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折叠的电子设备以及壳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00756发布日期:2023-11-21 13:32阅读:47来源:国知局
可折叠的电子设备以及壳体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可折叠电子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折叠的电子设备以及壳体装置。


背景技术:

1、随着柔性显示屏技术的不断发展,其被广泛应用于多种可折叠的电子设备中。可折叠的电子设备往往包括用于承载柔性显示屏的壳体装置。壳体装置一般包括两个中框以及连接在两个壳体之间的折叠机构。两个中框在折叠机构的带动下相对折叠或者相对展开。其中,在传统的屏幕内折式电子设备中,当电子设备跌落,特别是电子设备处于闭合状态跌落时,与折叠机构的转轴相邻的部分中框容易受到来自转轴的冲击力而发生局部溃缩并产生变形。因此,目前的屏幕内折式电子设备通常会采用强度较高的材料来制备中框,提高中框整体的抗冲击能力和抗变形能力。然而,中框整体采用高强度材料进行制备会大大增加中框的重量以及中框的制造成本。如何在解决与折叠机构的转轴相邻的部分中框因受到冲击力而发生局部溃缩及产生变形的问题的同时,获得一种重量较轻制造成本较低的中框成为研究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可折叠的电子设备以及壳体装置,旨在提供一种能够在解决与折叠机构的转轴相邻的部分中框因受到冲击力而发生局部溃缩及产生变形的问题的同时,自身重量较轻且制造成本较低的壳体装置,以及包括该壳体装置的电子设备。

2、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可折叠的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屏幕、第一中框、折叠机构、第二中框以及第一补强件。屏幕安装在第一中框和第二中框上。折叠机构连接第一中框和第二中框。第一中框与第二中框相对展开或折叠,以带动屏幕相对展开或折叠。第一中框靠近第二中框的侧部设有第一安装槽。第一安装槽包括第一槽端壁、第二槽端壁以及第一槽侧壁。第一槽端壁与第二槽端壁相对设置。第一槽侧壁连接在第一槽端壁与第二槽端壁之间。第一补强件位于第一槽端壁朝向第二槽端壁的一侧,且固定于第一槽端壁。折叠机构的一部分位于第一安装槽内。折叠机构的长度延伸方向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一端部设有第一止位挡块。电子设备具有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电子设备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中框与第二中框相对展平,第一安装槽的第一槽侧壁朝向第二中框,第一补强件位于第一槽侧壁与折叠机构的第一止位挡块之间。电子设备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中框与第二中框相对折叠,第一补强件位于第一槽侧壁与第一止位挡块之间,且与第一止位挡块抵接。第一补强件的屈服强度大于第一中框的屈服强度,和/或,第一补强件的显微维氏硬度大于第一中框的显微维氏硬度。

3、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的第一中框具有用于安装部分折叠机构的第一安装槽,第一安装槽的第一槽端壁上固定有第一补强件。其中,第一补强件的屈服强度可以大于第一中框的屈服强度,和/或,第一补强件的显微维氏硬度可以大于第一中框的显微维氏硬度。这样,当电子设备跌落,跌别是电子设备在闭合状态跌落时,第一补强件可以直接承受来自折叠机构的第一止位挡块的冲击力,从而可以有效避免折叠机构的第一止位挡块因受到较大的冲击力而与相邻的部分第一中框发生强烈碰撞,导致第一中框发生局部溃缩并产生变形的问题,有利于延长电子设备的使用寿命。

4、其次,相较于传统的电子设备中通过采用高强度材料制备第一中框,来提高第一中框的屈服强度和/或显微维氏硬度,但同时整体采用高强度材料进行制备,也大大增加了第一中框的重量和制造成本,本实施方式中仅通过在第一安装槽的第一槽侧壁与折叠机构的第一止位挡块之间设置第一补强件,且第一补强件的屈服强度大于第一中框的屈服强度,和/或第一补强件的显微维氏硬度大于第一中框的显微维氏硬度,从而无需将第一中框整体的材料更换为高强度材料,使得第一中框的整体重量较轻,有利于实现电子设备的轻量化设计,同时第一中框的制备成本较低,从而有利于降低整个电子设备的制造成本。

5、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槽端壁设有第一装配槽。第一补强件固定于第一装配槽,且至少部分位于第一装配槽内。电子设备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中框与第二中框相对展平,第一装配槽的第一槽壁朝向第二中框,第一补强件位于第一装配槽的第一槽壁与折叠机构的第一止位挡块之间。电子设备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中框与第二中框相对折叠,第一补强件位于第一槽壁与第一止位挡块之间,且与第一止位挡块抵接。

6、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中框具有用于装配第一补强件的第一装配槽,通过在第一装配槽内设置第一补强件,使得第一补强件可以位于第一装配槽的第一槽壁与折叠机构的第一止位挡块之间。其中,第一补强件的屈服强度可以大于第一中框的屈服强度,和/或,第一补强件的显微维氏硬度可以大于第一中框的显微维氏硬度。这样,当电子设备跌落,跌别是电子设备在闭合状态跌落时,第一补强件可以直接承受来自铰链结构的第一止位挡块的冲击力,从而可以有效避免铰链结构的第一止位挡块因受到较大的冲击力而与相邻的部分第一中框(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即第一装配槽的第一槽壁)发生强烈碰撞,导致第一中框发生局部溃缩并产生变形的问题,有利于延长电子设备的使用寿命。

7、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补强件包括远离第一槽侧壁设置的第一面。第一止位挡块包括第一止位面。电子设备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止位面朝向屏幕设置。电子设备由打开状态向闭合状态切换时,第一中框相对第二中框折叠,直至第一补强件的第一面与第一止位挡块的第一止位面抵接。这样,第一止位挡块的第一止位面可以在电子设备闭合时与第一补强件的第一面配合,从而可以避免第一中框与第二中框过度折叠,损伤屏幕。

8、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中框指向第二中框的方向为第一方向。在第一方向上,第一补强件与折叠机构的第一止位挡块的距离小于或者等于3毫米。这样,第一补强件可以与折叠机构的第一止位挡块相邻设置,第一补强件的抗冲击效果更好,有利于延长电子设备的使用寿命。

9、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装配槽还包括第二槽壁。第二槽壁朝向第一安装槽。电子设备还包括紧固件。紧固件将第一补强件固定于第二槽壁。这样,第一补强件通过紧固件固定于第二槽壁,有利于提高第一补强件与第二槽壁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10、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补强件设有安装孔。第二槽壁设有安装凹槽。安装孔连通安装凹槽。紧固件的一部分位于安装孔内,紧固件的另一部分位于安装凹槽内。

11、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壳体装置还可以包括紧固件。第一补强件还可以设有安装孔。第一装配槽的第二槽壁还可以设有安装凹槽。紧固件可以依次贯穿第一补强件的安装孔和第二槽壁的安装凹槽,以将第一补强件固定于第一装配槽。这样,紧固件的一部分可以嵌设于第一补强件,紧固件的另一部分可以嵌设于第一中框,一方面有利于提高第一补强件与第一中框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另一方面,紧固件的一部分嵌设于第一中框,使得第一补强件在承受来自折叠机构的冲击力时,一部分冲击载荷还可以通过紧固件传递至第一中框,使得第一中框还可以分担一部分冲击载荷,有利于提高第一补强件的抗冲击能力。

12、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安装孔的中心线与第一安装槽的底壁之间形成第一夹角。第一夹角的角度小于90°。安装孔的开口朝向屏幕。这样,安装孔可以相对第一安装槽朝向屏幕的底壁倾斜设置,从而便于紧固件穿装于安装孔和安装凹槽中,使得第一补强件的固定更加便捷,有利于提高组装效率。

13、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补强件设有限位凸起。限位凸起与安装孔间隔设置。第二槽壁还设有配合凹槽。配合凹槽与安装凹槽间隔设置。限位凸起嵌设于配合凹槽。这样,一方面,限位凸起可以与紧固件配合,增强第一补强件与第一装配槽的连接稳定性;另一方面,当第一补强件受到来自折叠机构的第一止位挡块的冲击力时,限位凸起也可以分担一部分的冲击载荷,使得第一补强件能够承受更大的冲击力,有利于提高第一补强件的抗冲击能力。

14、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限位凸起的中心线与第一方向之间形成第二夹角。第二夹角的角度小于90°。第二夹角的开口朝向第一槽壁。第一方向为当电子设备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中框指向第二中框的方向。

15、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补强件朝向第一装配槽的表面(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即第一补强件的第二面)设置限位凸起。其中,限位凸起的长度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之间可以形成角度小于90°的第二夹角,且第二夹角的开口可以朝向第一装配槽的第一槽壁,也即第二夹角β的开口可以朝向第一补强件的第三面。这样,当第一补强件受到来自折叠机构的第一止位挡块的冲击力时,限位凸起也可以分担一部分的冲击载荷,使得第一补强件能够承受更大的冲击力,有利于提高第一补强件的抗冲击能力。

16、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装配槽还包括第二槽壁。第二槽壁朝向第一安装槽。第一补强件朝向第二槽壁的表面设有连接凸起。第二槽壁设有安装凹槽。连接凸起嵌设于安装凹槽,以将第一补强件固定于第二槽壁。

17、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方式通过在第一补强件朝向第一装配槽的第二槽壁的表面(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即第一补强件的第二面)形成连接凸起,通过连接凸起与安装凹槽的配合以将第一补强件固定于第二槽壁,从而可以取代设置额外的紧固件(例如螺钉等)将第一补强件固定于第二槽壁的固定方案,使得壳体装置无需设置额外的紧固件,有利于降低电子设备整体的制造成本。其次,本实施方式中的连接凸起直接形成于第一补强件的表面,二者可以通过一体加工成型,制备过程更加简单,同时,二者的体积可以做得更小,能够更好地适配第一中框的壁厚较薄的电子设备,应用更加广泛。

18、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折叠机构包括第一连接结构、第二连接结构以及铰链结构。铰链结构连接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至少部分第一连接结构位于第一安装槽,且连接第一中框。第二中框靠近第一中框的侧部设有第二安装槽。至少部分第二连接结构位于第二安装槽,且连接第二中框。在折叠机构的长度延伸方向上,铰链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止位挡块位于第一端远离第二端的一侧,且固定连接第一端。这样,第一止位挡块可以位于铰链结构的端部,从而可以在实现止位功能的同时,不影响铰链结构与其他零部件的相对运动。

19、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中框指向第二中框的方向为第一方向。在第一方向上,第一止位挡块的宽度小于铰链结构的宽度。这样,当电子设备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止位挡块可以在实现止位功能的同时,不增大电子设备在闭合状态时的厚度,用户使用体验较佳。

20、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补强件的屈服强度与第一中框的屈服强度之间的差值大于50mp,和/或,第一补强件的显微维氏硬度与第一中框的显微维氏硬度之间的差值大于30hv。这样,第一补强件的抗冲击能力较佳,有利于延长电子设备的使用寿命。

21、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补强件的屈服强度小于或者等于折叠机构的第一止位挡块的屈服强度,和/或,第一补强件的显微维氏硬度小于或者等于折叠机构的第一止位挡块的显微维氏硬度。

22、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补强件的屈服强度还可以小于折叠机构的第一止位挡块的屈服强度,和/或第一补强件的显微维氏硬度还可以小于第一止位挡块的显微维氏硬度。这样,当第一补强件与第一止位挡块之间发生碰撞时,第一止位挡块不容易被第一补强件撞坏,有利于延长第一止位挡块的使用寿命。

23、或者,第一补强件的屈服强度还可以等于折叠机构的第一止位挡块的屈服强度,和/或第一补强件的显微维氏硬度还可以等于第一止位挡块的显微维氏硬度。这样,一方面,第一补强件的屈服强度较高,使得第一补强件可以更好地承受来自折叠机构的第一止位挡块的冲击力,第一补强件的抗冲击能力较佳;另一方面,第一补强件的屈服强度与折叠机构的第一止位挡块的屈服强度相等,使得第一补强件即使受到来自折叠机构的第一止位挡块得到冲击,自身也不易发生变形,有利于延长第一补强件的使用寿命,同时,也不会因为第一补强件的屈服强度大于折叠机构的第一止位挡块的屈服强度,和/或一补强件的显微维氏硬度大于第一止位挡块的显微维氏硬度,导致折叠机构的第一止位挡块与第一补强件发生碰撞之后,第一止位挡块自身发生局部溃缩产生形变,有利于延长折叠机构的使用寿命,从而有利于延长整个电子设备的使用寿命。

24、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补强件的材料为钛合金材料、铁基材料、铝基材料、铜基材料或者镍基材料。这样,第一补强件的抗冲击能力较强,能够满足电子设备的跌落可靠性需求。

25、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中框包括主体板、第一延伸板、第二延伸板以及第三延伸板。第一延伸板与第二延伸板连接在主体板的同一侧,且分别位于主体板的两端。第三延伸板连接在第一延伸板与第二延伸板之间。第三延伸板还连接主体板,且与主体板在第一中框的厚度方向上存在高度差。主体板、第一延伸板、第二延伸板以及第三延伸板围成第一安装槽。第一延伸板朝向第二延伸板的表面构成第一槽端壁,主体板朝向第一延伸板的表面构成第一槽侧壁。这样,第一中框可以具有用于安装部分折叠机构的第一安装槽,使得折叠机构可以利用第一中框的厚度空间,有利于实现电子设备的薄型化设置。

26、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壳体装置。壳体装置包括第一中框、折叠机构、第二中框以及第一补强件。折叠机构连接第一中框和第二中框。第一中框与第二中框相对展开或折叠,以使壳体装置相对打开或闭合。第一中框靠近第二中框的侧部设有第一安装槽。第一安装槽包括第一槽端壁、第二槽端壁以及第一槽侧壁。第一槽端壁与第二槽端壁相对设置。第一槽侧壁连接在第一槽端壁与第二槽端壁之间。第一补强件位于第一槽端壁朝向第二槽端壁的一侧,且固定于第一槽端壁。折叠机构的一部分位于第一安装槽内。折叠机构的长度延伸方向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一端部设有第一止位挡块。壳体装置包括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壳体装置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中框与第二中框相对展平,第一安装槽的第一槽侧壁朝向第二中框,第一补强件位于第一槽侧壁与折叠机构的第一止位挡块之间。壳体装置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中框与第二中框相对折叠,第一补强件位于第一槽侧壁与第一止位挡块之间,且与第一止位挡块抵接。第一补强件的屈服强度大于第一中框的屈服强度,和/或,第一补强件的显微维氏硬度大于第一中框的显微维氏硬度。

27、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方式中壳体装置的第一中框具有用于安装部分折叠机构的第一安装槽,第一安装槽的第一槽端壁上固定有第一补强件。其中,第一补强件的屈服强度可以大于第一中框的屈服强度,和/或,第一补强件的显微维氏硬度可以大于第一中框的显微维氏硬度。这样,当壳体装置跌落,跌别是壳体装置在闭合状态跌落时,第一补强件可以直接承受来自折叠机构的第一止位挡块的冲击力,从而可以有效避免折叠机构的第一止位挡块因受到较大的冲击力而与相邻的部分第一中框发生强烈碰撞,导致第一中框发生局部溃缩并产生变形的问题,有利于延长壳体装置的使用寿命。

28、其次,相较于传统的壳体装置中通过采用高强度材料制备第一中框,来提高第一中框的屈服强度和/或显微维氏硬度,但同时整体采用高强度材料进行制备,也大大增加了第一中框的重量和制造成本,本实施方式中仅通过在第一安装槽的第一槽侧壁与折叠机构的第一止位挡块之间设置第一补强件,且第一补强件的屈服强度大于第一中框的屈服强度,和/或第一补强件的显微维氏硬度大于第一中框的显微维氏硬度,从而无需将第一中框整体的材料更换为高强度材料,使得第一中框的整体重量较轻,有利于实现壳体装置的轻量化设计,同时第一中框的制备成本较低,从而有利于降低整个壳体装置的制造成本。

29、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槽端壁设有第一装配槽。第一补强件固定于第一装配槽,且至少部分位于第一装配槽内。壳体装置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中框与第二中框相对展平,第一装配槽的第一槽壁朝向第二中框。第一补强件位于第一装配槽的第一槽壁与折叠机构的第一止位挡块之间。壳体装置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中框与第二中框相对折叠,第一补强件位于第一槽壁与第一止位挡块之间,且与第一止位挡块抵接。

30、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中框具有用于装配第一补强件的第一装配槽,通过在第一装配槽内设置第一补强件,使得第一补强件可以位于第一装配槽的第一槽壁与折叠机构的第一止位挡块之间。其中,第一补强件的屈服强度可以大于第一中框的屈服强度,和/或,第一补强件的显微维氏硬度可以大于第一中框的显微维氏硬度。这样,当壳体装置跌落,跌别是壳体装置在闭合状态跌落时,第一补强件可以直接承受来自铰链结构的第一止位挡块的冲击力,从而可以有效避免铰链结构的第一止位挡块因受到较大的冲击力而与相邻的部分第一中框(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即第一装配槽的第一槽壁)发生强烈碰撞,导致第一中框发生局部溃缩并产生变形的问题,有利于延长壳体装置的使用寿命。

31、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壳体装置用于安装屏幕的一侧为壳体装置的安装侧。第一补强件包括远离第一槽壁设置的第一面。第一止位挡块包括第一止位面。壳体装置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止位面朝向安装侧设置。壳体装置由打开状态向闭合状态切换时,第一中框相对第二中框折叠,直至第一补强件的第一面与第一止位挡块的第一止位面抵接。这样,第一止位挡块的第一止位面可以在壳体装置闭合时与第一补强件的第一面配合,从而可以避免第一中框与第二中框过度折叠。

32、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壳体装置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中框指向第二中框的方向为第一方向。在第一方向上,第一补强件与折叠机构的第一止位挡块的距离小于或者等于3毫米。这样,第一补强件可以与折叠机构的第一止位挡块相邻设置,第一补强件的抗冲击效果更好,有利于延长壳体装置的使用寿命。

33、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装配槽还包括第二槽壁。第二槽壁朝向第一安装槽。壳体装置还包括紧固件。紧固件将第一补强件固定于第二槽壁。这样,第一补强件通过紧固件固定于第二槽壁,有利于提高第一补强件与第二槽壁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34、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补强件设有安装孔。第二槽壁设有安装凹槽。安装孔连通安装凹槽。紧固件的一部分位于安装孔内。紧固件的另一部分位于安装凹槽内。

35、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壳体装置还可以包括紧固件。第一补强件还可以设有安装孔。第一装配槽的第二槽壁还可以设有安装凹槽。紧固件可以依次贯穿第一补强件的安装孔和第二槽壁的安装凹槽,以将第一补强件固定于第一装配槽。这样,紧固件的一部分可以嵌设于第一补强件,紧固件的另一部分可以嵌设于第一中框,一方面有利于提高第一补强件与第一中框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另一方面,紧固件的一部分嵌设于第一中框,使得第一补强件在承受来自折叠机构的冲击力时,一部分冲击载荷还可以通过紧固件传递至第一中框,使得第一中框还可以分担一部分冲击载荷,有利于提高第一补强件的抗冲击能力。

36、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安装孔的中心线与第一安装槽的底壁之间形成第一夹角。第一夹角的角度小于90°。安装孔的开口朝向安装侧。这样,安装孔可以相对第一安装槽朝向屏幕的底壁倾斜设置,从而便于紧固件穿装于安装孔和安装凹槽中,使得第一补强件的固定更加便捷,有利于提高组装效率。

37、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补强件的屈服强度与第一中框的屈服强度之间的差值大于50mp,和/或,第一补强件的显微维氏硬度与第一中框的显微维氏硬度之间的差值大于30hv。这样,第一补强件的抗冲击能力较佳,有利于延长壳体装置的使用寿命。

38、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补强件的屈服强度小于或者等于折叠机构的第一止位挡块的屈服强度,和/或,第一补强件的显微维氏硬度小于或者等于折叠机构的第一止位挡块的显微维氏硬度。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补强件的屈服强度还可以小于折叠机构的第一止位挡块的屈服强度,和/或第一补强件的显微维氏硬度还可以小于第一止位挡块的显微维氏硬度。这样,当第一补强件与第一止位挡块之间发生碰撞时,第一止位挡块不容易被第一补强件撞坏,有利于延长第一止位挡块的使用寿命。

39、或者,第一补强件的屈服强度还可以等于折叠机构的第一止位挡块的屈服强度,和/或第一补强件的显微维氏硬度还可以等于第一止位挡块的显微维氏硬度。这样,一方面,第一补强件的屈服强度较高,使得第一补强件可以更好地承受来自折叠机构的第一止位挡块的冲击力,第一补强件的抗冲击能力较佳;另一方面,第一补强件的屈服强度与折叠机构的第一止位挡块的屈服强度相等,使得第一补强件即使受到来自折叠机构的第一止位挡块得到冲击,自身也不易发生变形,有利于延长第一补强件的使用寿命,同时,也不会因为第一补强件的屈服强度大于折叠机构的第一止位挡块的屈服强度,和/或一补强件的显微维氏硬度大于第一止位挡块的显微维氏硬度,导致折叠机构的第一止位挡块与第一补强件发生碰撞之后,第一止位挡块自身发生局部溃缩产生形变,有利于延长折叠机构的使用寿命,从而有利于延长整个壳体装置的使用寿命。

40、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补强件的材料为钛合金材料、铁基材料、铝基材料、铜基材料或者镍基材料。这样,第一补强件的抗冲击能力较强,能够满足壳体装置的跌落可靠性需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