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防伪膜和防伪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172146发布日期:2023-02-04 02:46阅读:50来源:国知局
全息防伪膜和防伪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全息防伪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息防伪膜和防伪包装盒。


背景技术:

2.防伪标签学名防伪标识,又名防伪商标,是能粘贴、印刷、转移在标的物表面、或标的物包装、或标的物附属物(如商品挂牌、名片以及防伪证卡)上,具有防伪作用的标识。防伪标签的防伪特征以及识别的方法是防伪标签的灵魂,防伪是对那些以欺骗为目的且未经所有权人准许,而进行仿制或复制的活动所采取的防止措施。
3.目前存在部分人通过酸性溶液或者碱性溶液对防伪膜进行洗涤,以破坏防伪膜上的保护层,对防伪标识进行复制,从而使得防伪膜无法起到应有的保护效果。
4.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全息防伪膜和防伪包装盒,以解决或至少缓解上述技术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全息防伪膜和防伪包装盒,旨在解决现有防伪膜容易被复制无法起到有效防伪作用的技术问题。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息防伪膜,所述全息防伪膜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基材层、第一成像层、透明介质层、第一水溶性介质层以及电镀层,所述第一成像层的上方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面覆盖有第二水溶性介质层,所述全息防伪膜还包括第二成像层,所述第二水溶性介质层的上方设置有第二成像层,所述第一成像层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成像层的上表面平齐,且所述第二成像层的外侧壁与所述凹槽的内壁抵接,以使所述第一成像层和所述第二成像层拼接形成完整图像,所述透明介质层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成像层的顶面开设有分别连通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凹槽的底部的第二通孔。
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全息防伪膜还包括防护层,所述防护层设置于所述电镀层上方。
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防护层包括耐腐蚀层,所述耐腐蚀层设置于所述电镀层上方,用以防止所述电镀层被腐蚀。
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防护层还包括抗菌层,所述抗菌层设置于所述耐腐蚀层上方,用以防止所述耐腐蚀层滋生细菌。
10.在一实施例中,基材层包括基层和pu胶层,所述pu胶层设置于所述第一成像层和所述基层之间,用以连接所述基层和所述第一成像层。
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基层的上表面间隔设置有多个定位凸起,所述pu胶层的下表面对应所述定位凸起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凸起卡接配合的定位槽。
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镀层的上表面设置有全息微结构。
1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径尺寸自所述第一水溶性介质层向所述第一成
像层的方向呈渐缩设置。
1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镀层为电镀铝层。
15.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防伪包装盒,所述防伪包装盒包括盒体和上述的全息防伪膜,所述全息防伪膜覆盖于所述盒体。
16.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成像层的上表面与第二成像层的上表面平齐,且第二成像层的外侧壁与凹槽的内壁抵接,使得第一成像层和第二成像层拼接后,他们的上表面形成完整的防伪图像,当有人尝试通过用酸性溶液或者碱性溶液洗涤全息防伪膜,当电镀层被破坏或者脱离第一水溶性介质层时,第一水溶性介质层遇到酸性溶液或者碱性溶液会溶解,即盖设在第一通孔上方的第一水溶性介质层溶解,使得设置于透明介质层的第一通孔暴露在外,酸性溶液或者碱性溶液会随着第一通孔进入到与之连通的第二通孔,再通过第二通孔流至凹槽底部,将位于凹槽底部的第二水溶性介质层溶解,溶解后的溶液会在全息防伪膜自清洗溶液中拿出后或者全息防伪膜受到晃动时自第二通孔流入第一通孔,并自第一通孔流出,缺少支撑的第二成像层会内陷,使得第一成像层的上表面和第二成像层的上表面不在同一平面内,进而使得第一成像层和第二成像层拼合形成的图像出现断裂,并且由于第二成像层内陷后,第二成像层的底面与凹槽的底壁抵接,即使重新自第一通孔内加入水溶性物质,也会因为发生内陷的第二成像层的外侧壁将第二通孔连通凹槽的开口堵住,使得自第一通孔加入的物质无法重新再填入到第二成像层的下表面用以支撑第二成像层,从而使得第一成像层和第二成像层拼合形成的防伪标识不完整,进而达到无法复制防伪标识的作用,提高了全息防伪膜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能够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全息防伪膜的剖视示意图。
19.附图标号说明:
20.1全息防伪膜11基材层111基层112pu胶层12第一成像层13透明介质层14第一水溶性介质层15电镀层16第二成像层17第二水溶性介质层18防护层181耐腐蚀层182抗菌层19凹槽20第一通孔21第二通孔22定位槽23定位凸起
21.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能够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24.并且,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之间的技术方案能够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2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息防伪膜1,如图1所示,该全息防伪膜1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基材层11、第一成像层12、透明介质层13、第一水溶性介质层14以及电镀层15,第一成像层12的上方开设有凹槽19,凹槽19的底面覆盖有第二水溶性介质层17,全息防伪膜1还包括第二成像层16,第二水溶性介质层17的上方设置有第二成像层16,第一成像层12的上表面与第二成像层16的上表面平齐,且第二成像层16的外侧壁与凹槽19的内壁抵接,以使第一成像层12和第二成像层16拼接形成完整图像,透明介质层13开设有第一通孔20,第一成像层12的顶面开设有分别连通第一通孔20和凹槽19的底部的第二通孔21。
26.其中,第一成像层12的上表面与第二成像层16的上表面平齐,且第二成像层16的外侧壁与凹槽19的内壁抵接,使得第一成像层12和第二成像层16拼接后,他们的上表面形成完整的防伪图像,当有人尝试通过用酸性溶液或者碱性溶液洗涤全息防伪膜1,当电镀层15被破坏或者脱离第一水溶性介质层14时,第一水溶性介质层14遇到酸性溶液或者碱性溶液会溶解,即盖设在第一通孔20上方的第一水溶性介质层14溶解,使得设置于透明介质层13的第一通孔20暴露在外,酸性溶液或者碱性溶液会随着第一通孔20进入到与之连通的第二通孔21,再通过第二通孔21流至凹槽19底部,将位于凹槽19底部的第二水溶性介质层17溶解,溶解后的溶液会在全息防伪膜1自清洗溶液中拿出后或者全息防伪膜1受到晃动时自第二通孔21流入第一通孔20,并自第一通孔20流出,缺少支撑的第二成像层16会内陷,使得第一成像层12的上表面和第二成像层16的上表面不在同一平面内,进而使得第一成像层12和第二成像层16拼合形成的图像出现断裂,并且由于第二成像层16内陷后,第二成像层16的底面与凹槽19的底壁抵接,即使重新自第一通孔20内加入水溶性物质,也会因为发生内陷的第二成像层16的外侧壁将第二通孔21连通凹槽19的开口堵住,使得自第一通孔20加入的物质无法重新再填入到第二成像层16的下表面用以支撑第二成像层16,从而使得第一成像层12和第二成像层16拼合形成的防伪标识不完整,进而达到无法复制防伪标识的作用,提高了全息防伪膜1的安全性。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水溶性介质层14和第二水溶性介质层17可以为水溶膜或者水溶性聚氨酯膜。还需要说明的是,透明介质层13可以由透明材料组成,例如聚氯乙烯膜或者聚苯烯膜。
27.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第一通孔20和第二通孔21的数量均为多个且一一对应设置,多个第二通孔21沿凹槽19的周向间隔设置,通过设置多个第二通孔21和第一通孔20使得即使第一水溶性介质层14出现部分溶解,由于第一通孔20的数量为多个,因此有较大
概率会使第一通孔20外露,使得溶液可以自第一通孔20和第二通孔21进入凹槽19底部,溶解第二水溶性介质层17,起到防伪作用。
28.另外,全息防伪膜1还包括防护层18,防护层18设置于电镀层15上方。通过设置防护层18,可以有效对电镀层15进行保护,因为电镀层15直接暴露于外部环境,容易损坏,因此在电镀层15上面设置有防护层18对其进行保护。
29.进一步地,防护层18包括耐腐蚀层181,耐腐蚀层181设置于电镀层15上方,用以防止电镀层15被腐蚀。通过设置耐腐蚀层181,避免酸性或者碱性溶液对电镀层15进行腐蚀,保护电镀层15。需要说明的是,耐腐蚀层181可以为耐腐蚀光油层或者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
30.更进一步地,防护层18还包括抗菌层182,抗菌层182设置于耐腐蚀层181上方,用以防止耐腐蚀层181滋生细菌。通过在耐腐蚀层181的上表面设置抗菌层182,可以有效防止耐腐蚀层181的外表面滋生细菌,提高耐腐蚀层181的表面卫生。需要说明的是,抗菌层182可以为纳米银抗菌图层或者tpu(英文名: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s;中文名:热可塑性聚氨酯)抗菌膜。
31.如图1所示,基材层11包括基层111和pu胶层112,pu胶层112设置于第一成像层12和基层111之间,用以连接基层111和第一成像层12。通过设置pu胶(中文名:聚氨酯树脂)层,可以有效提高基层111与第一成像层12连接的可靠性。
32.进一步地,基层111的上表面间隔设置有多个定位凸起23,pu胶层112的下表面对应定位凸起23设置有与定位凸起23卡接配合的定位槽22。通过定位槽22和定位凸起23的卡接配合,能够对pu胶层112起到定位作用,使得pu胶层112制造方便,连接可靠,防水效果好。
33.其中,电镀层15的上表面设置有全息微结构。通过在电镀层15上设置全息微结构,对全息防伪膜1进行二次防伪保护,其中全息微结构可以为二维码或者其他细小结构或者图案,如果仿制人员要破坏电镀层15,则会导致全息微结构被破坏,而如果仿制人员不破坏电镀层15,就无法复制第一成像层12和第二成像层16共同形成的防伪标识。
34.如图1所示,第一通孔20的孔径尺寸自第一水溶性介质层14向第一成像层12的方向呈渐缩设置。通过将第一通孔20的孔径呈渐缩设置,是为了更好的引导溶液通过第一通孔20流入第二通孔21内,在自第二通孔21流入凹槽19内部。
35.而且,电镀层15为电镀铝层。其中电镀铝层镀具有优良的阻气性、阻湿性和遮光性,不但对氧气和水蒸汽有较强的阻隔性,而且几乎可以阻隔所有的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线,可以延长内容物的保存期和货架寿命。
36.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防伪包装盒,防伪包装盒包括盒体和上述的全息防伪膜1,全息防伪膜1覆盖于盒体。由于该防伪包装盒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37.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