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16846发布日期:2022-11-02 20:31阅读:34来源:国知局
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2.目前,显示面板采用覆晶薄膜电连接显示面板主体和柔性电路板时,采用涂胶覆盖覆晶薄膜的背面以及显示面板主体靠近覆晶薄膜的边缘的方式阻止水汽入侵,然而,由于显示面板在显示面板主体的背光侧设置有支撑层,支撑层在显示面板主体靠近覆晶薄膜的边缘附近阻挡了涂胶对显示面板主体靠近覆晶薄膜的边缘的覆盖,减小了水氧入侵的路径,影响了显示面板的产品质量。
3.因此,亟需一种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可以缓解目前支撑层阻挡涂胶对显示面板靠近覆晶薄膜的边缘的覆盖,减小了水氧入侵路径,影响显示面板的产品质量的技术问题。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6.显示面板主体,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区内的显示功能部、与所述显示功能部相对设置的绑定部、以及连接所述显示功能部与所述绑定部的弯折部,所述绑定部包括远离所述弯折部一侧的第一边缘;
7.支撑部件,位于所述显示面板主体的背光侧,所述支撑部件包括位于所述绑定部上的第一支撑层,所述第一支撑层包括靠近所述第一边缘的第一子部以及远离所述第一边缘的第二子部;
8.覆晶薄膜,位于所述绑定部远离所述第一支撑层一侧;
9.第一胶层,位于所述显示面板主体的背光侧,所述第一胶层覆盖部分所述第一子部、部分所述第一边缘以及部分所述覆晶薄膜;
10.其中,所述第一子部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子部的厚度。
11.优选的,所述第一子部靠近所述第二子部的一侧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子部远离所述第二子部的一侧的厚度。
12.优选的,所述第一子部包括靠近所述绑定部一侧的第一表面以及远离所述绑定部一侧的第二表面;
13.其中,所述第二表面平行于所述第一表面。
14.优选的,所述第一子部的厚度为所述第二子部的厚度的25%~75%。
15.优选的,所述第二子部靠近所述第一边缘的一侧包括至少一第一凹槽和/或第一凸起,所述第一胶层覆盖至少一所述第一凹槽和/或所述第一凸起。
16.优选的,沿所述第二子部至所述第一边缘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子部的厚度逐渐减小。
17.优选的,所述第一子部靠近所述第一胶层的一侧包括至少一第二凹槽和/或第二凸起,所述第一胶层覆盖至少一所述第二凹槽和/或所述第二凸起。
18.优选的,沿所述第二子部至所述第一边缘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子部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子部靠近所述第一边缘的一侧与所述第一边缘的间距。
19.优选的,沿所述第二子部至所述第一边缘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子部的宽度为100微米~200微米。
20.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如任一上述的显示面板及终端主体,所述终端主体与所述显示面板组合为一体。
21.本实用新型通过减小第一支撑层靠近第一边缘的第一子部的厚度,有利于第一胶层对第一子部、第一边缘以及覆晶薄膜的覆盖,延长了水氧入侵路径,提高了显示面板的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是现有的显示面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25.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26.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27.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28.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五种结构示意图;
29.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此外,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和“下”通常是指装置实际使用或工作状态下的上和下,具体为附图中的图面方向;而“内”和“外”则是针对装置的轮廓而言的。
31.目前,请参阅图1,由于显示面板在显示面板主体的背光侧设置的支撑层阻挡了涂胶对显示面板靠近覆晶薄膜的边缘的覆盖,导致水氧入侵路径减小,显示面板的产品质量降低的问题。
32.请参阅图2~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100,所述显示面板100具有显示区,所述显示面板100包括:
33.显示面板主体101,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区内的显示功能部aa、与所述显示功能部aa
相对设置的绑定部cc、以及连接所述显示功能部aa与所述绑定部cc的弯折部bb,所述绑定部cc包括远离所述弯折部bb一侧的第一边缘102。
34.支撑部件103,位于所述显示面板主体101的背光侧,所述支撑部件103包括位于所述绑定部cc上的第一支撑层104,所述第一支撑层104包括靠近所述第一边缘102的第一子部105以及远离所述第一边缘102的第二子部106。
35.覆晶薄膜107,位于所述绑定部cc远离所述第一支撑层104一侧。
36.第一胶层108,位于所述显示面板主体101的背光侧,所述第一胶层108覆盖部分所述第一子部105、部分所述第一边缘102以及部分所述覆晶薄膜107。
37.其中,所述第一子部105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子部106的厚度。
38.本实用新型通过减小第一支撑层靠近第一边缘的第一子部的厚度,有利于第一胶层对第一子部、第一边缘以及覆晶薄膜的覆盖,延长了水氧入侵路径,提高了显示面板的产品质量。
39.现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40.请参阅图2~图6,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部105靠近所述第二子部106的一侧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子部105远离所述第二子部106的一侧的厚度。
41.所述第一子部105包括靠近所述绑定部cc一侧的第一表面以及远离所述绑定部cc一侧的第二表面。此时,所述第一表面固定于所述绑定部cc。
42.请参阅图2~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子部105靠近所述第二子部106的一侧的厚度等于所述第一子部105远离所述第二子部106的一侧的厚度时,所述第二表面平行于所述第一表面。此时,沿所述第二子部106至所述第一边缘102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子部105的厚度可以保持不变,有利于简化所述第一支撑层104的制造工艺,在提高所述显示面板100的产品质量的同时,提高所述显示面板100的产品良率。
43.当所述第二表面平行于所述第一表面时,所述第一子部105的厚度为所述第二子部106的厚度的25%~75%,当所述第一子部105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子部106的厚度的25%时,所述第一子部105的厚度过薄导致第一支撑层104对所述显示面板主体101的支撑保护作用不足,减弱了所述第一支撑层104对所述显示面板主体101的保护效果;当所述第一子部105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子部106的厚度的75%时,所述第一子部105的厚度过厚,导致所述第一胶层108在形成时难以覆盖至所述第一子部105,造成所述第一胶层108覆盖所述第一子部105、所述第一边缘102以及所述覆晶薄膜107形成的水氧入侵路径的缩短,难以提升所述第一胶层108对所述显示面板100的封装效果,导致所述显示面板100的产品质量难以提升。
44.其中,所述第一子部105的厚度优选为30微米至60微米;所述第二子部106的厚度优选为80微米至120微米,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子部106的厚度更优选为100微米。
45.当所述第二表面平行于所述第一表面时,所述第二子部106靠近所述第一边缘102的一侧包括至少一第一凹槽和/或第一凸起,所述第一胶层108覆盖至少一所述第一凹槽和/或所述第一凸起。当所述第二表面平行于所述第一表面时由于所述第二子部106与所述第一子部105存在厚度差,因此,在所述第一胶层108的形成中,所述第一胶层108的材料在爬坡时同样会覆盖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子部106靠近所述第一子部105的一侧。通过在所述第二子部106靠近所述第一边缘102的一侧设置所述第一凹槽和/或所述第一凸起,所述第一
胶层108覆盖所述第一凹槽和/或所述第一凸起,延长了所述第一胶层108与所述第一支撑层104之间的水氧入侵路径,提升了所述第一胶层108对所述显示面板100的封装效果。
46.请参阅图4以及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子部105靠近所述第二子部106的一侧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子部105远离所述第二子部106的一侧的厚度时,沿所述第二子部106至所述第一边缘102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子部105的厚度可以逐渐减小。通过使所述第一子部105的厚度沿所述第二子部106至所述第一边缘102的方向上逐渐减小,有利于所述第一胶层108在形成时,所述第一胶层108的材料沿所述第一子部105延伸并爬坡,并延长了所述第一胶层108与所述第一子部105的接触距离,延长了所述第一胶层108与所述第一子部105之间的水氧入侵路径,提升了所述第一胶层108对所述显示面板100的封装效果并提升了所述第一胶层108与所述第一子部105之间的附着力,进一步提升了所述显示面板100的产品质量。
47.当沿所述第二子部106至所述第一边缘102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子部105的厚度逐渐减小时,所述第一子部105的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间距可以持续减小。
48.或者,当沿所述第二子部106至所述第一边缘102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子部105的厚度逐渐减小时,所述第一子部105的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间距呈阶梯状减小,即,所述第一子部105包括多个厚度区,所述厚度区沿所述第二子部106至所述第一边缘102的方向排列,每一所述厚度区内的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之间的间距相同;靠近所述第二子部106的厚度区内的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之间的间距大于靠近所述第一边缘102的所述厚度区内的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之间的间距。通过所述第一子部105的所述第一表面呈阶梯状设置,每一所述厚度区内的所述第一子部105的厚度相同,有助于所述第一胶层108在形成时,所述第一胶层108的材料在所述第一表面沿所述第一边缘102至所述第二子部106的方向的爬坡,并延长了所述第一胶层108与所述第一子部105之间的水氧入侵路径,提升了所述显示面板100的产品质量。
49.请参阅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部105靠近所述第一胶层108的一侧包括至少一第二凹槽109和/或第二凸起,所述第一胶层108覆盖至少一所述第二凹槽109和/或所述第二凸起。通过所述第二凹槽109和/或所述第二凸起的设置,进一步延长了所述第一胶层108与所述第一子部105之间的水氧入侵路径,并提升了所述第一胶层108与所述第一子部105之间的附着力,提升了所述第一胶层108对所述显示面板100的封装效果的同时,减小了所述第一胶层108与所述第一子部105分离的风险,提高了所述显示面板100的产品质量。所述第二凹槽109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子部105的厚度,以避免所述第一胶层108与所述显示面板主体101的衬底直接接触,导致水氧入侵途径的增加,降低所述第一胶层108对所述显示面板100的封装效果。
50.在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第二子部106至所述第一边缘102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子部105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子部106靠近所述第一边缘102的一侧与所述第一边缘102的间距。即,沿所述第二子部106至所述第一边缘102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子部105靠近所述第一边缘102的一侧不超过所述第一边缘102。由于所述绑定部cc的宽度限制,所述第一支撑层104的宽度有限,当所述第一子部105靠近所述第一边缘102的一侧超过所述第一边缘102时,所述第一支撑层104实际能起到支撑作用的宽度减小,导致所述第一支撑层104易在所述第一边缘102处发生应力集中,进而导致所述显示面板主体101出现金属裂纹,影响
所述显示面板100的产品质量。因此,所述第一子部105靠近所述第一边缘102的一侧不超过所述第一边缘102的设置,有利于避免所述第一支撑层104在所述第一边缘102的应力集中,防止所述显示面板主体101出现金属裂纹,提高所述显示面板100的产品质量。
51.优选的,沿所述第二子部106至所述第一边缘102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子部105的宽度等于所述第二子部106靠近所述第一边缘102的一侧与所述第一边缘102的间距。即,沿所述第二子部106至所述第一边缘102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子部105靠近所述第一边缘102的一侧与所述第一边缘102平齐。由于所述第一支撑层104固定于所述显示面板100的衬底的背光侧,所述衬底的材料为聚酰亚胺等聚合物类柔性材料,具有一定的吸水性,导致所述第一胶层108与所述衬底之间的水氧阻隔能力较弱。当所述第一子部105靠近所述第一边缘102的一侧与所述第一边缘102平齐时,最大程度地减小了所述第一胶层108与所述衬底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提升所述第一胶层108对所述显示面板100的封装效果,改善所述显示面板100的产品质量。
52.沿所述第二子部106至所述第一边缘102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子部105的宽度为100微米~200微米。当所述第一子部105的宽度小于100微米时,所述第一胶层108与所述第一子部105之间的水氧入侵路径较短,不利于提升所述第一胶层108对所述显示面板100的封装效果;所述第一胶层108对所述第一子部105的覆盖宽度有限,所述第一子部105的宽度无需超过200微米即可满足所述第一胶层108与所述第一子部105之间的水氧入侵路径的提升需求,实现所述第一胶层108对所述显示面板100的目标封装效果。当所述第二表面平行于所述第一表面时,所述第一子部105的宽度优选为100微米~150微米。当所述第一子部105的厚度在沿所述第二子部106至所述第一边缘102的方向上逐渐减小时,由于所述第一子部105的厚度在沿所述第二子部106至所述第一边缘102的方向上逐渐减小有利于所述第一胶层108在形成时,所述第一胶层108的材料在所述第一子部105上的爬升,因此,所述第一胶层108在所述第一子部105上的覆盖宽度更宽,所述第一子部105的宽度优选为100微米~200微米。
5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覆晶薄膜107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绑定部cc,且所述第一端位于所述绑定部cc远离所述第一支撑层104的一侧;所述覆晶薄膜107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端相对,所述第二端与柔性电路板固定。所述显示面板主体101通过所述覆晶薄膜107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电连接。
54.所述显示面板100还包括第二胶层,所述第二胶层至少覆盖所述第一端以及部分所述绑定部cc远离所述第一支撑层104的一侧。
55.所述显示面板主体101包括沿所述显示面板主体101的出光方向依次设置的衬底、阵列基板以及发光器件,其中,所述发光器件可以包括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所述发光器件设置于所述显示功能部aa内。
56.所述支撑部件103还包括固定于所述显示功能部aa的背光侧的第二支撑层110。所述第一支撑层104以及所述第二支撑层110包括固定于所述衬底的压敏胶层以及位于所述压敏胶层远离所述衬底一侧的支撑基层,所述支撑基层固定于所述压敏胶层,所述支撑基层的材料可以为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glycol terephthalate)材料。
57.所述显示面板100可以应用于柔性手表、手机、平板、电视等终端产品。由于柔性手
表的使用环境相对于其他终端产品温度更加高且湿度更加大,水汽更容易从所述第一边缘102附近入侵,造成柔性手表的产品异常。因此,优选的,所述显示面板100应用于柔性手表中,利用所述第一胶层108对所述第一子部105、所述第一边缘102以及所述覆晶薄膜107的覆盖延长水氧入侵路径,有效提升了柔性手表的产品质量。
5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减小所述第一支撑层104靠近所述第一边缘102的所述第一子部105的厚度,有利于所述第一胶层108对所述第一子部105、所述第一边缘102以及所述覆晶薄膜107的覆盖,延长了水氧入侵路径,提高了所述显示面板100的产品质量。
59.请参阅图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10,包括如任一上述的显示面板100及终端主体200,所述终端主体200与所述显示面板100组合为一体。
60.所述显示面板100的具体结构请参阅任一上述显示面板的实施例及附图,在此不再赘述。
61.本实施例中,所述终端主体200可以包括中框、框胶等,所述移动终端10可以为柔性手表、手机、平板、电视等移动显示终端,在此不做限定。优选的,所述移动终端10为柔性手表,具体原因如前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6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终端,通过减小显示面板中的第一支撑层靠近第一边缘的第一子部的厚度,有利于第一胶层对第一子部、第一边缘以及覆晶薄膜的覆盖,延长了水氧入侵路径,提高了移动终端的产品质量。
6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该显示面板包括:显示面板主体,包括显示功能部、与显示功能部相对的绑定部、以及连接两者的弯折部,绑定部包括第一边缘;支撑部件,位于显示面板主体的背光侧,并包括绑定部上的第一支撑层,第一支撑层包括第一子部以及第二子部,靠近第一边缘的第一子部的厚度小于第二子部的厚度;覆晶薄膜,位于绑定部远离第一支撑层一侧;第一胶层,位于显示面板主体的背光侧,第一胶层覆盖部分第一子部、部分第一边缘以及部分覆晶薄膜。本实用新型通过减小第一支撑层靠近第一边缘的第一子部的厚度,有利于第一胶层对第一子部、第一边缘以及覆晶薄膜的覆盖,延长了水氧入侵路径,提高了显示面板的产品质量。
64.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