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道路排水实训模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02195发布日期:2023-10-22 01:20阅读:68来源:国知局
海绵城市道路排水实训模型的制作方法

本说明书涉及城市道路排水,尤其涉及一种海绵城市道路排水实训模型。


背景技术:

1、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指使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其主要功能是在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2、在现有的道路排水专业知识、教学和培训过程中,需要学生、工人等了解和学习如何实现海绵城市道路排水,因此需要合适的实训模型作为教具或演示模型。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说明书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海绵城市道路排水实训模型,真实模拟海绵城市道路排水结构,并且可以模拟演示海绵城市道路的排水过程。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说明书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海绵城市道路排水实训模型,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布的模拟人行道、模拟非机动车道、模拟下沉式绿化带、模拟机动车道,以及设置在所述模拟人行道、模拟非机动车道、模拟下沉式绿化带和模拟机动车道外围的支撑框架;所述海绵城市道路排水实训模型沿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为1.6~2.8米;

3、所述模拟下沉式绿化带与所述模拟机动车道之间、以及所述模拟下沉式绿化带与所述模拟非机动车道之间设有第一仿真路缘石和仿真透水路缘石,所述第一仿真路缘石位于所述仿真透水路缘石上方,所述第一仿真路缘石和所述仿真透水路缘石之间设有路缘石开口;所述模拟人行道和所述模拟非机动车道之间设有第二仿真路缘石;所述模拟人行道背离所述模拟非机动车道的一侧设有仿真边石;

4、所述模拟人行道的上表面高于所述模拟非机动车道的上表面,且所述模拟人行道的上表面具有第一坡度,所述模拟人行道的上表面远离所述模拟非机动车道的一侧高于靠近所述模拟非机动车道的一侧;所述模拟非机动车道的上表面靠近所述模拟下沉式绿化带的一侧、所述模拟机动车道的上表面靠近所述模拟下沉式绿化带的一侧、所述模拟下沉式绿化带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端的上表面、两个所述仿真透水路缘石的上表面均齐平;所述模拟非机动车道的上表面具有第二坡度,所述模拟非机动车道的上表面远离所述模拟下沉式绿化带的一侧高于靠近所述模拟下沉式绿化带的一侧;所述模拟机动车道的上表面具有第三坡度,所述模拟机动车道的上表面远离所述模拟下沉式绿化带的一侧高于靠近所述模拟下沉式绿化带的一侧;

5、所述模拟下沉式绿化带内设有仿真溢流井,所述仿真溢流井通过第一排水管连接有仿真雨水井,所述第一排水管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6、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海绵城市道路排水实训模型沿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为2米,所述海绵城市道路排水实训模型沿第二方向的长度为1米,所述海绵城市道路排水实训模型沿竖直方向的长度为1.5米;其中,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竖直方向两两相互垂直。

7、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坡度、所述第二坡度和所述第三坡度均为1%。

8、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模拟人行道由上往下依次设有真实透水砖、真实透水找平层、第一真实透水水稳基层、第一真实透水碎石垫层;所述仿真边石的上表面和所述第二仿真路缘石的上表面均和所述真实透水砖的上表面齐平,所述仿真边石的下表面位于所述第一真实透水水稳基层内。

9、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模拟非机动车道由上往下依次设有第一真实透水沥青、第二真实透水沥青、第二真实透水水稳基层、第二真实透水碎石垫层;所述第二仿真路缘石的下表面和其中一个所述仿真透水路缘石的下表面位于所述第二真实透水水稳基层内;所述第二真实透水水稳基层的上表面位于所述第一真实透水水稳基层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所述第二真实透水水稳基层的下表面位于所述第一真实透水碎石垫层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所述第二真实透水碎石垫层的下表面低于所述第一真实透水碎石垫层的下表面。

10、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模拟机动车道由上往下依次设有第三真实透水沥青、第一不透水隔离层、真实不透水沥青、真实不透水水稳基层、真实碎石垫层;所述真实不透水水稳基层的下表面位于所述第二真实透水碎石垫层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所述真实碎石垫层的下表面低于所述第二真实透水碎石垫层的下表面。

11、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模拟下沉式绿化带的最上层设有仿真草皮和鹅卵石过滤层,所述仿真草皮位于所述鹅卵石过滤层之间;所述最上层下方依次设有仿真土透水层、仿真土工布、透水碎石滤层、第二不透水隔离层;所述仿真土透水层和所述透水碎石滤层呈锥形;所述第二不透水隔离层和所述第一不透水隔离层相连;所述仿真溢流井的底端设置在所述透水碎石滤层中,所述仿真溢流井的顶端设置在所述仿真草皮上方;所述第二真实透水碎石垫层与所述仿真土透水层相连。

12、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透水碎石滤层中设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排水花管,所述排水花管外包有透水土工布;所述排水花管的半径为2.5cm;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且垂直于竖直方向。

13、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真实透水砖的厚度为6cm;所述真实透水找平层的厚度为3cm;所述第一真实透水水稳基层的厚度为10cm;所述第一真实透水碎石垫层的厚度为10cm;所述第一真实透水沥青的厚度为4cm;所述第二真实透水沥青的厚度为6cm;所述第二真实透水水稳基层的厚度为10cm;所述第二真实透水碎石垫层的厚度为10cm;所述第三真实透水沥青的厚度为4cm;所述真实不透水沥青的厚度为6cm;所述真实不透水水稳基层的厚度为15cm;所述真实碎石垫层的厚度为10cm。

14、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仿真雨水井位于所述模拟非机动车道的下方;所述仿真雨水井中设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排水管,所述第二排水管的半径为8cm;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且垂直于竖直方向。

15、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海绵城市道路排水实训模型还包括喷水机构,所述喷水机构设置于所述支撑框架内且位于所述模拟人行道、模拟非机动车道、模拟下沉式绿化带和模拟机动车道的上方,用于喷射模拟雨水。

16、有益效果:

17、本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海绵城市道路排水实训模型,通过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模拟人行道、模拟非机动车道、模拟下沉式绿化带和模拟机动车道,且保证海绵城市道路排水实训模型沿第一方向的长度为1.6~2.8米,还设置第一仿真路缘石、仿真透水路缘石、路缘石开口、第二仿真路缘石、仿真边石、仿真溢流井、第一排水管、仿真雨水井,限定模拟人行道的上表面具有第一坡度、模拟非机动车道的上表面具有第二坡度、模拟机动车道的上表面具有第三坡度,能够真实模拟海绵城市道路排水结构,并且可以模拟演示海绵城市道路的排水过程。

18、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实施方式,指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

19、针对一种实施方式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方式中使用,与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相组合,或替代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

20、应该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在本文使用时指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或附加。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