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偏转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6383阅读:4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水平偏转电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电视接收机和采用阴极射线管(CRT)的可视设备中有用的水平偏转电路,藉助于改变由水平偏转线圈加给CRT的磁场,该电路为电子束的水平偏转产生偏转电流。
近来,可视设备显示屏的尺寸增大、增宽、变平了,而设备本身也减薄了。这就越来越要求水平偏转电路能够非常准确地对电子束的偏转角作各种校正,使之适应因偏转角增大而造成的偏转电流增大与图像失真增大。此外,在这类设备中,由于节约能源、降低成本和小型化的要求也给水平偏转电路带来许多问题,诸如要求它减小功耗、减少元件数目以及可集成等等。
下面,将描述一种现有技术的水平偏转电路。
图21示出一种现有技术的水平偏转电路。在图21中,1代表输入电压,它把一直流电压加至输入端2和2′。参照数字2和2′代表接受直流电压的输入端。参照数字21代表一电感元件,通过一开关元件22,把该电感元件串联至输入端2和2′,并根据开关元件22的开闭,使激励能量注入该电感元件或从该电感元件中放出。参照数字22代表一开关元件,它由驱动电路20控制通断,而20代表一驱动电路,按预置的占空比该电路与水平同步电路12的输出同步,并输出驱动脉冲来控制开关元件22的开闭工作。参照数字12代表水平同步电路,它从图像信号中检取水平同步信号并输出水平同步脉冲,以及23代表一电容器,该电容器跨接于开关元件22两端,并与电感元件21一起,构成一谐振电路。把二极管24的负极连至开关元件22和电感元件的接点,而把它的正极连至二极管25的负极。把二极管25的负极连至二极管24,而把它的正极连至输入端2′,二极管25与二极管24相串联,它们一起被用来旁路电感元件21的激励电流以及水平偏转线圈10的偏转电流。参照数字26代表一电容器,它跨接于二极管24的两端,27代表一电容器,它跨接于二极管25的两端,10代表水平偏转线圈,通过一电容器11将该线圈跨接于二极管24的两端,以及11代表一电容器,它与水平偏转线圈10一起,构成一谐振电路,从而使水平偏转线圈10的偏转电流按S形方式改变。参照数字28代表一电感元件。该电感元件的一端连于电容器27和26的接点,而它的另一端通过一电容器29连至输入端2′。参照数字29代表一电容器。跨于该电容器两端的电压由抛物线控制电路30来控制。参照数字30代表抛物线控制电路,它控制跨于电容器29两端的电压,从而与垂直同步电路13的输出同步,并具有预置的电压波形,以及13代表垂直同步电路,它从图象信号中检取垂直同步信号并输出同步脉冲。
结合图22来描述如此构造的现有技术的水平偏转电路的工作。
图22是表示图21的水平偏转电路各部分工作状况的波形图。在该图中,IL代表流经水平偏转线圈10的偏转电流,VQ1代表加在开关元件22两端的谐振电压的波形,IQ1代表流经开关元件22的电流的波形,IS代表流经二极管24的电流的波形,J代表驱动电路20的输出的波形,VS代表跨于电容器27两端的电压的波形,VC代表跨于电容器29两端的电压的波形,D代表水平同步电路的同步脉冲,E代表水平消隐期,而F代表水平偏转期。
当在水平消隐期E由驱动电路20使开关元件22断开时,在开关元件22的接通期在电感元件21内流过的激励电流产生出谐振电压波形VQ1,该波形主要取决于电感元件21的电感和电容器23的电容,该电压波形在电容器23的两端产生,并使激励电流迅速减小。接着,反方向对电感元件21迅速通电。可用一通用的表示式,把此情形中的谐振周期T表示为T = 2πLC]]>(1)这样来设置谐振周期T,使谐振周期T的一半处于水平消隐期E之中。在上述表示式中,L是谐振电路的电感,而C是谐振电路的电容。类似地,在开关元件22接通期在水平偏转线圈10内流过的偏转电流IL将产生谐振电压波形,该波形取决于电容器26和11的电容以及水平偏转线圈10的电感,由于产生了谐振电压波形,使水平偏转线圈10的偏转电流IL迅速减小接着又反方向迅速上升。在此情形中,由于电容器26比电容器11小得多,因此在上面提到的谐振中产生的谐振电压波形的绝大部分将加在电容器26的两端。此外,取决于电容器27的电容以及电感元件28的电感的谐振电压波形VS在电容器27的两端产生,由于在开关元件22的接通期所存储的激励电流将按上述相似的方式迅速减小,从而使反向激励电流增加。所有的谐振电路具有以(1)式计算的谐振周期,并且这些电路是互相匹配的,从而使彼此的谐振周期大体上相同。由于在电容器23上出现的谐振电压VQ1也加至由电容器26和27组成的串联电路,因此跨于电容器26两端的电压VC26与跨于电容器27两端的电压VS相加,将等于谐振电压VQ1,如下式所示VQ1=VC26+VS当谐振电压VQ1减至零电压时,电感元件21的反向激励电流又通过二极管25和24返向至输入电压1,因而反向激励电流再减小。与此同时,反方向流经水平偏转线圈10的激励电流经二极管24对电容器11充电,因而再减小。此外,反方向流经电感元件28的激励电流通过二极管25返回至电容器29,因而再减小。
当在水平消隐期E由驱动电路20再次接通开关元件22时,反方向在电感元件21中流过的激励电流通过开关元件22返回至输入电压1,因而反向激励电流继续减小。当按电感元件21和28的反方向以及水平偏转线圈10的反方向流出的所有激励电流和偏转电流IL为零时,输入电压1通过开关元件22被加至电感元件21,而提供了激励电流,从而增加并积聚了激励能量。跨于电容器11两端的电压通过开关元件22和二极管25加至水平偏转线圈10,因此提供了激励电流,从而增加并积聚了激励能量。跨于电容器29的电压通过二极管24和开关元件22加至电感元件28,而提供了激励电流,从而积聚了激励能量。激励电流以及偏转电流将继续增大,至水平偏转期F结束,水平消隐期E开始时为止,这时开关元件又被驱动电路断开。当开关元件22被断开,过程又从起始状态开始重复。与图象信号同步,驱动电路20根据水平同步电路12而连续地驱动开关元件22,水平同步电路从图象信号中检取水平同步信号并输出水平同步脉冲。在水平偏转期F流经水平偏转线圈的偏转电流是这样设置的,使偏转电流波形被水平偏转线圈10和电容器11谐振。因为偏转电流通常呈S形,因而校正称为S形校正。由水平偏转线圈10的偏转电流产生的磁通使CRT的电子束与图象信号同步地偏转。S形偏转电流IL由电容器11的电容和水平偏转线圈10的电感确定,而它的值要调整得与CRT的性质相适应。
下面结合图23和24来描述进行垂直线失真校正的控制工作,它是与垂直偏转同步,靠改变流经偏转线圈10的偏转电流IL的幅度来完成的。在图23和24中,与图22中相似的那些波形用相同的符号来标记,因而可以省略对它们的描述。在图23中,当跨于电容器29的电压VC低时,用实线来表示各个部分的波形,而当跨于电容器29的电压高时,用虚线来表示那些波形。图24(在该图中,时间轴已被缩短)示出垂直同步间隔的周期。在该图中,C代表垂直同步电路13的垂直同步脉冲,而G代表图象信号的垂直同步间隔。注意,当电容器29两端的电压由抛物线控制电路30控制时,水平偏转线圈10的偏转电流IL的幅度将随垂直同步间隔同步地改变,抛物线控制电路30由垂直同步电路13(该电路从图象信号中检取垂直同步信号并输出同步脉冲)预置,从而与图象信号同步,连续地改变电容器29两端的电压,使之变为抛物线电压波形VC。在开关元件22接通期内,跨于电容器29的电压VC通过开关元件22和二极管24加至电感元件28,而激励电流经电感元件28流动,从而存储了激励能量。当开关元件22被断开,并开始该开关元件的断开期时,在电容器27和电感元件28中发生谐振现象,而跨于电容器27两端的电压VS正弦地改变。当跨于电容器29两端的电压VC改变时,在开关元件22的接通期存储在电感元件28中的激励电流发生改变,因而使存储的激励能量也发生改变。结果,跨于电容器27两端的正弦电压VS也与抛物线电压波形VC成正比地改变。在开关元件22的断开期内,跨于电容器23两端的电压VQ1也同时与电感元件21谐振,而使该电压正弦地改变,跨于电容器26两端的电压VC26也与水平偏转线圈10谐振,而使该电压正弦地改变。跨于电容器26两端的电压VC26是跨于电容器23两端的电压VQ1与跨于电容器27两端的电压VS之差,因此电压VC26与抛物线电压波形成反比地改变。跨于电容器26两端的电压的改变使加至水平偏转线圈10的电压发生改变,从而使水平偏转线圈10的偏转电流IL也类似地与抛物线电压成反比地改变。这就容许在开关元件22的接通期产生的水平偏转线圈10的偏转电流IL随垂直偏转同步地改变,由此进行所谓的垂直线失真校正。
接下来将描述这样一种现有技术的水平偏转电路,它需根据提供给显示器件或类似器件的图象电压来改变水平同步信号,或与所谓的多重扫描(multiscan)相适应。
图25示出现有技术的水平偏转电路的结构。在图25中,与图21中相同的那些元件用相同的参照数字来表示。即,1代表输入电压,2和2′代表输入端,10代表水平偏转线圈,11代表一电容器,12代表水平同步电路,13代表垂直同步电路,20代表控制电路,21代表一电感元件,22代表一开关元件,23代表一电容器,24和25代表二极管,26的27代表电容器,28代表一电感元件,29代表一电容器,以及30代表抛物线控制电路。由于这些元件已结合图21详细地描述过了,因此省略对它们的详细描述。参照数字40代表电压控制装置,它被串接在输入端2和电感元件21之间。把电压控制装置的控制端连至电压控制电路46。电压控制装置将输入电压1转变为预定电平的电压。参照数字41代表一电容器,它的一端连至电压控制装置40与电感元件21的接点,它的另一端连至输入端2′,该电容器对由电压控制装置40变换而得的电压加以平滑。参照数字42代表一电容器,它通过开关装置43跨接于电容器23两端,并且它响应于开关装置43的通/断工作,改变电容器23的电容。参照数字43和44代表开关装置,它们的通/断工作由水平同步频率决定,并且根据它们来设置与水平同步频率相适应的谐振条件。参照数字45代表一电容器,它通过开关装置44而跨接于电容器11两端,并且它响应于开关装置44的通/断工作,改变电容器11的电容,以及46代表电压控制电路,该电路控制着电压控制装置40,从而获得预先由水平同步电路12的同步脉冲频率设置的电压,由此改变跨于电容器41两端的电压。
下面就来描述如此构造的水平偏转电路的工作。如结合图21所详细描述的那样,藉助于利用电感元件21与电容器23、水平偏转线圈10、电容器11与电容器26以及电感元件28与电容器27的谐振现象,而产生了水平偏转线圈10的偏转电流IL。在图25的水平偏转电路中也以相同的方式来进行S形校正以及垂直直线失真校正。因此,省略了对它们的描述。当图象信号中的水平同步频率改变时,水平偏转期F和水平消隐期E自然发生改变。因此,在利用上述谐振现象的情形中,谐振条件也必须是可变的,以适应水平同步频率。特别,至少要使电感元件21和电容器23,以及水平偏转线圈10和电容器11的谐振现象随水平同步频率而改变,因为这两个谐振现象直接而显著地影响着水平偏转线圈10的偏转电流IL。谐振频率必须随水平同步频率而改,其做法是接通或断开开关装置43和44,从而使电容器42和45并联接至电容器23和11,或者使电容器42和45不与电容器23和11相接。对于谐振频率必须与水平偏转频率准确相关的场合,并联连接或不接多个电容器和开关,自然可以满足上述要求。其余的谐振电路也需要加以设计,使之能按类似的方式改变,也必须对电容器26和27提供类似的改变装置,这就需要多个电容器和开关装置。因此使电路变得复杂了。水平偏转线圈10以及电感元件21的电感是不能改变的。为了不管水平同步频率如何改变时保持水平偏转线圈10的偏转电流IL不变,加至水平偏转电路的输入电压1必须是可以改变的。这就要求作为改变输入电压的手段,加入电压控制装置40、电压控制电路46以及电容器41。一般地,加至电感L的电压V、流经电感的峰值电流IP以及作用时间TON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IP=(V/L)TON由上式,很容易明白,输入电压必须是可以改变的。
在另一个现有技术的例子中,靠改变加至水平偏转电路的电压来进行垂直线失真校正。在某些情形中,把这一项增添到对于电压控制装置40的控制中去。然而,改变控制电压会产生这样的问题,即由于电容器41的充电和放电时间延迟了,而可能损害与之相随的性质。因此,这种现有技术的应用范围较小。
然而,在上面提及的现有技术的电路中,由于利用了多个谐振现象,因此需要用电感元件21和28以及电容器23、26和47,而频率是固定的。因此,就出现了一些问题,诸如难于减小部件的尺寸,考虑到设置也会改变以及部件的温度特性,因此进行设置的调整是必需的,以及由于电路变复杂了,因此它的成本和尺寸也都增加。此外,必需采用抛物线控制电路30的电压控制,由控制电压可变而引起的损耗很大,因而电路的损耗也很大。
为与多重扫描相适应,要改变谐振电容,从而使谐振频率随水平同步频率而改变。必须增添开关装置43和44,以及电容器42和45,以实现这种改变。此外,作为使输入电压可变的装置,还必须增添电压控制元件40、电压控制装置46以及电容器41。因此,电路的结构进一步复杂化了,因而增加了在改变电压的过程中产生的损耗,从而因采用使输入电压可变的装置出现了调整复杂、成本增加、尺寸增大以及损耗增加等问题。此外,如果要使谐振频率按更高的准确度与水平偏转频率相对应,还会出现许多问题,诸如必须增添更多个电容器和开关装置等等。
为解决上面提出的现有技术中的问题,作出了本发明。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水平偏转电路,该电路只使用一部分谐振现象,该电路能高度准确地进行抛物线校正,以及靠改变开关元件的占空比来控制水平偏转线圈的偏转电流,由此简化了控制电路并允许把这些元件做成IC或混合IC,并且由于该电路具有简单的结构,可以用较低的成本来生产,并产生较小的损耗。
为达到这一目的,本发明的水平偏转电路包括由第一和第二开关装置构成的串联电路,该电路被连至直流电源的正端和负端;由水平偏转线圈和第一电容器构成的串联电路,该电路跨接于第一开关装置的两端;控制第一和第二开关装置开闭工作的控制装置;以及第一和第二二极管,它们分别跨接于第一和第二开关装置的两端,其中,控制装置控制第一和第二开关装置,从而使第一和第二开关装置与水平同步信号同步而交替地开闭,并且控制装置进一步控制第一和第二开关装置,从而与垂直同步信号同步,并根据预置的校正信号来改变第一和第二开关装置的闭合期和断开期。
为达到这一目的,本发明的水平偏转电路包括由第一和第二开关装置构成的串联电路,该电路被连至直流电源的正端和负端;由水平偏转线圈和第一电容器构成的串联电路,该电路跨接于第一开关装置的两端;控制第一和第二开关装置开闭工作的控制装置;第一和第二二极管,它们分别跨接于第一和第二开关装置的两端;以及由第三开关装置和第四电容器构成的至少一个串联电路,该电路跨接于第一电容器的两端,其中,从外面来控制第三开关装置的开闭,从而相应于水平同步信号的改变,由控制装置控制第一和第二开关装置,使第一和第二开关装置与水平同步信号同步而交替地开闭,控制装置进一步控制第一和第二开关装置,从而与垂直同步信号同步,并根据预置的校正信号改变第一和第二开关装置的闭合期和断开期,并且控制装置进一步控制第一和第二开关装置,从而根据水平同步信号的改变来改变第一和第二开关装置的闭合期和断开期。
为达到这一目的,本发明的水平偏转电路包括由第一开关装置和第二开关装置构成的串联电路,该电路跨接于第五电容器的两端;由水平偏转线圈和第一电容器构成的串联电路,该电路跨接于第一开关装置的两端;控制第一和第二开关装置开闭工作的控制装置;以及第一和第二二极管,它们分别跨接于第一和第二开关装置的两端,其中,控制装置控制第一和第二开关装置,使得第一和第二开关装置与水平同步信号同步而交替地开闭,控制装置进一步控制第一和第二开关装置,从而与垂直同步信号同步,并根据预置的校正信号改变第一和第二开关装置的闭合期和断开期,直流电源通过第三二极管、第六电容器和第四二极管连至第一和第二开关装置中的一个,其开闭与第一和第二开关装置同步的第四开关装置跨接于由第四二极管和第六电容器构成的串联电路的两端,第四开关装置和第六电容器构成的串联电路将通过第五二极管并联在第五电容器的两端。
根据电路的结构,藉助于与水平同步信号同步,改变第一和第二开关装置的闭合期和断开期,可以改变水平偏转线圈电流的峰值。因此,藉助于与垂直同步信号同步,改变闭合期和断开期,可以进行垂直线失真校正。对应于输入电压的改变而使水平偏转线圈的电流保持稳定的做法是,检测输入电压的改变,并改变闭合期和断开期。在多重扫描中相应于水平同步信号的频率改变而使水平偏转线圈的电流保持稳定的做法是,检测水平同步信号的频率改变,并改变闭合期和断开期。
此外,利用把存储在第六电容器中的电压与直流电源电压相加这一现象,水平偏转电路可产生一电压,它升高至直流电源电压的两倍。因此,尽管直流电源输出一较低的电压,而水平偏转电路仍能令人满意地工作。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的一种水平偏转电路的电路图。
图2是表示第一个实施例的水平偏转电路的各个部分工作的波形图。
图3是表示第一个实施例的水平偏转电路的各个部分工作的波形图。
图4是表示第一个实施例的水平偏转电路的各个部分工作的波形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的一种水平偏转电路的电路图。
图6是表示第二个实施例的水平偏转电路的各个部分工作的波形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的一种水平偏转电路的电路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四个实施例的一种水平偏转电路的电路图。
图9是本发明的第五个实施例的一种水平偏转电路的电路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第六个实施例的一种水平偏转电路的电路图。
图11是本发明的第七个实施例的一种水平偏转电路的电路图。
图12是本发明的第八个实施例的一种水平偏转电路的电路图。
图13是本发明的第九个实施例的一种水平偏转电路的电路图。
图14是表示第九个实施例的水平偏转电路的各个部分工作的波形图。
图15是表示第十个实施例的水平偏转电路的各个部分工作的波形图。
图16是本发明的第十一个实施例的一种水平偏转电路的电路图。
图17是表示第十一个实施例的水平偏转电路的各个部分工作的波形图。
图18是本发明的第十二个实施例的一种水平偏转电路的电路图。
图19是示于本发明的第一至第十二个实施例中的控制电路的电路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控制电路的各个部分其他工作的波形图。
图21是一种现有技术的水平偏转电路的电路图。
图22是表示现有技术的水平偏转电路的各个部分工作的波形图。
图23是表示现有技术的水平偏转电路的各个部分工作的波形图。
图24是表示现有技术的水平偏转电路的各个部分工作的波形图。
图25是另一种现有技术的水平偏转电路的波形图,该电路适应于多重扫描。
最佳实施例(实施例1)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
在图1中,1表示输入电压,它向输入端2和2′提供直流电压。参照数字2和2′表示输入端,端2与正电压相连,端2′与负电压相连,以接受直流电压。参照数字3表示控制电路,它根据水平同步电路12和垂直同步电路13的输出以预置的占空比输出通/断驱动脉冲,由此驱动开关元件4和5。参照数字4表示开关元件,它通过开关元件5与输入端2和2′串联连接,并由控制电路3驱动,5表示开关元件,它由控制电路3驱动,6表示二极管,其负极与输入端2相连,其正极与开关元件4和5相连,以旁路水平偏转线圈10在开关元件4断开期间产生的偏转电流IL。参照数字7表示二极管,其负极与开关元件4和5相连,正极与输入端2′相连,以旁路水平偏转线圈10在开关元件5断开期间产生的偏转电流IL。电容器8跨接于开关元件4两端,以吸收在开关元件4断开操作时的出现电压陡升,电容器9跨接于开关元件5两端,以吸收在开关元件5断开操作时出现的电压陡升。参照数字10表示水平偏转线圈,它通过电容器11跨接于开关元件5两端,11表示电容,它与水平偏转线圈10一起构成谐振电路,由此,校正水平偏转线圈10的S形偏转电流IL。参照数字12表示水平同步电路,它检测图象信号中的水平同步信号,并向控制电路3输出水平同步脉冲,13表示垂直同步电路,它检测图象信号中的垂直同步信号,并向控制电路3输出垂直同步脉冲。
现在参照图2、3和4描述如此构成的水平偏转电路的工作情况。图2是图1的水平偏转电路各部分工作的波形图。在图中,IL表示流过偏转线圈10的偏转电流波形,VQ1表示加于开关元件4两端的电压波形,IQ1表示流过开关元件4的电流波形,VQ2表示加于开关元件5两端的电压波形,IQ2表示流过开关元件5的电流波形,A表示驱动开关元件4的控制电路3的通/断驱动脉冲,B表示驱动开关元件5的控制电路3的通/断驱动脉冲,D表示水平同步电路12的水平同步脉冲,E表示水平消隐期,F表示水平偏转期。当开关元件5在水平消隐期E被驱动电路3断开时,在开关元件5接通期已经存储在水平偏转线圈10的激励能量产生偏转电流IL迅速地向电容器9充电,使电容器8放电,这样开关元件5两端的电压上升。然后通过电容器11和二极管6把偏转电流IL返回到输入电压1,并且使之迅速减小。此时,开关元件4由驱动电路3使之接通。甚至当流过二极管6的电流流过开关元件4时,在工作中也不会产生问题。当水平偏转线圈10的偏转电流减小到零时,输入电压1和电容器11两端的电压之间的差值通过已经接通的开关元件4加于水平偏转线圈10上,所以,水平偏转线圈10被反向激励。当反方向储存激励能量时,偏转电流IL迅速增大。当开关元件4在水平消隐期E被驱动电路3断开时,反方向流过水平偏转线圈10的偏转电流IL迅速向电容器8充电,并使电容器9放电,所以开关元件5两端的电压被降低。而且,电容器11通过二极管7充电,由此减小了反方向流过的偏转电流IL。此时,驱动电路3再次使开关元件5接通。甚至当流过二极管7的电流流过开关元件5时,工作时也不会产生问题。当水平偏转期F起始并且在水平偏转线圈10内反向流动的偏转电流IL减小为零时,电容器11两端的电压通过已接通的开关元件5加于水平偏转线圈10,以激励水平偏转线圈10。当存储激励能量时,偏转电流IL迅速增大。当水平偏转期F结束,而水平消隐期E开始时,控制电路3使开关元件5再次断开,并重复初始状态。控制电路3连续驱动开关元件4和5,根据水平同步电路12,以使开关元件在水平消隐期E与图象信号和固定的无信号时间同步地交替接通和断开,水平同步电路12检测图象信号的水平同步信号,并输出水平同步脉冲。在水平偏转期F流过水平偏转线圈10的偏转电流IL被设置成由水平偏转线圈10和电容器11产生谐振的偏转电流波形。由于偏转电流具有类似S形形状,因此,校正被称为S形校正。水平偏转线圈10的偏转电流IL产生的磁通与图象信号同步地使阴极射线管的电子束偏转。S形偏转电流IL的大小由电容器11的电容和水平偏转线圈的电感决定,并可调整其值,以适应阴极射线管的特性。
接下来,参照图3和图4描述进行垂直线失真校正的控制操作,该操作与垂直偏转同步,通过改变流过水平偏转线圈10的偏转电流的幅度来进行。在图3和图4中,与在图2中相似的波形用相同符号表示,因此,省略对这些波形的描述。在图3中,在较长的开关元件4接通期出现的各部分的波形用实线表示,在较短的开关元件4接通期出现的各部分波形用波线表示。由于开关元件4的接通期被设定在水平消隐期E的时间间隔内,开关元件5的接通期具有一个固定的无信号(死)时间,而且由于开关元件4和5交替接通,自然地,开关元件5的接通期以相反的方式作类似的变化。图4(时间轴被缩短)示出了垂直同步期周期。在图中,C表示垂直同步电路13的垂直同步脉冲,G表示图象信号的垂直同步期。控制电路3与垂直同步电路13的垂直同步脉冲C同步地输出预置的通/断驱动脉冲A和B到开关元件4和5的控制端。如上所述,开关元件4的接通期的改变将会引起加于水平偏转线圈10上的输入电压1和电容器11两端的电压之间差值作用周期的变化,所以反向存储在水平偏转线圈10内的激励能量也变化,因此可以改变水平偏转线圈10的偏转电流IL。更具体地说,通过延长开关元件4的接通期来增大偏转电流IL,通过缩短开关元件4的接通期来减小偏转电流IL。这样,通过改变预定图形的接通期可以进行垂直线失真校正,以使由控制电路3的通/断输出可得出与垂直同步电路13的输出同步的水平偏转线圈10所需的偏转电流IL。开关元件4的接通期必须以这样一种方式改变,如图3所示,控制电路3的通/断驱动脉冲在水平消隐期E中心左右两侧的可变量H彼此相等。因此,在水平偏转期F内的水平偏转线圈10的偏转电流IL的正部分和负部分被设计成彼此相等,并保持屏幕左、右部分的偏转角对称。容易理解,当屏幕左右部分的偏转角彼此不等时,可以通过改变控制电路3的通/断驱动脉冲在水平消隐期E中心左右两侧的可变量来解决这一问题,以使它们彼此相等。下面描述开关装置4的5通/断操作期间的开关损耗。在接通操作期间,开关元件4或5接通,而水平偏转线圈10的偏转电流IL流过并联在相应的开关元件两端的二极管6或7,因此不产生接通损耗。即,接通操作构成所谓的零交叉接通。在断开操作期间,跨接于开关元件4或5两端的电容器8和9吸收或降低在各开关元件断开操作期间时所加电压的上升,由此,可以降低断开损耗,并抑制切换噪声。甚至当电容器8和9比电容器11小很多时,也能获得足够的效果。相应于水平偏转线圈10和电容器11的谐振,可以把电容器8和9的值设置成在工作时不产生任何问题。
下面把这样构成的水平偏转电路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的水平偏转电路作比较。在两电路中,用相同的方式进行水平偏转线圈10的偏转电流IL的S形校正,或者说使用水平偏转线圈10和电容器11的谐振进行S形校正。在本实施例中,对水平偏转线圈10的激励是把输入电压1通过开关元件4直接施加来进行的,因此,所施加的电压为矩形波,并且施加于开关元件4和5上的电压不会高于输入电压1。这可以使开关元件4和5使用约为800V的介电强度相对较低的元件(在现有技术中,介电强度需要1500V)。输入电压1的电压必须约为700V(在现有技术中,约为140V)。然而,由于基本水平偏转所需的功耗保持与现有技术相等,因此,不能改变提供输入电压1的直流电压源的容量。垂直线失真校正是通过改变开关元件4和5的通/断操作的切换操作来进行的。因此,损耗大大地减少,而不象在现有技术中用抛物线控制电路30进行的模拟调制,产生较大的损耗,并且能精确地把水平偏转线圈10的偏转电流IL的可变范围设定在一较宽的范围上,以使最新的图象信号数字处理电路能直接进行脉宽调制(PWM)控制。这对于精度及校正是一个非常大的优点。在现有技术中,使用很多的谐振电路,所以需要用多个诸如电感元件和电容器等体积较大的元件,由此,在成本、外形和稳定性方面加上了限制。相反,在本实施例中,使用了较多的由诸如开关元件等半导体元件构成的部件,所以,例如,可以把水平偏转电路构成混合集成电路或者单片集成电路。因此,本实施例在成本和外形方面有很大的优点。
(实施例2)下文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
在图5中,1表示输入电压,2和2′表示输入端,3表示控制电路,4和5表示开关元件,6和7表示二极管,8和9表示电容器,10表示水平偏转线圈,12表示水平同步电路,13表示垂直同步电路,这些部件以与图1所示的部件相同的方式构成。本实施例与图1的结构不同,电容器11连接在开关元件4和水平偏转线圈10的接点与开关元件5之间。
下面参照图6描述这样构成的水平偏转电路的工作。图6是图5的电路中各部分的工作波形图。在图中,与图2的波形相似的波形用相同的符号标记,因此省略了对它们的描述。在水平消隐期E当驱动电路3使开关元件5断开时,在开关元件5接通期已经存储的水平偏转线圈10的激励能量产生偏转转电流IL,向电容器9快速充电,并使电容器8放电,所以开关元件5两端的电压上升。然后,偏转电流IL通过电容器11和二极管6返回到输入电压1并且快速减小。此时,驱动电路3使开关元件4接通。甚至,当流过二极管6的电流流过开关4时,工作也不会产生问题。当水平偏转线圈10的偏转电流IL减小为零时,输入电压1通过已经接通的开关元件4加于水平偏转线圈10上,从而反向激励水平偏转线圈。在反方向存储激励能量时,偏转电流IL快速增大。当驱动电路3在水平消隐期E使开关元件4随后断开时,反方向流过水平偏转线圈10的偏转电流IL快速地向电容器8充电,使电容器9放电,所以开关元件5两端的电压降低。而且,通过二极管向电容器11充电,由此,减小反向流动的偏转电流IL。此时驱动电路3再次使开关元件5接通。甚至当流过二极管7的电流流过开关元件5时,工作也不会产生问题。当水平偏转期F随后开始,并且反方向流动的水平偏转线圈10的偏转电流IL减小为零时,电容器11两端的电压通过已接通的开关元件5加于水平偏转线圈10上,来激励水平偏转线圈10。当存储激励能量时,偏转电流IL快速增大。当水平偏转期F结束,水平消隐期E开始时,控制电路3再次使开关元件5断开,重复初始状态。控制电路3根据水平同步电路12,连续地驱动开关元件4和5以使开关元件在水平消隐期E与图象信号和固定的无信号(死)时间同步交替接通和断开,水平同步电路12检测图象信号的水平同步信号,并输出水平同步脉冲。把在水平偏转期F流过水平偏转线圈10的偏转电流IL设置成这样的偏转电流波形,它由水平偏转线圈10和电容器11谐振产生。由于偏转电流呈S形,所以校正称为S形校正。由水平偏转线圈10的偏转电流IL产生的磁通与图象信号同步地使阴极射线管的电子束偏转。S形偏转电流IL由电容器11的电容和水平偏转线圈的电感决定,对其值进行调整以适应阴极射线管的特性。
垂直线失真校正的控制操作与垂直偏转同步,通过改变流过水平偏转线圈10的偏转电流的幅度来进行,它与结合图1和参照图3和图4的已经作出的详细描述一样,因此省略了对其的描述。
具有上述结构的水平偏转电路实施例除了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的水平偏转电路的效果之外,还可以获得下列效果。当开关元件4接通时,输入电压1的VIN电压直接加于水平偏转线圈10两端,因此,水平偏转线圈10的偏转电流IL变得更陡峭。因而,低于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结构中所用的输入电压(约为600V)也足以能提供相同大小的偏转电流IL。这允许产生输入电压1的整流和平滑电路的介电强度较低。甚至在开关元件4和5由于偶然的错误操作同时接通时,电容器11也可以抑制短路电流,由此提高可靠性。然而,如图6所示,由于电容器11两端的电压叠加到输入电压上,因此,开关元件4和5的介电强度必须与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的介电强度相同(约为800V)。
(实施例3)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
在图7中,1表示输入电压,2和2′表示输入端,4和5表示开关元件,6和7表示二极管,8和9表示电容器,10表示水平偏转线圈,12表示水平同步电路,13表示垂直同步电路。这些部件以与图1相同的方式构成。参照数字14表示输入电压检测电路,它检测输入电压值,并把检测到的值的信息提供给控制电路17,17表示控制电路,它根据水平同步电路12、垂直同步电路13和输入电压检测电路14输出预定占空比的通/断驱动脉冲,从而驱动开关元件4和5。
下面描述这样构成的水平检测电路的工作。如结合图1所作的详细描述那样,在开关元件接通期,输入电压和电容器11两端电压之间的差值通过开关元件4加于水平偏转线圈10上,所以,偏转电流IL反射激励水平偏转线圈10。在开关元件5接通期间,水平偏转线圈10和电容器11的谐振产生水平偏转线圈10的须经S形校正的水平偏转电流IL。抛物线校正是这样进行的,它以与结合图1和参照图3和图4所示的详细描述相同的方式,与垂直同步期间同步地改变开关元件4的接通期,因此,在此省略了对其的描述。当输入电压1变化时,水平偏转线圈10的水平偏转电流IL的峰值与输入变化成正比地变化,因为水平偏转线圈10的电感为一常数。为了保持水平偏转线圈10的偏转电流IL峰值的恒定,甚至在输入电压1变化时也保持其恒定,需要使开关元件4和5的接通期是可变的。加于水平偏转线圈10的电感L10上的电压VL、电感电流峰值ILP和开关元件4的接通期TON之间的关系由下式表示ILP=(VL/L10)TON从该式中也可以容易地理解,通过使开关元件4和5的接通期可变,就可以使水平偏转线圈10的偏转电流IL的峰值保持恒定。电压VL为输入电压1与电容器11两端电压的差值。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把根据输入电压检测电路14的输出H的信息对在控制电路17内已预先设定的通/断驱动脉冲进行的改变增添到与垂直同步电路13同步的改变中,从而以伺服方式使开关元件4的接通期TON变化。因此,甚至当输入电压1变化时,也可以消除对在水平偏转期F的偏转电流IL的影响,因而,不需要稳定输入电压。
如上所述构成的本实施例的水平偏转电路除了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的水平偏转电路的效果外,还可以获得下列效果。由于没有必要对输入电压进行稳定,因此不需要稳定输入电压的装置,构成输入电压1的电源电路结构非常简单。再者,可以消除因稳定输入电压而产生的损耗,从而降低了电路的功耗。
(实施例4)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第四个实施例。
在图8中,1表示输入电压,2和2′表示输入端,4和5表示开关元件,6和7表示二极管,8和9表示电容器,10表示水平偏转线圈,12表示水平同步电路,13表示垂直同步电路,14表示输入电压检测电路,17表示控制电路。这些部件以与图7相同的方式构成。本实施例与图7的结构不同之处在于,电容器11连接在开关元件4和水平偏转线圈10的接点与开关元件5之间。各部分的波形与图6所示的相同,因此省略了对这些波形的描述。
下面描述如此构成的水平偏转电路的工作。如结合图5所作的详细描述那样,在开关元件4接通期间,输入电压1两端的电压通过开关元件4加于水平偏转线圈10上,所以偏转电流IC反向激励水平偏转线圈10。在开关元件5接通期间,水平偏转线圈10和电容器11谐振产生水平偏转线圈10的须经S形校正的偏转电流。抛物线校正是这样进行的,它以与结合图1并参照图3和图4所作的详细描述一样方式,与垂直同步期间同步地改变开关元件4的接通期,因此省略了对其的描述。因为水平偏转线圈的电感恒定不变,当输入电压1变化时,水平偏转线圈10的偏转电流IL的峰值与输入变化成正比地变化。为了使水平偏转线圈10的偏转电流IL的峰值保持恒定,甚至在输入电压1变化时也保持恒定,需要使开关元件4和5的接通期可变。加于水平偏转线圈10的电感L10上的电压VL、电感电流峰值ILP和开关元件4的导通周期TON之间的关系由下式表示ILP=(VL/L10)TON从该式中,也可容易地理解,通过使开关元件4和5的接通期可变,就可以使水平偏转圈10的偏转电流IL的峰值保持恒定。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把根据输入电压检测电路14的输出H的信息对在控制电路17内已预定的通/断驱动脉冲进行的改变增添至与垂直同步电路13同步的改变中,从而以伺服方式使开关元件4的接通期TON变化。因此,甚至当输入电压1变化时,也可以消除对在水平偏转期F的偏转电流IL的影响,因而,不需要对输入电压1进行稳定。
如上所述构成的本实施例的水平偏转电路,除了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的水平偏转电路的效果外,还可以获得下面的效果。由于没有必要对输入电压进行稳定,因此不需要稳定输入电压的装置,构成输入电压1的电源电路结构非常简单。再者,可以消除因稳定输入电压而产生的损耗,从而降低了电路功耗。
(实施例5)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第五个实施例,它需要根据提供给显示器件或者类似器件的图象信号,或者为了适应所谓的多重扫描而改变水平同步频率。
在图9中,1表示输入电压,2和2′表示输入端,4和5表示开关元件,6和7表示二极管,8和9表示电容器,10表示水平偏转线圈,12表示水平同步电路,13表示垂直同步电路。这些部件以与图1相同的方式构成。参照数字15表示电容器,它通过开关装置16跨接于电容器11两端。通过开关装置16的开闭来改变电容器11的电容,由此改变谐振条件,以保持S形校正恒定,这是由于水平同步频率改变引起的。参照数字16表示开关装置,其通/断操作由水平同步频率决定,它设定谐振条件,以适应水平同步频率。参照数字18表示控制电路,它根据水平同步电路12和垂直同步电路13工作,并检测水平同步频率的变化,输出具有预定占空比的通/断驱动脉冲,从而驱动开关装置4和5。
下面描述如此构成的水平偏转电路的工作情况。如结合图1所作的详细描述那样,在开关元件4的接通期,输入电压1和电容器11两端的电压的差值通过开关元件4加于水平偏转线圈10上,所以偏转电流IL反向激励水平偏转线圈10。
在开关元件5接通期间,水平偏转线圈10和电容器11产生水平偏转线圈10的须经S形校正的偏转电流IL。抛物线校正是这样进行的,它以与结合图1并参照图3和图4的详细描述的相同的方式,与垂直同步期同步,改变开关元件9的接通期,因此省略了对其的描述。
当图象信号的水平同步频率改变时,水平偏转期F和水平消隐期E自然也改变。因此,在利用上述谐振的情况下,水平偏转线圈10和电容器11的谐振条件也必须是可变的。因而,根据水平同步频率通过闭合或断开开关装置16,使电容器15与电容器11并联连接或者与电容器11断开连接,来改变谐振频率。在根据水平偏转频率的改变更准确地改变谐振频率的情况下,用与现有技术例子相同的方式实现,或者构成这样的电路,进一步增加与电容器11并联或断开连接的电容器的数量。加于水平偏转线圈10的电感L10上的电压VL、电感电流的峰值ILP和开关元件4的接通期之间的关系由下式表示ILP=(VL/L10)TON因此,当电压VL恒定时,偏转电流IL亦保持恒定。电压VL为输入电压1和电容器11两端电压的差值。然而,当水平同步频率改变时,水平消隐期E也改变。开关元件4的接通期被预置在最小水平消隐期内。而且,在水平偏转期F内的偏转电流IL受到谐振条件变化或者因水平同步频率变低而引起的水平消隐期E增加的影响。保持水平偏转期F内的偏转电流IL要求电感电流的峰值稍作变化。容易理解,加于水平偏转电路上的输入电压1或者开关元件4和5的接通期必须是可变的。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由控制电路18来检测水平同步电路12的输出D的频率变化,把对预先设定的通/断驱动脉冲的变化增添至与垂直同步电路13同步的变化中,从而以伺服方式改变开关元件4的接通期TON。能无需改变输入电压1的装置而实现上述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当图象信号的水平同步频率变低时,通过控制电路18由水平同步电路12改变的水平消隐期E被进一步展宽。因此,甚至当水平同步频率在很宽的范围内变化时,也足以能获得开关元件4的须被控制的接通期。
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实施例的水平偏转电路除了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的水平偏转电路的效果外,还有下列效果。与现有技术的符合图25所示的多重扫描的水平偏转电路相比较,本实施例的水平偏转电路不需要改变输入电压,所以改变输入电压的装置是不必要的,因而电源电路的构造非常简单。而且,减少了因改变输入电压1而产生的损耗,实现了低功耗。由于根据水平同步频率来进行S形校正,所以,仅需要一个切换电容器11电容的装置来进行校正。与现有技术不同,它不需要同时切换多个谐振电路的电容器。
(实施例6)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第六个实施例。在图10中,1表示输入电压,2和2′表示输入端,4和5表示开关元件,6和7表示二极管,8和9表示电容器,10表示水平偏转线圈,12表示水平同步电路,13表示垂直同步电路,15表示电容器,16表示开关装置,18表示控制电路。这些部件以与图9所示的相同方式构成。本实施例与图9结构的不同之处在于,电容器11和15组成的电路与开关装置16连接在开关元件4和水平偏转线圈10的接点与开关元件5之间。
下面描述如此构成的水平偏转电路的工作情况。如结合图5详细描述的那样,在开关元件4接通期内,输入电压1两端的电压通过开关元件4加于水平偏转线圈10,所以偏转电流IL反向激励水平偏转线圈10。
在开关元件5的接通期,水平偏转线圈10和电容器11谐振,产生水平偏转线圈10的须经S形校正的偏转电流IL。抛物线校正这样进行,它以与结合图1并参照图3和图4所作的详细描述相同的方式,与垂直同步期同步,改变开关元件4的接通期,因此,在此省略了对它的描述。
当图象信号的水平同步频率改变时,水平偏转期F和水平消隐期E自然也改变。因此,在利用上述谐振现象的情况下,水平偏转线圈10和电容器11的谐振条件也必须是可改变的。因而,根据水平同步频率通过闭合或断开开关装置16使电容器15与电容器11并联连接或者与电容器11断开连接,来改变谐振频率。在根据水平偏转频率的改变更准确地改变谐振频率的情况下,用与现有技术例子相同的方式实现,或者构成这样的电路,进一步增加与电容器11并联或断开连接的电容器数量。加于水平偏转线圈10的电感L10上的电压VIN、电感电流的峰值ILP和开关元件4的接通期之间的关系由下式表示ILP=(VIN/L10)TON因此,当电压VL恒定时,偏转电流IL亦保持恒定。然而,当水平同步频率改变时,水平消隐期E也改变。开关元件4的接通期被预置在最小水平消隐期内。而且,水平偏转期F内的偏转电流IL受谐振条件变化或者因水平同步频率变低而引起水平消隐期E增加的影响。保持水平偏转期F内的偏转电流IL要求电感电流的峰值稍作变化。容易理解,加于水平偏转电路上的输入电压1或者开关元件4和5的接通期必须是可变的。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由控制电路18检测水平同步电路12的输出D的频率变化,把对预先设定的通/断驱动脉冲的变化增添至与垂直同步电路13同步的变化中,从而以伺服方式改变开关元件4的接通期TON。因此,能无需改变输入电压1的装置而实现上述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在图象信号的水平同步频率变低时,通过控制电路18由水平同步电路12改变的水平消隐期E被进一步展宽。因此,甚至当水平同步频率在宽范围内变化时,也足以能获得开关元件4的须被控制的接通期。
具有上述结构的水平偏转电路实施例除了本发明第五个实施例的水平偏转电路的效果之外,还可以获得下列效果。当开关元件4接通时,输入电压1的VIN电压直接加于水平偏转线圈10两端,因此,水平偏转线圈10的偏转电流IL变得更陡。因而,现有技术结构中所用的输入电压(约为600V)也足以提供相同大小的偏转电流IL。这允许产生输入电压1的整流和平滑电路的介电强度较低。甚至在开关元件4和5由于偶然的错误操作同时接通时,电容器11和15的并联电路可以抑制短路电流,由此提高可靠性。然而,如图6所示,由于电容器11两端的电压叠加到输入电压上,因此,开关元件4和5的介电强度必须与本发明的第五个实施例相同(约为800V)。甚至当根据水平同步频率的变化改变谐振条件时,谐振条件的变化也不会影响水平偏转线圈10上所加的电压,所以电路能够更准确地适应较宽的水平同步频率范围。
(实施例7)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第七个实施例。
在图11中,1表示输入电压,2和2′表示输入端,4和5表示开关元件,6和7表示二极管,8加9表示电容器,10表示水平偏转线圈,12表示水平同步电路,13表示垂直同步电路,15表示电容器,16表示开关装置。这些部件以与图9相同的方式构成。本实施例与图9结构的不同之处在于,参照数字14表示输入电压检测电路,它检测输入电压1的值,并向控制电路19提供检测到的值的信息,19表示控制电路,它检测水平同步频率的变化,并根据水平同步电路12、垂直同步电路13和输和输入电压检测电路14,输出具有预定占空比的通/断驱动脉冲,由此驱动开关元件4和5。
下面描述如此构成的水平偏转电路的工作情况。如结合图1所作的详细描述那样,在开关元件4接通期,输入电压1和电容器11两端电压的差值通过开关元件4加于水平偏转线圈10上,所以偏转电流IL反向激励水平偏转线圈10。在开关元件5接通期间,水平偏转线圈10和电容器产生水平偏转线圈10的须经S形校正的偏转电流IL。抛物线校正是这样进行的,它以与结合图1并参照图3和图4的详细描述的相同的方式,与垂直同步期同步,改变开关元件4的接通期,因此省略了对其的描述。在与参照图9所作的详细描述相同的方式中,通过从外面改变电容器11的电容来改变谐振频率,可以适应水平同步频率的变化,并可通过改变开关元件4的接通期来控制偏转电流IL。因此,省略了对这些操作的描述。
为了使水平偏转线圈10的偏转电流IL的峰值保持恒定,甚至在输入电压1变化时也保持恒定,需要使开关元件4和5的接通期可变。加于水平偏转线圈10的电感L10上的电压VL、电感电流峰值ILP和开关元件4的接通期之间的关系由下式表示ILP=(VL/L10)TON从该式中也容易理解,通过使开关元件4和5的接通期可变,就可以保持水平偏转圈10的偏转电流IL的峰值恒定。该电压VL为输入电压1和电容器11两端的电压的差值。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根据输入电压控制电路14的输出H的信息,把在控制电路19内已预定的通/断驱动脉冲的改变增添至与垂直同步电路13同步的改变中,从而以伺服方式使开关元件4的接通期TON变化。因此,甚至当输入电压1变化时,也可以消除对于水平偏转期F的偏转电流IL的影响,因而,不需要对输入电压1进行稳定。
如上所述构成的本实施例的水平偏转电路,除了本发明的第五个实施例的水平偏转电路的效果外,还可以获得下面的效果。由于根据输入电压检测电路14的输出H的信息,把在控制电路19内已预定的通/断驱动脉冲的改变增添至与垂直同步电路13同步的改变中,从而以伺服方式使开关元件4的接通期TON变化。因此,甚至当输入电压1变化时,也可以消除对于水平偏转期F的偏转电流IL的影响,因而,不需要对输入电压1进行稳定。
(实施例8)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第八个实施例。
在图12中,1表示输入电压,2和2′表示输入端,4和5表示开关元件,6和7表示二极管,8和9表示电容器,10表示水平偏转线圈,12表示水平同步电路,13表示垂直同步电路,15表示电容器,16表示开关装置。这些部件以与图10相同的方式构成。本实施例与图10结构的不同之处在于,参照数字14表示输入电压检测电路,它检测输入电压1的值,并向控制电路19提供检测到的值的信息,19表示控制电路,它检测水平同步频率的变化,并根据水平同步电路12、垂直同步电路13和输入电压检刹电路14,输出具有预定占空比的通/断脉冲,由此驱动开关元件4和5。
下面描述如此构成的水平偏转电路的工作情况。如结合图1所作的详细描述那样,在开关元件4接通期,输入电压1和电容器11两端电压的差值通过开关元件4加于水平偏转线圈10上,所以偏转电流IL反向激励水平偏转线圈10。在开关元件5接通期间,水平偏转线圈10和电容器11产生水平偏转线圈10的须经S形校正的偏转电流IL。抛物线校正是这样进行的,它以与结合图1并参照图3和图4的详细描述的相同的方式,与垂直同步期同步,改变开关元件4的接通期,因此,省略了对其的描述。在与参照图10所作的详细描述相同的方式中,通过从外面改变电容器11的电容的方式来改变谐振频率,可以适应水平同步频率的变化,并可通过改变开关元件4的接通期来控制偏转电流IL。因此,省略了对这些操作的描述。
因为水平偏转线圈的电感恒定不变,因此,当输入电压1变化时,水平偏转线圈10的偏转电流IL的峰值与输入变化成正比地变化。为了使水平偏转线圈10的偏转电流IL的峰值保持恒定,甚至在输入电压1变化时也保持恒定,需要使开关元件4和5的接通期可变。加于水平偏转线圈10的电感L10上的电压VL、电感电流峰值ILP和开关元件4的接通期之间的关系由下式表示ILP=(VL/L10)TON从该式中,也容易理解,通过使开关元件4和5的接通期可变,就可以保持水平偏转圈10的偏转电流IL的峰值恒定。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根据输入电压检测电路14的输出H的信息,把在控制电路19内已预定的通/断驱动脉冲的改变增添至与垂直同步电路13同步的改变中,从而以伺服方式使开关元件4的接通期TON变化。因此,甚至当输入电压1变化时,也可以消除对水平偏转期F的偏转电流IL的影响,因而,不需要对输入电压1进行稳定。
如上所述构成的本实施例的水平偏转电路,除了本发明的第六个实施例的水平偏转电路的效果外,还可以获得下面的效果。由于根据输入电压检测电路14的输出H的信息,把在控制电路19内已预定的通/断驱动脉冲的改变增添至与垂直同步电路13同步的改变中,从而以伺服方式使开关元件4的接通期TON变化。因此,甚至当输入电压1变化时,也可以消除对水平偏转期F的偏转电流IL的影响,因而,不需要对输入电压1进行稳定。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第九个实施例。
图13中,1表示提供一直流电压至输入端2和2′的输入电压。参照数字2和2′表示输入端,端2连接到正电压且端2′连至负电压以便接受直流电压。参照数字3表示一控制电路,它根据水平同步电路12和垂直同步电路13的输出输出一具有预置占空比的开/关驱动脉冲,以驱动开关元件4和5。参照数字4表示通过开关元件5与电容器56串联且由控制电路3驱动的开关元件。5表示由控制电路3驱动的开关元件。6表示一二极管,它的负极连接到电容器56和开关元件4的接点,而其正极连接到开关元件4和5的接点,以便在开关元件4断开期间旁路水平偏转线圈10的偏转电流IL。参照数字7表示一二极管,其负极连接至开关元件4和5的接点且其正极连至输入端2′以便在开关元件5断开期间旁路水平偏转线圈10的偏转电流IL、电容器8跨接于开关元件4的两端以吸收在该开关元件断开时出现的电压的陡升,电容器9跨接于开关元件5两端以该开关元件5断开时吸收电压的陡升。参照数字10表示经电容器11跨接于开关元件5两端的水平偏转线圈。参照数字11表示一电容器,它与水平偏转线圈10一起,构成一谐振电路,由此以S形方式补偿水平偏转线圈10的偏转电流IL。参照数字12表示检测图象信号的水平同步信号并输出水平同步脉冲至控制电路3的水平同步电路。13表示检测图象信号的垂直同步信号并输出一垂直同步脉冲至控制电路3的垂直同步电路。参照数字50表示其正极连至输入端2且共负极经电容器51和二极管53连至开关元件4和5的接点的二极管。51表示一电容器。53表示其负极连至开关元件4和5的接点的二极管。当开关元件5接通时,输入电压1经二极管50和53加到电容器51和开关元件5。参照数字52表示一驱动电路,它与开关元件4的驱动信号及控制电路3的输出同步地驱动开关元件54。54表示其一端连至输入端2且其另一端连接到电容器51和二极管53的接点的开关元件。开关元件54的通/断由驱动电路52驱动。参照数字55表示一二极管,其正极连至二极管50和电容器51的接点且其负极经电容器56连至输入端2'。参照数字56表示一电容器,当开关元件54接通时,输入电压1与电容器5两端电压之和加至该电容器,对其充电。
参照图14叙述由此构成的水平偏转电路的工作。
图14是说明图13的水平偏转电路各部分工作的波形图。在图中,VQ1表示加于开关元件4两端的电压波形,IQ1表示流经开关元件4的电流波形,VQ2表示加于开关元件5两端的电压波形;IQ2表示流经开关元件5的电流波形;IC表示流经电容器51的电流波形;A表示驱动控制电路3的开关元件4的通/断驱动脉冲;B表示驱动控制电路3的开关元件5的通/断驱动脉冲;J表示驱动开关元件54的通/断驱动脉冲,D表示水平同步电路12的同步脉冲;E表示水平消隐期;F表示水平偏转期。
下面,动作分两部分进行讨论,即分为自输入电压1提供电压至电容器56的动作及提供水平偏转电流IL至水平偏转线圈10的动作。
首先,讨论自输入电压1提供电压至电容器56的动作。当开关元件5在水平偏转期F由控制电路3接通期间,由输入电压1经二极管50、电容器51、二极管53和开关元件5提供一电流,使大体上等于输入电压1的电压VIN被存储在电容器51的两端。当开关元件5在水平消隐期E由控制电路3断开,开关元件4和54分别由控制电路3接通且驱动电路52已接收到来自控制电路3的信号时,输入电压1经开关元件54提供至电容器51的一端,电容器的另一端经二极管55连至电容器56。这构成输入电压1和电容器51的串联连接,使两个电压之和或电压2VIN提供给电容器56,且实际上为输入电压两倍的电压被存储在电容器56中。在开关元件54接通的瞬时,开关元件5已断开,开关元件5两端电压由于水平偏转电流IL而迅速上升,这将在下面讨论。因而即使当开关元件54接通时,流经开关元件54的电流被二极管53所阻断,而禁止电流流入除电容器51外的其余部分,以驱动它们。当开关元件4和54此后分别被控制电路3断开且驱动电路52已接收到来自控制电路3的信号时,开关元件5两端的电压由于水平偏转电流IL而迅速降低,这将在后面讨论。当开关元件5两端电压变为零或该开关元件接通时,重新从输入电压1经二极管50、电容器51、二极管53和开关元件5提供电流,使实际等于输入电压1的电压VIN存储在电容器51的两端。这些动作重复进行,使大体上等于输入电压1两倍的电压2VIN连续保持在电容器56两端。
当把电容器56两端的电压视为图1所示的输入电压1两端的电压时,将水平偏转电流IL供给水平偏转线圈10的过程与上述结合图1和参照图2所详细描述过的相同。因此不再重复进行描述。
通过与垂直偏转同步,改变流经水平偏转线圈10的偏转电流IL的幅度,以进行垂直线失真校正的控制过程也与上述结合图1和参照图3、图4所详细描述过的相同,在此也不再重复描述。
以下将把具有上述构造的本实施例的水平偏转电路与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的水平偏转电路加以比较。以同样方式,或采用水平偏转线圈10与电容器11的谐振方式,对水平偏转线圈10的偏转电流IL作S形校正。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电容器56两端的电压经开关元件4直接加到线圈来激励水平偏转线圈10,同此,所加电压具有方波形,且高于电容器56两端电压或两倍于输入电压1的电压不加在开关元件4和5的两端。这将允许把具有约为800V的较低介电强度的元件用作开关元件4和5(在现有技术中,介电强度需达1,500V)。在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的水平偏转电路中,由于输入电压1直接加到开关元件4,需要约高至700V的电压作为输入电压1(在现有技术的水平偏转电路中,可以采用约140V的电压)。根据本发明,尽管需要约700V的电压作为电容器56两端的电压,然而也可以将作为电容器56两端电压的一半即约为350V的电压用作输入电压1。在现有技术的水平偏转电路中,通过切换动作(改变开关元件4和5的通/断动作)进行垂直线失真校正,因此,损耗可以大大减小,而不像现有技术用抛物线控制电路30进行模拟调制而产生较大的损耗,水平偏转线圈10之偏转电流IL的可变范围可准确地设定在一个较宽的范围,这样,根据新的图象信号数字处理电路可以直接完成脉宽调制(PWM)控制。这在精度和调节方面具有极大的优点。如上所述,本实施例也可以取得与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的水平偏转电路所取得的同样效果。
(实施例10)以下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第十个实施例。
图15中,参照数字1表示输入电压,2和2'表示输入端,3表示控制电路,4和5表示开关元件,6和7表示二极管,8和9表示电容器,10表示水平偏转线圈,12表示水平同步电路,13表示垂直同步电路,50表示二极管,51表示电容器,52表示驱动电路,53表示二极管,54表示开关元件,56表示电容器。这些元件以与图13相同的方式构成。本实施例在以下几方面不同于图13所示结构由二极管60和90、电容器61和91、二极管63和93等按同样方式构成的多个串联电路并联连接到由二极管50、电容器51和二极管53构成的串联电路。与驱动电路52同步工作的驱动电路62和92,以及由各个驱动电路驱动的开关元件69和94分别连接到电容器51一端和电容器61另一端,以及电容器61的一端和电容器91的另一端。换句话说,即上述多个串联电路的电容器经由开关元件串联连接。电容器91的一端经由二极管95连接到电容器56,从而上述多个串联电路的各个电容器的串联电压与输入电压1的和电压加到电容器56。
以下将描述由此构成的水平偏转电路的工作过程。首先将描述由输入电压1把一电压供给电容器56的过程。在水平偏转期F内由控制电路3接通开关元件5的一段时间内,电流由输入电压1经由多个串联电路的并联电路提供,该多个串联电路分别由二极管50、60和90,电容器51、61和91,二极管53、63和93以及开关元件5构成,而电压VIN实际上等于输入电压1,它存储于电容器51、61和91两端。在水平扫描消隐期E内,由控制电路3把开关元件5断开。之后,由控制电路3分别接通开关元件4,由已经收到控制电路3的信号的驱动电路52、62和92接通开关元件54、64和94。然后,输入电压1经开关元件54加到电容器51的一端,电容器51的另一端经由开关元件64连接到电容器61,电容器61的另一端经开关元件94连接到电容器91,电容器91的另一端经开关元件95连接到电容器56。因此,输入电压1与电容器51、61和91两端电压VIN或电压4VIN的和电压加到电容器56,实际上四倍于输入电压1的一个电压存储在电容器56内。在开关元件54、64和94接通的同时,开关元件5已经断开,开关元件5两端的电压因前面结合图13所述的水平偏转电流IL而迅速上升。因此,即使开关54、64和94接通,流经开关元件54,64和94的电流也因二极管53、63和93而被阻断,阻止其流入电容器51、61和91以外的部分以驱动它们。之后,当开关元件4,以及54、64和94分别由控制电路3以及从控制电路3接收信号的驱动电路52、62和92关断时,开关元件5两端的电压因前面结合图13所述水平偏转电流IL而迅速降低。当开关元件5两端电压变为零电压或开关元件接通时,电流从输入电压1再次流经多个串联电路的并联电路,该多个串联电路分别由二极管50、60和90,电容器51、61和91,二极管53,63和93以及开关元件5构成,于是大体上等于输入电压1的电压VIN即存储在电容器51、61和91的两端。因为这些动作是重复进行的,因此大体上四倍于输入电压1的电压4VIN保持在电容器56的两端。以上描述了连接有3个串联电路的实施例。上述串联电路可以进一步加到图15中省略符号所示的部分中,这样,总计可以连接N个串联电路,由此而形成这样一种结构,其中按上述方式连续N个开关元件和N个驱动电路。显然,在此结构中有一个(N+1)倍于输入电压的电压保持在电容器56中。
由于将水平偏转电流IL加到水平偏转线圈10的过程是与前面结合图13所详细描述的过程相同的,故在此不再重复。
除了本发明第九个实施例的水平偏转电路所达到的效果之外,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实施例的水平偏转电路还可以取得以下一些效果。在本实施例中,尽管要求约700V的电压作为电容器56两端的电压,但是为电容器56两端电压的四分之一或(N+1)分之一,即约为175V或700/(N+1)的电压可用作输入电压1。因而,该输入电压可以低于本发明第九个实施例所用的输入电压,由此可以减小电源和放宽诸如保持安全距离等安全规定。
(实施例11)以下将结合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第十一个实施例。
图16中,参照数字1表示输入电压,2和2'表示输入端,3表示控制电路,4和5表示开关元件,6和7表示二极管,8和9表示电容器,10表示水平偏转线圈,12表示水平同步电路,13表示垂直同步电路,50表示二极管,51表示电容器,52表示驱动电路,53表示二极管,54表示开关元件,56表示电容器。这些元件以与图13相同的方式构成。本实施例不同于图13所示结构之处在于,电容器11串联连到由开关元件4、二极管6和电容器8构成的并联电路,水平偏转线圈10跨接于由开关元件4与电容器11构成的串联电路的两端,而且,控制电路3的驱动脉冲的通/断是按相反方式控制的。
以下将参照图17来描述如此构造的水平偏转电路的动作过程。图17是说明图16所示水平偏转电路各部分工作的波形图。图中与图14所示相同的波形用相同的符号来表示,故省略对它们的描述。接下来将分为两个部分描述电路的工作过程,即一部分是将电压由输入电压1加到电容器86的过程,另一部是将水平偏转电流IL加到水平偏转线圈10的工作过程。
其中,将电压由输入电压1加到电容器56的过程与前面结合图13所详细描述过的相同,故不再重复描述。
接下来将描述把水平偏转电流IL加到水平偏转线圈10的工作过程。在水平扫描消隐期E由控制电路3使开关元件4断开的期间内,水平偏转线圈10在开关元件4接通期所存储的激励能量使偏转电流IL迅速向电容器8充电和经电容器9放电,故降低了开关元件5两端的电压。然后,偏转电流IL经二极管7至电容器56重新产生,并迅速减小。与此同时,开关元件5由驱动电路3接通。即使当流经二极管7的电流流过开关元件5,在工作上也不会发生什么问题。当水平偏转线圈10的偏转电路IL减少到零电流时,电容器56两端电压经由已经接通的开关元件5加到水平偏转线圈10,因而水平偏转线圈10被反向激励。一旦反向存储激励能量,偏转电流IL就迅速增大。然后,当开关元件5在水平扫描消隐期E内由驱动电路3关断时,反向流经水平偏转线圈10的偏转电流IL迅速向电容器9充电并经电容器8放电,故开关元件4两端的电压降低。再者,电容器11经由二极管6充电,由此减小了反向流动的偏转电流IL。同时,开关元件4再次由驱动电路3接通。即使流经二极管6的电流流过开关元件4,在工作上也不会发生什么问题。然后,当水平偏转期F开始,水平偏转线圈10中的偏转电流IL反向减小到零电流时,电容器11两端的电压经由已接通的开关元件4加到水平偏转线圈10,因此水平偏转线圈10被激励。一旦存储了激励能量,偏转电流IL即迅速增大。当水平偏转期F结束,水平扫描消隐期E开始时,开关元件4再次由控制电路3断开,并重复初始状态。控制电路3连续地驱动开关元件4和5,于是在水平扫描消隐期E内,开关元件根据水平同步电路12与图象信号同步地接通和断开,两者之间有一个固定无信号(死)时间,而水平同步电路12检测来自图象信号的水平同步信号并输出水平同步脉冲。这样来设置在水平偏转期F内流经水平偏转线圈10的偏转电流IL,使得通过水平偏转线圈10和电容器11,导致偏转电流波形谐振。由于该偏转电流具有类似于S的形状,因此这种校正称为S形校正。阴极射线管的电子束通过水平偏转线圈10中偏转电流IL所产生的磁通与图象信号同步地偏转。S形的偏转电流IL取决于电容器11的电容和水平偏转线圈10的电感,其数值可以调整,使之适应阴极射线管的性能。该电路结构在电容器11与开关元件4和5的串联连接方面不同于图5所示的结构,而且在开关元件4和5的动作倒换方面也不同于图5所示结构。然而,不难理解这些动作都是相同的。其中通过与垂直偏转同步改变流经水平偏转线圈10的偏转电流IL的幅度,进行垂直线失真校正的控制过程与前面结合图1和参照图3、图4所详细描述过的过程相同,因此不再重复描述。
除了本发明第九个实施例的水平偏转电路所具有的效果外,采用上述构造的本实施例的水平偏转电路还具有以下一些效果。当开关元件5接通时,电容器56两端的电压直接加到水平偏转线圈10的两端,因此,水平偏转线圈10的偏转电流IL变得更陡。因而,电容器56两端的电压(约为600V)低于图13所示结构中所用的电压,它是以提供具有相同大小的偏转电流IL,因此输入电压1的电压可以约为300V,由此可进一步降低输入电压1的输入量。这样就允许用以产生输入电压1的整流和平滑电路只需有较低的介电强度。即使当开关元件4和5因偶然的操作失误而同时接通时,短路电流也会受到串联电容器17的抑制,因而提高了可靠性。然而,如图17所示,由于电容器11两端的电压叠加在电容器56两端电压2VIN之上,因此开关元件4和5必经采用与本发明第九个实施例中所用有相同介电强度(约为800V)的开关元件。
(实施例12)以下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第十二个实施例。
图18中,参照数字1表示输入电压,2和2'表示输入端,3表示控制电路,4和5表示开关元件,6和7表示二极管,8和9表示电容器,10表示水平偏转线圈,12表示水平同步电路,13表示垂直同步电路,50表示二极管,51表示电容器,52表示驱动电路,53表示二极管,54表示开关元件,56表示电容器。上述这些元件以与图16所示相同的方式构成。本实施例在以下几方面不同于图16所示的结构;以相同方式由二极管60和90,电容器61和91以及二极管63和93等构成的多个串联电路并联连接到由二极管50、电容器51和二极管53构成的串联电路。与驱动电路52同步工作的驱动电路62和92以及由各个驱动电路驱动的开关元件64和94分别连接到电容器51的一端和电容器61的另一端,以及电容器61的一端和电容器91的另一端。换句话说,上述多个串联电路的电容器经由开关元件而串联连接。电容器91的一端经二极管95连接到电容器56,故上述多个串联电路的电容器的串联电压与输入电压1的和电压被加到电容器56。
接下来将描述如此构成的水平偏转电路的工作过程。把电压从输入电压1加到电容器56的过程与结合图15所详细描述过的相同,因此这部分描述就省略了。
另外,将水平偏转电流IL加到水平偏转线圈10的过程与前面结合图16所详细描述过的也相同,因此这部分描述也省略了。
通过与垂直偏转同步而改变流经水平偏转线圈10的偏转电流IL的幅度,以进行垂直线失真校正的控制过程与前面结合图1和参照图3与图4所详细描述过的相同,因此这部分描述也省略了。
除了本发明第十一个实施例的水平偏转电路所具有的效果外,具有上述构造的本实施例的水平偏转电路还可以取得以下一些效果。本实施例中,尽管要求约700V的电压作为电容器56两端的电压,但也可以把电容器56两端电压的四分之一或(N+1)分之一约175V或700/(N+1)V的电压用作输入电压1。因而,输入电压可以低于本发明第十一个实施例中所用的电压,由此可以减小电源并放宽诸如保持安全距离等安全规定。
图19表示第一至第十二个实施例中所用控制电路构造的一个特例。图19表示控制电路3的构造,作为实现控制工作的一例电路结构。图19中,参照数字100表示三角波振荡器,它接收水平同步脉冲D,并输出与水平扫描消隐期同步的三角形振荡器。参照数字101表示锯齿波振荡器,它接收垂直同步脉冲C并输出与垂直时间间隔同步的锯齿波。参照数字102表示抛物线波振荡器,它接收锯齿波振荡器101的输出,并输出与垂直时间间隔同步的似抛物线波电压。参照数字103表示PWM比较器,用它来比较三角波振荡器100的输出与通过把补偿电压105叠加在抛物线波振荡器102的输出上所得到的电压,并输出通/断信号。参照数字104表示一个PWM比较器,用它来比较三角波振荡器100的输出与抛物线波振荡器102的输出,并输出一个通/断信号。参照数字105表示补偿电压,用它来设定比较器103与104的通/断信号之间的死(停歇)时间。参照数字106表示电平移动电路,它使比较器103的通/断输出浮动。参照数字107表示反相器,它对比较器104的通/断输出进行反相,由此使比较器103和104的通/断信号交替地处于通和断。参照数字108表示浮动电路,它将电平移动电路106的通/断输出放大到可以驱动开关元件4的幅度,并输出通/断驱动脉冲A。参照数字109表示一个驱动电路,它将反相器107的通/断输出放大到能够驱动开关元件5的幅度,并输出通/断驱动脉冲B。这些元件的工作过程已在各个实施例中作了描述,因此这部分描述省略了。
包括各实施例中的其它控制电路在内的这些电路可以具有不用于上述的电路结构,可以采用门阵列IC、微型计算机等等,因此通过程序和逻辑方法也可以实现上述功能。当然,这种方法可以改进预置的准确度并实现更复杂的控制工作。
在第一至第十二个实施例中,通过控制控制电路3、17和18的通/断驱动脉冲,水平偏转线圈10的偏转电流IL的正负两部分在水平偏转期F内是相等的,这样,可以保持屏幕左右两部分偏转角的对称,改变开关元件4和5的接通期和断开期,使围绕水平扫描消隐期E中心左右两侧中控制电路3的通/断驱动脉冲的可变量H相等。另外,通过如表明各部分工作的图20所示波形图那样仅仅改变开关元件4的接通期和断开期,而固定开关元件5的接通期和断开期不变,图象信号M和水平同步电路12之水平同步脉冲可以位移一个N/2周期,它是表示开关元件4接通期变化N的一半。而且,在此情况下,水平偏转期F中水平偏转线圈10的偏转电流IL之正负两部分可以以相同方式使之相等,这样就可以保持屏幕左右两部分的偏转角对称。图20是说明各部分工作的波形图。图中,类似于图2所示的波形用相同的符号表示,因而对这分的描述省略了。图20中,M表示图象信号波形,N表示控制电路3、17或18中开关元件4的通/断驱动脉冲的接通期的变化量。
在第一至第十二个实施例中,用作开关元件4和5的开关元件可以是双极晶体管、IGBT、SIT或类似元件。尤其当采用场效应晶体管(MOSFET)时,由于这类晶体管包括了附加的二极管,因此二极管6和7可以省略了。
在第一至第十二个实施例中,插入电容器8和9以减少开关元件的切换损耗和噪声。当然,这些电容器也可以省略,在工作上不会产生任何问题。
当然,在第一至第十二个实施例中,为了进行除上述S形校正和垂直线失真校正以外的其它校正,可以采用如现有技术相同的方法,将各种电路并联或串联连接到水平偏转线圈10。
在第一至第十二个实施例中,仅采用一个水平偏转线圈10。然而在由多个阴极射线管构成的一个屏幕的投影可视装置中,必须驱动多个水平偏转线圈10。当然,也可以实现这样一种结构,其中同时并联连接多个水平偏转线圈10。
在第一至第十二个实施例中,仅采用了一个水平偏转线圈10。然而在由多个阴极射线管构成一个屏幕的投影可视装置中,必须驱动多个水平偏转线圈10。当然,也可以实现这样一种结构,其中控制电路3是共用的,并将一组开关元件4和5分别连接到多个水平偏转线圈10并同时进行驱动。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提供了这样一种结构,它包括由第一和第二开关装置构成并连接到直流电源正负端的一串联电路;由水平偏转线圈和第一电容器构成并连接在第一开关装置两端的串联电路;控制第一和第二开关装置闭合和断开的控制装置;以及分别连接在第一和第二开关装置两端的第一和第二二极管,其中,控制装置控制第一和第二开关装置,使第一和第二开关装置与水平同步信号同步,而交替地开闭,并且控制装置进一步控制第一和第二开关装置,从而使第一和第二开关装置的闭合期和断开期与垂直同步信号同步地变化,该结构中控制装置检测直流电源电压的变化;控制装置进一步控制第一和第二开关,从而改变第一和第二开关装置的闭合期和断开期,该结构中第一和第二开关装置的闭合期和断开期根据水平同步信号的频率变化而改变。由于经开关元件直接施加输入电压1来激励水平偏转线圈10,因此所加电压具有方波波形,并可以采用介电强度比现有技术中的为低的开关元件。与通过现有技术的抛物线控制电路30进行模拟调制不同,垂直线失真校正是通过开关动作进行的,其中开关元件的通/断动作可改变,由此可大大减少损耗,而且,水平偏转线圈10的偏转电流IL的可变范围可准确地设定在较宽范围内,故采用新颖的图象信号数字处理电路可以直接进行PWM控制。这在精度和调整方面具有极大的优点。而且,也不需要输入电压的稳压。即使当水平偏转电路用于多重扫描时,也不需要用来改变输入电压的装置,因而降低了功耗和成本。与现有技术不一样,这里不需要同时切换多个谐振电路的电容器。现有技术采用了多个谐振电路,因而采用了诸如电感元件和电容器等体积较大的大量部件,由此限制了成本、外形和稳定性。相比之下,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可以较多地采用由诸如开关元件一类的半导体器件构成的部件,因此,例如水平偏转电路可以由混合IC或单片IC构成。因而该电路在成本和外形方面也极为有利。此外,根据本发明,提供了这样一种结构,其中串联连接到第六电容器的第一和第二开关装置与水平同步信号同步而交替地开闭;直流电源经第三二极管、第七电容器和第四二极管并联到第一电容器和水平偏转线圈(后者连接在第一开关装置两端),并连接到其中一个开关装置;第四开关装置与第一或第二开关装置同步地开闭,它连接在由第四二极管和第七电容器组成的串联电路的两端;当第四开关装置闭合时,由直流电源与第七电容器组成的串联电路经由第五二极管连接到第六电容器。因此,在实施例九和十一中,即使输入电压较低,也可以得到工作所需的电压,而且输入电源可以减小,成本可以降低。此外,在实施例十和十二中,电路可以在更低的电压下工作,由此而放宽了诸如保持安全距离等一类安全规定。本发明可以用高度准确的方式在较宽的范围内校正水平偏转电路。因此,根据本发明,可以实现一种体积减小、成本与功耗降低并且可以集成的优良的水平偏转电路。
权利要求
1.一种水平偏转电路包括由第一和第二开关装置构成的串联电路,该电路被连至直流电源的正端和负端;由水平偏转线圈和第一电容器构成的串联电路,该电路跨接于所述第一开关装置的两端;控制所述第一和第二开装置开闭动作的控制装置;以及第一和第二二极管,它们分别跨接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开关装置两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第一和第二开关装置,从而使所述第一和第二开关装置与水平同步信号同步而交替地开闭,并且所述控制装置进一步控制所述第一和第二开关装置,从而与垂直同步信号同步,并根据预置的校正信号改变第一和第二开关装置的闭合期和断开期。
2.如权利要求1的水平偏转电路,其特征在于,由所述控制装置检测所述直流电源电压的改变,并进一步控制所述第一和第二开关装置,从而改变所述第一和第二开关装置的闭合期和断开期。
3.如权利要求1或2的水平偏转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进一步包括第二和第三电容器,它们分别跨接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开关装置的两端。
4.一种水平偏转电路包括由第一开关装置、第一电容器和第二开关装置构成的串联电路,该电路被连至直流电源的正端和负端;水平偏转线圈,该线圈跨接于由所述第一开关装置和所述第一电容器构成的串联电路的两端;控制所述第一和第二开关装置的闭合期和断开期的控制装置;以及第一和第二二极管,它们分别跨接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开关装置的两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第一和第二开关装置,使所述第一和第二开关装置与水平同步信号同步而交替地开闭,并且所述控制装置进一步控制所述第一和第二开关装置,从而与垂直同步信号同步,并根据预置的校正信号改变第一和第二开关装置的闭合期和断开期。
5.如权利要求4的水平偏转电路,其特征在于,由所述控制装置检测所述直流电源电压的改变,并进一步控制所述第一和第二开关装置,从而改变所述第一和第二开关装置的闭合期和断开期。
6.如权利要求4的水平偏转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进一步包括第二和第三电容器,它们分别跨接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开关装置的两端。
7.一种水平偏转电路包括由第一和第二开关装置构成的串联电路,该电路被连至直流电源的正端和负端;由水平偏转线圈和第一电容器构成的串联电路,该电路跨接于所述第一开关装置的两端;控制所述第一和第二开关装置的开闭动作的控制装置;第一和第二二极管,它们分别跨接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开关装置的两端;以及至少一个由第三开关装置和第四电容器构成的串联电路,该电路跨接于所述第一电容器的两端,其特征在于,由外部来控制所述第三开关装置的开闭,从而相应于水平同步信号频率的改变,由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第一和第二开关装置,使所述第一和第二开关装置与水平同步信号同步而交替地开闭,所述控制装置进一步控制所述第一和第二开关装置,从而与垂直同步信号同步,并根据预置的校正信号改变第一和第二开关装置的闭合期和断开期,并且所述控制装置进一步控制所述第一和第二开关装置,从而根据水平同步信号的频率改变来改变所述第一和第二开关装置的闭合期和断开期。
8.如权利要求7的水平偏转电路,其特征在于,由所述控制装置检测所述直流电源的电压改变,并进一步控制所述第一和第二开关装置,从而改变第一和第二开关装置的闭合期和断开期。
9.如权利要求7或8的水平偏转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进一步包括第二和第三电容器,它们分别跨接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开关装置的两端。
10.一种水平偏转电路包括由第一开关装置、第一电容器和第二开关装置构成的串联电路,该电路被连至直流电源的正端和负端;水平偏转线圈,该线圈跨接于由所述第一开关装置和所述第一电容器构成的串联电路的两端;控制所述第一和第二开关装置的开闭动作的控制装置;第一和第二二极管,它们分别跨接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开关装置的两端;以及至少一个由第三开关装置和第四电容器构成的至少一个串联电路,该电路跨接于所述第一电容器的两端,其特征在于,由外部来控制所述第三开关装置的开闭,从而相应于水平同步信号频率的改变,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第一和第二开关装置,使所述第一和第二开关装置与水平同步信号同步而交替地开闭,所述控制装置进一步控制所述第一和第二开关装置,从而与垂直同步信号同步,并根据预置的校正信号改变第一和第二开关装置的闭合期和断开期,并且所述控制装置进一步控制所述第一和第二开关装置,从而根据水平同步信号的频率改变来改变所述第一和第二开关装置的闭合期和断开期。
11.如权利要求10的水平偏转电路,其特征在于,由所述控制装置检测所述直流电源电压的改变,并进一步控制所述第一和第二开关装置,从而改变所述第一和第二开关装置的闭合期和断开期。
12.如权利要求10或11的水平偏转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进一步包括第二和第三电容器,它们分别跨接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开关装置的两端。
13.一种水平偏转电路包括由第一和第二开关装置构成的串联电路,该电路跨接于第五电容器的两端;由水平偏转线圈和第一电容器构成的串联电路,该电路跨接于所述第一开关装置的两端;控制所述第一和第二开关装置的开闭动作的控制装置;以及第一和第二二极管,它们分别跨接于第一和第二开关装置的两端,其特征第二二极管,它们分别跨接于第一和第二开关装置的两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第一和第二开关装置,使所述第一和第二开关装置与水平同步信号同步而交替地开闭,所述控制装置进一步控制所述第一和第二开关装置,从而与垂直同步信号同步,并根据预置的校正信号改变第一和第二开关装置的闭合期和断开期,直流电源通过第三二极管、第六电容器和第四二极管连至第一和第二开关装置中的一个,其开闭与所述第一或第二开关装置同步的第四开关装置跨接于由所述第四二极管和第六电容器构成的串联电路的两端,并且,当所述第四开关装置闭合时,由所述直流电源、所述第四开关装置和所述第六电容器构成的串联电路将通过第五二极管并联在所述第五电容器的两端。
14.如权利要求13的水平偏转电路,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由第六二极管、第七电容器和第八二极管构成的至少一个第二串联电路与由所述第三二极管、所述第六电容器和所述第四二极管构成的串联电路相并联,在所述第二串联电路中的所述第六电容器和所述第七电容器通过至少一个第五开关装置而互连,第五开关装置的开闭与所述第四开关装置同步,因此所有的所述电容都是串联连接的,并且,当所述第四和第五开关装置闭合时,第三串联电路通过所述第五二极管并联在所述第五电容器的两端,而在第三串联电路中,所述直流电源、所述第四开关装置、所述第六电容器、所述第二串联电路的所述第七电容器以及所述第五开关装置全部是串联连接的。
15.如权利要求13或14的水平偏转电路,其特征在于,由所述控制装置检测所述直流电源电压的改变,并进一步控制所述第一和第二开关装置,改变所述第一和第二开关装置的闭合期和断开期。
16.如权利要求13、14或15的水平偏转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进一步包括第二和第三电容器,它们分别跨接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开关装置的两端。
17.一种水平偏转电路包括由第一开关装置、第一电容器和第二开关装置构成的串联电路,该电路跨接于第五电容器的两端;水平偏转线圈,该线圈跨接于由所述第一开关装置和所述第一电容器构成的串联电路的两端;控制所述第一和第二开关装置开闭动作的控制装置的两端;以及第一和第二二极管,它们分别跨接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第一和第二开关装置,使第一和第二开关装置与水平同步信号同步而交替地开闭,所述控制装置进一步控制所述第一和第二开关装置,从而与垂直同步信号同步,并根据预置的校正信号改变所述第一和第二开关装置的闭合期和断开期,直流电源通过第三二极管、第六电容器和第四二极管连至所述第一和第二开关装置中的一个,与所述第一或第二开关装置同步开闭的第四开关装置跨接于由所述第四二极管和所述第六电容器构成的串联电路的两端,并且,当所述第四开关装置闭合时,由所述直流电源、所述第四开关装置和所述第六电容器构成的串联电路将通过第五二极管而并联在所述第五电容器的两端。
18.如权利要求17的水平偏转电路,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由第六二极管、第七电容器和第七二极管串联而成的第二串联电路要并联在由所述第三二极管、所述第六电容器和所述第四二极管构成的串联电路的两端,通过至少一个第五开关装置使所述第二串联电路中的第六电容器和第七二极管互连,第五开关装置与所述第四开关装置同步开闭,从而所述的电容器全部串联连接,并且,当所述第四和第五开关装置闭合时,第三串联电路通过所述第五二极管并联在所述第五电容器的两端,在第三串联电路中,所述直流电源、所述第四开关装置、所述第六电容器、所述第二串联电路的第七电容器以及所述第五开关装置都是串联连接的。
19.如权利要求17或18水平偏转电路,其特征在于,由所述控制装置检测所述直流电源电压的改变,并进一步控制所述第一和第二开关装置,从而改变所述第一和第二开关装置的闭合期和断开期。
20.如权利要求17、18或19的水平偏转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进一步包括第二和第三电容器,它们分别跨接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开关装置的两端。
全文摘要
一种可用于电视机和采用CRT的可视设备的水平偏转电路,包括由第一和第二开关装置构成,并且连至直流电源正、负极的串联电路;由水平偏转线圈和第一电容器构成,并且跨接于第一开关装置的串联电路;控制第一和第二开关装置开闭的控制装置;以及分别跨接于第一和第二开关装置的第一和第二二极管。控制装置控制第一和第二开关装置,使它们与水平同步信号同步而交替地开闭。控制装置进一步控制第一和第二开关装置,使它们与垂直同步信号同步而改变开关装置的闭合期和断开期。
文档编号G09G1/04GK1112328SQ9411913
公开日1995年11月22日 申请日期1994年12月16日 优先权日1993年12月16日
发明者植山敏成, 长潟信义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