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标签插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17108发布日期:2022-10-14 22:33阅读:64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涉及标签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标签插置结构。


背景技术:

2.现有的标签贴覆于物体表面后通常不能继续移动,如果想改变标签的位置往往需要将原来的标签撕掉,再重新贴上新的标签,费时费力。尤其是对于箱体上的标签,箱体在搬运过程中可能会呈现水平放置、竖直放置或倾斜放置多种状态,现有技术在往往只贴覆了与一种放置状态相对应的标签,对于其他放置状态则需要用户改变观看姿势才能看清楚标签上的标识信息,多有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或问题,提供一种标签插置结构,可根据需要改变标签的位置,且结构简单。
4.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技术方案一,一种标签插置结构,包括面板,其上设有第一定位孔和若干第二定位孔,各第二定位孔沿第一定位孔的周向布设且与第一定位孔的距离相等;和标签,其朝向面板设有第一定位轴和第二定位轴,所述第一定位轴和所述第二定位轴被配置为分别适于插入所述第一定位孔和至少一个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轴的长度长于所述第二定位轴以使所述第一定位轴在第二定位轴退出所述第二定位孔时仍插置于所述第一定位孔中。
6.基于技术方案一,还设有技术方案二,技术方案二中,还包括磁吸件,所述标签和面板均由金属材质制成,所述磁吸件适于夹设于所述标签和面板之间以使标签和面板在第一定位轴和第二定位轴分别插入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时彼此贴近。
7.基于技术方案二,还设有技术方案三,技术方案三中,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与第一定位轴的自由端可拆卸地固接以限制所述第一定位轴脱离第一定位孔。
8.基于技术方案三,还设有技术方案四,技术方案四中,所述磁吸件避让所述第一定位轴和第二定位轴贴设于所述标签朝向面板的一侧。
9.基于技术方案四,还设有技术方案五,技术方案五中,所述面板上还开设有若干第三定位孔,所述第三定位孔和所述第二定位孔形成所述面板的装饰孔。
10.基于技术方案五,还设有技术方案六,技术方案六中,所述第一定位轴和第二定位轴均沿垂直于面板的方向延伸。
11.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的如下有益效果:
12.1、技术方案一中,需要移动标签的位置时,由于第一定位轴的长度长于第二定位轴,可向外拉动标签使标签远离面板,标签在远离面板的过程中,第二定位轴会先退出第二定位孔,此时,第一定位轴仍保持在插入第一定位孔的状态,转动标签使第二定位轴插入其他的第二定位孔,即可改变标签的位置;尤其是当面板为箱体的一部分时,这种对标签位置
的改变可实现标签与箱体的放置状态一一对应,使得用户不必改变观看姿势即可获取标签上的标识信息,用户观看标签上的标识信息更为便捷,本技术方案中,通过一个标签即可满足用户多种需要,且标签的位置改变方法简单便捷。
13.2、技术方案二中,设置磁吸件,可使得第一定位轴和第二定位轴分别插入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时标签和面板彼此贴近,使得标签的位置在选定好之后不易晃动,更为美观。
14.3、技术方案三中,限位件的设置可限制第一定位轴脱离第一定位孔,从而限制了标签脱离面板。
15.4、技术方案四中,磁吸件避让第一定位轴和第二定位轴贴设于标签朝向面板的一侧,也即第一定位轴和第二定位轴贯穿磁吸件且磁吸件基本覆盖标签朝向面板的一侧,第一定位轴和第二定位轴可相配合实现对磁吸件的定位,且磁吸件的上述设置还使得标签和磁吸件之间的磁吸力最大,也使得磁吸件和面板之间的磁吸力最大,进一步使得标签和面板彼此贴近后不易晃动。
16.5、技术方案五中,第三定位孔的设置,使得面板整体呈镂空结构,更为美观。
17.6、技术方案六中,第一定位轴和第二定位轴均沿垂直于面板的方向延伸,便于第一定位轴和第二定位轴的插设。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标签和磁吸件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标签和磁吸件的俯视图。
22.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23.面板10;第一定位孔11;第二定位孔12;第三定位孔13;
24.标签20;板体21;标识面211;第一定位轴22;第二定位轴23;
25.限位件30;磁吸件40。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且不应被看作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基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第一”、“第二”或“第三”等,都是为了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28.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对于方位词,如使用术语“中心”、“横向”、“纵向”、“水平”、“垂直”、“顶”、“底”、“内”、“外”、“上”、“下”、“前”、“后”、“左”、“右”、“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乃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和位置关系,且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所以也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保护范围。
29.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固接”或“固定连接”,应作广义理解,即两者之间没有位移关系和相对转动关系的任何连接方式,也就是说包括不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可拆卸地固定连接、连为一体以及通过其他装置或元件固定连接。
30.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如使用术语“包括”、“具有”以及它们的变形,意图在于“包含但不限于”。
31.参见图1,图1示出了一种标签插置结构,包括面板10、标签20、限位件30和磁吸件40。
32.面板10上设有第一定位孔11和若干第二定位孔12,各第二定位孔12沿第一定位孔11的周向布设且与第一定位孔11的距离相等。本实施例中,面板10上还开设有若干第三定位孔13,第三定位孔13和第二定位孔12形成面板10的装饰孔,如此,面板10整体呈镂空结构,更为美观。
33.标签20朝向面板10设有第一定位轴22和第二定位轴23,第一定位轴22和第二定位轴23被配置为分别适于插入第一定位孔11和至少一个第二定位孔12;第一定位轴22的长度长于第二定位轴23以使第一定位轴22在第二定位轴23退出第二定位孔12时仍插置于第一定位孔11中。其中,第一定位轴22和第二定位轴23均沿垂直于面板10的方向延伸。本实施例中,第二定位轴23的数量为一个,第二定位轴23适于插设于一个第二定位孔12中,但应理解, 第二定位轴23的数量也可以为多个。
34.具体地,标签20还设有板体21,第一定位轴22和第二定位轴23均自板体21的背面沿垂直于面板10的方向延伸,板体21的正面设有标识面211,标识面211印刷有与面板10相对应的标识信息。但应理解,标识面211也可以是粘接于板体21正面的标识。
35.限位件30与第一定位轴22的自由端可拆卸地固接以限制第一定位轴22脱离第一定位孔11,具体实施中,第一定位轴22为压铆螺钉,限位件30为防松螺母,防松螺母内设有尼龙圈,使得防松螺母不易从第一定位轴22上脱落,第二定位轴23则为压铆销钉。限位件30的设置可限制第一定位轴22脱离第一定位孔11,从而限制了标签20脱离面板10。其中,限位件30与板体21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定位轴23的长度,从而使得第一定位轴22在第二定位轴23在退出第二定位孔12时仍插置于第一定位孔11中。
36.本实施例中,标签20和面板10均由金属材质制成,磁吸件40适于夹设于标签20和面板10之间以使标签20和面板10在第一定位轴22和第二定位轴23分别插入第一定位孔11和第二定位孔12时彼此贴近。具体地,磁吸件40避让第一定位轴22和第二定位轴23贴设于标签20朝向面板10的一侧,也即,第一定位轴22和第二定位轴23贯穿磁吸件40且磁吸件40基本覆盖板体21的背面,第一定位轴22和第二定位轴23可相配合实现对磁吸件40的定位;磁吸件40的设置,还使得标签20和磁吸件40之间的磁吸力最大,也使得磁吸件40和面板10之间的磁吸力最大,可使得第一定位轴22和第二定位轴23分别插入第一定位孔11和第二定位孔12时板体21的背面和面板10彼此贴近,使得标签20的位置在选定好之后不易晃动,更
为美观。
37.需要移动标签20的位置时,由于第一定位轴22的长度长于第二定位轴23,可向外拉动标签20使标签20远离面板10,标签20在远离面板10的过程中,第二定位轴23会先退出第二定位孔12,限位件30则限制第一定位轴22脱离面板10,此时,第一定位轴22仍保持在插入第一定位孔11的状态,转动标签20使第二定位轴23插入其他的第二定位孔12,即可改变标签20的位置;随后向内推动标签20,磁吸件40即可使得板体21和面板10彼此贴近。
38.当面板10为箱体的一部分时,这种对标签20位置的改变可实现标签20与箱体的放置状态一一对应,使得用户不必改变观看姿势即可获取标签20上的标识信息,用户观看标签20上的标识信息更为便捷,本技术方案中,通过一个标签20即可满足用户多种需要,且标签20的位置改变方法简单便捷;标签20的位置选定好之后,不易晃动,更为美观。
39.上述说明书和实施例的描述,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通过本实用新型或上述实施例的启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结合公知常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或现有技术,通过合乎逻辑的分析、推理或有限的试验可以得到的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其中一部分技术特征的修改、等同替换或其他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