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客运索道模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004679发布日期:2024-05-17 12:13阅读:7来源:国知局
一种客运索道模型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客运索道模型,具体为一种客运索道模型。


背景技术:

1、索道广泛应用于景区以及工矿区中。而索道主要利用钢绳牵引,其相关结构容易受到大气湿度、钢结构绣化、风干腐蚀等影响,导致缆绳绳位因为外力作用而发生变化,可能发生严重的安全事故。因此,对索道缆绳的监测至关重要。故需要对客运索道进行系统的理论分析,推导并建立客运索道设计模型。

2、但是,目前客运索道模型的模拟变量较少,难以准确判断不同变量对索道安全造成的影响;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客运索道模型,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客运索道模型,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客运索道模型的模拟变量较少,难以准确判断不同变量对索道安全造成的影响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客运索道模型,包括模型底板;

3、还包括:

4、第一导轨,其设置在所述模型底板的两侧;

5、第二导轨,其设置在所述模型底板的前端和后端;

6、滑块,其安装在一侧所述第一导轨的外壁上,且滑块与第一导轨滑动连接,所述滑块的上端安装有风扇;

7、第一索站模型,其安装在所述模型底板一端的上方,所述第一索站模型的上端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贯穿并延伸至第一索站模型的内部,其安装有主动轮;

8、第二索站模型,其安装在所述模型底板另一端的上方,所述第二索站模型的内部安装有从动轮,所述从动轮通过模型索道与主动轮传动连接;

9、索道槽,其设置在所述第一索站模型的后端和第二索站模型的前端;

10、客运轿厢模型,其安装在模型索道上。

11、优选的,所述风扇的前端和后端均安装有防尘网。

12、优选的,所述滑块通过锁定旋钮与第一导轨固定连接。

13、优选的,所述客运轿厢模型包含有轿厢和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安装在轿厢的上端,所述连接座内部的底面设置有夹槽,所述夹槽的上方设置有弧形夹块,所述弧形夹块的上端通过复位弹簧与连接座的内壁连接,所述弧形夹块的上端安装有拉杆,所述拉杆的上端安装有球形拉头。

14、优选的,所述客运轿厢模型的下端安装有配重丝杆。

15、优选的,所述第二索站模型的索道槽上端安装有激光测距传感器,且激光测距传感器设置有两个。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7、本实用新型在试验时,可由伺服电机运行,控制客运轿厢模型沿模型索道移动,并在移动过程中,通过激光测距传感器实时检测激光到达模型索道的距离,基于实时距离变化,判断出模型索道振幅,以确定是否处于安全范围,轿厢底部设置有配重丝杆,用于螺纹安装配重砝码,从而模拟不同荷载状态下安全性,而根据模拟需求可在模型底板的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上安装任意数量的风扇,以模拟不同角度状况下风力对索道产生的影响,提高试验精度,解决了现有客运索道模型的模拟变量较少,难以准确判断不同变量对索道安全造成的影响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客运索道模型,包括模型底板(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客运索道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11)的前端和后端均安装有防尘网(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客运索道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10)通过锁定旋钮(16)与第一导轨(2)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客运索道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客运轿厢模型(13)包含有轿厢(131)和连接座(133),所述连接座(133)安装在轿厢(131)的上端,所述连接座(133)内部的底面设置有夹槽(134),所述夹槽(134)的上方设置有弧形夹块(135),所述弧形夹块(135)的上端通过复位弹簧(136)与连接座(133)的内壁连接,所述弧形夹块(135)的上端安装有拉杆(137),所述拉杆(137)的上端安装有球形拉头(13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客运索道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客运轿厢模型(13)的下端安装有配重丝杆(13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客运索道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索站模型(5)的索道槽(8)上端安装有激光测距传感器(9),且激光测距传感器(9)设置有两个。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客运索道模型,涉及客运索道模型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客运索道模型的模拟变量较少,难以准确判断不同变量对索道安全造成的影响的问题。第一导轨,其设置在所述模型底板的两侧;第二导轨,其设置在所述模型底板的前端和后端;滑块,其安装在一侧所述第一导轨的外壁上,且滑块与第一导轨滑动连接,所述滑块的上端安装有风扇;第一索站模型,其安装在所述模型底板一端的上方,所述第一索站模型的上端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贯穿并延伸至第一索站模型的内部,其安装有主动轮;第二索站模型,其安装在所述模型底板另一端的上方,所述第二索站模型的内部安装有从动轮,所述从动轮通过模型索道与主动轮传动连接。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刚,陈芳福,王灿,金嵩,方琦,叶丽花,高芬,徐琛,王理成,张健祥,郑卫,张海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金华市特种设备检验检测院(金华市特种设备应急处置指挥中心)
技术研发日:20231113
技术公布日:2024/5/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