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板、显示模组、可折叠电子设备和盖板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961815发布日期:2024-02-07 13:06阅读:17来源:国知局
盖板、显示模组、可折叠电子设备和盖板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盖板、显示模组、可折叠电子设备和盖板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1、近年折叠机等电子设备成为手机行业发展新契机,消费者对折叠机的轻薄化和高质量等性能有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折叠机的显示面板较为脆弱,现有的折叠机往往采用盖板来实现对显示面板的保护。然而,盖板的厚度通常与抗冲击性能成正比,而与折弯性能成反比。因此,目前的盖板难以同时拥有抗冲击性能和优异的折弯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盖板、显示模组、可折叠电子设备和盖板的制备方法,盖板能够同时拥有抗冲击性能和优异的折弯性能。

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盖板,盖板包括基材层、粘结层和弹性材料层,基材层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可弯折部分,可弯折部分连接于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基材层设有第一开孔,第一开孔的开口设于可弯折部分沿厚度方向的一个表面,粘结层粘接于第一开孔的孔壁面,弹性材料层连接于粘结层背离第一开孔的孔壁面的一侧。

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盖板中,通过在基材层的可弯折部分处设置第一开孔,并在第一开孔内填充弹性材料层,能够充分释放基材层的可弯折部分处的应力,解决可弯折部分因弯折导致的应力集中问题,以实现盖板在弯折时达到目标折弯半径,同时利于提升盖板的折弯次数,使得盖板具有优异的折弯能力,从而减少盖板折弯而导致的盖板出现折痕或裂纹的问题,进而利于改善盖板组装的显示模组剥离(peeling)与显示故障、显示模组漏液起胶气泡等问题。同时,填充的弹性材料层还能够充分承受应力风险,使得盖板具备高抗冲击性能。

4、此外,通过在第一开孔的孔壁面设置粘结层,并将弹性材料层与粘结层连接,一方面粘结层能够固定弹性材料层,避免弹性材料层从第一开孔内脱离,一方面粘结层能够承担一部分应力,利于增强盖板的抗弯折性能,另一方面粘结层可将弹性材料层与开孔的孔壁面粘接,能够避免弹性材料层与开孔的孔壁面之间产生缝隙,从而避免盖板内形成气泡,避免光线穿过气泡时产生干涉条纹或者摩尔纹,进而利于提升盖板的外观效果及透光效果。

5、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盖板还包括保护层,保护层设于基材层的表面,且覆盖第一开孔的开口。一方面,保护层能够保护基材层,同时利于提升盖板的竖向抗冲击强度,解决了因基材层厚度较薄而导致制程破片风险增大、基材层崩边缺陷、生产良率低等问题。另一方面,保护层覆盖第一开孔的开口能够实现对第一开孔进行封装,避免填充于第一开孔内的弹性材料层的材料在高温等特殊条件下溢出。

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保护层的漆膜硬度≥3h,能够改善基材层对抗外界的抗冲击性能较差的问题,从而能够提升盖板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利于盖板应用于冲击和跌落等各种实际使用场景。

7、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盖板还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一支撑部连接于第一开孔的孔底壁的表面,且朝背离第一开孔的孔底壁的方向延伸,弹性材料层环绕第一支撑部设置,且包覆第一支撑部的周面。通过在第一开孔内增加设置背离第一开孔的孔底壁延伸的第一支撑部,第一支撑部能够支撑并承受盖板受到的竖直方向的应力,利于进一步提升盖板的竖向高抗冲击功能。

8、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部的弹性模量大于弹性材料层的弹性模量。

9、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部的弹性模量大于或等于500mpa。

10、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部背离第一开孔的孔底壁的表面低于第一开孔的开口,或者第一支撑部背离第一开孔的孔底壁的表面与第一开孔的开口平齐。

11、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盖板还包括第二支撑部,第二支撑部连接于粘结层背离第一开孔的孔侧壁的表面,且朝背离第一开孔的孔侧壁的方向延伸,弹性材料层环绕第二支撑部设置,且包覆第二支撑部的周面。通过在第一开孔内增加设置背离第一开孔的孔侧壁延伸的第二支撑部,第二支撑部能够支撑并承受盖板受到的横向方向的应力,利于进一步提升盖板的横向高抗冲击功能。

1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支撑部的弹性模量大于弹性材料层的弹性模量。

13、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支撑部的弹性模量大于或等于500mpa。

14、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支撑部包括第一支撑部分和第二支撑部分,第一支撑部分和第二支撑部分均连接于第一开孔的孔侧壁,第一支撑部分和第二支撑部分相对且间隔设置。盖板在发生折叠时,第一支撑部分与第二支撑部分可以抵持,以实现第二支撑部支撑并承受盖板收到的水平横向应力,利于进一步提升盖板的横向高抗弯折性能。

15、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支撑部背离第一开孔的孔底壁的表面低于第一开孔的开口,或者第二支撑部背离第一开孔的孔底壁的表面与第一开孔的开口平齐。

1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开孔有多个,多个第一开孔彼此间隔设置,且呈阵列排布。

17、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弹性材料层的弹性模量为3mpa~300mpa,和/或弹性材料层的断裂伸长率大于120%。

18、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弹性材料层背离第一开孔的孔底壁的表面与第一开孔的开口平齐。

19、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粘结层的弹性模量大于或者等于80mpa。

20、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粘结层背离第一开孔的孔底壁的表面与第一开孔的开口平齐。

21、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盖板还包括增强部,增强部设于第一开孔内,且连接于粘结层背离第一开孔的孔壁面的一侧,粘结层环绕增强部设置,且至少部分包覆增强部的周面,增强部设有填充孔,填充孔的开口设于增强部的表面,弹性材料层填充于填充孔内。增强部设有多个填充孔,以使得增强部形成网状结构,通过在第一开孔内设置增强部,且在增强部的填充孔内填充弹性材料层,以使得增强部与弹性材料层形成高抗弯折结构,从而使得盖板同时实现横向高抗弯折性能和竖向高抗冲击性能。此外,通过粘结层设置环绕增强部且包覆增强部的周面,以实现在第一开孔的孔壁面与增强部之间的缝隙填充粘结层,能够减少具有网状结构的增强部在形成时可能产生的微裂纹损伤的加剧,从而利于进一步提升盖板的横向高抗弯折和竖向高抗冲击功能。

2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开孔贯穿可弯折部分沿长度方向的至少一个侧面。

23、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开孔沿厚度方向贯穿可弯折部分。

24、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填充孔的开口设于增强部朝向第一开孔的开口的表面,方便在固定增强部后再在增强部的填充孔内填充弹性材料层。

25、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增强部的弹性模量大于弹性材料层的弹性模量。

2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增强部的弹性模量大于或等于500mpa。

27、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可弯折部分包括沿厚度方向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基材层还包括第二开孔,第一开孔的开口设于第一表面,第二开孔设于第二表面,粘结层还粘接于第二开孔的孔壁面,弹性材料层连接于粘结层背离第二开孔的孔壁面的一侧。通过同时设置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利于盖板向内折叠和向外折叠时均具有优异的抗弯折性能。

28、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盖板还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一支撑部连接于第二开孔的孔底壁的表面,且朝背离第二开孔的孔底壁的方向延伸,弹性材料层环绕第一支撑部设置,且包覆第一支撑部的周面。通过在第二开孔内增加设置背离第二开孔的孔底壁延伸的第一支撑部,第一支撑部能够支撑并承受盖板受到的竖直方向的应力,利于进一步提升盖板的竖向高抗冲击功能。

29、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盖板还包括第二支撑部,第二支撑部连接于粘结层背离第二开孔的孔侧壁的表面,且朝背离第二开孔的孔侧壁的方向延伸,弹性材料层环绕第二支撑部设置,且包覆第二支撑部的周面。通过在第二开孔内增加设置背离第二开孔的孔侧壁延伸的第二支撑部,第二支撑部能够支撑并承受盖板受到的横向方向的应力,利于进一步提升盖板的横向高抗冲击功能。

30、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盖板还包括增强部,增强部设于第二开孔内,且连接于粘结层背离第二开孔的孔壁面的一侧,粘结层环绕增强部设置,且至少部分包覆增强部的周面,增强部设有填充孔,填充孔的开口设于增强部的表面,弹性材料层填充于填充孔内。

31、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开孔贯穿可弯折部分沿长度方向的侧面。

3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填充孔的开口设于增强部朝向第二开孔的开口的表面。

33、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和如上述的盖板,盖板安装于显示面板。

34、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折叠电子设备,包括壳体和如上述的显示模组,显示面板安装于壳体,盖板安装于显示面板背离壳体的一侧。

35、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盖板的制备方法,包括:

36、取基材层,在基材层的表面制备第一光刻胶层,取第一掩模板置于第一光刻胶层背离基材层的一侧,利用光照透过第一掩模板对第一光刻胶层进行曝光;

37、对曝光后的第一光刻胶层进行显影,裸露出基材层的部分表面;

38、对裸露的基材层的表面进行刻蚀形成第一开孔;

39、在第一开孔的孔壁面设置粘结层,移除显影后的第一光刻胶层;

40、在粘结层背离第一开孔的孔壁面的一侧设置弹性材料层。

41、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对裸露的基材层的表面进行刻蚀形成第一开孔的步骤和在第一开孔的孔壁面设置粘结层,移除显影后的第一光刻胶层的步骤之间还包括:在第一开孔的孔壁面设置第二光刻胶层,取第一掩模板置于第二光刻胶层背离基材层的一侧,利用光照透过第一掩模板对第二光刻胶层进行曝光;

42、移除曝光后的第二光刻胶层,露出第一开孔,能够提升第一开孔的制备良率,从而有效地提升盖板的制备良率。

43、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盖板还包括第一支撑部,在第一开孔的孔壁面设置粘结层,移除显影后的第一光刻胶层的步骤和在粘结层背离第一开孔的孔壁面的一侧设置弹性材料层的步骤之间还包括在第一开孔内设置第一支撑部的步骤:

44、在粘结层背离第一开孔的孔壁面的一侧设置第三光刻胶层,取第二掩模板置于第三光刻胶层背离第一开孔的孔底壁的一侧,利用光照透过第二掩模板对第三光刻胶层进行曝光;

45、对曝光后的第三光刻胶层进行显影,在第三光刻胶层形成第一孔洞,在第一孔洞内填充第一支撑部的材料;

46、移除显影后的第三光刻胶层。

47、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盖板还包括第二支撑部,在移除曝光后的所述第二光刻胶层,露出所述第一开孔的步骤之后还包括在第一开孔内设置第二支撑部的步骤:

48、在弹性材料层背离第一开孔的孔底壁的一侧设置第四光刻胶层,取第三掩模板置于第四光刻胶层背离第一开孔的孔底壁的一侧,利用光照透过第三掩模板对第四光刻胶层进行曝光;

49、对曝光后的第四光刻胶层进行显影,在第四光刻胶层形成第二孔洞,在第二孔洞内填充第二支撑部的材料;

50、移除显影后的第四光刻胶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