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灵活锁止揿动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54340发布日期:2022-12-07 02:31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一种灵活锁止揿动笔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书写工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灵活锁止揿动笔。


背景技术:

2.市面上常见的笔具一般由笔杆和笔芯组成,为了保护笔芯的笔头不轻易受损,常见的笔具一般都会包含笔帽,使用时拔除,不使用时盖上。或是,在笔具中加入笔芯回弹功能,通过使用者的操作,使用时将笔头伸出笔杆,不使用时将笔头缩回笔杆内。
3.相较于传统的带笔帽的笔,揿动笔的使用更具便捷性,同时揿动笔体积小,不存在丢失笔帽的风险,因此也越来越受大众欢迎。常见的揿动笔一般都是采用在笔杆内装置有揿头、转轮等部件,再配合笔杆内导向槽实现笔头的弹出与缩回功能。此类揿动笔,在不使用时,笔芯有一个收纳过程,在笔芯伸出状态下再次操作揿头,笔芯即可回缩至笔杆里,这样既可以防止污染与之相邻的物品,也可保护笔头。但是,目前常规的揿动笔,当不经意间触碰到揿头,会使笔芯朝向一方推出,这种无意间的误触所造成笔头的部分探出,会导致笔头损坏、墨水弄脏物品等令人不快的情况发生。此外,尤其是针对于墨水挥发性较强的揿动笔来说,如果没有将笔头回缩至笔杆内密封起来,笔头长时间暴露在笔杆外,墨水处于持续挥发的状态,会造成墨水流失以及书写手感差的情况。
4.因此,为了防止揿动笔在不使用时误触揿动部,使得笔头伸出笔杆的书写端,从而导致笔头损坏、墨水弄脏物品、墨水挥发过快以及书写手感变差,需要开发一种灵活锁止揿动笔,根据消费者喜好以及使用场景来决定是否锁定揿头,同时在该揿动笔中加入手感反馈机构及状态提示机构,使得使用者可以一目了然地知道揿动笔所处状态,而且,该笔具应结构简单,锁定和解锁状态都易于稳定,同时在操作过程中反馈手感,提供一种工作学习中的解压方式。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解决揿动笔在不使用时,由于对揿动部的误触而造成的笔头损坏、墨水弄脏物品、墨水快速挥发以及书写手感不佳的不足,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灵活锁止揿动笔。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7.一种灵活锁止揿动笔,包括沿轴线布置的壳体、弹簧、笔芯和揿动部,其中,壳体具有空腔和位于空腔一端的书写端,空腔用于容纳弹簧、笔芯及揿动部;揿动部与笔芯从后向前依次设置于壳体内,其中笔芯包括笔头,揿动部用于驱动笔芯在伸出状态与缩回状态间切换,在伸出状态,笔头伸出书写端;在缩回状态,笔头缩回书写端;弹簧抵压于笔芯和壳体之间,在伸出状态下,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为揿动部提供回复弹力;灵活锁止揿动笔还包括可操作的联动部,联动部可旋转地设置于灵活锁止揿动笔远离书写端一侧,联动部与揿动部配合并适于驱动揿动部与之在限定转动范围内同步旋转,从而使锁止揿动笔在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切换,当联动部驱动揿动部相对于壳体同步旋转至第一转动位置时,揿动
部与壳体发生干涉,揿动部无法沿轴线相对于壳体运动,从而使锁止揿动笔处于锁定状态;当联动部驱动揿动部相对于壳体同步旋转至第二转动位置时,揿动部能无阻碍地沿轴线方向相对于壳体运动,从而使锁止揿动笔处于解锁状态。
8.进一步地,联动部为一空腔结构,内壁设置有联动筋。
9.进一步地,联动部通过联动筋与揿动部连接成在转动方向上联动,联动部与揿动部依次沿径向由外向内设置于壳体远离书写端一侧。
10.进一步地,揿动部能穿过联动部的空腔结构沿轴线方向运动。
11.进一步地,揿动部包括转轮和揿头,转轮与揿头相互配合,从前往后依次设置于壳体内。
12.进一步地,揿头能沿轴线方向相对于壳体运动,转轮能沿轴线方向直线运动,也能绕轴线发生转动。
13.进一步地,转轮包括转轮导槽、转轮凸台和转轮端面。
14.进一步地,揿头包括揿头导槽,揿头凸台。
15.进一步地,壳体内壁包含笔杆导轨。
16.进一步地,转轮凸台、揿头凸台与笔杆导轨相互配合实现揿动。
17.进一步地,转轮导槽、揿头导槽与联动筋数量相同。
18.进一步地,联动筋同时与转轮导槽和揿头导槽相配合进行力的传递,实现联动配合。
19.进一步地,在联动部和揿动部相对于壳体处于第一转动位置时,转轮端面与笔杆导轨相干涉,揿动部无法揿动。
20.进一步地,在联动部和揿动部相对于壳体处于第二转动位置时,转轮与笔杆导轨不发生干涉,揿动部能被揿动。
21.进一步地,联动部外壁还包括限位凸块,笔杆内壁还包括笔杆限位槽。
22.进一步地,限位凸块与限位槽相互配合,确定联动部与笔杆的限定转动范围。
23.进一步地,联动部还外壁包含弹性凸台,笔杆内壁包含笔杆卡槽。
24.进一步地,弹性凸台与笔杆卡槽周向位置相对应,在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弹性凸台会卡在笔杆卡槽内。
25.进一步地,笔杆尾部包含有状态标识部,联动部包含有标识键。
26.进一步地,在灵活锁止揿动笔的解锁状态和锁定状态,标识键分别对准于相应的状态标识部,以指示灵活锁止揿动笔当前所处状态。
27.进一步地,笔杆尾部包含笔夹和笔夹弹簧。
28.进一步地,笔夹尾部可旋转地连接在笔杆的外壁,笔夹弹簧设置于笔夹尾部与笔杆之间。
29.进一步地,笔杆包括护套。
30.进一步地,护套套设于笔杆靠近书写端的一侧。
31.进一步地,护套为弹性材质。
3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如下:
33.通过联动机构实现锁止揿动笔在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灵活切换,揿动笔在不使用时切换为锁定状态,不会由于误触揿动部使得书写端伸出,有效防止笔头由于误触伸出而
对容器或者衣物造成污染,笔头不使用时保持回缩在笔壳内的锁定状态可以有效防止笔头由于误触伸出而被碰伤,针对挥发性较强的油墨,笔头不使用时保持回缩在笔壳内可以有效防止油墨挥发,增加使用寿命,相应的,下次书写时初始书写手感更好,笔迹更加流畅;通过反馈部件对锁止揿动笔的状态进行反馈,在操作时可以反馈手感,操作更便捷;反馈手感、方便让使用者了解当前操作状况的同时,弹性凸台与笔杆导槽发出碰撞的清脆咔哒声,令使用者解压;反馈部件还可以对切换装置在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进行定位,产生一定的约束力,不会在无意中的轻微外力下就使得旋转件发生旋转,使该笔的状态更加稳定;笔杆上设置有状态指示标识,使用者对于锁止笔状态一目了然。
3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低成本、防误触、不会造成污染、使用寿命更长、手感舒适、可靠度高,令使用者解压且趣味性强的灵活锁止揿动笔。
附图说明
35.本实用新型的以上技术内容以及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在结合附图阅读时会得到更好的理解。需要说明的是,附图仅作为所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示例。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类似的元素。
36.图1是灵活锁止揿动笔的爆炸图;
37.图2是灵活锁止揿动笔的剖视图;
38.图3是联动部的立体图;
39.图4是联动部另一角度立体图;
40.图5是笔杆的正视图;
41.图6是笔杆的剖视图;
42.图7是揿头的立体图;
43.图8是揿头的剖视图;
44.图9是转轮的立体图;
45.图10是笔杆的侧视图;
46.图11是灵活锁止揿动笔解锁状态的侧向剖视图;
47.图12是灵活锁止揿动笔锁定状态的侧向剖视图;
48.图13是灵活锁止揿动笔的立体图。
49.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50.壳体 100
51.笔杆 110
52.笔杆导轨 111
53.状态标识部 112
54.笔杆限位槽 113
55.笔杆卡槽 116
56.笔夹 130
57.笔夹弹簧 131
58.笔颈 120
59.护套 140
60.弹簧200
61.笔芯300
62.揿动部500
63.转轮510
64.转轮导槽511
65.转轮凸台512
66.转轮端面513
67.揿头520
68.揿头导槽521
69.揿头凸台522
70.联动部400
71.限位凸台410
72.联动筋420
73.标识键430
74.弹性凸台440
具体实施方式
75.以下在具体实施方式中叙述本实用新型的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权利要求及附图,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轻易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相关的目的及优点。
76.为便于理解,本说明书中所采用的“前”“后”等方位术语是以灵活锁止揿动笔的水平放置,书写端作为前端为参照的。
77.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为灵活锁止揿动笔,包括沿轴线布置的笔杆110,笔颈120,笔芯300,笔夹130,转轮510,揿头520,弹簧200等部件。该灵活锁止揿动笔还包括联动部400,该联动部400与揿动部500进行配合以实现同步旋转,并设置成通过旋转联动部400,改变揿动部500与笔杆110的相对转动位置来实现揿动部500在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切换,在锁定状态,揿动部500沿轴线方向被锁止,在解锁状态,揿动部500能沿轴线方向相对于笔杆110往复运动。
78.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参见图5-9,壳体100内壁包含沿轴线方向直线分布的笔杆导轨111,转轮510沿周向包含转轮导槽511,相应的相邻两转轮导槽511之间会形成凸起,而凸起沿轴向的一个端面为转轮凸台512,该转轮凸台512有一定坡度,沿轴向的另一个端面为转轮端面513,转轮端面513为一平面。揿头520前端沿周向包含揿头凸台522和揿头导槽521。笔杆导轨111与转轮导槽511及揿头导槽521的数量相同,揿头凸台522与转轮凸台512相互配合。使用过程中,转轮510与笔杆110有两种配合状态。揿动揿头520通过揿头凸台522推动转轮凸台512,在笔杆导轨111的约束作用下转轮510沿轴线向前运动,随着转轮510继续向前,转轮凸台512向前超过了笔杆导轨111的前端面并脱离笔杆导轨111,此时停止揿动(揿头520已经揿动到底),由于弹簧200的压力,转轮凸台512沿着笔杆导轨111的端面旋转,此时笔芯300的笔头伸出壳体100,处于可书写的状态;再次揿动揿头520,揿头520向前运动并推动转轮510也向前,此时停止揿动(揿头520已按到底),转轮凸台512与笔杆导轨
111的端面分离,笔杆导轨111滑入转轮导槽511中。在弹簧200的回复弹力之下转轮510被压缩后退。此时,笔芯300的笔头收缩在壳体100内。
79.参见图3、图4,为一具体实施方式中联动部400的结构。联动部400为空腔结构,以允许揿动部500穿过该空腔结构沿揿动笔的轴线方向运动。在笔芯300缩回在壳体100内的缩回状态,可以通过旋转联动部400切换该锁止笔的状态。联动部400相对于笔杆120的具体旋转范围通过联动部400外壁上的限位凸台410和笔杆120内壁上设置的笔杆限位槽113限定。在本实施例中,笔杆限位槽113为一圆弧导槽。联动部400通过联动筋420与转轮导槽511及揿头导槽521的配合实现与转轮510和揿头520的同步旋转。在本实施例中,联动筋420为长条状,数量与揿头导槽521及转轮导槽511的数量相同,通过动力传递实现同步旋转。
80.参见图11、图12,为一具体实施方式中锁定状态与解锁状态的呈现。旋转联动部400,转轮510和揿头520也被带动同步旋转,当相对于笔杆120旋转到第一转动位置时,转轮端面513被笔杆导轨111挡住(图12),此时揿头520沿轴线方向的运动被限制,揿动笔处于锁定状态;需要解锁时,相对于笔杆120转动联动部400至第二转动位置,此时转轮510截面轮廓与笔杆导轨111形成的截面轮廓相匹配,转轮端面513与笔杆导轨111不发生干涉,转轮510可以沿轴线方向通过笔杆导轨111,揿头520沿锁止笔轴线方向的运动不再受到约束,灵活锁止揿动笔处于解锁状态。
81.参见图3、图10,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联动部400外壁设置有标识键430和弹性凸台440。与弹性凸台440相应的周向位置上,壳体100内壁设置有笔杆卡槽116。在旋转过程中可以通过弹性凸台440与笔杆卡槽116的相对运动和配合关系反馈旋转的手感和提供定位。较佳的是,笔杆卡槽116为图10中的设置,即数量为2个,分别对应灵活锁止揿动笔的解锁状态和锁定状态,笔杆卡槽116与弹性凸台440发生配合。此时,无论锁止笔处于解锁状态还是锁定状态,弹性凸台440与笔杆卡槽116的配合都可以起到定位作用,对旋转件610的相对旋转进行一定的约束,不会因为使用者轻微而无意识的旋动而发生旋转。可以理解,弹性凸台440与笔杆卡槽116之间的配合关系可以是可分离的卡合关系,并能提供一定的分离阻碍。同时,相配合时弹性凸台440对笔杆卡槽116的瞬间敲击还会在解锁状态或者锁定状态发生的一刻引发手感反馈及声音反馈。
82.参见图1,灵活锁止揿动笔壳体100可以为可拆分结构,包含笔颈120和笔杆110,二者从前往后依次设置,在本实施例中,二者通过螺纹连接。笔颈120外部套设有护套140,可以采用热塑性弹性体(thermoplastic elastomer,即tpe或/tpr),是一种可以用塑料方法加工的橡胶,具有通用塑料加工性能,该材质安全无毒,稳定性好,质地柔软,美观舒适,回弹性能好,具有很强的防湿滑性。同时本实用新型中的笔颈可加工为符合人体工学的外形,使得握持更为舒适,长时间书写手不会疲劳。
83.具体的,拆分部位可以设置于灵活锁止揿动笔外壳的任意位置,便于拆卸和更换笔芯300。
84.具体的,拆部位可以设置在笔颈120与笔杆110的衔接处。
85.具体的,笔颈120与笔杆110的连接方式可以是螺纹连接。
86.参见图1,该灵活锁止揿动笔还设置有笔夹130,笔夹130在靠近笔杆110尾部设有转轴,使得笔夹可以绕转轴旋转一定角度,在不使用时可以将该灵活锁止揿动笔通过笔夹130夹持在衣服口袋、书本页等较薄的片状物体上,方便随时拿取。
87.具体的,可在笔夹130尾部设置笔夹弹簧,使得夹持力更强,更容易固定。
88.具体的,参见图10,为了更加醒目,在笔杆的尾端开设状态标识部112,状态标识部112与联动部400外壁设置的标识键430互相配合,当锁止揿动笔处于锁定状态时,标识键430会指向标识部件112中的特定锁定图案,而当锁止揿动笔处于解锁状态时,标识键430会指向标识部件112中的特定解锁图案。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特定锁定图案和特定解锁图案是两个分立的标记物。通过该标识配置,可以让使用者对该锁止笔的所处状态一目了然。
89.这里基于的术语和表述方式只是用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并不应局限于这些术语和表述。使用这些术语和表述并不意味着排除任何示意和描述(或其中部分)的等效特征,应认识到可能存在的各种修改也应包含在权利要求范围内。其他修改、变化和替换也可能存在。相应的,权利要求应视为覆盖所有这些等效物。
90.同样,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本实用新型已参照当前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但是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在没有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情况下还可做出各种等效的变化或替换,因此,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上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