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75903发布日期:2022-09-28 02:02阅读:55来源:国知局
双面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双面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面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显示面板以单面显示为主,但在许多人流密度大的空间场合,例如超市、地铁、机场的数字标牌、窗口询问广告牌设施,展览馆等公共场合的广告播放设施中往往存在两个人从显示面板的正、反两面同时观看显示画面的情况。随着对于商用显示,例如在广告、展会等场景应用的占比逐步增大,正、反双面的显示面板可以从多个视角看到显示画面,双面显示面板节省空间的优势也逐步体现。
3.然而,目前双面显示面板结构比较笨重、不够美观。例如,若采用液晶显示面板(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为实现双面显示,目前通常是将两个单面液晶面板对贴而形成的,采用这种方式形成的双面显示装置虽然能实现双面显示,但由于液晶面板本身不能发光,所以需要使用背光模组中的背光源作为白光背光,经过液晶面板的不同颜色的色阻,从而呈现五颜六色的显示画面。因此在双面显示设计时均存在体积大、厚度大、重量大等不足。且为了实现双面显示,两个液晶面板之间需要较为复杂的连接及驱动关系,导致整个装置的制作成本大为提高,也使得装置的厚度增加,不符合模组的轻薄化设计理念。此外,为了实现将两个单独完整的液晶显示面板背对着固定在一起,可以通过磁吸固定或者螺栓固定的方式。此方式造成双面显示面板的整体重量较重、不易安装、对两套面板的组合精度要求高、成本高等问题。
4.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有待改进与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面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有利于减少双面显示面板的整体重量和整体厚度。
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面显示面板,包括:基板;分别设置于基板两侧的第一显示单元和第二显示单元;其中,第一显示单元包括微型发光二极管,第二显示单元包括微型发光二极管。
7.其中,第一显示单元包括micro led面板,第二显示单元包括micro led面板。
8.其中,第一显示单元包括mini led面板,第二显示单元包括mini led面板。
9.其中,第一显示单元还包括第一驱动模块,第二显示单元还包括第二驱动模块。
10.其中,第一显示单元包括第一发光芯片,第二显示单元包括第二发光芯片。
11.其中,第一发光芯片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发光芯片包括第一红色发光芯片、第一绿色发光芯片和第一蓝色发光芯片,第二发光芯片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二发光芯片包括第二红色发光芯片、第二绿色发光芯片和第二蓝色发光芯片。
12.其中,多个第一发光芯片呈阵列分布,多个第二发光芯片呈阵列分布。
13.其中,第一红色发光芯片、第一绿色发光芯片和第一蓝色发光芯片间隔设置,第二
红色发光芯片、第二绿色发光芯片和第二蓝色发光芯片间隔设置。
14.其中,基板为玻璃基板。
1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装置包括如上述任一项的双面显示面板,以及与双面显示面板电连接的控制单元,控制单元用于控制双面显示面板的画面显示。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面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双面显示面板,包括:基板;分别设置于基板两侧的第一显示单元和第二显示单元;其中,第一显示单元包括微型发光二极管,第二显示单元包括微型发光二极管。通过采用第一显示单元和第二显示单元共用基板,即在同一个基板的正、反两面上分别制作第一显示单元和第二显示单元,且第一显示单元和第二显示单元均为微型发光二极管,可实现轻薄化的双面显示,大幅度地减少双面显示面板的重量和整体厚度,从而提高了双面显示面板的轻薄化和装配精度。与此同时,大幅度地降低了双面显示面板的生产成本,减少了形成双面显示面板的制程步骤。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面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现有技术提供的双面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同样地,以下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各个附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为了清楚起见,附图中的各个部分没有按比例绘制。此外,附图中可能未示出某些公知的部分。另外,在各个附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当一个组件被描述为“连接至”另一组件时,二者可以理解为直接“连接”,或者一个组件通过一中间组件间接“连接至”另一个组件。
2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2.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而不意图限制示例性实施例。除非上下文明确地另有所指,否则这里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个”、“一项”还意图包括复数。还应
当理解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包括”和/或“包含”规定所陈述的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单元和/或组件的存在,而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单元、组件和/或其组合。此外,本实用新型所提到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可以在此用来描述各种元素,但这些元素不应该受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这些元素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前提下,第一种可以被称为第二种,并且类似地,第二种可以被称为第一种。因此,使用的术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23.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24.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面显示面板,包括:基板110;分别设置于基板110两侧的第一显示单元120和第二显示单元130;其中,第一显示单元120包括微型发光二极管,第二显示单元130包括微型发光二极管。
25.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图1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内容相关的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双面显示面板可以进一步包括用于实现该双面显示面板完整功能的其它组件和/或结构。
26.目前显示面板以单面显示为主,但在许多人流密度大的空间场合,例如超市、地铁、机场的数字标牌、窗口询问广告牌设施,展览馆等公共场合的广告播放设施中往往存在两个人从显示面板的正反两面同时观看显示画面的情况。随着对于商用显示,例如在广告、展会等场景应用的占比逐步增大,正、反双面的显示面板可以从多个视角看到显示画面,双面显示面板节省空间的优势也逐步体现。
27.然而,目前双面显示面板结构比较笨重、不够美观。例如,若采用液晶显示面板(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为实现双面显示,目前通常是将两个单面液晶面板对贴而形成的。如图2所示,双面液晶显示面板包括:采用两个单独且完整的液晶显示面板,比如第一液晶显示面板200和第二液晶显示面板300,第一液晶显示面板200和第二液晶显示面板300可以通过磁吸固定或者螺栓固定的方式组装在一起。其中,单独的液晶显示面板,比如第一液晶显示面板200包括第一背光机构210、第一阵列基板220、第一彩膜基板240以及位于第一阵列基板220与第一彩膜基板240之间的第一液晶层230。其中,第一阵列基板220包括下玻璃基板221和位于下玻璃基板221上的第一阵列薄膜晶体管层222。其中,第一彩膜基板240包括上玻璃基板241和位于上玻璃基板241靠近第一阵列基板220一侧的第一色阻层242。其中,第一色阻层242包括第一红色色阻层2421、第一绿色色阻层2422和第一蓝色色阻层2423。与第一液晶显示面板200一致,第二液晶显示面板300与第一液晶显示面板200背对着设置。其中,第二液晶显示面板300包括第二背光机构310、第二阵列基板320、第二彩膜基板340以及位于第二阵列基板320与第二彩膜基板340之间的第二液晶层330。其中,第二彩膜基板340包括第二色阻层342,第二色阻层342包括第二红色色阻层3421、第二绿色色阻层3422和第二蓝色色阻层3423。
28.然而,由于液晶显示面板本身不能发光,所以需要使用背光模组中的背光源作为白光背光,经过液晶显示面板的不同颜色的色阻,从而呈现五颜六色的显示画面。因此在双面显示设计时均存在体积大、厚度大、重量大等不足。且为了实现双面显示,两个液晶面板之间需要较为复杂的连接及驱动关系,导致整个装置的制作成本大为提高,也使得装置的
厚度增加,不符合模组的轻薄化设计理念。此外,为了实现将两个单独完整的液晶显示面板背对着固定在一起,可以通过磁吸固定或者螺栓固定的方式。此方式造成双面显示面板的整体重量较重、不易安装、对两套面板的组合精度要求高、成本高等问题。
29.其中,目前双面显示面板还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面板。由于oled面板具有色域广、对比度高、自发光、轻薄可折叠等优点,在显示和照明等应用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利用oled面板制作双面显示面板是oled面板应用的趋势。双面显示技术可以有效地扩大oled面板的显示面积,并发挥出oled面板轻薄的优势。然而目前的双面oled显示面板大多也是将两个独立的oled面板进行背靠背组装,以实现双面显示。然而,两个独立的oled面板的结构比较厚重,工艺相对复杂,制作成本较高,不符合消费者期望的轻薄化与高性价比的要求。
30.基于此,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面显示面板,第一显示单元120和第二显示单元130共用基板110,即在同一个基板110的正、反两面上分别制作第一显示单元120和第二显示单元130,且第一显示单元120和第二显示单元130均为微型发光二极管,可直接实现轻薄化的双面显示,在保证面板驱动功能完整的基础上,大幅度地减少双面显示面板的重量和整体厚度,从而提高了双面显示面板的轻薄化和装配精度。与此同时,大幅度地降低了双面显示面板的生产成本,减少了形成双面显示面板的制程步骤。
31.其中,基板110为玻璃基板。
32.具体地,对于基板110的材料不作特别地限定。优选地,基板110可以为玻璃基板。其中,基板110的材料可以为透明的玻璃材料。在提供基板110之后,可以在基板110的正、反两侧分别形成第一显示单元120和第二显示单元130,以形成双面显示面板,从而实现双面显示。其中,第一显示单元120可以是微型发光二极管,第二显示单元130可以是微型发光二极管(mini/micro light emitting diode,合称mled)。也即第一显示单元120可以是mini led面板或者micro led面板,第二显示单元130也可以是mini led面板或者micro led面板。mini/micro led(mled)显示技术在近两年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可以使用在中、小型高附加价值显示器应用领域。相较lcd显示面板和oled显示面板,mled显示面板可以在低成本、高对比度、高色域和轻薄化上表现出更佳性能。通过采用第一显示单元120和第二显示单元130均为mled显示面板,使得双面显示面板在低成本、高对比度、高色域和轻薄化上表现出更佳性能。
33.其中,第一显示单元120包括micro led面板,第二显示单元130包括micro led面板。
34.具体地,由于micro led(micro light emitting diode)是新一代显示技术,比现有的lcd技术和oled技术亮度更高、发光效率更好、但功耗更低。micro led是通过在一个芯片上集成高密度微小尺寸的led阵列来实现led的薄膜化、微小化和阵列化,其像素点距离从毫米级降低至微米级别(比如,其尺寸仅在1-10um),体积是目前主流led大小的1%,每一个像素都能定址、单独发光(即自发光)。并且具备功耗低(耗电量仅为lcd的十分之一)、亮度高、具备超高解析度和色彩饱和度(接近oled且没有色衰缺点),并且响应速度更快,寿命更长、效率更高、应用范围更广的优势。通过在双面显示面板中,第一显示单元120包括micro led面板,第二显示单元130包括micro led面板,使得双面显示面板在低成本、高对比度、高色域和轻薄化上表现出更佳性能。
35.其中,第一显示单元120包括mini led面板,第二显示单元130包括mini led面板。
36.具体地,mini led又称次毫米发光二极管,mini led芯片的尺寸介于50-200um之间,尺寸介于小间距led与micro led之间,是小间距led进一步精细化的结构。一般情况下,mini led的应用领域可以分为背光和直接显示两大场景。其中,mini led直接显示使用rgb的led灯珠直接作为像素进行显示,作为小间距面板的升级替代产品,可以提升可靠性和像素密度,多应用在大尺寸显示如室外大屏、指挥中心大屏、墙幕显示等领域。通过在双面显示面板中,第一显示单元120包括mini led面板,第二显示单元130包括mini led面板,使得双面显示面板在低成本、高对比度、高色域和轻薄化上表现出更佳性能。
37.此外,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显示单元120可以与第二显示单元130一致,比如,第一显示单元120与第二显示单元130均为mini led面板或者micro led面板。另外,第一显示单元120也可以与第二显示单元130不同,比如,第一显示单元120和第二显示单元130其中一个为mini led面板,而另一个为micro led面板。
38.其中,第一显示单元120还包括第一驱动模块121,第二显示单元130还包括第二驱动模块131。
39.具体地,第一显示单元120还可以包括第一驱动模块121,第一驱动模块121可以用于控制第一显示单元120的画面显示。其中,第二显示单元130还可以包括第二驱动模块131,第二驱动模块131可以用于控制第二显示单元130的画面显示。也即,第一驱动模块121可以独立地控制第一显示单元120的画面显示,第二驱动模块131可以独立地控制第二显示单元130的画面显示。其中,第一驱动模块121可以为tft驱动模块,第二驱动模块131可以为tft驱动模块。在双面显示面板中,通过采用第一驱动模块121和第二驱动模块131,分别控制第一显示单元120和第二显示单元130的画面显示。
40.其中,第一显示单元120包括第一发光芯片122,第二显示单元130包括第二发光芯片132。
41.具体地,第一显示单元120可以包括第一驱动模块121和位于第一驱动模块121上的第一发光芯片122,第一驱动模块121可以与第一发光芯片122电连接,通过第一驱动模块121控制第一发光芯片122的点亮或者熄灭。同理可知,第二显示单元130可以包括第二驱动模块131和位于第二驱动模块131上远离第一显示单元120一侧的第二发光芯片132,第二驱动模块131可以与第二发光芯片132电连接,通过第二驱动模块131控制第二发光芯片132的点亮或者熄灭。其中,第一发光芯片122可以为micro led发光芯片或者mini led发光芯片,mled发光芯片继承了led的高效率、高亮度、高可靠性以及反应时间快等特点,并且具有自发光无需背光源的特点,更具有节能、结构简单、体积小、轻薄化等优点。同理可知,第二发光芯片132也可以为micro led发光芯片或者mini led发光芯片。
42.此外,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发光芯片122可以与第二发光芯片132一致,比如,第一发光芯片122与第二发光芯片132可以均为micro led发光芯片或者mini led发光芯片。另外,第一发光芯片122可以与第二发光芯片132不同,比如,第一发光芯片122和第二发光芯片132其中一个为micro led发光芯片,而另一个为mini led发光芯片。
43.其中,第一发光芯片12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发光芯片122包括第一红色发光芯片1221、第一绿色发光芯片1222和第一蓝色发光芯片1223,第二发光芯片13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二发光芯片132包括第二红色发光芯片1321、第二绿色发光芯片1322和第二蓝色
发光芯片1323。
44.其中,多个第一发光芯片122呈阵列分布,多个第二发光芯片132呈阵列分布。
45.其中,第一红色发光芯片1221、第一绿色发光芯片1222和第一蓝色发光芯片1223间隔设置,第二红色发光芯片1321、第二绿色发光芯片1322和第二蓝色发光芯片1323间隔设置。
46.具体地,在显示技术领域中,根据红、绿、蓝(rgb)三基色原理,利用发光颜色不同的发光光源,使得发光光源发出的颜色不同的光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色彩,如此,控制多个发光光源的发光组合,使得多个发光光源实现丰富多彩的动态变化效果及各种图像。在相关技术中,led显示面板具有多个led,分别发出红光、绿光和蓝光的多个led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布在同一面板上,以使led显示面板可以显示各种图像。
47.具体地,根据不同种类产品终端运用场景的不同,micro led可以直接在si、gan、sapphire(蓝宝石)等基底或衬底上制作高分辨率面板以供小尺寸穿戴显示(如智能手环)、vr/ar近眼显示等产品使用,也可以在衬底上制作完成后通过巨量转移的方式将micro led芯片在更大尺寸且带有逻辑电路的基板110上进行组装,从而满足手机和平板电脑显示、电视显示等较大尺寸面板运用场景的需求。
48.具体地,为了实现全彩的画面显示,需要采用红、绿、蓝(rgb)三种颜色的发光芯片(比如,第一红色发光芯片1221、第一绿色发光芯片1222和第一蓝色发光芯片1223),并把它们分别放置到基板110对应的位置上,比如,可以把它们分别放置在第一驱动模块121上,第一驱动模块121可以为呈阵列分布的阵列驱动模块。然后,通过引线键合、或者倒装焊的方式实现发光芯片的引脚与阵列驱动模块的引脚分别地电连接,进而形成全彩色显示器件。其中,第一发光芯片122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第一发光芯片122包括第一红色发光芯片1221、绿色发光芯片和蓝色发光芯片。其中,第一红色发光芯片1221、第一绿色发光芯片1222和第一蓝色发光芯片1223间隔设置且呈阵列分布。通过采用间隔设置且呈阵列分布的第一红色发光芯片1221、第一绿色发光芯片1222和第一蓝色发光芯片1223,实现全彩的画面显示。同理可知,第二发光芯片132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第二发光芯片132包括第二红色发光芯片1321、第二绿色发光芯片1322和第二蓝色发光芯片1323。其中,第二红色发光芯片1321、第二绿色发光芯片1322和第二蓝色发光芯片1323间隔设置且呈阵列分布。通过采用间隔设置且呈阵列分布的第二红色发光芯片1321、第二绿色发光芯片1322和第二蓝色发光芯片1323,实现全彩的画面显示,从而实现双面显示面板的全彩的画面显示。
49.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面显示面板,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装置包括如上述任一项的双面显示面板,以及与双面显示面板电连接的控制单元,控制单元用于控制双面显示面板的画面显示。
50.具体地,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项的双面显示面板,以及与双面显示面板电连接的控制单元,通过控制单元控制双面显示面板的画面显示。其中,控制单元可以是控制板(control board),控制板可以包括屏驱动板(timing control,tcon,又称之为逻辑板)和电源管理集成电路(power management ic,pmic)等。其中,tcon把外部接收的数据信号、控制信号以及时钟信号,转换成适合数据驱动集成电路(source-ic)和扫描驱动集成电路(gate-ic)的数据信号、控制信号和时钟信号,以实现显示面板的画面显示。其中,pmic是驱动显示面板所需电源的核心部分,集成了多个不同电路功能的直流-直流转换电路,每个转
换电路输出不同的电压值。pmic的功能主要有为tcon上的ic、显示面板上的数据驱动集成电路(source-ic)和扫描驱动集成电路(gate-ic)提供数字工作电压,为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tft)的开启和关闭提供栅极电压,为伽马(gamma)电路提供基准电压以及为显示面板的公共电极提供公共电压(vcom)。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用于实现该显示装置完整功能的其它组件和/或结构,由于不是本案的重点,不再赘述。
51.由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面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双面显示面板,包括:基板;分别设置于基板两侧的第一显示单元和第二显示单元;其中,第一显示单元包括微型发光二极管,第二显示单元包括微型发光二极管。通过采用第一显示单元和第二显示单元共用基板,即在同一个基板的正、反两面上分别制作第一显示单元和第二显示单元,且第一显示单元和第二显示单元均为微型发光二极管,可实现轻薄化的双面显示,大幅度地减少双面显示面板的重量和整体厚度,从而提高了双面显示面板的轻薄化和装配精度。与此同时,大幅度地降低了双面显示面板的生产成本,减少了形成双面显示面板的制程步骤。
5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