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孔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08061发布日期:2023-03-01 00:19阅读: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孔夹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办公文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孔夹。


背景技术:

2.在办公文具领域中,文件等纸张的夹持需要采用夹子,或者其他物品的夹持也需要夹子,而现有的夹子夹持不稳固,容易在夹持时松脱,给用户带来一定的不便,且操作相对麻烦。公开号为cn106915174a,公开了一种夹子,为了在用夹子公示纸张等薄片状被夹持物时,能够减轻被夹持物的摇晃,夹子(1)具有:在下表面设有吸附构件的底座(2);在底座(2)上转动自如地设置的主板(3);将主板(3)向底座(2)施力的施力机构;其中,底座(2)在前方侧具备向下方下降而倾斜的倾斜部(2a1),夹持被夹持物的夹持部(p)包括设置在底座(2)的倾斜部(2a1)上的底座侧夹持部和设置在主板(3)侧的主板侧夹持部。该夹子夹持的稳固性不足,容易出现松脱问题,且无法夹持多种物品,通常只能夹持薄片状的物品。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简便、实用可靠的多孔夹。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案为:一种多孔夹,包括左夹持件与右夹持件,所述左夹持件与右夹持件左右设置,所述左夹持件铰接右夹持件,所述左夹持件与右夹持件的相对侧上成形有两第一扣爪、多个第一夹持部,所述右夹持件与左夹持件的相对侧上成形有两第二扣爪、多个第二夹持部,两所述第一扣爪与两所述第二扣爪一一对应,所述第一扣爪与第二扣爪相互挂钩卡扣连接,多个所述第一夹持部与多个第二夹持部分别一一对应,所述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相互对接顶压,其中,所述第一夹持部的长度大于第一扣爪,所述第二夹持部的长度大于第二扣爪使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相互抵触顶压时第一扣爪与第二扣爪紧密连接。
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操作简便,夹持稳固,该多孔夹通过设置左夹持件与右夹持件,利用其中的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相互对接顶压、第一扣爪与第二扣爪挂钩卡扣连接,实现关闭该多孔夹,从而实现夹紧对应的物品,然后利用第一夹持部的长度大于第一扣爪、第二夹持部的长度大于第二扣爪,使第一扣爪与第二扣爪紧密连接,可防止在该多孔夹夹持的过程中第一扣爪与第二扣爪受外部影响相互分离而打开该多孔夹,保证夹持的稳固性,整体结构简单实用可靠,操作简便。
6.进一步地,所述左夹持件包括第一连接座、多条第一连接条,多条所述第一连接条成形于第一连接座上,多条所述第一连接条沿第一连接座长度方向等间隔排布,所述第一连接条向上折弯成形,所述第一连接条端部成形所述第一扣爪或第一夹持部。
7.进一步地,两所述第一扣爪前后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第一夹持部分别设置于两第一扣爪之间,多个所述第一夹持部沿左夹持件长度方向等间隔排布。
8.进一步地,所述右夹持件包括第二连接座、多条第二连接条,多条所述第二连接条
成形于第二连接座上,多条所述第二连接条沿第二连接座长度方向等间隔排布,所述第二连接条向上折弯成形,所述第二连接条端部成形所述第二扣爪或第二夹持部。
9.进一步地,两所述第二扣爪前后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第二夹持部分别设置于两第二扣爪之间,多个所述第二夹持部沿右夹持件长度方向等间隔排布。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的相对侧上开有定位槽,所述第二夹持部与第一夹持部的相对侧上成形有定位块,当所述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对接时,所述定位块插入定位槽内。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后,实现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对接时定位,可防止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错位对接而导致失去夹持功能。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扣爪与第二扣爪分别呈挂钩型结构。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后,使第一扣爪与第二扣爪紧密扣接。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座与第二连接座的相对侧上成形有第一连接轴、第二连接轴,所述第二连接座与第一连接座的相对侧上成形有第一连接套筒、连接槽、第二连接套筒,所述第一连接轴插入第一连接套筒内,所述第二连接轴分别插入连接槽与第二连接套筒内。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后,实现第一连接座与第二连接座相互铰接。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轴端部成形有枢接段,所述枢接段插入第二连接套筒内,所述枢接段的长度与第一连接轴的长度不相同,所述第一连接套筒的长度与第二连接套筒的长度不相同。
1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轴上成形有限位块,当所述第二连接轴分别插入连接槽与第二连接套筒内时,所述限位块卡挡于连接槽与第二连接套筒之间。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后,可在第一连接座与第二连接座铰接后,利用限位块卡挡于连接槽与第二连接套筒之间,以限制第一连接轴退出第一连接套筒,第二连接轴退出第二连接套筒。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立体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左夹持件立体图。
20.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右夹持件立体图。
21.其中,1为左夹持件,11为第一扣爪,12为第一夹持部,121为定位槽,13为第一连接座,131为第一连接轴,132为第二连接轴,1321为枢接段,133为限位块,14为第一连接条,2为右夹持件,21为第二扣爪,22为第二夹持部,221为定位块,23为第二连接座,231为第一连接套筒,232为连接槽,233为第二连接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4.参见附图1至附图6所示,一种多孔夹,包括左夹持件1与右夹持件2,左夹持件1与右夹持件2左右设置,左夹持件1铰接右夹持件2,左夹持件1与右夹持件2的相对侧上成形有两第一扣爪11、多个第一夹持部12,右夹持件2与左夹持件1的相对侧上成形有两第二扣爪21、多个第二夹持部22,两第一扣爪11与两第二扣爪21一一对应,第一扣爪11与第二扣爪21相互挂钩卡扣连接,多个第一夹持部12与多个第二夹持部22分别一一对应,第一夹持部12与第二夹持部22相互对接顶压,其中,第一夹持部12的长度大于第一扣爪11,第二夹持部22的长度大于第二扣爪21使第一夹持部12与第二夹持部22相互抵触顶压时第一扣爪11与第二扣爪21紧密连接。
25.在本实施例中,左夹持件1包括第一连接座13、多条第一连接条14,多条第一连接条14成形于第一连接座13上,多条第一连接条14沿第一连接座13长度方向等间隔排布,第一连接条14向上折弯成形,第一连接条14端部成形第一扣爪11或第一夹持部12;,两第一扣爪11前后间隔设置,多个第一夹持部12分别设置于两第一扣爪11之间,多个第一夹持部12沿左夹持件1长度方向等间隔排布。
26.在本实施例的第一连接条14、第二连接条24的数量可为三至七。
27.在本实施例中,右夹持件2包括第二连接座23、多条第二连接条24,多条第二连接条24成形于第二连接座23上,多条第二连接条24沿第二连接座23长度方向等间隔排布,第二连接条24向上折弯成形,第二连接条24端部成形第二扣爪21或第二夹持部22;两第二扣爪21前后间隔设置,多个第二夹持部22分别设置于两第二扣爪21之间,多个第二夹持部22沿右夹持件2长度方向等间隔排布。
28.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夹持部12与第二夹持部22的相对侧上开有定位槽121,第二夹持部22与第一夹持部12的相对侧上成形有定位块221,当第一夹持部12与第二夹持部22对接时,定位块221插入定位槽121内。
29.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扣爪11与第二扣爪21分别呈挂钩型结构。
3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座13与第二连接座23的相对侧上成形有第一连接轴131、第二连接轴132,第二连接座23与第一连接座13的相对侧上成形有第一连接套筒231、连接槽232、第二连接套筒233,第一连接轴131插入第一连接套筒231内,第二连接轴132分别插入连接槽232与第二连接套筒233内;即第一连接座13与第二连接座23相互铰接。
31.具体地,第二连接轴132端部成形有枢接段1321,枢接段1321插入第二连接套筒233内,所述枢接段1321的长度与第一连接轴131的长度不相同,第一连接套筒231的长度与第二连接套筒233的长度不相同
32.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轴132上成形有限位块133,当第二连接轴132分别插入连接槽232与第二连接套筒233内时,限位块133卡挡于连接槽232与第二连接套筒233之间。
33.在本实施例中,左夹持件1与右夹持件2分别由弹性材料制作,如塑料等。
34.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连接槽232为半开状结构,不为圆筒形的结构,使在注塑时,无
需在连接槽232上设置插销,从而使注塑完成脱模时,拉出对应的插销。
35.在本实施例中,具体使用过程为:首先推动多条第一连接条14与多条第二连接条24相互靠近,使第一扣爪11与第二扣爪21相互靠近,从而使第一扣爪11与第二扣爪21之间的连接松开,直至第一扣爪11与第二扣爪21相互错开后,即可摆动第一扣爪11或第二扣爪21,使第一扣爪11与第二扣爪21完全分离,此时在第一连接座13与第二连接座23相互铰接的作用下分别推动左夹持件1向左侧摆动、推进右夹持件2向右侧摆动,实现打开本实施例的多孔夹,第一夹持部12与第二夹持部22相互分离;
36.此时即可将本实施例的多孔夹夹持对应物品上,或者将纸张等物品穿过第一扣爪11或第二扣爪21或第一夹持部12或第二夹持部12,以挂于第一连接条14或第二连接条24上,然后推动左夹持件1向右侧摆动、推进右夹持件2向左侧摆动,使第一扣爪11与第二扣爪21相互靠近、第一夹持部12与第二夹持部22相互靠近,直至第一夹持部12与第二夹持部22端部对接相互抵触顶压,且定位块221进入定位槽121内以防止第一夹持部12与第二夹持部22对接出现偏差错位,由于第一夹持部12的长度大于第一扣爪11,第二夹持部22的长度大于第二扣爪21,使第一夹持部12与第二夹持部22对接后,第一扣爪11与第二扣爪21未能卡扣连接,此时需要推动第一扣爪11对应的第一连接条14、第二扣爪21对应的第二连接条24相互靠近,直至第一扣爪11与第二扣爪21卡扣连接,然后松开对应的第一连接条14与第二连接条24后,在第一夹持部12与第二夹持部22相对顶压的作用下,推动第一扣爪11与第二扣爪21相互远离,从而使第一扣爪11与第二扣爪21挂钩扣接更紧密。
37.以上所述之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出更多可能的变动和润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故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之思路所作的等同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