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62686发布日期:2023-11-23 11:22阅读:62来源:国知局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显示,尤其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1、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显示模组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例如显示模组可以包括显示面板和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等部件。然而,显示模组在生产和/或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静电易损坏显示面板中的电子器件。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模组和触控显示装置,能够解决显示面板中的电子器件已被静电损坏的问题。

2、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显示模组包括柔性电路板与显示面板,柔性电路板与显示面板绑定连接,柔性电路板包括层叠设置的基材层和导电层,导电层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接地部和第二接地部;柔性电路板的一端设置有连接结构,连接结构至少包括静电输入端,静电输入端与第二接地部电连接,第一接地部与显示面板中的接地线电连接。

3、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方式,柔性电路板还设置有静电吸收元件,静电输入端通过第二接地部与静电吸收元件电连接,静电吸收元件用于吸收静电。

4、如此,除了第二接地部自身消耗接地端和第二接地部上的静电之外,还通过静电吸收元件进一步消散接地端和第二接地部上的静电。这样,通过静电吸收元件对静电进行消散,可以较大程度上减小柔性电路板中的静电量。

5、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静电吸收元件的第一端与第二接地部电连接,静电吸收元件的第二端与第一接地部电连接。

6、如此,可以形成一条静电释放回路,将静电吸收元件中的残余静电导入第一接地部,有效避免静电在静电吸收元件中堆集。

7、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第二接地部的阻抗大于第一接地部的阻抗。

8、如此,第二接地部的阻抗可以相对较大,从而较好的消耗进入第二接地部的静电,减小柔性电路板的静电量。

9、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第二接地部的横截面积小于第一接地部的横截面积。

10、如此,由于第二接地部的横截面积小于第一接地部的横截面积,所以第二接地部的阻抗可以相对较大,从而较好的消耗进入第二接地部的静电,减小柔性电路板的静电量。

11、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沿同一直线,第二接地部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接地部的宽度。

12、如此,由于沿同一直线第二接地部的宽度小于第一接地部的宽度,所以第二接地部的阻抗可以相对较大,从而较好的消耗进入第二接地部的静电,减小柔性电路板的静电量。

13、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第二接地部包括导电走线。

14、如此,由于第二接地部采用导电走线,第二接地部的宽度较细,所以可以增大第二接地部的阻抗,从而较好的消耗进入第二接地部的静电,减小柔性电路板的静电量。

15、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沿柔性电路板的厚度方向,第一接地部在基材层的正投影的面积大于第二接地部在基材层的正投影的面积。

16、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静电吸收元件包括电感器,电感器的第一端与第二接地部电连接,电感器的第二端与第一接地部电连接;或者,静电吸收元件包括磁珠,磁珠的第一端与第二接地部电连接,磁珠的第二端与第一接地部电连接。

17、如此,一方面,电感器产生反向电动势,抵消大部分或者全部的静电;另一方面,由于第一接地部的电位相对较低,所以电感器可以将第二接地部的残余静电导入第一接地部。一方面,磁珠可以产生反向电动势,抵消大部分或者全部的静电;另一方面,由于第一接地部的电位相对较低,所以磁珠可以将第二接地部的残余静电导入第一接地部。

18、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显示模组包括触控显示模组,显示面板包括触控显示面板。

19、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柔性电路板还包括绝缘保护层,沿柔性电路板的厚度方向,绝缘保护层位于导电层远离基材层的一侧,且绝缘保护层覆盖导电层;绝缘保护层设置有开窗区,开窗区暴露有位于导电层的导电部,导电部与第一接地部之间绝缘;导电部与第二接地部电连接,或者,导电层还设置有第三接地部,第一接地部与第三接地部间隔设置,导电部与第三接地部电连接。

20、如此,通过第二接地部或第三接地部可以对开窗区的导电部的静电进行消耗,减少开窗区的导电部的静电。

21、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第三接地部与静电吸收元件的第一端电连接,静电吸收元件的第二端与第一接地部电连接。

22、如此,通过静电吸收元件可以进一步吸收或释放开窗区的导电部上的静电。

23、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导电部的材料包括铜。

24、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导电层包括第一导电层,沿柔性电路板的厚度方向,第一导电层位于基材层的第一侧,连接结构、第一接地部和第二接地部均位于第一导电层。

25、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导电层包括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沿柔性电路板的厚度方向,第一导电层位于基材层的第一侧,第二导电层位于基材层的第二侧,基材层的第一侧与基材层的第二侧相对;第一接地部位于第一导电层和/或第二导电层,第二接地部位于第一导电层和/或第二导电层。

26、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连接结构和第二接地部均位于第一导电层或者均位于第二导电层。

27、如此,由于静电输入端和第二接地部位于同一膜层,所以静电输入端与第二接地部之间无需设置过孔即可实现电连接,有利于简化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

28、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第一接地部包括第一子部和第二子部,第一子部与第二接地部位于第一导电层,第一子部与第二接地部间隔设置,第二子部位于第二导电层。

29、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沿柔性电路板的厚度方向,第二子部在基材层的正投影与第一子部在基材层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第二子部在基材层的正投影还与第二接地部在基材层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30、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沿柔性电路板的厚度方向,第二子部在基材层的正投影的面积大于第一子部在基材层的正投影的面积与第二接地部在基材层的正投影的面积之和。

31、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第二接地部位于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电层设置有镂空区,沿柔性电路板的厚度方向,第二接地部在基材层的正投影与镂空区在基材层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或者,第二接地部位于第二导电层,第一导电层设置有镂空区,沿柔性电路板的厚度方向,第二接地部在基材层的正投影与镂空区在基材层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32、如此,在第二接地部所在的区域,基材层的另一侧的导电材料进行避让,可以有效降低静电在第一导电层与第二导电层之间跳跃,例如可以避免第二接地部的静电跳跃到基材层的另一侧的第一接地部。

33、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柔性电路板的第一端设置有连接结构,柔性电路板的第二端设置有绑定区域,绑定区域包括多个绑定焊盘,柔性电路板通过多个绑定焊盘与显示面板绑定连接;至少一个绑定焊盘包括接地焊盘,第一接地部通过接地焊盘与显示面板中的接地线电连接。

34、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连接结构与显示装置的控制主板电连接。

35、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连接结构包括金手指或者连接器。

36、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显示模组还包括触控芯片,触控芯片与柔性电路板绑定连接,至少一个绑定焊盘包括触控电极焊盘,触控芯片通过触控电极焊盘与显示面板中的触控电极电连接。

37、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连接结构还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信号连接端,导电层还包括多条信号线,多个信号连接端与多条信号线一一对应电连接,信号连接端通过信号线与触控芯片的引脚电连接。

38、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柔性电路板还设置有电子器件,信号连接端通过信号线、电子器件与触控芯片的引脚电连接。

39、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如第一方面提供的显示模组。

40、本技术实施例的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显示模组包括柔性电路板与显示面板,柔性电路板与显示面板绑定连接,柔性电路板包括层叠设置的基材层和导电层,导电层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接地部和第二接地部;柔性电路板的一端设置有连接结构,连接结构至少包括静电输入端,静电输入端与第二接地部电连接,第一接地部与显示面板中的接地线电连接。一方面,柔性电路板的导电层分别设置有第一接地部和第二接地部,第一接地部与显示面板中的接地线电连接,静电输入端与第二接地部电连接,即静电输入端不再与第一接地部电连接,能够防止静电输入端输入的静电通过第一接地部进入显示面板,减小进入显示面板的静电量,降低静电对于显示面板中的电子器件的冲击,实现对于显示面板的静电保护;另一方面,由于第二接地部具有一定阻抗,所以静电进入第二接地部之后被第二接地部进一步消耗,从而能够减小柔性电路板中的静电量,实现对于静电的至少部分消散。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