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962076发布日期:2024-02-07 13:07阅读:14来源:国知局
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显示,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1、随着显示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显示面板形态的需求也趋于多样化。其中,异形显示面板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异形显示面板是在传统显示面板的基础上改造成的具有特殊形状(异形区)的显示面板。但是,异形区的存在使得面内负载不均,进而导致显示不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异形区的存在使得面内负载不均,导致显示面板显示不均的技术问题。

2、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和异形区,所述显示区包括至少位于所述异形区一侧的第一显示区以及与所述第一显示区连接的第二显示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3、至少一第一信号线,设置在所述第二显示区;

4、至少一第二信号线,设置在所述第一显示区,所述第一信号线和所述第二信号线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第一信号线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信号线的长度;

5、补偿电路,所述补偿电路包括至少一补偿模块,所述补偿模块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补偿单元,多个所述补偿单元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二信号线连接。

6、可选的,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补偿模块还包括至少一控制信号线,所述补偿单元包括开关管和补偿件,所述开关管的控制极与相应的所述控制信号线连接,所述开关管的第一极连接于所述第二信号线,所述开关管的第二极连接于所述补偿件。

7、可选的,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补偿件包括电容,所述开关管的第二极连接于所述电容的一端,所述电容的另一端连接于一电源端。

8、可选的,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补偿模块包括一条所述控制信号线;

9、至少一所述补偿单元的所述开关管的控制极与所述控制信号线交叉且异层设置;或者,至少一所述开关管的控制极连接于第一连接线,所述第一连接线与所述控制信号线交叉且异层设置。

10、可选的,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信号线上设有镭射标记,所述镭射标记对应所述控制信号线与所述开关管的控制极的交叉点设置;或者所述镭射标记对应所述控制信号线与所述第一连接线的交叉点设置。

11、可选的,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补偿模块包括多条所述控制信号线,每条所述控制信号线与至少一所述补偿单元连接,每条所述控制信号线用于控制相应的所述补偿单元与所述第二信号线的连通。

12、可选的,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补偿模块还包括补偿线和第二连接线,所述第二连接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补偿单元,所述第二连接线的另一端与所述补偿线交叉且异层设置。

13、可选的,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补偿单元包括电容,所述电容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线,所述电容的另一端连接于一电源端。

14、可选的,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补偿模块还包括一电阻,所述电阻与所述第二信号线连接,所述电阻的阻值小于所述第一信号线与所述第二信号线的阻值差。

15、可选的,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具有位于所述显示区周围的边框区,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均位于所述边框区的第一栅极驱动电路和第二栅极驱动电路;

16、其中,所述第一栅极驱动电路与所述第二栅极驱动电路均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同一侧,所述第一栅极驱动电路与所述第一信号线连接,所述第二栅极驱动电路与所述第二信号线连接;沿所述第一信号线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栅极驱动电路和所述第二栅极驱动电路错开设置,所述补偿电路设置在所述第二信号线靠近所述第二栅极驱动电路的一侧。

17、可选的,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三栅极驱动电路,所述第三栅极驱动电路与所述第一栅极驱动电路以及所述第二栅极驱动电路相对设置,所述第三栅极驱动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一信号线以及所述第二信号线连接。

18、可选的,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栅极驱动电路输出的驱动电流等于所述第三栅极驱动电路输出的驱动电流,所述第二栅极驱动电路输出的驱动电流小于所述第三栅极驱动电路输出的驱动电流。

19、可选的,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具有位于所述显示区周围的边框区,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均位于所述边框区的第一栅极驱动电路和第三栅极驱动电路,所述第一栅极驱动电路与所述第三栅极驱动电路分别位于所述显示区的两侧;

20、所述第一显示区包括分别位于所述异形区两侧的第一子显示区和第二子显示区,所述第一栅极驱动电路和所述第三栅极驱动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一信号线的两端连接;在所述第一子显示区,所述第二信号线连接于所述第一栅极驱动电路,所述补偿电路设置在所述第二信号线远离所述第一栅极驱动电路的一侧;在所述第二子显示区,所述第二信号线连接于所述第三栅极驱动电路,所述补偿电路设置在所述第二信号线远离所述第三栅极驱动电路的一侧。

21、可选的,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具有位于所述显示区周围的边框区,所述边框区还绑定有驱动芯片,所述驱动芯片分别与所述第一信号线以及所述第二信号线连接;所述补偿电路设置在所述第二信号线远离所述驱动芯片的一侧。

22、可选的,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信号线为数据线或扫描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条所述数据线和多条所述扫描线;

23、所述补偿电路包括多个所述补偿模块,每一所述数据线或每一所述扫描线均对应连接一所述补偿模块。

24、本申请公开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和异形区,显示区包括至少位于异形区一侧的第一显示区以及与第一显示区连接的第二显示区。显示面板包括至少一第一信号线、至少一第二信号线以及补偿电路。第一信号线设置在第二显示区;第二信号线设置在第一显示区,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的延伸方向相同,第一信号线的长度大于第二信号线的长度;补偿电路包括至少一补偿模块,补偿模块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补偿单元,多个补偿单元中的至少一个与第二信号线连接。本申请通过设置补偿电路,能够改善由于异形区存在导致的显示不均。此外,由于补偿电路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补偿单元,可以根据实际补偿需求将多个补偿单元中的一个或多个与第二信号线连接,增大了对第二信号线的负载补偿范围,提高了补偿精度,弥补了因制程、产线波动等引起的显示不均。再则,由于多个补偿单元间隔设置,降低了补偿模块导致的静电风险。



技术特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具有显示区和异形区,所述显示区包括至少位于所述异形区一侧的第一显示区以及与所述第一显示区连接的第二显示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模块还包括至少一控制信号线,所述补偿单元包括开关管和补偿件,所述开关管的控制极与相应的所述控制信号线连接,所述开关管的第一极连接于所述第二信号线,所述开关管的第二极连接于所述补偿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件包括电容,所述开关管的第二极连接于所述电容的一端,所述电容的另一端连接于一电源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模块包括一条所述控制信号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号线上设有镭射标记,所述镭射标记对应所述控制信号线与所述开关管的控制极的交叉点设置;或者所述镭射标记对应所述控制信号线与所述第一连接线的交叉点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模块包括多条所述控制信号线,每条所述控制信号线与至少一所述补偿单元连接,每条所述控制信号线用于控制相应的所述补偿单元与所述第二信号线的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模块还包括补偿线和第二连接线,所述第二连接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补偿单元,所述第二连接线的另一端与所述补偿线交叉且异层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单元包括电容,所述电容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线,所述电容的另一端连接于一电源端。

9.根据权利要求2-8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模块还包括一电阻,所述电阻与所述第二信号线连接,所述电阻的阻值小于所述第一信号线与所述第二信号线的阻值差。

10.根据权利要求2-8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具有位于所述显示区周围的边框区,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均位于所述边框区的第一栅极驱动电路和第二栅极驱动电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三栅极驱动电路,所述第三栅极驱动电路与所述第一栅极驱动电路以及所述第二栅极驱动电路相对设置,所述第三栅极驱动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一信号线以及所述第二信号线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栅极驱动电路输出的驱动电流等于所述第三栅极驱动电路输出的驱动电流,所述第二栅极驱动电路输出的驱动电流小于所述第三栅极驱动电路输出的驱动电流。

13.根据权利要求2-8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具有位于所述显示区周围的边框区,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均位于所述边框区的第一栅极驱动电路和第三栅极驱动电路,所述第一栅极驱动电路与所述第三栅极驱动电路分别位于所述显示区的两侧;

14.根据权利要求2-8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具有位于所述显示区周围的边框区,所述边框区还绑定有驱动芯片,所述驱动芯片分别与所述第一信号线以及所述第二信号线连接;所述补偿电路设置在所述第二信号线远离所述驱动芯片的一侧。

15.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号线为数据线或扫描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条所述数据线和多条所述扫描线;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和异形区,显示区包括至少位于异形区一侧的第一显示区以及与第一显示区连接的第二显示区,显示面板包括至少一第一信号线、至少一第二信号线以及补偿电路。第一信号线设置在第二显示区;第二信号线设置在第一显示区,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的延伸方向相同,第一信号线的长度大于第二信号线的长度;补偿电路包括至少一补偿模块,补偿模块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补偿单元,多个补偿单元中的至少一个与第二信号线连接。本申请能够改善由于存在异形区导致的显示不均,并增大了负载补偿的范围,弥补了因制程、产线波动等引起的显示不均;同时降低了静电风险。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月,田超,艾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