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贮墨器的书画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9087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有贮墨器的书画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有贮墨器的书画笔。
目前所有的墨水笔装墨构件——笔肠子均为细而长或粗而短的软管形状,体积小、装墨少,难以适应连续性书写的需要,尤其是难以适应长期从事野外书画、采访、旅游等需要。而毛笔与墨、砚自古囿于室内,一旦外出书画,则携带不便,且易污染。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贮墨器的书画笔,它携带方便、使用周期性长,以提高连续性书画工作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由笔帽、笔头、笔颈、笔杆和贮墨器构成。其贮墨器由外壳、内胎、盖儿构成。笔颈的前端套接着笔头,笔颈的后端设有一个锥体,锥体的中间设有一个锥体孔道,锥体孔道内插有一个吸墨细管,吸墨细管的一端与笔头相接,在笔杆的前端内壁上设有一个锥套,内胎出墨嘴粘接在锥套的内壁上,笔杆的前端与笔颈以旋接的方式连在一起,在笔杆与笔颈连接处设有一个橡皮垫圈,笔杆的后端旋接着一个贮墨器外壳,内胎设在外壳内,外壳上设有一个圆形口,圆形口处旋接着一个盖儿,在内胎出墨嘴内设有一块海绵,吸墨细管的一端插在海绵内,笔帽套在笔杆上。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它设有贮墨器,所以吸墨多、容量大、使用周期性长,克服了原有钢笔与毛笔供墨系统的不足,提高了连续性书画工作的效率;书画者通常采用“抓握式”执笔法进行书画,贮墨器将对于手心劳宫穴等起到按摩作用,有一定的健身效果;本实用新型可以制作成各种型号,笔尖可以有钢笔笔头、弯头笔笔头、毛笔笔头与之相配套,一笔多用,携带方便。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观整体结构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笔头与笔颈结构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笔杆与贮墨器结构图;图中1是笔帽,2是笔头,3是笔颈,4是橡皮垫圈,5是笔杆,6是贮墨器内胎,7是贮墨器外壳,8是盖儿,9是内胎出墨嘴,10是吸墨细管,11是海棉,12是贮墨器,13是锥套,14是锥体,15是锥体孔道,16是圆形口。
以下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由笔帽(1)、笔尖(2)、笔颈(3)、笔杆(5)和贮墨器(12)构成。其贮墨器(2)由外壳(7)、内胎(6)、盖儿(8)构成。笔颈(3)的前端套接着笔头(2)、笔颈(3)的后端设有一个锥体(14),锥体(14)的中间设有一个锥体孔道(15),锥体孔道(15)内插有一个吸墨细管(10),吸墨细管(10)的一端与笔头(2)相接,在笔杆(5)的前端内壁上设有一个锥套(13),内胎出墨嘴(9)粘接在锥套(13)的内壁上,笔杆(5)的前端与笔颈(3)以旋接的方式连在一起,在笔杆(5)与笔颈(3)连接处设有一个橡皮垫圈(4),笔杆(5)的后端旋接着一个贮墨器外壳(7),内胎(6)设在外壳(7)内,外壳(7)上设有一个圆形口(16),圆形口(16)处旋接着一个盖儿(8),在内胎出墨嘴(9)内设有一块海棉(11),吸墨细管(10)的一端插在海棉(11)内,笔帽(1)套在笔杆(5)上。吸墨时,只须将盖儿(8)打开,用手在圆形口(16)处将内胎(6)挤压若干次即可。
权利要求一种带有贮墨器的书画笔,它由笔帽(1)、笔头(2)、笔颈(3)、笔杆(5)和贮墨器(12)构成,其特征在于贮墨器(12)由外壳(7)、内胎(6)、盖儿(8)构成,笔颈(3)的前端套接着笔头(2),笔颈(3)的后端设有一个锥体(14),锥体(14)的中间设有一个锥体孔道(15),锥体孔道(15)内插有一个吸墨细管(10),吸墨细管(10)的一端与笔尖(2)相接,在笔杆(5)的前端内壁上设有一个锥套(13),内胎出墨嘴(9)粘接在锥套(13)的内壁上,笔杆(5)的前端与笔颈(3)以旋接的方式连在一起,在笔杆(5)与笔颈(3)连接处设有一个橡皮垫圈(4),笔杆(5)的后端旋接着一个贮墨器外壳(7),内胎(6)设在外壳(7)内,外壳(7)上有一个圆形口(16),圆形口(16)处旋接着一个盖儿(8),在内胎出墨嘴(9)内设有一块海棉(11),吸墨细管(10)的一端插在海棉(11)内,笔帽(1)套在笔杆(5)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有贮墨器的书画笔。传统钢笔的笔肠子体积小、贮存墨水少,毛笔和墨水又不能配套,携带不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贮墨器的书画笔,它是在笔颈前端套接着笔头,笔颈后端旋接着一个笔杆,笔杆后端旋接着一个贮墨器,在笔杆上套着一个笔帽。本实用新型使用周期性长,携带方便,并能连续使用,提高书写效率。
文档编号B43K5/02GK2108627SQ9122953
公开日1992年7月1日 申请日期1991年12月3日 优先权日1991年12月3日
发明者白崇堃 申请人:白崇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