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折屏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876374发布日期:2024-02-02 20:55阅读:15来源:国知局
外折屏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子产品,特别涉及一种外折屏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1、柔性屏作为oled的一种应用技术,在近年来得到了重要的发展。与刚性屏相比,柔性屏具有显著的优势,如柔性屏的体积更加轻薄,功耗更低,而且得益于柔性屏具有可弯曲和良好的柔韧性等特点,柔性屏的应用场景也越来越广泛,例如利用柔性屏的可弯折性搭载智能移动设备,能够实现设备屏幕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的切换。折叠屏可分为屏幕内折和屏幕外折,区别在于折叠后屏幕在内侧还是外侧。现有的柔性屏折叠设备在多次开合后容易产生较大形变,导致其较一般电子设备而言使用寿命较短。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折屏电子设备,其可以减缓柔性屏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形变,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外折屏电子设备,包括:第一中框、第二中框、呈长条状设置于所述第一中框与第二中框之间的中支撑板和安装于中支撑板上并各自向中支撑板外侧反向延伸的第一传动杆、第二传动杆,所述第一传动杆、第二传动杆各自的一端可转动地安装于中支撑板上,其各自的另一端与第一中框或第二中框连接,所述柔性屏覆盖贴敷于第一中框和第二中框的下表面上,所述中支撑板与第一中框、第二中框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侧支撑板、第二侧支撑板,所述第一侧支撑板、第二侧支撑板各自的上表面均间隔设置有若干个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连接件,每个所述连接件均与中支撑板和第一中框或第二中框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杆与第一中框之间、第二传动杆与第二中框之间均滑动连接。

3、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改进的方案如下:

4、1、上述方案中,所述连接件包括:位于第一侧支撑板或第二侧支撑板中间的主体部和分别向第一侧支撑板或第二侧支撑板两侧延伸的第一弧形部、第二弧形部,所述第一中框、第二中框和中支撑板上均设置有若干个连接凸块,每个所述连接凸块上均开设有供第一弧形部或第二弧形部嵌入的弧形连接槽,所述连接件的第一弧形部嵌入中支撑板上连接凸块内的弧形连接槽内并与该弧形连接槽的内壁滑动配合,所述连接件的第二弧形部嵌入第一侧支撑板或第二侧支撑板上连接凸块内的弧形连接槽内并与该弧形连接槽的内壁滑动配合。

5、2、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侧支撑板、第二侧支撑板和中支撑板各自的两端均设置有一扇形凸块,当处于折叠状态时,位于同一端的3个扇形凸块的端面依次贴合。

6、3、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传动杆、第二传动杆均进一步包括:依次连接的齿轮端和连杆部,具有齿体的所述齿轮端可转动地安装于设置于中支撑板上表面的第一基座或第二基座上,所述连杆部与第一中框或第二中框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上并位于齿轮端相背于连杆部的一侧转动安装有一与齿轮端啮合的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与一设置于第一基座或第二基座外侧的电控马达的输出轴连接。

7、4、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传动杆、第二传动杆各自连杆部的两个侧表面上均设置有一凸块,所述第一中框、第二中框上设置用供所述连杆部一端嵌入的滑槽,该滑槽的两个内壁上各开设有一沿连杆部滑动方向延伸的导槽,所述凸块对应地嵌入导槽内。

8、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9、1、本实用新型外折屏电子设备,其柔性屏覆盖贴敷于第一中框和第二中框的下表面上,中支撑板与第一中框、第二中框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侧支撑板、第二侧支撑板,第一侧支撑板、第二侧支撑板各自的上表面均间隔设置有若干个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连接件,每个连接件均与中支撑板和第一中框或第二中框转动连接,第一传动杆与第一中框之间、第二传动杆与第二中框之间均滑动连接,通过两个侧支撑板与中支撑板之间的转动配合,可以实现屏幕开合间与柔性屏中间区域接触面积的伸缩变化,使得柔性屏在折叠状态下不会受到拉伸,在展开状态则可以得到良好的支撑,从而减缓柔性屏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形变,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10、2、本实用新型外折屏电子设备,其第一传动杆、第二传动杆均进一步包括:依次连接的齿轮端和连杆部,具有齿体的所述齿轮端可转动地安装于设置于中支撑板上表面的第一基座或第二基座上,所述连杆部与第一中框或第二中框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上并位于齿轮端相背于连杆部的一侧转动安装有一与齿轮端啮合的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与一设置于第一基座或第二基座外侧的电控马达的输出轴连接,以马达替代具有阻尼组件的机械式转轴机构实现对折叠设备中2个转动部件的旋转驱动,既可以大幅减少零部件的数量,又可以选用轻型零件代替原本需要耐磨的金属零件,从而大大减轻折叠设备整体的重量,满足电子设备的轻量化需求、改善用户体验。



技术特征:

1.一种外折屏电子设备,包括:第一中框(100)、第二中框(200)、呈长条状设置于所述第一中框(100)与第二中框(200)之间的中支撑板(2)和安装于中支撑板(2)上并各自向中支撑板(2)外侧反向延伸的第一传动杆(10)、第二传动杆(11),所述第一传动杆(10)、第二传动杆(11)各自的一端可转动地安装于中支撑板(2)上,其各自的另一端与第一中框(100)或第二中框(200)连接,一柔性屏(300)覆盖贴敷于第一中框(100)和第二中框(200)的下表面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支撑板(2)与第一中框(100)、第二中框(200)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侧支撑板(3)、第二侧支撑板(4),所述第一侧支撑板(3)、第二侧支撑板(4)各自的上表面均间隔设置有若干个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连接件(5),每个所述连接件(5)均与中支撑板(2)和第一中框(100)或第二中框(200)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杆(10)与第一中框(100)之间、第二传动杆(11)与第二中框(200)之间均滑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折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5)包括:位于第一侧支撑板(3)或第二侧支撑板(4)中间的主体部(51)和分别向第一侧支撑板(3)或第二侧支撑板(4)两侧延伸的第一弧形部(52)、第二弧形部(53),所述第一中框(100)、第二中框(200)和中支撑板(2)上均设置有若干个连接凸块(6),每个所述连接凸块(6)上均开设有供第一弧形部(52)或第二弧形部(53)嵌入的弧形连接槽(61),所述连接件(5)的第一弧形部(52)嵌入中支撑板(2)上连接凸块(6)内的弧形连接槽(61)内并与该弧形连接槽(61)的内壁滑动配合,所述连接件(5)的第二弧形部(53)嵌入第一侧支撑板(3)或第二侧支撑板(4)上连接凸块(6)内的弧形连接槽(61)内并与该弧形连接槽(61)的内壁滑动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外折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支撑板(3)、第二侧支撑板(4)和中支撑板(2)各自的两端均设置有一扇形凸块(7),当处于折叠状态时,位于同一端的3个扇形凸块(7)的端面依次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折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杆(10)、第二传动杆(11)均进一步包括:依次连接的齿轮端(111)和连杆部(112),具有齿体的所述齿轮端(111)可转动地安装于设置于中支撑板(2)上表面的第一基座(91)或第二基座(92)上,所述连杆部(112)与第一中框(100)或第二中框(200)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基座(91)和第二基座(92)上并位于齿轮端(111)相背于连杆部(112)的一侧转动安装有一与齿轮端(111)啮合的传动齿轮(12),所述传动齿轮(12)与一设置于第一基座(91)或第二基座(92)外侧的电控马达(1)的输出轴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外折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杆(10)、第二传动杆(11)各自连杆部(112)的两个侧表面上均设置有一凸块(8),所述第一中框(100)、第二中框(200)上设置用供所述连杆部(112)一端嵌入的滑槽(81),该滑槽(81)的两个内壁上各开设有一沿连杆部(112)滑动方向延伸的导槽(811),所述凸块(8)对应地嵌入导槽(811)内。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一种外折屏电子设备,包括:第一中框、第二中框、呈长条状设置于所述第一中框与第二中框之间的中支撑板和安装于中支撑板上并各自向中支撑板外侧反向延伸的第一传动杆、第二传动杆,所述柔性屏覆盖贴敷于第一中框和第二中框的下表面上,所述中支撑板与第一中框、第二中框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侧支撑板、第二侧支撑板,所述第一侧支撑板、第二侧支撑板各自的上表面均间隔设置有若干个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连接件。本技术可以减缓柔性屏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形变,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陈威仲,万鹏程,徐金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昆山科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28
技术公布日:2024/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