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笔芯式三用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32042阅读:3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全笔芯式三用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与三种笔的组合有关。更具体的说,是涉及到钢笔、圆珠笔和自动铅笔组成一体的技术。
现有的多用途笔,已达到了两用的技术水平,即钢笔和圆珠笔两种用途。在国内《永生牌》笔是早期实现钢笔和圆珠笔合理的组成一体的笔,从而完成了一只笔具有两种笔的功能和用途,而这种组合笔在必须使用铅笔的情况下,其应用也有局限性,因而自动铅笔就成为组合笔中,有待于解决的技术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在两用笔的基础上来实现自动铅笔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解决能够将自动铅笔组合于钢笔和圆珠笔里,使之能够成为具有钢笔、圆珠笔和自动铅笔的三用笔。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钢笔和圆珠笔合组在笔的一端,而将自动铅笔单独的装在笔的另一头,由于钢笔的结构和体积,是组合笔的关键环节。所以,钢笔就缩成笔芯式的钢笔。在钢笔缩成笔芯后。有两个技术问题需要解决。一是保证笔芯在书写时不吐水。二是保证笔芯在书写时的恒量供水而不断写。解决这二个技术问题。是通过在笔芯的舌部。造有恒压孔、渗水沟和吸水海棉。
由于钢笔芯和圆珠笔芯是共同组装在笔的同一端上。因此就需要解决在使用不同功能的笔芯问题。方法是以圆珠笔芯作为固定漏头笔芯。以钢笔作为活动笔芯、并以活动笔芯的笔尖伸缩的长短来实现钢笔和圆珠笔的功能转换。同时为自动铅笔的组合创造了空间条件。使之能够组合到笔的另一端。这样就实现了全笔芯式三用笔的组合。但是由于钢笔和圆珠笔是共同组装在笔的一端。这样就会造成钢笔水串到漏出的圆珠笔头上。所以就需要在两笔芯中间加以隔芯板。以解决串水问题。
本实用新型由于都采用了笔芯式。因而使得钢笔的结构得以简单化,并且由于此笔是由钢笔、圆珠笔和自动铅笔组合而成。使一只笔而具有三种笔的功能和用途,使笔进一步的达到了。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得以应用的要求。并且解决了自动铅笔组合到钢笔和圆珠笔中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组合成的全笔芯式三用笔的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全笔芯式三用笔中钢笔芯的剖面图。
本实用新型全笔芯式三用笔是以钢笔芯(1)、圆珠笔芯(2)和自动铅笔芯(3)为主体的组合笔。此时的钢笔芯是处于缩的位置。它是靠回缩弹簧(4)和钢笔芯上端的顶芯(5)来维持。位移滑道(6)用以控制钢笔芯的动态位移。圆珠笔芯是由尾端上端的固芯顶(7)固定,在两笔芯中间有隔芯板(8)相隔。自动铅笔是由铅笔位移顶芯(9)沿滑道(10)压出铅条、并由固芯防摆环(11)防止其摆动。
在图2中,钢笔芯是由封水帽(12),封闭笔胆(13)使墨水到达笔芯舌部(14)。可吸水海棉(15)和渗水沟(16)而到达笔尖(17)。恒压孔(18)维持供水内外气压的恒定。
全笔总长为13厘米。分为上笔杆(19)下笔杆(20)。上下笔杆采用插套式组合。即上笔杆插于下笔杆中。上笔杆长8厘米。下笔杆长5厘米。顶芯(5)和滑道(6)位于上笔杆距笔头5.5厘米。滑道长1.3厘米。顶芯(9)和滑道(10)位于上笔杆距笔头6.5厘米处。滑道长1.3厘米。开和上述顶芯(5)和滑道(6)成90度的直角。固芯顶(7)和上笔杆为一整体。距笔头6厘米处。固芯防摆环(11)位于上笔杆的距笔头2.5厘米处。隔芯芯板位于下笔杆处。长2厘米。弹簧(4)是曲形结构。
权利要求1.一个全笔芯式三用笔,它是由钢笔芯(1)、圆珠笔芯(2)和自动铅笔芯(3)组合为一体的一只笔,其特征在于笔的一端组合有钢笔芯(1)、圆珠笔芯(2),另一端为自动铅笔(3)。
2.根据权项1所述的一只全笔芯三用笔,其钢笔芯是由顶芯(5)滑道(6)及弹簧(4)实现运动的。
3.根据权项1、2所述,钢笔芯(1)和圆珠笔芯(2)同装在笔的一端,钢笔芯(1)是活动笔芯,它和圆珠笔芯(2)之间有隔芯板(8)。
专利摘要全笔芯式三用笔是属于与笔的技术改进有关的实用新型。它解决了钢笔、圆珠笔和自动铅笔能够组合在一只笔上的问题,此笔也因此而具有钢笔、圆珠笔和自动铅笔的用途和功能。三种笔组合在一起是通过将三种笔都造成笔芯式,从而实现了三种笔合为一体的结构。由于钢笔的结构成为了如同圆珠笔一样的笔芯式,从而给笔的组合创造了条件。如图中的①。在三个笔芯中,把圆珠笔定为固定笔芯,使它直接的漏出笔头。如图中的④。把钢笔芯制成活动笔芯,在使用时,它可以压出笔尖,笔尖长于圆珠笔头。所以并不互相影响。自动铅笔安装在笔的另一头如图⑦。
文档编号B43K27/00GK2055447SQ8820508
公开日1990年4月4日 申请日期1988年4月29日 优先权日1988年4月29日
发明者王青 申请人:王青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