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14890发布日期:2022-11-02 19:53阅读:25来源:国知局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demux(分路器)设计有利于显示屏source driver(源极驱动)侧窄边框的设计和ic(integrated circuit chip,芯片,是将大量的微电子元器件形成的集成电路放在一块塑基上)颗数的减少,从而大幅降低成本,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3.然而现有demux技术的实现过程中,发现demux技术的应用存在混色画面,z反转架构由于充电不足导致pix(像素,pixel)充电不均而显示横纹的不良现象,且常规demux设计导致面板功耗过大,影响其市场竞争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demux设计由于充电能力不足导致pix充电不均而显示横纹的不良现象。
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7.数据线;
8.选择电路,包括多个第一开关单元和多个第二开关单元,至少一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和对应的至少一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输出端分别电性连接于不同的所述数据线,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和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于数据驱动芯片的同一输出引脚;
9.控制信号产生电路,包括第一子电路,所述第一子电路包括第一控制信号产生模块和第一耦合模块,所述第一控制信号产生模块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一耦合模块的一端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控制端。
10.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所述控制信号产生电路还包括第二子电路,所述第二子电路包括第二控制信号产生模块和第二耦合模块,所述第二控制信号产生模块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二耦合模块的一端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控制端。
11.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控制信号产生模块包括:
12.第一选择单元,所述第一选择单元的控制端连接至第一选择信号线,所述第一选择单元的输入端连接至第一电源信号线,所述第一选择单元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一耦合模块的第一端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控制端;
13.第二选择单元,所述第二选择单元的控制端连接至第二选择信号线,所述第二选择单元的输入端连接至第二电源信号线,所述第二选择单元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一耦合模块的第一端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控制端。
14.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选择信号线上的信号的相位和所述第二选择信号线的信号的相位相反。
15.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耦合模块包括第一耦合电容,所述第一
耦合电容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控制端以及所述第一选择单元和所述第二选择单元的输出端,所述第一耦合电容的第二端连接至第三电源信号线。
16.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二控制信号产生模块包括:
17.第三选择单元,所述第三选择单元的控制端连接至第二选择信号线,所述第三选择单元的输入端连接至第一电源信号线,所述第三选择单元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二耦合模块的第一端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控制端;
18.第四选择单元,所述第四选择单元的控制端连接至第一选择信号线,所述第四选择单元的输入端连接至第二电源信号线,所述第四选择单元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二耦合模块的第一端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控制端。
19.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二耦合模块包括第二耦合电容,所述第二耦合电容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控制端以及所述第三选择单元和所述第四选择单元的输出端,所述第二耦合电容的第二端连接至第四电源信号线。
20.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第四电源信号线上的信号的相位与所述第三电源信号线上的信号的相位相反。
21.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选择单元、所述第二选择单元、所述第三选择单元以及所述第四选择单元均为同类型的晶体管。
2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以上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及数据驱动芯片。
2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在控制信号产生电路增加第一耦合模块,使所述第一控制信号产生模块所产生的信号经由所述第一耦合模块后施加至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控制端,使得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驱动力增强,从而提高pixel充电率,改善由于pixel充电不均而显示横纹的不良现象,且因为无需增加vgh电压,降低了显示面板的功耗和数据驱动芯片的发热。
附图说明
24.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信号产生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25.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选择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26.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信号产生电路的各信号时序图;
27.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选择电路的驱动能力变化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9.请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提供一实施例,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数据驱动芯片,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所述阵列基板设置有多条数据线和多条扫描线,多条所述数据线和多条所述扫描线彼此交错,在所述数据线和所述扫描线交错的区域形成有像素区域,所述像素区域形成有多个子像素,可以知道的是,所述数据线用于给所述子像素提供
充电电压。
30.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选择电路和控制信号产生电路,所述选择电路包括多个第一开关单元t5和多个第二开关单元t6,至少一所述第一开关单元t5和对应的至少一所述第二开关单元t6的输出端分别电性连接于不同的所述数据线,所述第一开关单元t5和所述第二开关单元t6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于所述数据驱动芯片的同一输出引脚,如第一引脚d1;
31.可以知道的是,所述第一开关单元t5和所述第二开关单元t6仅为了便于描述,其在功能上实质相同,均作为开关单元,在demux技术中,所述开关单元选用的个数取决于所述数据驱动芯片的一个引脚需要同时驱动的所述数据线的条数,即所述数据驱动芯片的一个引脚可以同时对应多个开关单元的输入端,多个开关单元的输入端分别对应一条数据线。
32.所述控制信号产生电路包括第一子电路,所述第一子电路包括第一控制信号产生模块和第一耦合模块,所述第一控制信号产生模块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一耦合模块的一端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t5的控制端。
33.本技术通过在控制信号产生电路增加第一耦合模块,使所述第一控制信号产生模块所产生的信号经由所述第一耦合模块耦合后施加至所述第一开关单元t5的控制端,使得所述第一开关单元t5的驱动力增强,从而提高pixel充电率,改善pixel由于充电不均而显示横纹的不良现象,且因为无需增加vgh电压,降低了显示面板的功耗和数据驱动芯片的发热。
34.本技术提供一实施例,所述控制信号产生电路包括所述第一子电路和第二子电路,所述第一子电路包括第一控制信号产生模块和第一耦合模块,所述第一控制信号产生模块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一耦合模块的一端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t5的控制端。
35.具体的,所述第一控制信号产生模块包括第一选择单元t1和第二选择单元t2,所述第一选择单元t1的控制端连接至第一选择信号ck1线,所述第一选择信号ck1线传输第一选择信号ck1,所述第一选择单元t1的输入端连接至第一电源信号线,所述第一电源信号线传输第一电压信号vgh,所述第一选择单元t1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一耦合模块的第一端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t5的控制端;所述第二选择单元t2的控制端连接至第二选择信号ck2线,所述第二选择信号ck2线传输第二电压信号vss,所述第二选择单元t2的输入端连接至第二电源信号线,所述第二选择信号ck2线传输第二选择信号ck2,所述第二选择单元t2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一耦合模块的第一端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t5的控制端;所述第一耦合模块包括第一耦合电容c1,所述第一耦合电容c1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开关单元t5的控制端以及所述第一选择单元t1和所述第二选择单元t2的输出端,所述第一耦合电容c1的第二端连接至第三电源信号线,所述第三电源信号线传输第三电压信号ck3。
36.所述第二子电路包括第二控制信号产生模块和第二耦合模块,所述第二控制信号产生模块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二耦合模块的一端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二开关单元t6的控制端。
37.具体的,所述第二控制信号产生模块包括第三选择单元t3和第四选择单元t4,所述第三选择单元t3的控制端连接至第二选择信号ck2线,所述第三选择单元t3的输入端连接至第一电源信号线,所述第三选择单元t3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二耦合模块的第一端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二开关单元t6的控制端;所述第四选择单元t4的控制端连接至第一选择信号ck1线,所述第四选择单元t4的输入端连接至第二电源信号线,所述第四选择单元t4的输出
端和所述第二耦合模块的第一端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二开关单元t6的控制端;所述第二耦合模块包括第二耦合电容c2,所述第二耦合电容c2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开关单元t6的控制端以及所述第三选择单元t3和所述第四选择单元t4的输出端,所述第二耦合电容c2的第二端连接至第四电源信号线,所述第四电源信号线传输第四电压信号ck4。
38.参照图3,所述第一选择单元t1、所述第二选择单元t2、所述第三选择单元t3和所述第四选择单元t4同为n型薄膜晶体管或同为p型薄膜晶体管时,所述第一选择信号ck1线上的信号的相位和所述第二选择信号ck2线的信号的相位相反。
39.可以知道的是,所述第一选择信号ck1线上所传输的信号和所述第二选择信号ck2线上所传输的信号分别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选择单元t1和所述第二选择单元t2的关断,而所述第一选择单元t1和所述第二选择单元t2的关断条件取决于其自身类型,如n型晶体管在高电平时导通,p型晶体管在低电平时导通,本实施例中设置所述第一选择单元t1和所述第二选择单元t2是为了分时传输所述第一电源信号线上的电压信号和所述第二电源信号线上的电压信号至所述开关单元的控制端,所述第三选择单元t3和所述第四选择单元t4同理,因此,所述选择单元与其所对应的所述选择信号应能实现上述目的,本实施例中仅选取所述第一选择单元t1、所述第二选择单元t2、所述第三选择单元t3和所述第四选择单元t4为同类型晶体管时作为解释,本领域技术人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时,可以知道其余情况该如何处理,在此不做赘述。
40.参照图3,所述第四电源信号线上的信号的相位与所述第三电源信号线上的信号的相位相反,本实施例中设置所述第一耦合电容c1以对所述第一选择单元t1所输出的第一电源信号线上的信号进行耦合,从而提高使得所述第一开关单元t5的驱动力增强,设置所述第二耦合电容c2以对所述第二选择单元t2所输出的第一电源信号线上的信号进行耦合,从而使得所述第二开关单元t6的驱动力增强,因此,所述第三电源信号线所输出的信号的高电位区间应在所述第一电源信号线所输出的信号的高电位区间内,所述第四电源信号线所输出的信号的高电位区间应在所述第二电源信号线所输出的信号的高电位区间内,即所述第三电源信号线所输出的信号的高电位区间应在所述第一选择单元t1打开的区间内,即对应于所述第一选择信号ck1的高电位区间范围,所述第四电源信号线所输出的信号的高电位区间应在所述第三选择单元t3打开的区间内,即对应于所述第二选择信号ck2的高电位区间范围。
41.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选择单元t1、所述第二选择单元t2、所述第三选择单元t3、所述第四选择单元t4、所述第一开关单元t5和所述第二开关单元t6均为n型晶体管。
42.上述实施例所述的选择电路和控制信号产生电路可分为以下阶段:
43.如图3,ta阶段,所述ta分为t0、t1和t2三个子阶段,t0时,所述第一选择信号ck1为高电平,所述第二选择信号ck2为低电平,所述第三电源信号为低电平,所述第四电源信号为低电平,因此所述第一选择单元t1和所述第四选择单元t4导通,所述第二选择单元t2和所述第三选择单元t3关断,此时,所述第一选择单元t1输出所述第一电源信号线上的第一电压信号vgh作为第一控制信号cka输出至所述第一开关单元t5(此时所述第一开关单元t5的驱动能力如图4中5所示),所述第四选择单元t4输出所述第二电源信号线上的第二电压信号vss作为第二控制信号ckb,此时所述第一开关单元t5导通,所述数据驱动芯片提供数据电压至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t5相连的数据线,进而给相应子像素进行充电,所述第二开关
单元t6关断,对应子像素不进行充电。
44.t1时,所述第三电源信号由低电平转为高电平,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由所述第一选择单元t1提供的第一电压信号vgh和所述第一耦合电容c1提供的第三电压信号ck3耦合形成,此时,所述第一控制信号cka的电位相比t0时刻的电位更高,使得所述第一开关单元t5的导通程度加大,从而增加其驱动能力(此时所述第一开关单元t5的驱动能力如图4中6所示),提高对应像素的充电率,值得注意的是,在t1阶段,所述像素已完成充电。
45.t2时,所述第三电源信号由高电平转为低电平,此时,所述第一控制信号cka的电位恢复为t0时刻的电位,由于在t1阶段,所述像素已完成充电,因此所述第一控制信号cka电位的下降不会影响所述像素的充电率。
46.如图3,tb阶段,所述ta分为t3、t4和t5三个子阶段,t3时,所述第二选择信号ck2为高电平,所述第一选择信号ck1为低电平,所述第三电源信号为低电平,所述第四电源信号为低电平,因此所述第二选择单元t2和所述第三选择单元t3导通,所述第一选择单元t1和所述第四选择单元t4关断,此时,所述第二选择单元t2输出所述第二电源信号线上的第二电压信号vss作为第一控制信号cka输出至所述第一开关单元t5,所述第三选择单元t3输出所述第一电源信号线上的第一电压信号vgh作为第二控制信号ckb,此时第二开关单元t6导通,数据驱动芯片提供数据电压至与所述第二开关单元t6相连的数据线,进而给相应子像素进行充电,所述第一开关单元t5关断,对应子像素不进行充电。
47.t4时,所述第四电源信号由低电平转为高电平,所述第二控制信号ckb由所述第三选择单元t3提供的第一电压信号vgh和所述第二耦合电容c2提供的第四电压信号ck4耦合形成,此时,所述第二控制信号ckb的电位相比t3时刻的电位更高,使得所述第二开关单元t6的导通程度进一步加大,从而增加其驱动能力,提高对应像素的充电率,值得注意的是,在t4阶段,所述像素已完成充电。
48.t5时,所述第四电源信号由高电平转为低电平,此时,所述第二控制信号ckb的电位恢复位t0时刻的电位,由于在t4阶段,所述像素已完成充电,因此所述第二控制信号ckb电位的下降不会影响所述像素的充电率。
49.本实施例采用第一子电路和第二子电路分别输出第一控制信号cka和第二控制信号ckb来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单元t5和所述第二开关单元t6分别打开,以给对应的像素充电,且通过第一耦合电容c1和第二耦合电容c2分别提高所述第一控制信号cka和所述第二控制信号ckb的电位,使得所述第一开关单元t5和所述第二开关单元t6的的驱动力增强,从而提高pixel充电率,改善pixel由于充电不均而显示横纹的不良现象,且因为无需增加vgh电压,降低了显示面板的功耗和数据驱动芯片的发热。
50.综上所述,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