板103上还设置有第一语音输出模块1033,第一扬声器112的控制信号输入端经过第一语音输出模块1033与第一mcu处理器1031的相应控制信号输出端电性连接。在模拟火源1启动后,在鼓风机106和发光阵列108工作的同时,第一扬声器112也会播放火焰燃烧的音效,从而使得对火焰的模拟效果更加逼真。
56.具体来说,如图2所示,发光阵列108包括十三列等距设置的发光子阵列,每列发光子阵列均包括三个等距排列的效果灯,所有的效果灯是led灯,每列发光子阵列中的三个led中,一个是黄色led灯,两个是红色led灯。一般来说,所有发光子阵列中黄色led灯是位于同一排的,例如可以将发光阵列108中最下面一排的led灯都设计为黄色。通过采用两种颜色的led灯的设计,来尽可能地模拟火焰的真实颜色,从而为体验者营造更加真实的起火场景。
57.如图5所示的局部放大图,光敏阵列传感器109上设置有七个等距排列的光敏传感器,图5中虚线所圈出的地方即为其中一个光敏传感器。在七个光敏传感器中,有一个光敏传感器与一列发光子阵列相对应,其余六个光敏传感器分别与两列发光子阵列相对应。也就是说,当一个光敏传感器能够检测到来自模拟灭火设备2的光束时,第一mcu处理器1031会向该光敏传感器所对应的发光子阵列中的所有效果灯发送发送熄灭控制指令,使得相应的所有效果灯熄灭。一般来说,七个光敏传感器中最中间的一个光敏传感器对应十三列发光子阵列中最中间的一列发光子阵列。两侧的光敏传感器各自对应十三列发光子阵列中相应一侧的两列发光子阵列。
58.进一步地,布帘107是通过固定轴固定于壳体104的后部的,箱体上盖101的后端与箱体本体102的后端通过铰接方式连接,可以方便开合模拟火源1。在箱体本体102的前表面还设置有锁扣,在不使用模拟火源1时,可以方便对模拟火源1进行收纳。
59.另外,如图2所示,在壳体104的一侧上,在第一扬声器112的旁边还设置有音量调节旋钮114,可以通过该旋钮来控制第一扬声器112的音量。同样地,模拟火源1的壳体104一侧还设置有模拟火源1的开关按键115和启动按键116,通过开关按键115能够开启或关闭模拟火源1,通过启动按键116能够控制模拟火源1的各个部分开始进行工作,包括控制鼓风机106开始吹风、控制发光阵列108中的每个效果灯亮起以及控制第一扬声器112播放音效。类似地,模拟火源1的壳体104一侧还设置有计数复位按键117(图中未画出),通过该计数复位按键117,能够对上述的累计灭火次数进行重置。
60.示例性地,模拟火源1的第一mcu处理器1031的电路原理图如图6所示;模拟火源1的发光阵列108的电路原理图如图7所示;模拟火源1的光敏阵列传感器109的电路原理图如图8所示;模拟火源1的触摸显示屏111的电路原理图如图9所示;模拟火源1的开关按键115和计数复位按键117的电路原理图如图10所示;模拟火源1的第一语音输出模块1033和第一扬声器112的电路原理图如图11所示;模拟火源1的鼓风机106、多普勒雷达110和按键与射频遥控器113的电路原理图如图12所示。
61.具体来说,模拟灭火设备2包括灭火设备本体201,灭火设备本体201内设置有第二电路板202(由于在灭火设备本体201内部,从外无法看到,因此图中未标出),灭火设备本体201的喷头处设置有照射灯203,灭火设备本体201上设置有照射灯触发开关204。模拟灭火设备2的设备形态可以是模拟灭火器,也可以是模拟消防栓。如图6所示,模拟灭火设备2的设备形态具体可以为模拟灭火器2(模拟灭火器等同于模拟灭火设备,因此同样用2来进行表示)时,模拟灭火器2包括灭火器本体201,照射灯203设置在灭火器本体201的喷头处,照射灯触发开关204设置在灭火器本体201的压把处,通过按压压把,便能开启照射灯触发开关204,从而使得照射灯203发出光束。
62.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第二电路板202上设置有第二mcu处理器2021和电池管理模块2022。电池管理模块2022与第二mcu处理器2021双向通信连接,用于为模拟灭火设备2的各部分提供所需的工作电压,电池管理模块2022通过电源接口与电源电性连接来进行充电或者进行直接的供电。照射灯触发开关204的输出端与第二mcu处理器2021的输入端电性连接,照射灯203的控制信号输入端与第二mcu处理器2021的相应控制信号输出端电性连接;当照射灯触发开关204开启时,第二mcu处理器2021会向照射灯203发送开启控制指令,从而照射灯203会发射白色光柱。
63.灭火设备本体201上还设置有第二扬声器205,以图6所示的模拟灭火器2为例,第二扬声器205可以位于如图6所示的位置。与之相应的,如图7所示,第二电路板202上还设置有第二语音输出模块2023,第二扬声器205的控制信号输入端经过第二语音输出模块2023与第二mcu处理器2021的相应控制信号输出端电性连接。当按压压把,开启照射灯触发开关204使得照射灯203发出光束时,第二mcu处理器2021会控制第二扬声器205播放灭火器工作时的音效,使得增加了灭火体验的真实感。
64.示例性地,模拟灭火设备2的第二mcu处理器2021的电路原理图如图15所示;模拟灭火设备2的第二语音输出模块2023的电路原理图如图16所示;模拟灭火设备2的电池管理模块2022和照射灯203的电路原理图如图17所示。
65.具体来说,如图18所示,ar眼镜3包括ar眼镜本体301,ar眼镜本体301内设置有第三电路板302(由于在ar眼镜本体301内部,从外无法看到,因此图中未标出),ar眼镜本体301还连接有按键遥控器303,第三电路板302上设置有第三mcu处理器3021和第二无线通信模块3022;如图19所示,按键遥控器303的输出端与第三mcu处理器3021的输入端电性连接;第二无线通信模块3022与第三mcu处理器3021双向通信连接,第二无线通信模块3022用于建立与模拟火源1之间的无线通信连接。
66.作为可选的一种方案,模拟火源1的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032和ar眼镜3的第二无线通信模块3022可以均为wifi射频模块(此时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032为第一wifi射频模块1032),也就是说模拟火源1和ar眼镜3能够通过wifi或者射频进行无线通信。此时,模拟火源1还可以再配置有一个相应的按键与射频遥控器113,按键与射频遥控器113可以通过第一wifi射频模块1032实现与第一mcu处理器1031的无线通信连接,从而通过按键与射频遥控器113上的按键,能够控制模拟火源1的启动和关闭。
67.当然,模拟火源1的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032和ar眼镜3的第二无线通信模块3022还可以均为蓝牙模块。
68.该基于ar技术的灭火教学系统的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69.通过模拟火源1的按键与射频遥控器113上的启动按钮启动模拟火源1后,第一mcu处理器1031会向发光阵列108中的每个效果灯、第一语音输出模块1033以及鼓风机106发送开始相应开始工作指令,使得所有效果灯点亮、使得经过第一语音输出模块1033控制第一扬声器112开始播放火焰燃烧音效,以及使得鼓风机106开始吹风来带动布帘107摆动,此时所有效果灯会照射在布帘107上,模拟火源1的上述各个部分相互配合,营造出了发生火灾时火焰燃烧的效果。当模拟火源1启动后,通过模拟火源1与ar眼镜3之间的无线通信连接,模拟火源1会将开始工作的指令发送给ar眼镜3,此时ar眼镜3会作出响应同样开始工作,使得体验者戴上ar眼镜3后,利用ar技术,体验者能够看到所处的周围环境同样在起火,从而能够为体验者营造更加真实的火灾发生的情况,使得体验者的灭火训练更加逼真。例如当当前设置的模拟灭火场景为卧室时,也就是当前模拟火源1是被放置在一个卧室的场景下,在体验者戴上ar眼镜3后,能够看到模拟灭火场景中的床铺、窗帘等也在起火,从而让体验者能够体验到更加真实的火灾情景。
70.当模拟火源1启动后,体验者需要使用模拟灭火设备2来进行灭火,以模拟灭火器2为例来进行说明:体验者需要正确使用模拟灭火器2,即体验者需要提起模拟灭火器2,拔掉灭火器的插销,一手握喷管以及一手握压把;然后体验者需要将喷管对准模拟火源1所营造出的模拟火焰的根部位置,也就是需要将喷管对准布帘107的根部下方位置(即光敏阵列传感器109大概所在的位置)。体验者通过按压模拟灭火器2的压把来开启照射灯203,使得照射灯203发射白色光束,并将白色光束在布帘107的根部下方的位置进行扫射,此时模拟火源1也会通过多普勒雷达110检测体验者是否处于安全灭火距离。当模拟火源1判定体验者处于安全距离,且光敏阵列传感器109中的某个光敏传感器能够在预设的时间长度内检测到照射灯203发射的白色光束,模拟火源1的第一mcu处理器1031向该光敏传感器相应的发光子阵列中的所有效果灯发送发送熄灭控制指令,使得该光敏传感器相应的所有效果灯熄灭;同时模拟火源1的第一mcu处理器1031也会向第一语音输出模块1033和鼓风机106发送相应的控制指令,使得第一语音输出模块1033减小播放的火焰燃烧音效,以及使得鼓风机106减小吹出风的大小,从而营造出火焰在减小的效果。当体验者使用模拟灭火器2对布帘107的根部下方位置进行扫射,使得每个光敏传感器都能够在预设的时间长度内检测到照射灯203发射的白色光束,从而使得所有效果灯都熄灭时,模拟火源1的第一mcu处理器1031会向第一语音输出模块1033和鼓风机106发送相应的停止工作指令,使得第一语音输出模块1033停止播放火焰燃烧音效以及使得鼓风机106不再吹风,从而表示火焰被体验者熄灭以及体验者的灭火训练完成。当然,安全距离可以由用户通过触摸显示屏111自由设置,一般为1-3米;并且一般对于模拟灭火器和消防栓的安全距离要求是不同的;设置的时间长度可以但并不限于为2秒。
71.另外,随着发光子阵列的熄灭,也就是说每熄灭一列或两列发光子阵列的效果灯,模拟火源1也会向ar眼镜3发送相应的指令,使得ar眼镜3所营造的周围所起的火苗减弱,从而营造出随着灭火的进行周围的火焰在减小的视觉效果;在所有效果灯熄灭的同时,模拟火源1也会向ar眼镜3发送结束工作的指令,使得ar眼镜3内不再营造有周围着火的景象。同时,为了对体验者的灭火过程进行评价,ar眼镜3在接收到模拟火源1发来的开始工作的指令后开始工作的同时会开启计时,在接收到模拟火源1发来的结束工作的指令后结束工作的同时会结束计时,从而能够记录体验者完成灭火训练所花费的时间。进而通过ar眼镜3会
对体验者的灭火训练进行评价:体验者在5-15秒内扑灭火势,为优秀;在16-20秒内扑灭火势,为良好;在21-25秒扑灭火势,为过关;26秒及以上,为不合格。通过点击ar眼镜3上的按键,能够通过ar眼镜3直接查看对灭火过程的评价结果;同时ar眼镜3会将评价结果以及记录的时间发送给相应的应用程序,通过该应用程序同样能够查看评价结果。
72.在模拟灭火器或模拟消防栓上还可以设置有互动学习的二维码,该二维码可与ar眼镜3相绑定,通过手机扫描该二维码后,能够实现灭火训练的训前知识导入、实训实操、训后知识回顾、训练数据分析、训后持续学习等五个教学过程,完成灭火实训的闭环教学。训后应用程序还能够根据实训情况生成数据看板,综合统计、分析灭火实训教学情况,让训练成果直观呈现,为总结、开展下一步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7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的基于ar技术的灭火教学系统架构,由模拟火源、模拟灭火设备和ar眼镜组成;模拟火源上的发光阵列、鼓风机、布帘相互配合能产生模拟火焰的效果,通过将灭火设备上的照射灯在模拟火焰上进行扫射能够模拟灭火行为,从而帮助体验者体验学习灭火操作;相比现有的模拟仿真灭火系统,本技术所提供的灭火教学系统,增加了ar眼镜的设置;通过现有的成熟的ar技术,体验者在进行灭火训练时通过佩戴该ar眼镜,能够看到所处环境同样在起火的画面,因此模拟灭火的训练场景更加逼真,能够增强体验者的体验。
74.体验者在通过该灭火教学系统进行灭火训练时,模拟火源具有测距功能,体验者需要在安全距离范围内进行灭火;该ar灭火实训互动教学系统重视灭火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使得灭火训练的学习效果更好。
75.该基于ar技术的灭火教学系统相比传统的灭火训练,不受场地限制且环保高效,可完整、准确训练初级灭火技能及安全注意事项;该基于ar技术的灭火教学系统对灭火训练场地要求低、组织简单、环保、安全并可重复使用。
76.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这些未明确写出的实施例,也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77.上文中通过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了较为具体和详细的描述。应当理解,基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还可以对这些具体实施例作出若干常规的调整或进一步的创新;但只要未脱离本技术的技术构思,这些常规的调整或进一步的创新得到的技术方案也同样落入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