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光源过渡区的发光显示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25208发布日期:2022-12-02 23:44阅读:3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光源过渡区的发光显示屏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光显示屏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具有光源过渡区的发光显示屏。


背景技术:

2.构成电致发光显示屏的每个子像素中都包括由阳极与阴极之间的发光层组成的电致发光二极管,以及用于独立地驱动电致发光二极管的像素电路,传统的显示器是通过通电发光原理进行显示的,这样的设置会导致显示屏在夜晚放映时,显示屏的边缘四侧会显得特别刺眼,从而影响观众的观看体验,且显示屏在长时间工作过后会温度过高,影响显示屏的使用寿命。
3.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具有光源过渡区的发光显示屏,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光源过渡区的发光显示屏,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具有光源过渡区的发光显示屏,包括雾面屏、基板和保护壳,所述保护壳的内部设置有雾面屏和基板,所述基板和雾面屏的两侧均设置有减震块,基板和雾面屏通过减震块与保护壳内壁相接,保护壳的一侧设置有多个散热孔,所述减震块上开设有第一减震槽和第二减震槽,雾面屏插接在第一减震槽内部,基板插接在第二减震槽内部,减震块与保护壳内壁固定连接,保护壳上设置有粘贴槽,粘贴槽上设置有光致发光条,所述基板的上侧设置多个发光元器件,基板的下侧设置有循环水管,保护壳的下侧设置有散热壳。
7.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粘贴槽开设在保护壳上,粘贴槽与雾面屏相邻的一侧设置有倾角,粘贴槽上贴合有光致发光条,所述光致发光条上设置有光致发光层、增亮层和滤光层。
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基板上开设有多个通槽,通槽内部安装有多个发光元器件。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基板下侧螺栓连接有多个扣环,循环水管贯穿在扣环内部,保护壳的一侧安装有水箱,水箱内部安装有循环水泵,循环水泵与循环水管相接。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散热壳与保护壳螺栓连接,散热壳内部通过减震环固定连接有散热扇,散热壳的一侧设置有滤网。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1、通过设置有保护壳,保护壳的内侧壁通过粘贴槽粘贴有光致发光条,光致发光条与雾面屏之间产生有倾角,其角度在15
°
—30
°
之间,从而使光致发光条能够更好的吸收
光影发光,使其光致发光条产生层次感,从而实现光源过渡的作用,使雾面屏显示的侧部光源不会过于刺眼,且雾面屏的设置防止出现倒影的现象。
13.2、通过设置的循环水管与基板的内壁贴合,其中通过扣环固定循环水管在基板上的位置,循环水管内部的水源通过水箱内部的循环水泵进行循环处理,从而通过循环水管对基板进行降温,其中的散热扇也可以对基板进行吹拂,使其热空气通过散热孔排出,持续降低基板的温度,提高基板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4.图1为一种具有光源过渡区的发光显示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一种具有光源过渡区的发光显示屏的保护壳和散热壳剖视示意图;
16.图3为一种具有光源过渡区的发光显示屏的基板仰视示意图。
17.图中:1、保护壳;101、粘贴槽;102、散热孔;2、光致发光条;3、雾面屏;4、散热壳;401、减震环;402、散热扇;5、减震块;501、第一减震槽;502、第二减震槽;6、基板;601、通槽;602、发光元器件;603、循环水管;604、扣环;7、水箱。
具体实施方式
18.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具有光源过渡区的发光显示屏,包括雾面屏3、基板6和保护壳1,保护壳1的内部设置有雾面屏3和基板6,基板6和雾面屏3的两侧均设置有减震块5,基板6和雾面屏3通过减震块5与保护壳1内壁相接,保护壳1的一侧设置有多个散热孔102,减震块5上开设有第一减震槽501和第二减震槽502,雾面屏3插接在第一减震槽501内部,基板6插接在第二减震槽502内部,减震块5与保护壳1内壁固定连接,保护壳1上设置有粘贴槽101,粘贴槽101上设置有光致发光条2,基板6的上侧设置多个发光元器件602,基板6上开设有多个通槽601,通槽601内部安装有多个发光元器件602,基板6的下侧设置有循环水管603,保护壳1的下侧设置有散热壳4。
19.如图1和2所示,粘贴槽101开设在保护壳1上,粘贴槽101与雾面屏3相邻的一侧设置有倾角,粘贴槽101上贴合有光致发光条2,光致发光条2上设置有光致发光层、增亮层和滤光层,光致发光条2与雾面屏3之间产生有倾角,其角度在15
°
—30
°
之间,从而使光致发光条2能够更好的吸收光影发光,使其光致发光条2产生层次感,从而实现光源过渡的作用,使雾面屏3显示的侧部光源不会过于刺眼,且雾面屏3的设置防止出现倒影的现象。
20.如图2和3所示,基板6下侧螺栓连接有多个扣环604,循环水管603贯穿在扣环604内部,保护壳1的一侧安装有水箱7,水箱7内部安装有循环水泵,循环水泵与循环水管603相接,散热壳4与保护壳1螺栓连接,散热壳4内部通过减震环401固定连接有散热扇402,散热壳4的一侧设置有滤网,通过扣环604固定循环水管603在基板6上的位置,循环水管603内部的水源通过水箱7内部的循环水泵进行循环处理,从而通过循环水管603对基板6进行降温,其中的散热扇402也可以对基板6进行吹拂,使其热空气通过散热孔102排出,持续降低基板6的温度。
21.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保护壳1的内侧壁通过粘贴槽101粘贴有光致发光条2,光致发光条2与雾面屏3之间产生有倾角,其角度在15
°
—30
°
之间,从而使光致发光条2能够更好的吸收光影发光,使其光致发光条2产生层次感,从而实现光源过渡的作用,使雾面屏3
显示的侧部光源不会过于刺眼,且雾面屏3的设置防止出现倒影的现象,通过设置的循环水管603与基板6的内壁贴合,其中通过扣环604固定循环水管603在基板6上的位置,循环水管603内部的水源通过水箱7内部的循环水泵进行循环处理,从而通过循环水管603对基板6进行降温,其中的散热扇402也可以对基板6进行吹拂,使其热空气通过散热孔102排出,持续降低基板6的温度,提高基板6的使用寿命;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显示屏在夜晚放映时,显示屏的边缘四侧会显得特别刺眼,从而影响观众的观看体验,且显示屏在长时间工作过后会温度过高,影响显示屏的使用寿命的问题。
22.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具有光源过渡区的发光显示屏,包括雾面屏(3)、基板(6)和保护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1)的内部设置有雾面屏(3)和基板(6),保护壳(1)上设置有粘贴槽(101),粘贴槽(101)上设置有光致发光条(2),所述基板(6)的上侧设置多个发光元器件(602),基板(6)的下侧设置有循环水管(603),保护壳(1)的下侧设置有散热壳(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光源过渡区的发光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6)和雾面屏(3)的两侧均设置有减震块(5),基板(6)和雾面屏(3)通过减震块(5)与保护壳(1)内壁相接,保护壳(1)的一侧设置有多个散热孔(10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光源过渡区的发光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块(5)上开设有第一减震槽(501)和第二减震槽(502),雾面屏(3)插接在第一减震槽(501)内部,基板(6)插接在第二减震槽(502)内部,减震块(5)与保护壳(1)内壁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光源过渡区的发光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粘贴槽(101)开设在保护壳(1)上,粘贴槽(101)与雾面屏(3)相邻的一侧设置有倾角,粘贴槽(101)上贴合有光致发光条(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有光源过渡区的发光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致发光条(2)上设置有光致发光层、增亮层和滤光层。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光源过渡区的发光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6)上开设有多个通槽(601),通槽(601)内部安装有多个发光元器件(602)。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光源过渡区的发光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6)下侧螺栓连接有多个扣环(604),循环水管(603)贯穿在扣环(604)内部,保护壳(1)的一侧安装有水箱(7),水箱(7)内部安装有循环水泵,循环水泵与循环水管(603)相接。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光源过渡区的发光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壳(4)与保护壳(1)螺栓连接,散热壳(4)内部通过减震环(401)固定连接有散热扇(402),散热壳(4)的一侧设置有滤网。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光源过渡区的发光显示屏,包括雾面屏、基板和保护壳,所述保护壳的内部设置有雾面屏和基板,所述基板和雾面屏的两侧均设置有减震块,基板和雾面屏通过减震块与保护壳内壁相接,保护壳的一侧设置有多个散热孔,保护壳上设置有粘贴槽,粘贴槽上设置有光致发光条,所述基板的上侧设置多个发光元器件,基板的下侧设置有循环水管,保护壳的下侧设置有散热壳;通过设置有保护壳,保护壳的内侧壁通过粘贴槽粘贴有光致发光条,光致发光条与雾面屏之间产生有倾角,从而使光致发光条能够更好的吸收光影发光,使其光致发光条产生层次感,使雾面屏显示的侧部光源不会过于刺眼,且雾面屏的设置防止出现倒影的现象。且雾面屏的设置防止出现倒影的现象。且雾面屏的设置防止出现倒影的现象。


技术研发人员:刘坚雄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卡莱德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8.17
技术公布日:2022/1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