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密闭式静脉输液护理实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21306发布日期:2023-01-04 05:58阅读: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密闭式静脉输液护理实训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密闭式静脉输液护理实训装置。


背景技术:

2.静脉输液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原理将大量无菌液体、电解质、药物由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将大量的液体、电解质或血液由静脉注入称之为静脉输液法。因注射的部位与输液的不同,可分为外周静脉输液、中心静脉输液、高营养输液(tpn)与输血等。主要优点1、易将药物达致疗效浓度,并可持续维持疗效所需的恒定浓度。2、对肌肉、皮下组织有刺激的药物可经静脉给予。3、可迅速地补充身体所丧失的液体或血液。4、静脉营养品的输注
3.在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cn214475928u中公开的一种密闭式静脉输液护理实训装置,虽然,该装置在使用能够方便的将模拟手掌进行安装,提高实用性,但是,该装置存在进行扎针时不能有效的模拟不同人贴内血管的粗细程度,只能单一进行模拟,不能得到很好的模拟效果,另外该装置存在当扎针时当穿刺过模拟血管时,容易无法立即发现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密闭式静脉输液护理实训装置,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二)技术方案
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密闭式静脉输液护理实训装置,包括手部支架及其在手部支架表面固定连接的夹紧套环和在夹紧套环内部可拆卸装夹的手掌模型组成,手部支架整体为平板状,夹紧套环为环形,且竖直固定在手部支架上表面靠接宽度较窄的一侧,夹紧套环的内部设置有装夹机构,手掌模型的端头小臂处通过装夹机构与手部支架进行抵接限位,装夹机构由螺纹杆、固定旋钮以及转动夹板组成,手掌模型由外部蒙皮、填充在外部蒙皮内部的内部硅胶层以及安装在内部硅胶层内部的血管模型组成,血管模型的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压力传感器,手掌模型的一侧固定连接控制箱以及可充电电源箱。
8.可选的,手部支架的表面开设有弧形凹槽,弧形凹槽的宽度大于手掌模型的小臂宽度,手部支架的位于夹紧套环的两侧底面上开设有阶梯孔,手部支架通过设置在阶梯孔内部的螺钉与外部进行固定连接。
9.可选的,夹紧套环的顶部开设有螺纹孔,螺纹杆在螺纹孔的内部螺纹连接,螺纹杆的顶端处与固定旋钮底部的中心处固定连接,螺纹杆的底部与转动夹板顶部的中心处转动连接。
10.可选的,转动夹板为弧形设置,且转动夹板的底部与手掌模型的小臂外表面抵接,转动夹板的宽度小于夹紧套环的宽度,且转动夹板的材质为橡胶材质。
11.可选的,手掌模型的外部蒙皮为一层较薄的透明胶质蒙皮,内部硅胶层为半透明状,位于内部硅胶层内部的血管模型设置在多条,且每条血管模型的直径均不相同,每条血管模型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模型固定架,模型固定架的边缘处超出血管模型。
12.可选的,模型固定架边缘处的两侧固定连接有提示灯,外部蒙皮的内部开设有导线凹槽,内部硅胶层的一侧抵接有硬质塑料层,硬质塑料层设置在外部蒙皮的内部,硬质塑料层的表面开设有导线凹槽,导线凹槽的内部插接有导线,提示灯通过导线与可充电电源箱导电连接。
13.可选的,位于外部蒙皮手背部位的上表面设置有扎针显示层,扎针显示层的颜色为肉色设置,扎针显示层设置在血管模型的正上方,位于手掌模型手腕处的外表面设置有一圈环形的捆绑显示层,捆绑显示层对于外部蒙皮的颜色不同,捆绑显示层位于弧形凹槽的正上方。
14.可选的,血管模型内部的压力传感器为条状设置,且长度与血管模型的长度一致,压力传感器通过导线与控制箱导电连接,控制箱与可充电电源箱导电连接,控制箱的外表面设置有蜂鸣器,可充电电源箱的外表面设置有启动按钮,蜂鸣器与压力传感器通过控制箱导电连接。
15.(三)有益效果
1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密闭式静脉输液护理实训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7.1、该密闭式静脉输液护理实训装置,通过设置不同粗细的多条血管模型设置,在进行使用时,可以具体的模拟出不同人血管的粗细状态,使得在进行实训时能够提高模拟的真实度,提高实践能力,达到了提高更好诗选模拟效果的目的。
18.2、该密闭式静脉输液护理实训装置,通过压力传感器、蜂鸣器以及可充电电源箱的设置,在进行扎针时,能够根据压力传感器感应扎入血管模型中的针头是否接触到压力传感器,能够有效的防止针头刺穿血管模型而不能快速准确的被发现,达到了提高对实训结果能够更好进行判断的能力的目的。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手掌模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血管模型的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4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手部支架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25.图中:1、手部支架;2、夹紧套环;3、螺纹杆;4、固定旋钮;5、转动夹板;6、弧形凹槽;7、外部蒙皮;8、内部硅胶层;9、捆绑显示层;10、扎针显示层;11、导线凹槽;12、提示灯;13、血管模型;14、模型固定架;15、压力传感器;16、控制箱;17、可充电电源箱;18、蜂鸣器;19、启动按钮;20、阶梯孔;21、硬质塑料层。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7.实施例1:
28.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一种密闭式静脉输液护理实训装置,包括手部支架1及其在手部支架1表面固定连接的夹紧套环2和在夹紧套环2内部可拆卸装夹的手掌模型组成,手部支架1整体为平板状,夹紧套环2为环形,且竖直固定在手部支架1上表面靠接宽度较窄的一侧,手部支架1的表面开设有弧形凹槽6,弧形凹槽6的宽度大于手掌模型的小臂宽度,手部支架1的位于夹紧套环2的两侧底面上开设有阶梯孔20,手部支架1通过设置在阶梯孔20内部的螺钉与外部机构进行固定连接,夹紧套环2的内部设置有装夹机构,手掌模型的端头小臂处通过装夹机构与手部支架1进行抵接限位,装夹机构由螺纹杆3、固定旋钮4以及转动夹板5组成,夹紧套环2的顶部开设有螺纹孔,螺纹杆3在螺纹孔的内部螺纹连接,螺纹杆3的顶端处与固定旋钮4底部的中心处固定连接,螺纹杆3的底部与转动夹板5顶部的中心处转动连接,转动夹板5为弧形设置,且转动夹板5的底部与手掌模型的小臂外表面抵接,转动夹板5的宽度小于夹紧套环2的宽度,且转动夹板5的材质为橡胶材质,手掌模型由外部蒙皮7、填充在外部蒙皮7内部的内部硅胶层8以及安装在内部硅胶层8内部的血管模型13,血管模型13的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压力传感器15,手掌模型的一侧固定连接控制箱16以及可充电电源箱17,位于外部蒙皮7手背部位的上表面设置有扎针显示层10,扎针显示层10的颜色为肉色设置,扎针显示层10设置在血管模型13的正上方,位于手掌模型手腕处的外表面设置有一圈环形的捆绑显示层9,捆绑显示层9对于外部蒙皮7的颜色不同,捆绑显示层9位于弧形凹槽6的正上方。
29.使用时,首先先将手部支架1通过在阶梯孔20撒花姑娘安装螺钉与外部进行固定连接,然后将需要实训的手掌模型放置到手部支架1的表面,然后将需要实训的手掌模型的小臂处插入夹紧套环2中,并使捆绑显示层9处于弧形凹槽6的正上方时停止移动手掌模型,然后旋转固定旋钮4,使固定旋钮4带动螺纹杆3转动,使螺纹杆3带动转动夹板5下移,然后使转动夹板5抵接到手掌模型的小臂处的外表面,完成对手掌模型的夹紧,防止在进行扎针时发生移动,在进行扎针时,需要先进行对手腕处采用橡胶带对其扎紧的实训,实训时将橡胶带通过弧形凹槽6套到手掌模型的手腕处,然后勒紧橡胶带对手掌模型的手腕处进行绑上,接着在进行扎针操作,扎针时需要开启启动按钮19,提示灯12对血管模型13的位置进行提示,然后针头先倾斜刺穿外部蒙皮7,然后进入内部硅胶层8接着进入血管模型13中,保持针头不动的同时将针头通过胶带粘贴在手掌模型的手背,然后松开捆绑显示层9上的橡胶带,完成实训扎针过程。
30.实施例2:
31.请参阅图4至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手掌模型的外部蒙皮7为一层较薄的透明胶质蒙皮,内部硅胶层8为半透明状,位于内部硅胶层8内部的血管模型13设置在多条,且每条血管模型13的直径均不相同,每条血管模型13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模型固定架14,模型固定架14的边缘处超出血管模型13,模型固定架14边缘处的两侧固定连接有提示灯12,外部蒙皮7的内部开设有导线凹槽11,内部硅胶层8的一侧抵接有硬质塑料层21,硬质塑料层21设置在外部蒙皮7的内部,硬质塑料层21的表面开设有导线凹槽11,导线凹槽11的内部插接有导线,提示灯12通过导线与可充电电源箱17导电连接,血管模型13内部的压力传
感器15为条状设置,且长度与血管模型13的长度一致,压力传感器15通过导线与控制箱16导电连接,控制箱16与可充电电源箱17导电连接,控制箱16的外表面设置有蜂鸣器18,可充电电源箱17的外表面设置有启动按钮19,蜂鸣器18与压力传感器15通过控制箱16导电连接。
32.使用时,当在进行扎针时,由于针头进入血管模型13中过长导致针头抵接到压力传感器15上,在进行使用之前,设置压力传感器15的灵敏度为极度灵敏,所以压力传感器15会感应到表面的压力变化,然后通过导线传输到控制箱16,通过控制箱16控制蜂鸣器18发出警报,当需要对不同粗细的血管模型13进行多次实训时,可在该手掌模型上进行多次实训,不需要更换不同的手掌模型,提高实训效率。
3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