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坑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546895发布日期:2023-06-27 21:20阅读:22来源:国知局
过坑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驾驶训练装置,尤其涉及过坑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1、在驾驶人员驾驶车辆行驶时,经常会遇到一些深坑路面,一些驾驶经验不够丰富的司机对是否能安全通过没有感知,无法准确判定深坑和车辆轮胎的相对位置,极易导致车辆掉进深坑内,造成驾驶人员的生命危险和经济损失。

2、因此,亟需过坑训练装置,以训练驾驶人员通过深坑路面时,可以准确判定深坑和车辆轮胎的相对位置,进而使驾驶员顺利通过深坑路面。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过坑训练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中驾驶者无法准确判定深坑和车辆轮胎的相对位置,进而导致车辆掉进深坑内,造成驾驶人员的生命危险和经济损失的问题。

2、本发明提供过坑训练装置,该过坑训练装置包括:

3、支架;

4、测量杆,所述测量杆沿第一方向滑动设置于所述支架;

5、两个驱动组件,两个所述驱动组件的一端沿第二方向分别铰接于所述测量杆的两侧,两个所述驱动组件的另一端的间距大于坑沿所述第二方向的距离且小于车辆的两侧轮胎内缘间距,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支架滑动配合;

6、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设置于所述支架,所述限位组件使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测量杆的夹角小于90°;

7、监测组件,所述监测组件测量所述测量杆的位移;

8、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9、作为过坑训练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两个所述驱动组件沿所述测量杆的轴线对称设置。

10、作为过坑训练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杆和辅助杆,所述驱动杆的一端与所述测量杆铰接,所述驱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辅助杆的中间位置铰接。

11、作为过坑训练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驱动杆具有伸缩功能。

12、作为过坑训练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扭簧,所述辅助杆不受外力时,所述扭簧使所述辅助杆与所述测量杆平行。

13、作为过坑训练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位于两个所述驱动组件组成的夹角内,所述弹性件一端与所述支架固接,另一端与所述测量杆固接。

14、作为过坑训练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限位组件包括两个第一限位件,两个所述第一限位件均设置于所述支架,所述第一限位件沿所述第二方向设置有第一滑槽;

15、两个所述驱动杆一一对应的位于两个所述第一限位件的所述第一滑槽内且与对应的所述第一限位件滑动配合。

16、作为过坑训练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限位组件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二限位件,至少两个所述第二限位件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支架,所述第二限位件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有第二滑槽,所述测量杆设置于多个所述第二限位件的所述第二滑槽内且与多个所述第二限位件滑动配合。

17、作为过坑训练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限位组件还包括止位件,所述止位件固设于所述测量杆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一侧,所述止位件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限位件卡接。

18、作为过坑训练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声光报警器,所述声光报警器与所述监测组件电连接。

1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20、本发明提供过坑训练装置,该过坑训练装置包括支架、测量杆、驱动组件、限位组件和监测组件,测量杆沿第一方向滑动设置于支架;两个驱动组件的一端分别铰接于测量杆沿第二方向的两侧,两个驱动组件的另一端的间距大于坑沿第二方向的距离且小于车辆的两侧轮胎内缘间距,驱动组件与支架滑动配合;限位组件设置于支架,限位组件使驱动组件与测量杆的夹角小于90°;监测组件测量测量杆的位移;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驾驶员在使用该过坑训练装置进行过坑训练时,将该装置沿第一方向摆放至坑的一端,调节驱动组件,使两个驱动组件的另一端的间距大于坑沿第二方向的距离且小于车辆的两侧轮胎内缘间距,且使两个驱动组件的另一端沿第一方向不与坑相对,然后驾驶员驾驶车辆向坑的方向移动,当车头遮盖坑时,驾驶员无法观测到坑的位置,此时,若过坑训练装置两侧的任一轮胎接触与其相对的驱动组件时,轮胎会驱动驱动组件的另一端沿第二方向向靠近测量杆的方向移动,由于驱动组件与测量杆的夹角小于90°,进而驱动组件推动测量杆移动,监测组件测量测量杆的位移量,进而可以提醒驾驶员驾驶车辆后退,进而重新进行过坑训练。若监测组件未监测到测量杆有位移变化,则驾驶者可以安全通过坑位。该训练装置使驾驶者准确判定深坑和车辆轮胎的相对位置,进而防止车辆掉进深坑内,即可提升驾驶员的驾驶技能,又能减低驾驶员的经济损失。



技术特征:

1.过坑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坑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驱动组件(3)沿所述测量杆(2)的轴线对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坑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3)包括驱动杆(31)和辅助杆(32),所述驱动杆(31)的一端与所述测量杆(2)铰接,所述驱动杆(31)的另一端与所述辅助杆(32)的中间位置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过坑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杆(31)具有伸缩功能。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过坑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3)还包括扭簧,所述辅助杆(32)不受外力时,所述扭簧使所述辅助杆(32)与所述测量杆(2)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坑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件(5),所述弹性件(5)位于两个所述驱动组件(3)组成的夹角内,所述弹性件(5)一端与所述支架(1)固接,另一端与所述测量杆(2)固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过坑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包括两个第一限位件(41),两个所述第一限位件(41)均设置于所述支架(1),所述第一限位件(41)沿所述第二方向(x)设置有第一滑槽(41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过坑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二限位件(42),至少两个所述第二限位件(42)沿所述第一方向(y)间隔设置于所述支架(1),所述第二限位件(42)沿所述第一方向(y)设置有第二滑槽(421),所述测量杆(2)设置于多个所述第二限位件(42)的所述第二滑槽(421)内且与多个所述第二限位件(42)滑动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过坑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还包括止位件(43),所述止位件(43)固设于所述测量杆(2)沿所述第二方向(x)的一侧,所述止位件(43)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y)与所述第二限位件(42)卡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过坑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声光报警器,所述声光报警器与所述监测组件电连接。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驾驶训练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过坑训练装置,该过坑训练装置包括支架、测量杆、驱动组件、限位组件和监测组件,测量杆沿第一方向滑动设置于支架;两个驱动组件的一端分别铰接于测量杆沿第二方向的两侧,两个驱动组件的另一端的间距大于坑沿第二方向的距离且小于车辆的两侧轮胎内缘间距,驱动组件与支架滑动配合;限位组件设置于支架,限位组件使驱动组件与测量杆的夹角小于90°;监测组件测量测量杆的位移;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经过该训练装置的训练,驾驶者可以准确判定深坑和车辆轮胎的相对位置,进而防止车辆掉进深坑内,即可提升驾驶员的驾驶技能,又能减低驾驶员的经济损失。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