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声波在内耳的传导路径示教模型

文档序号:32851928发布日期:2023-01-06 23:16阅读: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声波在内耳的传导路径示教模型

1.本实用新型涉及教学模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声波在内耳的传导路径示教模型。


背景技术:

2.声波是声音的传播形式,发出声音的物体叫做声源,声波是一种机械波,由声源的震动所产生,声波传播的空间就称为声场,人耳可以听到的声波频率一般在20hz至20khz之间,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由于人的内耳结构复杂,学习者对声波在内耳尤其是耳蜗传播的路径理解困难,构建一种方便直观演示的教学模型成为解决教学困惑的关键。
3.我国公开专利:“一种耳石复位模拟器”,申请号为:202121245611.4,该耳石复位模拟器包括耳石器模型和耳机式头戴装置,两个所述耳石器模型之间设置有耳机式头戴装置,所述耳石器模型包括前半规管、后半规管、外半规管和椭圆囊,所述前半规管、后半规管和外半规管的内部均设置有外层管腔和内层管腔,通过前半规管、后半规管、外半规管和钢珠的设置,能够模拟人体半规管内淋巴液流动,便于耳石症教学中进行演示,使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半规管的构造,加深对耳石体位步骤的理解,提高演示效果和教学效率,但是,该模型只是对耳石症的教学演示,而对如何直观显示“正常声波在内耳如何传播”没有涉及,也对学习者直观、透彻的理解声波在内耳的传播路径没有直接的帮助。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声波在内耳的传导路径示教模型,具备帮助学生更加快速、直观、透彻的理解声波于耳蜗内的传播路径等优点,解决了现有模型在教学演示的过程中不利于帮助学生对声波于耳蜗内的传导路径进行直观透彻理解的难题。
6.(二)技术方案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声波在内耳的传导路径示教模型,包括示教模型主体和安装座,所述示教模型主体为透明的聚碳酸酯塑料材质,所述示教模型主体通过两个凸块设置在安装座上,所述示教模型主体又包括有耳蜗、前庭和骨半规管,所述耳蜗的内部设有蜗轴和环绕蜗轴约两圈半的蜗螺旋管,且该蜗螺旋管内又设有膜性的蜗管,所述蜗管包括有前庭膜、管壁膜和基底膜,蜗管的基底膜上还设置有用于感受震动并产生神经冲动的毛细胞,所述耳蜗、蜗轴和蜗管之间还设有前庭阶与鼓阶,所述前庭阶与鼓阶之间通过蜗孔相连通,所述前庭的表面还开设有分别与前庭阶和鼓阶相连通的前庭窗和蜗窗,所述耳蜗的内侧设有灯串,所述灯串的表面安装有多个用于演示声波传导路径的第一灯珠与第二灯珠,多个所述第一灯珠与第二灯珠分别位于前庭阶与鼓阶内,所述灯串的一端为正极,另一端为负极,且灯串的正负极分别通过前庭窗和蜗窗与控制面板的正负极电连接,所述第一灯珠为蓝光灯珠,所述第二灯珠为红光灯珠,所述安装座上安装
有控制面板。
8.进一步,所述安装座的表面安装有可旋转的底板,所述底板的表面设有多个防滑垫,通过将安装座利用底板置于桌面,并对安装座进行施压调整,使得安装座上的示教模型主体可进行位置转动,从而更有利于多个学习者于不同方向角度对第一灯珠与第二灯珠进行观察,理解声波的传导路径。
9.进一步,所述底板的两侧均设有两个凸板,相互靠近的两个所述凸板的相对面之间均通过轴杆安装有用于施压携带的把手,所述把手还包括有外杆和内杆,所述外杆和内杆之间活动卡接。
10.(三)有益效果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2.1、该一种声波在内耳的传导路径示教模型,通过将控制面板进行开启,利用控制面板使得灯串上的第一灯珠与第二灯珠逐级于前庭阶和鼓阶内亮起,从而更有利于学习者通过透明设计的耳蜗对逐级亮起的第一灯珠与第二灯珠进行观察,对声波于耳蜗内的传播路径观察更加直观,理解更加透彻,实用性更强,更有利推广使用。
13.2、该一种声波在内耳的传导路径示教模型,通过安装座与底板之间的连接方式,可将安装座利用底板放置与桌面上进行示教时可进行方向旋转,便于使用者对示教模型主体进行角度旋转,更有利于学习者通过第一灯珠和第二灯珠从不同角度来观察理解声波的传导路径。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耳蜗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耳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座与底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把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示教模型主体;10、耳蜗;101、前庭阶;102、鼓阶;103、蜗管;104、蜗孔;105、蜗轴;11、前庭;12、骨半规管;2、安装座;21、凸块;3、控制面板;4、灯串;41、第一灯珠;42、第二灯珠;5、底板;51、凸板;52、防滑垫;6、把手;61、轴杆;62、外杆;63、内杆;7、前庭窗;8、蜗窗。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请参阅图1-3,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声波在内耳的传导路径示教模型,包括示教模型主体1和安装座2,示教模型主体1为透明的聚碳酸酯塑料材质,示教模型主体1通过两个凸块21设置在安装座2上,示教模型主体1又包括有耳蜗10、前庭11和骨半规管12,耳蜗10的内部设有蜗轴105和环绕蜗轴105约两圈半的蜗螺旋管,且该蜗螺旋管内又设有膜性的蜗管
103,蜗管103包括有前庭膜、管壁膜和基底膜,蜗管103的基底膜上还设置有用于感受震动并产生神经冲动的毛细胞,耳蜗10、蜗轴105和蜗管103之间还设有前庭阶101与鼓阶102,前庭阶101与鼓阶102之间通过蜗孔104相连通,前庭11的表面还开设有分别与前庭阶101和鼓阶102相连通的前庭窗7和蜗窗8,耳蜗10的内侧设有灯串4,灯串4的表面安装有多个用于演示声波传导路径的第一灯珠41与第二灯珠42,多个第一灯珠41与第二灯珠42分别位于前庭阶101与鼓阶102内,灯串4的一端为正极,另一端为负极,且灯串4的正负极分别通过前庭窗7和蜗窗8与控制面板3的正负极电连接,第一灯珠41为蓝光灯珠,第二灯珠42为红光灯珠,安装座2上安装有控制面板3,通过将控制面板3进行开启,利用控制面板3使得灯串4上的第一灯珠41与第二灯珠42逐级于前庭阶101和鼓阶102内亮起,具体为灯串4上的第一灯珠41首先于前庭阶101内逐级亮起,并通过蜗孔104使得第二灯珠42于鼓阶102内逐级亮起,从而更有利于学习者通过为聚碳酸酯材质的透明耳蜗10,对逐级亮起的第一灯珠41与第二灯珠42进行观察,从而方便学习者对声波于耳蜗10内的传播路径进行观察理解。
22.请参阅图4,安装座2的表面安装有可旋转的底板5,底板5的表面设有多个防滑垫52,通过将安装座2利用底板5置于桌面,并对安装座2进行施压调整,使得安装座2上的示教模型主体1可进行位置转动,从而更有利于多个学习者于不同方向角度对第一灯珠41与第二灯珠42进行观察,理解声波的传导路径。
23.请参阅图1、图4和图5,底板5的两侧均设有两个凸板51,相互靠近的两个凸板51的相对面之间均通过轴杆61安装有用于施压携带的把手6,把手6还包括有外杆62和内杆63,外杆62和内杆63之间活动卡接,将两个把手6通过轴杆61向上进行翻转,并向外侧进行施压拉动,使得把手6的外杆62于内杆63的外侧进行滑动,使其两个把手6通过示教模型主体1的外侧相互靠近,从而更有利于使用者对两个把手6进行施压抓握,并实现对该示教模型主体1的携带。
24.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25.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