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式圆珠笔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34026阅读:6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针式圆珠笔尖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圆珠笔尖的更新。
目前普遍使用的钢珠式笔尖,由于存在磨损问题,(即写两万字后,由于钢珠的磨损而漏油),多少年来一直得不到解决,限制了笔芯中油的容量,并且为此要不断地更换笔芯,造成很大的浪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针式圆珠笔尖,它能有效地解决磨损问题,从而大大提高了圆珠笔尖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在笔尖壳中加入笔尖针。该目的是利用材料的弹性变形和液固间的吸附作用来实现的。具体过程如下当笔尖压向纸面时,间隙△1(见附


图1,附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针式圆珠笔尖的纵向剖视图)变大,F表面张力≤F附着+G油,笔油流出;当笔尖离开纸面时,间隙△1恢复,F表面张力≥G油,笔油不流;当笔尖针磨损时,笔尖壳也发生磨损,但间隙△1保持不变,从而解决了磨损带来的不良后果。
本实用新型由于解决了钢珠式圆珠笔尖长期使用后出现的严重磨损问题,因此提高了圆珠笔尖的使用寿命,增加油的容量,使笔芯与笔壳一体化成为可能,从而降低成本;其应用于圆珠笔类硬笔后,配合注油的办法(圆珠笔油用完后),可多次使用(如同钢笔);同时,可以根据设计要求加入任意一种笔油;这些使这类笔型式多样化,为圆珠笔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附图给出。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针式圆珠笔尖的纵向剖视图;图2是笔尖针(2)的主视图;图3是支撑体(4)、(5)的左视图;图中1--笔尖壳;2--笔尖针;3--针;4、5--支撑体;6--针(3)的半球状写字端;7、8--针(3)与支撑体(4)、(5)的焊接点。
下面结合
图1、图2、图3详细说明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针式圆珠笔尖的细节及工作情况。
本实用新型包括一个笔尖壳(1),一个笔尖针(2),笔尖针(2)的支撑体(5)的外环与笔尖壳(1)末端的内壁焊牢,如
图1所示。笔尖壳(1)与目前普通的圆珠笔尖外壳相似。笔尖针(2)是由支撑针(3)的相互平行的间隔3~8(mm)的两个完全相同的支撑体(4)、(5)和垂直穿过支撑体(4)、(5)的中心的针(3)在支撑体(4)、(5)的中心(7)、(8)两点焊接而成,如图2所示。针(3)是一根写字端(6)呈微小的半球状的圆柱细杆。支撑体(4)、(5)形状如图3所示,由内外两个在同一平面的圆环和联结内外圆环的互成120°角的三根等长轴杆组成,支撑体(4)、(5)可由金属片冲压而成。组装后,笔尖针(2)的前端(即写字端(6))略突出于笔尖壳(1)外,针(3)与笔尖壳(1)前部管内壁的轴线重合。写字时,在笔尖壳(1)内,笔尖壳(1)与笔尖针间,充满了圆珠笔油。
设计时对间隙△1的要求△1取最大值时,F表面张力≤G油,以保证不写字时,油不外流;2△1取最小时,F表面张力≤G油+F附着,以保证写字时,笔油下流顺畅。一般取△1≤2(mm)。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写字时,在压力作用下,笔尖针(2)发生弹性变形,间隙△1变大,F表面张力≤F附着+G油,圆珠笔油顺畅下流。由于写字时压力的变化,笔尖针(2)对油起吸挤作用,使油源源不断得到补充。
由于写字时,笔尖针(2)产生弹性变形,向内缩入,摩擦主要发生在笔尖壳(1)与纸之间。当笔尖针(2)磨损变短时,其不在与纸接触,或与纸接触的压力减小,笔尖壳(1)前端与纸接触,从而保护了笔尖针(2)。
权利要求1.针式圆珠笔尖,它是由笔尖壳(1)和笔尖针(2)组成的圆珠笔尖,其特征在于在笔尖壳(1)内加入了笔尖针(2),笔尖针(2)由两个完全相同的间隔3~8mm的支撑体(4)、(5)支撑于笔尖壳(1)内,针(3)垂直穿过支撑体(4)、(5)的中心,针(3)的写字端(6)为半球状。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说的圆珠笔尖,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支撑体(4)、(5)是圆环,圆环上分别有三个互成120°角的等长细杆作支撑,圆环和三根细杆在同一平面内。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说的圆珠笔尖,其特征在于所说的针(3)穿过支撑体(4)、(5)的中心,并与其在其中心(7)、(8)两点处焊牢。
4.按照权利要切求1所说的圆珠笔尖,其特征在于所说的靠近笔尖针(2)末端的支撑体(5)的外圆环与笔尖壳(1)的内壁焊牢。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说的圆珠笔尖,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笔尖针(2),在未使用时,其写字端(6)略突出于笔尖壳(1)外。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说的圆珠笔尖,其特征在于所说的针(3),在未使用时,与笔尖壳(1)前部管内壁的轴线重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针式圆珠笔尖属于圆珠笔笔尖的改进。其特点是在笔尖壳内加入了笔尖针。笔尖针通过支撑体支撑于笔尖壳内,笔尖针由垂直穿过支撑体中心的针和两个相同的支撑体组成。它解决了钢珠式笔尖长期使用后出现的严重磨损问题。它可用于以粘度适当的有色液体物质为媒介的书写工具中。
文档编号B43K1/00GK2076485SQ9020821
公开日1991年5月8日 申请日期1990年6月4日 优先权日1990年6月4日
发明者曹西群 申请人:曹西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