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式免沾墨毛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0687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卡式免沾墨毛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卡式免沾毛笔,该种毛笔可使使用者在书写毛笔字时既方便又不影响写字品质。
传统之毛笔结构系在一长笔杆之尾端束扎适当数量之笔毛,当要书写时需先沾墨汁,使笔毛附上墨汁才能使用,因此在书写毛笔字过程中,常为沾墨汁而中断,且在携带上需多加一磨墨工具或一瓶墨汁,实在不方便。
目前市售的纤维笔其结构及原理,即如一般之签字笔、奇异笔、彩色笔或白板笔相近似,其构造如图4所示,即在纤维笔毛90上端与类海绵体91连结,而在海绵体91之上方即与一墨水管相衔接,当墨水管中的墨水流入海绵体91内而被吸收时,再续而被纤维笔毛90吸收,即可书写,但如此结构之纤维毛笔,其墨水之出水量固定有限,若欲书写较大之字体时,则须较大量之墨水,但由于出水量固定有限,而导致无法书写,故此种纤维毛笔不能如传统毛笔那样随心所欲,即依欲书写之字体的大小,而控制沾墨之多寡以利书写。
本发明人有鉴于上述之缺点,为使毛笔之书写方式有如常见之钢笔、原子笔,使社会大众不再觉得写毛笔是件麻烦事,进而能发扬我国优美文字之国粹,经研究多时,不断改进、设计、试制后,终研究出一种利用可卡式墨水管代替沾墨汁方式之新颖毛笔,它不但携带方便,而且书写品质也不输昔式毛笔。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卡式免粘墨毛笔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主要是利用一可压缩材质制之墨水管,使用时只要与笔头结合,并以手指略加施压,笔管内之墨水即从墨水管底之出水孔流出,再流入笔头内之开关机构,而此机构控制着墨汁是否能流至笔毛部位,达到书写毛笔字之功能及使用后防止漏水之功能,又可在耗尽墨汁时,即可轻易更换墨水管继续书写。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卡式免沾墨毛笔,笔杆由略具弹性之材质制成,其未端外缘有螺纹,在其端缘与一墨水导流管衔接,该墨水导流管中央有中空透孔,其未端有一细管,该细管插在一凸缘状垫套之中央透孔中,该垫套装在接套内,该接套之内部有内螺纹,以便使之可与笔杆相互螺合连接,笔头套管内设有一定位凸肋并大体在中间处有一直径较小之凸缘,蓄墨管装在笔头套中并卡制于此凸缘上,蓄墨管未端设有缺口,该缺口对准笔头套内之定位凸肋定位,蓄墨管顶端略凸出于笔头套外,在蓄墨管之顶端周缘上有一缺口,该缺口与上述接套底端内之凸块相互嵌合,而上述接套与蓄墨管之间由粘接剂粘结固定,蓄墨管之底端设有一透孔,该透孔与其下之止水垫片的导墨流孔相通,在蓄墨管的下端连接一导水管,在导水管之上端有一长形嵌结槽,以便与在其之上的止水垫片下底端凸肋相嵌合,该嵌结槽与中央墨水导流孔相通,在导水管之外周缘上设有定位槽,导水管对准笔头套的凸肋插在笔头套内定位,上述止水垫片之导墨流孔与导管中央的墨水导流孔相通,导水管之外缘有通气孔与墨水导流孔相通,在导水管之细管未端固定笔毛,并套有笔毛套,笔毛穿过与笔头套连接的保护管。
下面配合附图列举之一具体实施例,详细介绍实用新型之结构特点,及其所达到之功能效益


图1系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之立体图。
图2系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之立体分解图。
图3系本实用新型之部分剖面图。
图4系习用纤维毛笔之部分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
图1、图2及图3,本实用新型主要系由一略具弹性材质所制成之笔杆1、一墨水导流管2、一接套3、一蓄墨管4、笔头套5、止水垫片6、导水管7、笔毛套81、笔毛8、保护管9所构成,其中笔杆1系为一略具弹性之材质制成,其未端外缘设有螺纹,并在端缘与一墨水导流管2衔接,而该墨水导流管2中央系为中空透孔,且其未端为一细管21,另一凸缘状之垫套41之中央设有一透孔411,而该垫套41系装入接套3内,接套3之内部设有内螺纹,使之可与笔杆1相互螺合衔接,而笔杆1未端之墨水导流管2的细管21,正好可插入垫套41中央的透孔411中;其次,笔头套5管内设有一定位凸肋51,并大体在中间处有一直径转小之凸缘52,故乃令蓄墨管4穿入笔头套5时,蓄墨管4未端所设的缺口42必须对准笔头套5内之定位凸肋51方可插入,同时蓄墨管4之顶端略为凸出于笔头套5外,且在蓄墨管4之顶端周缘上有一缺口44,恰可与前述接套3底端内之凸块31相互嵌合,而接套3与蓄墨管4之间系以粘接剂粘结固定,粘接在蓄墨管4的下端系为一导水管7,在导水管7之上端开设一长形嵌结槽71,且该槽与中央墨水导流孔74相通,并在导水管7之外周缘上设有定位槽72,同样令导水管7在插入笔头套5须对准其内的凸肋51,方可插入而定位之,又在导水管7之顶端设有一止水垫片6上设有贯穿过凸肋62之导墨流孔61,即此导墨流孔61系与导笔7中央的墨水导流孔74相通,同时在导水管7之外缘钻设有通气孔73,复在导水管7之细管未端固定笔毛8,并套入一笔毛套81,再令笔毛8穿过保护笔9,使保护管9与笔头套5连结,如此即为完成本实用新型之装配。
本实用新型使其内部墨水流动的情形如上所述首先旋转接套3,使蓄墨管4之透孔43与止水垫片6之导墨流孔61形成相对互通状态,再按压笔杆1,使笔杆1内之墨水由墨水导流管2流入蓄墨管4中,然后墨水再由蓄墨管4底端之透孔43流入止水垫片6之导墨流孔61,后又流经导水管7中央的墨水导流孔74,续而流入笔毛8上而可书写,而上述按压后之笔杆1因欲恢复原来形状,乃产生吸力,使空气由保护管9与笔毛8之间的间隙进入,而从导水管7外侧的通气孔73吸入导水管7中,复经各导墨流孔61、透孔43、垫套41透孔411及墨水导流管2,而将空气吸入笔杆1内,得使笔杆1恢复原状。
其次,书写时若需较大量的墨汁时只要用手指略加施压,即可令墨汁较大量流出,以适应写大字时之所需,并可书写较一般正常毛笔所书写之字体为大,约为1.5-2.0倍。同一枝笔,即能书写出多种大小不同的字体;而目前市售之纤维笔,亦仅能书写一般正常字之小楷而已。
而更换笔杆1之方式,只要将笔杆1依逆时针方向旋转,即可将笔杆1与接套3分离,只要将新的笔杆再螺旋固定入接套3中,即可轻易完成换装之手续。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不但具原有毛笔书写功能,且墨汁用完后可无限更换,不使用时更可关闭墨汁出水孔,防止漏水,不但具有极佳之实用性,而且在同业中或其它公开场合中未见相同的结构,故本实用新型是新颖的和实用的。
权利要求一种卡式免沾墨毛笔,其特征在于,笔杆由略具弹性之材质制成,其末端外缘有螺纹,在其端缘与一墨水导流管衔接,该墨水导流管中央有中空透孔,其未端有一细管,该细管插在一凸缘状垫套之中央透孔中,该垫套装在接套内,该接套之内部有内螺纹,以便使之可与笔杆相互螺合连接,笔头套管内设有一定位凸肋并大体在中间处有一直径较小之凸缘,蓄墨管装在笔头套中并卡制于此凸缘上,蓄墨管未端设有缺口,该缺口对准笔头套外,在蓄墨管之顶端周缘上有一缺口,该缺口与上述接套底端内之凸块相互嵌合,而上述接套与蓄墨管之间由粘接剂粘结固定,蓄墨管之底端设有一透孔,该透孔与其下之止水垫片的导墨流孔相通,在蓄墨管的下端连接一导水管,在导水管之上端有一长形嵌结槽,以便与在其之上的止水垫片下底端凸肋相嵌合,该嵌结槽与中央墨水导流孔相通,在导水管之外周缘上设有定位槽,导水管对准笔头套的凸肋插在笔头套内定位,上述止水垫片之导墨流孔与导管中央的墨水导流孔相通,导水管之外缘有通气孔与墨水导流孔相通,在导水管之细管未端固定笔毛,并套有笔毛套,笔毛穿过与笔头套连接的保护管。
专利摘要一种卡式免沾墨毛笔,主要系由笔杆、墨水导流管、接套、蓄墨管、笔头套、止水垫片、导水管、笔毛套、笔毛、保护管所构成。笔杆底端套在墨水导流管上且螺套一接套,接套与卡固于笔头套内之蓄墨管相连接,蓄墨管上端开口卡在中央设有一个透孔之垫套上,笔头套在蓄墨管下端并装有一止水垫片、导水管而保护管与笔头套固定,在导水管下端环缘固定笔毛并套有一笔毛套。使该毛笔不用沾墨汁即可书写,该毛笔笔杆内墨汁在用完后,亦能轻易的更换。达到随身带立即使用之目的。
文档编号B43K8/04GK2136743SQ92236679
公开日1993年6月23日 申请日期1992年10月9日 优先权日1992年10月9日
发明者侯仁和 申请人:侯仁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