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高线地形图判读与原理演示模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0686阅读:39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等高线地形图判读与原理演示模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地理演示教具。
目前在我国大中小学校教学上使用的“等高线地形图判读模型”是一种固定不变的立体模型,不能演示其原理,也无地貌景观相对照,学生学习效果很不理想,且模型笨重,使用不方便,这种老式教具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的教学需要。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由平面等高线地形图演变成立体等高线判读模型,能与地形剖面图和地形景观相对照。
本实用新型主要有框架(1)、景观图板(3)、地形剖面图板(4)、可折出模型图板(5)、操纵箱(6)、弹性剖面线(9)、可升降金属等高线(10)、可伸缩的高程柱(11)、高标尺(12)、操纵杆(13)组合而成,关键在于框架(1)后侧两边有两条滑槽由上往下分别插入一块景观图板(3)和另一块由可折软料相连接成为一体的、地形剖面图板(4)、可折模型图板(5),可折出模型图板(5)可向前折出成90度角;等高线原理图分上下两部分(图2)。上半部为陆高海深的地形剖面图,由虚线引出下半部的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分别绘制在图板(4)、(5)上面;可折出模型图板(5)上安装有与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等高线吻合一致的可升降金属等高线(10),多条可伸缩的高程柱(11)、可伸缩高标尺(14),通过一条有弹性的地形剖面线(9),连接多条高程柱(11),金属等高线(10)和可伸缩高标尺(12),穿透图板(5)和操纵杆(13)相连接。使用时,若将操纵杆向前推出,各条等高线按照各自不同的高程升起,便形成等高线地形立体模型(图3),如拉回操纵杆可形成平面图形(图2、图4),高程柱(11)和操纵杆(13)收藏在框架背面的操纵箱(6)内,使用时打开箱盖,将操纵杆向前推出,再将模型图板略提起出框架底槽向前推出,下滑与剖面图折成90度与桌面平行,立体地形模型与剖面图相对应,同时从剖面图下面出现景观图相对照(图3),不用时提起模型图板,拉回操纵杆,立体模型的等高线回到平面还原成平面图,盖上箱盖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操作操纵杆可使模型由平面等高线地形图,演变成为立体等高线判读模型,并与地形剖面图和地形景观图三对照。能生动形象的演示,把抽象变为具体,使等高线地形图原理一目了然,该教具设计新颖合理,制造简单,造价低廉,适于在我国大中小学推广使用。


图1、是本实用新型框架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等高线地形原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模型、剖面景观、三对照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高程柱和操纵杆示意图(1)框架(2)滑槽(3)景观图板(4)地形剖面图板(5)可折出模型图板(6)操纵箱(7)底槽(8)可折线(9)弹性剖面线(10)可升降金属等高线(11)可伸缩的高程柱(12)高标尺(13)操纵杆。
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制作材料可选用木材、金属丝、弹性松紧线条、塑料。
长方形框架(1)规格(70×60)cm,框架后侧两边有滑槽,下方有底槽(7)、景观图板(3)规格(68×58)cm,插入框架第二条滑槽,地形剖面图板(4),规格为(68×19)cm,可折模型图板(5)规格为(68×39)cm,再折软料相连接为一体,插入第一条滑槽。可折图板(5)可向前折出成90度角。图板(5)上安装有用黑色金属铁丝制成的可升降金属等高线(10)和多条可伸缩的高程柱(11),可伸缩高标尺(14),通过一条弹性地形剖面线(9)连接高程柱(11),金属等高线(10)和可伸缩高标尺(12),穿透图板(5)和操纵杆(13)相连接。
权利要求1.一种等高线地形图判读与原理演示模型由框架(1)、景观图板(3)、地形剖面图板(4)、可折出模型图板(5)构成,其特征在于a、框架(1)后侧两边有两个滑槽,由上往下可分别插入景观图板(3)和由可折软料相连接成为一体的,地形剖面图板(4)、可折模型图板(5)、可折出模型图板(5)可向前折出成90度角;b、等高线原理图分上下两部分,上半部为陆高海深的地形剖面图,由虚线引出下半部的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分别绘制在图板(4)、(5)上面;c、可折出模型图板(5)上安装有与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等高线吻合一致的可升降金属等高线(10)、多条可伸缩的高程柱(11)、可伸缩高标尺(14)、通过一条有弹性的地形剖面线(9)连接多条可伸缩的高程柱(11),金属等高线(10)和可伸缩高标尺(12),穿透图板(5)和操纵杆(13)相连接,推出操纵杆可形成等高线地形立体模型,拉回操纵杆可形成平面图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地理演示教具。
本实用新型主要有框架、景观图板、地形剖面图板、可折出模型图板构成,关键在于通过操作操纵杆可使模型由平面等高线地形图演变成为立体等高线判读模型,并与地形剖面图和地形景观图三对照。能生动形象的演示,把抽象变为具体,使等高线地形图原理一目了然。该教具适于在我国大中小学校推广使用。
文档编号G09B25/06GK2142593SQ92236669
公开日1993年9月22日 申请日期1992年10月12日 优先权日1992年10月12日
发明者张泽昕, 崔海玉 申请人:张泽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