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皮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33813阅读:4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橡皮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用于涂改铅笔字迹的橡皮笔。
目前普遍使用的橡皮呈块状,使用时视线容易被拿橡皮的手将涂改目标挡住许多,造成涂改不准确。特别是在机械制图中线条很密的情况下,往往将其他线条和涂改目标一块涂掉,影响工作效率。另外,在有些自动铅笔或普遍铅笔的一端也装有一小块橡皮,但由于橡皮体积很小,涂几下就没了,不太实用。
本实用新型将提供一种橡皮笔,目的是提高橡皮涂改的准确性、使用寿命和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在塑料笔杆内装有一根园截面的长橡皮。使用时,将橡皮推出一节,用完后再推出一节,如同使用同样的自动铅笔一样,只是自动铅笔内装有一根或多根小铅棍(铅芯),而橡皮笔内装的是一根园截面的长橡皮,长度与塑料笔杆相近。由于手握塑料笔杆,不直接握橡皮,同时橡皮直径比较细,因此在涂改铅笔字迹时看得清楚,而且涂得准确。其主要技术特征是利用塑料笔杆内的自锁装置,将橡皮定位。橡皮既可随时向外推出一节,同时在橡皮涂改受力时又不会缩回塑料笔杆内。具体的结构和原理由以下详细说明和附图给出。


图1为主视图,图2为主视图的纵向剖面图,图3为主视图的后视图。橡皮笔由橡皮〔1〕,塑料笔杆〔2〕,别笔夹〔3〕,定位弹簧片〔4〕,笔芯骨架〔5〕组成。在塑料笔杆〔2〕上,纵向开有许多个定位槽〔6〕,每个定位槽〔6〕相距3至6毫米。贯通所有定位槽〔6〕设有别笔夹滑道〔7〕。在定位槽〔6〕背面,即将塑料笔杆〔2〕转180度如图3,开有沟槽、即橡皮卡〔8〕,呈长方形,三面悬空,一面与塑料笔杆〔2〕相连。看图2橡皮〔1〕的右端,卡在笔芯骨架〔5〕的左端上。笔芯骨架〔5〕内装有定位弹簧片〔4〕,定位弹簧片〔4〕的凸部穿过笔芯骨架〔5〕,卡在定位槽〔6〕内。别笔夹〔3〕穿过别笔夹滑道〔7〕与笔芯骨架〔5〕连接。在使用橡皮笔时,从图2的右边向左边推动别笔夹〔3〕,使其在别笔夹滑道〔7〕内带动笔芯骨架〔5〕,笔芯骨架〔5〕再带动橡皮〔1〕和定位弹簧片〔4〕向左移动,使橡皮〔1〕露出一节,当定位弹簧片〔4〕卡在一个定位槽〔6〕内时停止推动别笔夹〔3〕。手握塑料笔杆〔2〕的橡皮卡〔8〕的位置上,使橡皮卡〔8〕的左端悬空部位向塑料笔杆〔2〕内弹性变形,压住橡皮〔1〕,使其在涂改用力时,防止缩回塑料笔杆〔2〕内。橡皮〔1〕的露出部分用完时,按上述动作再重复一遍,又可以使用。当橡皮〔1〕全部用完时,换一根新的橡皮〔1〕从左边插入塑料笔杆〔2〕内的笔芯骨架〔5〕内,可以反复使用。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容易制造,没有特殊材料,任何文具厂都能生产。
权利要求1.橡皮笔主要由橡皮[1],塑料笔杆[2],别笔夹[3],定位弹簧片[4]和笔芯骨架[5]组成,其特征在于a.在塑料笔杆[2]上,纵向开有许多个定位槽[6]和贯通所有定位槽[6]的别笔夹滑道[7],b.在塑料笔杆[2]的与定位槽[6]相对的一侧表面上,开有沟槽、即橡皮卡[8],呈长方形,三面悬空,一面与塑料笔杆[2]相连,c.橡皮[1]的右端卡在笔芯骨架[5]的左端上,笔芯骨架[5]内装有定位弹簧片[4],定位弹簧片[4]的凸部穿过笔芯骨架[5],卡在定位槽[6]内,别笔夹[3]穿过别笔夹滑道[7]与笔芯骨架[5]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橡皮笔,其特征是每个定位槽〔6〕相距3至6毫米。
专利摘要一种橡皮笔,其中带有橡皮(1)和定位弹簧片(4)的笔芯骨架(5)装在塑料笔杆(2)内。橡皮(1)可以从塑料笔杆(2)的一端伸出。塑料笔杆(2)纵向开有多个定位槽(6)和贯穿这些定位槽(6)的别笔夹滑道(7),别笔夹(3)穿过别笔夹滑道(7)与笔芯骨架(5)连接。推别笔夹(3)带动笔芯骨架(5)和橡皮(1)沿别笔夹滑道(7)滑动,使橡皮(1)伸出。通过定位弹簧片(4)与定位槽(6)的啮合使橡皮(1)定位,并通过塑料笔杆(2)反面的橡皮卡(8)将橡皮(1)锁定。此橡皮笔可象自动铅笔一样使用,且涂改方便、准确。
文档编号B43L19/00GK2069796SQ90202018
公开日1991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1990年2月28日 优先权日1990年2月28日
发明者喻进 申请人:喻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