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磁悬浮地球仪上的自动旋转模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02724发布日期:2023-01-18 01:45阅读:40来源:国知局
应用于磁悬浮地球仪上的自动旋转模型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居装饰领域,具体涉及应用于磁悬浮地球仪上的自动旋转模型。


背景技术:

2.随着地球仪的种类和功能不断变化,地球仪也从单纯的教学用具向家居装饰品的方向发展,人们也热衷于购买各种地球仪来装饰自己的家,磁悬浮地球仪作为地球仪的一种,并且由于磁悬浮带来的效果,深受人们喜爱;现在市面上的磁悬浮地球仪,其结构可以参考专利号为cn202022756916.3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文件,其通过电机带动输出轴上的下旋拉力强磁,下旋拉力强磁转动带动地球仪转动,地球仪的转动结构复杂;且只有在地球仪球体底部设置转动结构,受力面积小,压强大,地球仪球体底部容易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应用于磁悬浮地球仪上的自动旋转模型。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5.应用于磁悬浮地球仪上的自动旋转模型,包括旋转轴、上半球壳和下半球壳,所述旋转轴通过连接卡榫固定在上半球壳和下半球壳内部,所述上半球壳顶部设有悬浮永磁体,所述下半球壳设有接收线圈,所述接收线圈相连导线。
6.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上半球壳和下半球壳均设有用于固定连接卡榫的卡榫固定槽。
7.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旋转轴中部设有导线槽,所述导线槽竖直贯穿旋转轴。
8.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接收线圈正极连接数条导线,数条导线首先固定在旋转轴外部向上半球壳延伸,然后在旋转轴的上半球壳端进入导线槽,最后穿过导线槽连接接收线圈负极。
9.在本实用新型中,数条所述导线以导线槽为对称轴对称分布在旋转轴上。
10.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悬浮永磁体正极朝下,所述悬浮永磁体的磁场与导线形成的电场相交。
11.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上半球壳在内部与下半球壳的连接处设有连接挂扣,所述连接挂扣为凹形结构。
12.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下半球壳在内部与上半球壳的连接处设有连接挂钩,所述连接挂钩顶部设有斜面结构,斜面结构下方设有槽型结构,槽型结构与连接挂扣相配合。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导线围绕旋转轴固定,导线连接接收线圈通电形成电场,电场与悬浮永磁体的磁场感应形成洛伦兹力使旋转轴旋转,简化了地球仪模型的转动结构;且旋转轴与上半球壳和下半球壳之间通过连数个连接卡榫连接,增大了旋转轴与上半球壳和下半球壳的受力面积,压强减小,使得上半球壳和下半球壳不易损坏。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施例爆炸图;
16.图3为旋转轴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下半球壳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本实施例受力分析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0.如图1至图5所示,应用于磁悬浮地球仪上的自动旋转模型,包括旋转轴1、上半球壳2和下半球壳3,所述旋转轴1通过连接卡榫11固定在上半球壳2和下半球壳3内部,所述上半球壳2顶部设有悬浮永磁体4,所述下半球壳3设有接收线圈5,所述接收线圈5相连导线6;在本实施例中,导线6围绕旋转轴1固定,导线6连接接收线圈5通电形成电场,电场与悬浮永磁体4的磁场感应形成洛伦兹力使旋转轴1旋转,旋转轴1与上半球壳2和下半球壳3之间通过连数个连接卡榫11连接,旋转轴1带动上半球壳2和下半球壳3进行旋转。
21.进一步地,所述上半球壳2和下半球壳3均设有用于固定连接卡榫11的卡榫固定槽1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卡榫固定槽12与连接卡榫11相配合,避免连接卡榫11在旋转轴1旋转时脱离上半球壳2和下半球壳3造成空转。
22.进一步地,所述旋转轴1中部设有导线槽13,所述导线槽13竖直贯穿旋转轴1;在本实施例中,设置导线槽13让导线穿过导线槽13,使电场中的电流具有方向性。
23.进一步地,所述接收线圈5正极连接数条导线6,所述导线6首先固定在旋转轴1外部向上半球壳2延伸,然后在旋转轴1的上半球壳2端进入导线槽13,最后穿过导线槽13连接接收线圈5负极;数条所述导线6以导线槽13为对称轴对称分布在旋转轴1上;在本实施例中,电流从接收线圈5正极出发,然后沿旋转轴1外部导线向上,到旋转轴1顶部后导线电流向导线槽13汇聚,最后电流在导线槽13内沿导线往下传输到接收线圈5负极。
24.进一步地,所述悬浮永磁体4正极朝下,所述悬浮永磁体4的磁场与导线形成的电场相交;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旋转轴1外部导线电流向上,即正电荷运动方向向上,从悬浮永磁体4正极发出的磁感线在水平方向向外与电场相交,所以电荷在磁场受到的洛伦兹力使导线进行逆时针旋转,令地球模型符合地球自转方向。
25.进一步地,所述上半球壳2在内部与下半球壳3的连接处设有连接挂扣21,所述连接挂扣21为凹形结构;所述下半球壳3在内部与上半球壳2的连接处设有连接挂钩31,所述连接挂钩31顶部设有斜面结构,斜面结构下方设有槽型结构,槽型结构与连接挂扣21相配合;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半球壳2和下半球壳3连接时,连接挂钩31顶部的斜面结构与连接挂扣21底部接触,将连接挂钩31往外别开,当连接挂扣21达到斜面结构下方的槽型结构时,连接挂钩31往内移动,连接挂扣21与槽型结构配合。
2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只要以基本相同手段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应用于磁悬浮地球仪上的自动旋转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旋转轴(1)、上半球壳(2)和下半球壳(3),所述旋转轴(1)通过连接卡榫(11)固定在上半球壳(2)和下半球壳(3)内部,所述上半球壳(2)顶部设有悬浮永磁体(4),所述下半球壳(3)设有接收线圈(5),所述接收线圈(5)相连导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磁悬浮地球仪上的自动旋转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半球壳(2)和下半球壳(3)均设有用于固定连接卡榫(11)的卡榫固定槽(1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磁悬浮地球仪上的自动旋转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1)中部设有导线槽(13),所述导线槽(13)竖直贯穿旋转轴(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磁悬浮地球仪上的自动旋转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线圈(5)正极连接数条导线(6),所述导线(6)首先固定在旋转轴(1)外部向上半球壳(2)延伸,然后在旋转轴(1)的上半球壳(2)端进入导线槽(13),最后穿过导线槽(13)连接接收线圈(5)负极。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磁悬浮地球仪上的自动旋转模型,其特征在于:数条所述导线(6)以导线槽(13)为对称轴对称分布在旋转轴(1)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磁悬浮地球仪上的自动旋转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浮永磁体(4)正极朝下,所述悬浮永磁体(4)的磁场与导线形成的电场相交。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磁悬浮地球仪上的自动旋转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半球壳(2)在内部与下半球壳(3)的连接处设有连接挂扣(21),所述连接挂扣(21)为凹形结构。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磁悬浮地球仪上的自动旋转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半球壳(3)在内部与上半球壳(2)的连接处设有连接挂钩(31),所述连接挂钩(31)顶部设有斜面结构,斜面结构下方设有槽型结构,槽型结构与连接挂扣(21)相配合。

技术总结
应用于磁悬浮地球仪上的自动旋转模型,包括旋转轴、上半球壳和下半球壳,所述旋转轴通过连接卡榫固定在上半球壳和下半球壳内部,所述上半球壳顶部设有悬浮永磁体,所述下半球壳设有接收线圈,所述接收线圈相连导线;将导线围绕旋转轴固定,导线连接接收线圈通电形成电场,电场与悬浮永磁体的磁场感应形成洛伦兹力使旋转轴旋转,简化了地球仪模型的转动结构;且旋转轴与上半球壳和下半球壳之间通过连数个连接卡榫连接,增大了旋转轴与上半球壳和下半球壳的受力面积,压强减小,使得上半球壳和下半球壳不易损坏。下半球壳不易损坏。下半球壳不易损坏。


技术研发人员:杨长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肇庆智悬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0.08
技术公布日:2023/1/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