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泪道模拟教学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89660发布日期:2024-01-06 23:02阅读:19来源:国知局
一种泪道模拟教学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教具,尤其涉及一种标准化、模块化的泪道模拟教学设备。


背景技术:

1、泪道疾病是常见的眼科疾病,从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新生儿泪囊炎到中老年人慢性泪囊炎,涵盖全年龄周期。泪道冲洗和泪道探通等操作是临床上常用的泪道疾病检查、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方法。而泪道结构复杂:包括上下泪小点、上下泪小管、泪总管、泪囊、鼻泪管;位置隐匿:位于眼睑及鼻咽部深处,从面部无法直观其解剖结构,临床医学生、医师、护士直接在患者身上学习泪道冲洗和泪道探通术,特别是泪道探通术,存在较大的风险。

2、泪囊内邻骨性泪囊窝,是泪道冲洗和泪道探通术进针的标志性解剖结构之一。鼻泪管可分为两部分:位于骨性管腔内的称为骨内部,细而长,鼻泪管的走向是向下稍偏后、偏外,泪道下口处有一呈半月形的瓣膜,称为hasner瓣,此处阻塞导致泪囊感染,是新生儿泪囊炎的主要病因,泪道探通术中探针突破hasner瓣时产生落空感后推注冲洗液,冲洗液入鼻咽喉部,是手术成功的标志,根据泪道解剖结构特点,临床上泪道冲洗必须把握泪道的两个方向,两个深度,一个标志性位置;泪道探通术必须在泪道冲洗的基础上,再多把握一个进针方向,一个深度,一个落空感,熟练把握泪道冲洗和探通的手法和技巧,方能避免假道、出血、肿胀、炎症蔓延等意外发生。

3、目前眼科教学上只有解剖示意图、解剖示意模型、书本、视频等教具,可以展示泪道解剖结构,学习如何判断泪道阻塞部位和阻塞情况,但无法提供泪道冲洗和泪道探通术临床操作手法的练习。现有的泪道冲洗模型,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2210220049.2,其提供一种能够呈现泪道不同阻塞情况的泪道冲洗模型,但没能提供泪道冲洗操作手法,特别是把握泪道方向、深度和标志性位置等技巧的练习。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上述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标准化、模块化的泪道模拟教学设备。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设计一种泪道模拟教学设备,包括:

4、头部模型,包括底座、安装于底座上的头后部以及铰接于所述头后部上的面部;

5、泪管盒,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头后部上,在所述泪管盒中具有至少一个安装位,及

6、泪道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安装位中,所述泪道件包括下泪小管、上泪小管、泪总管、泪囊及鼻泪管,其中,在所述泪道件的外侧还固定安装有硬板,所述硬板与所述泪总管相对。

7、进一步的,还包括阻塞部,所述阻塞部设置于所述上泪小管、下泪小管、泪总管、泪囊及鼻泪管中至少一处的内部。

8、进一步的,所述泪道件由两层相互套设的囊袋组成,两个所述囊袋的上方侧边具有第一延伸部及第二延伸部;

9、其中,所述第一延伸部及第二延伸部均呈层叠状延伸,两个所述囊袋于所述第一延伸部及第二延伸部处相互封合,在所述第一延伸部及第二延伸部上还分别设置有上泪小点及下泪小点。

10、进一步的,所述上泪小管由两个相互套设的第一延伸部组成,所述下泪小管由两个相互套设的第二延伸部组成;

11、所述泪总管由两个囊袋位于第一延伸部及第二延伸部尾端的空间形成,所述泪囊及鼻泪管分别由两个相互套设的囊袋的上部及下部空间形成。

12、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囊袋于第一延伸部及第二延伸部靠近泪总管处相互封合,所述上泪小点及下泪小点均依次贯穿外侧所述囊袋的外层及内侧囊袋的两层。

13、进一步的,外侧所述囊袋的外层与内侧所述囊袋的外层之间形成一盲道,所述盲道位于第一延伸部及第二延伸部的两个封合处之间,在外侧所述囊袋的外层还具有两个隔膜,两个所述隔膜分别与两个所述盲道相对。

14、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囊袋位于鼻泪管处的内侧还均填充有颜料粉末。

15、进一步的,在两个囊袋之间填充红色颜料粉末,在内侧的囊袋内部填充绿色颜料粉末,其中,两个囊袋的底端能够沿面部的口处向外延伸。

16、进一步的,所述阻塞部为堵块,在所述泪囊中还设置有黄色染料块。

17、进一步的,在所述头后部的前端面开设有凹槽,所述泪管盒活动插接于所述凹槽中。

18、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泪道模拟教学设备,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仿真模型按人体泪道解剖结构设计,提供把握进针方向、深度、进针手法的学习;提供探针抵达标志性解剖位置的判断学习,提供把握推注冲洗液的时机,避免出现假道、疼痛和肿胀等的学习;模拟探通阻塞部位后的落空感,避免练习时盲目进针导致创伤甚至炎症蔓延的风险;为临床医学生、医师、护士熟练学习和掌握泪道冲洗和探通的技巧,以避免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假道、出血及肿胀等操作意外发生,提供了一套完善的模拟教学设备和方法,值得应用和推广。



技术特征:

1.一种泪道模拟教学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泪道模拟教学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阻塞部(39),所述阻塞部(39)设置于所述上泪小管(31)、下泪小管(32)、泪总管(33)、泪囊(34)及鼻泪管(35)中至少一处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泪道模拟教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泪道件(3)由两层相互套设的囊袋(36)组成,两个所述囊袋(36)的上方侧边具有第一延伸部(37)及第二延伸部(3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泪道模拟教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泪小管(31)由两个相互套设的第一延伸部(37)组成,所述下泪小管(32)由两个相互套设的第二延伸部(38)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泪道模拟教学设备,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囊袋(36)于第一延伸部(37)及第二延伸部(38)靠近泪总管(33)处相互封合,所述上泪小点(371)及下泪小点(372)均依次贯穿外侧所述囊袋(36)的外层及内侧囊袋(36)的两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泪道模拟教学设备,其特征在于:外侧所述囊袋(36)的外层与内侧所述囊袋(36)的外层之间形成一盲道(361),所述盲道(361)位于第一延伸部(37)及第二延伸部(38)的两个封合处之间,在外侧所述囊袋(36)的外层还具有两个隔膜(362),两个所述隔膜(362)分别与两个所述盲道(361)相对。

7.根据权利要求3-6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泪道模拟教学设备,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囊袋(36)位于鼻泪管(35)处的内侧还均填充有颜料粉末。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泪道模拟教学设备,其特征在于:在两个囊袋(36)之间填充红色颜料粉末,在内侧的囊袋(36)内部填充绿色颜料粉末,其中,两个囊袋(36)的底端能够沿面部(13)的口处向外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泪道模拟教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塞部(39)为堵块,在所述泪囊(34)中还设置有黄色染料块(391)。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泪道模拟教学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头后部(12)的前端面开设有凹槽,所述泪管盒(2)活动插接于所述凹槽中。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教具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泪道模拟教学设备,包括:头部模型,包括底座、安装于底座上的头后部以及铰接于所述头后部上的面部;泪管盒,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头后部上,在所述泪管盒中具有至少一个安装位,及泪道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安装位中,本技术仿真模型按人体泪道解剖结构设计,提供把握进针方向、深度、进针手法的学习;提供探针抵达标志性解剖位置的判断学习,提供把握推注冲洗液的时机,避免出现假道、疼痛和肿胀等的学习;模拟探通阻塞部位后的落空感,避免练习时因盲目进针导致创伤甚至炎症蔓延的风险。

技术研发人员:杨冰芝,吴培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妇幼保健院
技术研发日:20230802
技术公布日:2024/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