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杆标识牌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80973发布日期:2022-11-30 02:24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杆标识牌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电杆标识牌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杆标识牌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2.标识牌是一种用于展示产品或是用于告知行人的具有公告功能的平面板,为了提高耐用性,通常选用不锈钢镜面或拉丝板,内部结构采用不锈钢为加强材料,发光源用led、霓虹灯和导光板等相关材料,为了能够将标识牌安装在电杆上,一般会使用电杆标识牌固定装置来进行安装,现有的电杆标识牌固定装置基本上已经能够满足日常的使用需求,但仍有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
3.现有的电杆标识牌固定装置一般是套设在电杆表面上的套箍,大部分的套箍在电杆竖立前就已经套设在电杆表面上,在对标识牌进行安装时,通过在标识牌上贯穿扎带,再人工登杆将标识牌绑扎在套箍上即可完成安装,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有时需要在电杆上加装其他的标识牌,为了能够在竖立好的电杆上设置固定装置,使用的大多为开合式的包箍,由于抱箍由两组转动连接的箍环组成,使抱箍套设在电杆表面上后需要使用螺栓对两组箍环进行固定限位,而电杆大多设置在室外,螺栓长时间暴露在室外环境中容易被锈蚀并发生脆化,并可能在标识牌重量的拉动下发生断裂,导致标识牌带动抱箍从电杆上掉落,可能会砸伤行人,装置的安全性不强,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电杆标识牌固定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杆标识牌固定装置,通过设置的连接结构等,使左箍环和右箍环能够通过连接结构连接在一起,同时螺栓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完成被两组连接件包覆,减少螺栓与外界的接触,避免了电杆大多设置在室外,螺栓长时间暴露在室外环境中容易被锈蚀并发生脆化,并可能在标识牌重量的拉动下发生断裂,导致标识牌带动抱箍从电杆上掉落,可能会砸伤行人的问题,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杆标识牌固定装置,包括左箍环、右箍环和标识牌固定件,所述左箍环和右箍环外壁皆设置有若干组标识牌固定件,所述左箍环通过连接结构与右箍环连接,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分别设置在左箍环两侧末端上部和右箍环两侧末端下部的连接件、转动设置在左箍环和右箍环同侧的两组连接件内部的转动轴、缠绕设置在转动轴表面上的扭力弹簧、贯穿左箍环另一侧上设置的连接件顶端的转动杆、设置在转动杆顶端的转钮、设置在转动杆底端的螺栓、缠绕设置在螺栓表面上的第一弹簧、开设在右箍环另一侧上设置的连接件顶端的螺栓槽,所述螺栓槽皆与螺栓相互啮合,且螺栓皆贯穿连接件底端表面。
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扭力弹簧的一端设置在左箍环上设置的连接件的底端表面上,所述扭力弹簧的另一端设置在右箍环上设置的连接件的顶端表面上。
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转钮表面皆环绕开设有若干组等距分布的凹槽。
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设置在连接件内壁表面上,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贴合在螺栓外壁表面上。
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左箍环和右箍环皆通过调节结构与标识牌固定件连接,所述调节结构包括设置在标识牌固定件外壁上的两组连接杆、设置在连接杆末端上的滑块、开设在左箍环和右箍环的顶端和底端表面上的滑槽、开设在滑块内侧表面上的弹簧槽、设置在弹簧槽内部的第二弹簧、贯穿弹簧槽底端表面的限位杆、滚动设置在限位杆底端的滚珠、开设在滑槽内壁表面上的若干组限位孔和将多组限位孔连接在一起的导向槽;
10.所述滑块皆内嵌在滑槽内部,且滑槽顶端皆贯穿有连接杆;
11.所述滚珠皆能够插入限位孔内部,所述滚珠皆能够在导向槽的限制下贴合导向槽内壁滚动。
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滑块皆设置为弧形块,所述滑槽皆设置为与滑块相互配合的弧形槽。
1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限位孔皆设置为与滚珠的外露部分相互配合的圆弧形孔。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5.1.通过设置的连接结构等,有效避免了电杆大多设置在室外,螺栓长时间暴露在室外环境中容易被锈蚀并发生脆化,并可能在标识牌重量的拉动下发生断裂,导致标识牌带动抱箍从电杆上掉落,可能会砸伤行人的问题,通过移动左箍环,使左箍环带动连接件与右箍环上的连接件对齐,再转动并推动转钮,使转钮带动螺栓插入螺栓槽内部,左箍环和右箍环连接完成,同时螺栓的上下两端皆被连接件包覆保护,从而达到通过两组连接件减少螺栓与外界的接触面积,降低外界环境对螺栓造成的影响的目的,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
16.2.通过设置调节结构的等,有效避免了当需要对不同大小和型号的标识牌进行固定时,标识牌上的孔洞与标识牌固定件的位置可能无法对应,导致需要利用具有弹性的扎带进行延长连接,当遭遇大风天气时,标识牌容易在风力的吹动下发生晃动的问题,通过推动标识牌固定件,使标识牌固定件通过两组连接杆带动滑块在滑槽的限制下移动,两组滑块带动滚珠在导向槽的导向下进行移动并插入限位孔内部,限位孔配合滚珠对滑块的位置进行限制,标识牌固定件的位置调整完成,从而达到根据标识牌的大小对标识牌固定件的位置进行调整的目的,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18.图1是本技术合并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技术拆分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本技术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1.图4是本技术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2.图5是本技术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3.图6是本技术的图3中a处地放大结构示意图;
24.图7是本技术的图3中b处地放大结构示意图;
25.图8是本技术的图4中c处地放大结构示意图;
26.图9是本技术的图5中d处地放大结构示意图。
27.图中:10、左箍环;20、右箍环;30、连接结构;310、连接件; 320、转动轴;330、扭力弹簧;340、转动杆;350、转钮;360、螺栓;370、第一弹簧;380、螺栓槽;40、标识牌固定件;50、调节结构;510、连接杆;520、滑块;530、滑槽;540、弹簧槽;550、第二弹簧;560、限位杆;570、滚珠;580、限位孔;590、导向槽。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29.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0.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1.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3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33.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4.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5.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
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6.请参阅图1-图9,一种电杆标识牌固定装置,包括左箍环10、右箍环20和标识牌固定件40,左箍环10和右箍环20外壁皆设置有若干组标识牌固定件40,左箍环10通过连接结构30与右箍环20连接,连接结构30包括分别设置在左箍环10两侧末端上部和右箍环 20两侧末端下部的连接件310、转动设置在左箍环10和右箍环20 同侧的两组连接件310内部的转动轴320、缠绕设置在转动轴320表面上的扭力弹簧330、贯穿左箍环10另一侧上设置的连接件310顶端的转动杆340、设置在转动杆340顶端的转钮350、设置在转动杆 340底端的螺栓360、缠绕设置在螺栓360表面上的第一弹簧370、开设在右箍环20另一侧上设置的连接件310顶端的螺栓槽380,螺栓槽380皆与螺栓360相互啮合,且螺栓360皆贯穿连接件310底端表面。
37.当需要将左箍环10和右箍环20连接在一起时,通过转动左箍环 10和右箍环20,使左箍环10和右箍环20带动连接件310转动,两组连接件310在转动轴320的限制下转动,两组连接件310在扭力弹簧330的限制下复位,左箍环10和右箍环20上设置的另外两组连接件310相互贴合,再转动并推动转钮350,使转钮350带动转动杆340 转动并移动,转动杆340带动螺栓360挤压第一弹簧370,第一弹簧 370因螺栓360的挤压产生弹性形变,使螺栓360能够从连接件310 内部移出,螺栓360插入螺栓槽380内部,螺栓槽380配合螺栓360 对左箍环10的位置进行限制,左箍环10与右箍环20连接在一起,同时螺栓360上端包覆在连接件310内部,螺栓360的下端包覆在螺栓槽380内部,螺栓360与外界的接触面积减小,外界环境对螺栓 360造成的影响降低。
38.在其他实施例中,扭力弹簧330的一端设置在左箍环10上设置的连接件310的底端表面上,扭力弹簧330的另一端设置在右箍环 20上设置的连接件310的顶端表面上;
39.通过该设计,使左箍环10和右箍环20在展开状态时能够在扭力弹簧330的拉动下自动复位,从而达到使工作人员在电杆上进行安装的过程中能够单手进行左箍环10和右箍环20的闭合步骤。
40.在其他实施例中,转钮350表面皆环绕开设有若干组等距分布的凹槽;
41.通过该设计,使工作人员在握持转钮350时,手指能够陷入转钮 350表面设置的凹槽之间,手指与转钮350的接触面积增大,从而达到增大在转动转钮350时与手指与转钮350表面产生的摩擦力,防止在转动过程中手指打滑的目的。
42.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弹簧370的一端设置在连接件310内壁表面上,第一弹簧370的另一端贴合在螺栓360外壁表面上;
43.通过该设计,使螺栓360与连接件310内壁表面之间的距离能够通过挤压第一弹簧370而缩短,且第一弹簧370不会影响到螺栓360 的正常转动,从而达到对螺栓360的位置进行调整的目的。
44.在其他实施例中,左箍环10和右箍环20皆通过调节结构50与标识牌固定件40连接,调节结构50包括设置在标识牌固定件40外壁上的两组连接杆510、设置在连接杆510末端上的滑块520、开设在左箍环10和右箍环20的顶端和底端表面上的滑槽530、开设在滑块
520内侧表面上的弹簧槽540、设置在弹簧槽540内部的第二弹簧 550、贯穿弹簧槽540底端表面的限位杆560、滚动设置在限位杆560 底端的滚珠570、开设在滑槽530内壁表面上的若干组限位孔580和将多组限位孔580连接在一起的导向槽590;
45.滑块520皆内嵌在滑槽530内部,且滑槽530顶端皆贯穿有连接杆510;
46.滚珠570皆能够插入限位孔580内部,滚珠570皆能够在导向槽 590的限制下贴合导向槽590内壁滚动;
47.当需要对标识牌固定件40的位置进行调整时,通过推动标识牌固定件40,使标识牌固定件40带动两组连接杆510移动,连接杆510 带动滑块520移动,使滑块520通过限位杆560带动滚珠570移动,滚珠570挤压限位孔580内壁,使限位孔580反向挤压滚珠570,滚珠570推动限位杆560挤压第二弹簧550,第二弹簧550因限位杆560 挤压产生弹性形变,使第二弹簧550拉动限位杆560收入弹簧槽540 内部,限位杆560带动滚珠570从限位孔580内部移出,限位孔580 不再配合滚珠570对滑块520的位置进行限制,使滑块520能够在滑槽530的限制下移动,限位杆560带动滚珠570在导向槽590的导向下滚动,标识牌固定件40的位置能够进行改变,标识牌固定件40 调整至合适位置后,通过第二弹簧550的弹性形变,使第二弹簧550 推动限位杆560移动,限位杆560带动滚珠570从导向槽590内移入另一限位孔580内,另一限位孔580配合滚珠570对滑块520的位置进行限制,标识牌固定件40的位置被固定,标识牌固定件40调整完成。
48.在其他实施例中,滑块520皆设置为弧形块,滑槽530皆设置为与滑块520相互配合的弧形槽;
49.通过该设计,使滑块520能够在滑槽530的限制下移动,从而达到对滑块520的位置进行调整和限制的目的。
50.在其他实施例中,限位孔580皆设置为与滚珠570的外露部分相互配合的圆弧形孔;
51.通过该设计,使滚珠570外侧末端在受到外力挤压后能够从限位孔580内部移出,从而达到解除限位孔580对滚珠570位置的限制的目的。
52.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53.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