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婴儿异物梗阻急救训练的模型装置

文档序号:32873858发布日期:2023-01-12 18:15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婴儿异物梗阻急救训练的模型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急救训练的模型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婴儿异物梗阻急救训练的模型装置。


背景技术:

2.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异物梗阻急救培训的全民普及超过30%,而国内异物梗阻急救的普及率不到1%;目前,具有不同特点的气道梗阻海姆立克急救训练的模型或教具种类多样,但是对婴儿异物梗阻的培训模型或教具相对较少;气道进入异物多见于儿童,婴儿存在较大的吞食异物造成梗阻的风险。
3.婴儿气道异物梗阻处理可采用背部拍击法及胸部冲击法,背部拍击法是一手固定婴儿头颈部,面部朝下,另一手掌根部连续叩击肩胛区5次;胸部冲击法是将婴儿面部朝上,用食指、中指连续按压其胸骨下半部5次;两种方法反复交替进行,直至异物排出。由于缺少相关的训练模型,在临床医学教学中只能用类似的成人模型进行模拟训练,由于成人模型体积大,在成人异物梗阻急救过程中,操作不便;而且婴幼儿所需按压的面积较小,而成人模型按压面积大,因此采用成人模型进行婴幼儿异物梗阻培训的针对性差,准确性低。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婴儿异物梗阻急救训练的模型装置,包括婴儿躯体模型和呼吸系统模型,呼吸系统模型设在婴儿躯体模型内;所述的呼吸系统模型包括储气囊、上气管、压力开关、活塞通道和气体压缩活塞;所述的储气囊上部和下部设有开口,储气囊上部开口与上气管相连通,压力开关设在储气囊与上气管之间,连接储气囊与上气管;上气管的上端连接婴儿躯体模型的口腔;上气管内设有异物模型;储气囊下部开口设有两个相反设置的活塞通道,两个活塞通道向下倾斜设置;气体压缩活塞包括活塞杆和按压盘,按压盘与活塞杆下端固定连接,活塞杆设在活塞通道内;其中一个气体压缩活塞的按压盘位于婴儿躯体模型胸骨下半部位置处,另一个气体压缩活塞的按压盘位于婴儿躯体模型的背部。
5.两个按压盘与婴儿躯体模型的胸部和背部贴合设置。
6.所述的婴儿躯体模型长度为50-90cm。
7.所述的上气管上部弯曲,下部竖直。
8.所述的气体压缩活塞上套设有复位弹簧,所述的复位弹簧一端抵接于按压盘,另一端抵接于活塞通道的下端部。复位弹簧能够给按压提供一定的阻尼力,还能够使气体压缩活塞被按压后复位,以便下次按压操作。
9.所述的气体压缩活塞的按压盘直径为3-4cm。
10.所述的压力开关为可调节开关压力阈值的常闭式开关,当储气囊内压力达到压力开关的设定阈值时,压力开关打开,使储气囊与上气管连通。
11.所述的气体压缩活塞的活塞杆端部设有行程传感器,行程传感器通过线路与设在
外部的显示器相连。
12.所述的压力开关内侧位于储气囊内设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通过线路与设在外部的显示器相连。
13.所述的婴儿躯体模型的后背部为活动部,与躯体前部活动连接,可拆卸。方便取换躯体内部的呼吸系统模型以及调节压力开关的压力阈值。
14.所述的婴儿躯体模型采用接近婴儿皮肤触感的硅胶材质或海绵材质。
1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16.在进行婴儿异物梗阻训练时,先设置压力开关的压力阈值,然后在本实用新型婴儿躯体模型竖直体位下将异物模型从的口腔伸入到上气管的深处,最后将婴儿躯体模型面部朝上放置于桌面或两腿之上。
17.在进行按压训练过程中,需要找准胸骨下半部位置,即前侧气体压缩活塞的按压盘所对应的位置,用食指、中指并拢连续按压,观察显示器上的行程数据和压力数据,感受不同按压的力度,由浅入深的按压,直到储气囊内压力达到压力开关的设定阈值时,压力开关打开,使储气囊与上气管连通,形成有效按压,连读多次的有效按压,使储气囊内的气体通过压力开关流向上气管,将上气管内的异物模型顶出,从口腔排出。
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9.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婴儿异物梗阻的按压训练,婴儿躯体模型长度为50-90cm,模拟0-36月龄的婴儿大小;由于婴儿躯体较小,因此按压部位面积也较小,所以气体压缩活塞的按压盘直径设置为3-4cm,接近实际有效按压区域的面积,相当于成年人的两指或三指宽,使训练更加精准,尽可能的接近实际情况。气体压缩活塞的按压盘位于婴儿躯体模型的皮肤下方,在训练过程中,对于新手需要多次训练才能准确、快速、有效地找到并按压气体压缩活塞的按压盘,因此,有助于受训者更准确的掌握婴儿的按压位置。由于在储气囊上部开口处设有压力开关,所以只有有效的按压才能打开压力开关使气体排出,结合行程传感器采集的气体压缩活塞的行程,以及储气囊内的压力传感器采集的压力值,了解不同按压程度对婴儿前胸和后背所带来的压力效果以及对于胸腔内的压力效果,通过不断的尝试、训练,结合数据反馈,帮助受训者尽快掌握合适、有效的按压力度。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呼吸系统模型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呼吸系统模型剖视结构示意图;
23.1、婴儿躯体模型2、呼吸系统模型3、储气囊4、上气管5、压力开关6、活塞通道7、气体压缩活塞8、异物模型9、活塞杆10、按压盘11、复位弹簧12、行程传感器13、显示器14、压力传感器15、活动部。
具体实施方式
24.参与图1-3所示:
2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婴儿异物梗阻急救训练的模型装置,包括婴儿躯体模型1和呼吸系统模型2,呼吸系统模型2设在婴儿躯体模型1内;
26.所述的呼吸系统模型2包括储气囊3、上气管4、压力开关5、活塞通道6和气体压缩活塞7;所述的储气囊3上部和下部设有开口,储气囊3上部开口与上气管4相连通,压力开关5设在储气囊3与上气管4之间,连接储气囊3与上气管4;上气管4的上端连接婴儿躯体模型1的口腔;上气管4内设有异物模型8;
27.储气囊3下部开口设有两个相反设置的活塞通道6,两个活塞通道6一前一后向下倾斜设置,倾斜设置是为了在较小空间形成较大的行程;气体压缩活塞7包括活塞杆9和按压盘10,按压盘10与活塞杆9下端固定连接,活塞杆9设在活塞通道6内,与活塞通道6内壁密封配合,形成活塞组件,能够向储气囊3内压缩气体;其中前侧的气体压缩活塞7的按压盘10位于婴儿躯体模型1胸骨下半部、脐上2-4cm位置处,后侧的气体压缩活塞7的按压盘10位于婴儿躯体模型1的背部,该气体压缩活塞7起到辅助按压的作用。
28.上气管4内壁有一定摩擦阻力,异物模型8的大小与上气管4内径相适应;储气囊3的气体能够推动异物模型8向上运动并悬停在任意高度位置;向上气管4中放置异物模型8时,可以使用可弯曲的金属条或塑料杆将异物模型8深入上气管4中某一位置。
29.两个按压盘10与婴儿躯体模型1的胸部和背部贴合设置。
30.所述的婴儿躯体模型1的长度为50-90cm。
31.所述的上气管4上部弯曲,下部竖直。
32.所述的气体压缩活塞7上套设有复位弹簧11,所述的复位弹簧11一端抵接于按压盘10,另一端抵接于活塞通道6的下端部。复位弹簧11能够给按压提供一定的阻尼力,还能够使气体压缩活塞7被按压后复位,以便下次按压操作。
33.作为优选,所述的气体压缩活塞7的按压盘10直径为3cm。
34.所述的压力开关5为可调节开关压力阈值的常闭式开关,为现有设备,当储气囊3内压力达到压力开关5的设定阈值时,压力开关5打开,使储气囊3与上气管4连通。
35.所述的气体压缩活塞7的活塞杆9端部设有行程传感器12,行程传感器12通过线路与设在外部的显示器13相连。
36.所述的压力开关5内侧位于储气囊3内设有压力传感器14,压力传感器14通过线路与设在外部的显示器13相连。
37.所述的婴儿躯体模型1的后背部为活动部15,与躯体前部活动连接,可拆卸。打开活动部15方便取换躯体内部的呼吸系统模型2以及调节压力开关5的压力阈值。
38.所述的婴儿躯体模型1采用接近婴儿皮肤触感的硅胶材质或海绵材质。
39.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40.在进行婴儿异物梗阻训练时,先设置压力开关5的压力阈值,然后在本实用新型婴儿躯体模型1竖直体位下将异物模型8从口腔伸入到上气管4的深处,最后将婴儿躯体模型1面部朝上放置于桌面或两腿之上。
41.在进行按压训练过程中,需要找准胸骨下半部、脐上2-4cm位置处,即前侧气体压缩活塞7的按压盘10所对应的位置,用食指、中指并拢连续按压,观察显示器13上的行程数据和压力数据,感受不同按压的力度带来的效果,由浅入深的按压,直到储气囊3内压力达到压力开关5的设定阈值时,压力开关5打开,使储气囊3与上气管4连通,形成有效按压,连读多次的有效按压,使储气囊3内的气体不断通过压力开关5流向上气管4,将上气管4内的异物模型8顶出,从口腔排出。也可以一次有效按压产生足够气压将上气管4内的异物模型8
顶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